稽查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58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通知(200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09.12.24•【文号】国税发[2009]157号•【施行日期】2010.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税收征管正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1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现将修订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告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
国家税务总局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规范税务稽查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
税务稽查由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
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
稽查局具体职责由国家税务总局依照《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条税务稽查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效率的原则。
税务稽查应当依靠人民群众,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和配合。
第四条稽查局在所属税务局领导下开展税务稽查工作。
上级稽查局对下级稽查局的稽查业务进行管理、指导、考核和监督,对执法办案进行指挥和协调。
各级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应当加强联系和协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对同一被查对象尽量实施联合检查,并分别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条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
临床试验稽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由于试验涉及到人体,所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临床试验稽查是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文件、记录等进行检查和审核的过程,下面是临床试验稽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稽查前准备
1.明确稽查目的和范围,制定稽查计划和稽查表格。
2.了解试验方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研究记录等相关文件。
3.了解试验中涉及的人员、设备、药物、试验场所等情况。
4.与试验负责人或研究者进行沟通,了解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二、稽查过程
1.检查试验文件和记录,包括试验方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研究记录等,确保其完整、准确、规范。
2.检查试验过程中的药物管理、试验场所、设备使用等情况,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操作规程。
3.检查试验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和分析过程,确保其真实、可靠、完整。
4.检查试验中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情况,确保其及时、准确、规范。
5.与试验负责人或研究者进行沟通,了解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三、稽查后处理
1.整理稽查结果,制定稽查报告,包括稽查发现的问题、建议和意见等。
2.将稽查报告提交给试验负责人或研究者,要求其及时整改和改进。
3.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
4.将稽查结果和整改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和机构,以便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上就是临床试验稽查的标准操作规程,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操作规程,才能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新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有力的保障。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全文一、稽查结果统计与报告(一)稽查结果汇总1、税务稽查部门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性稽查。
2、稽查人员在稽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程序、方法进行工作,不得利用其职务特权进行侵犯被稽查对象合法权益的行为。
3、稽查人员应当在稽查中认真审查被稽查对象的账簿、凭证、报表等各种财务资料,并对能够获取的、可以进行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对,逐项核对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对于疑点问题要查证明确,并向被稽查对象进行询问,使被稽查对象有充分的表达权和申辩权。
5、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如发现涉嫌非法经营和侵犯税收利益等行为,应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1、稽查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对稽查结果进行认真总结,并制定详细的稽查报告。
2、稽查报告应当体现稽查情况的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并根据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和处理措施。
3、向被稽查对象出具稽查报告应当在稽查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
4、出具稽查报告时,应当同时将稽查结果送交主管税务机关。
5、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内容的稽查结果,应当严格保密。
二、稽查处罚和监管(一)税务处罚和行政复议1、对于被稽查对象在税务法规定的范围内存在违法行为,稽查人员应当依据税收管理法规予以税务处罚。
2、税务处罚决定书应当明确说明处罚事实、处罚依据、处罚金额、处罚执行方式、申诉渠道等内容,并在稽查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送达被稽查对象。
3、对于不服税务处罚决定的被稽查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1、被稽查对象如对税务处罚决定不服,则应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再有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主管税务机关在收到税务处罚决定书之后,应当组织税务稽查部门和稽查对象协商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3、对于涉及转移财产、损失断言等情况,要进行特别防范,并加强整个稽查过程的监管。
(三)稽查记录与考核1、税务稽查部门应当建立稽查人员档案和稽查记录档案,做到事实明确、证据确凿。
稽查计划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稽查活动,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和质量,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稽查计划管理制度是保证稽查工作有序开展,深入开展风险防范和监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性依据。
第三条稽查计划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稽查人员,包括国家相关机关和单位的稽查人员。
第四条稽查计划管理制度要求稽查计划制定合理、科学,符合稽查工作实际需要,确保稽查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第二章稽查计划的制定第五条稽查计划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部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第六条稽查计划应当确定稽查的目标、内容、范围、对象、方式、时限等具体要求。
第七条稽查计划应当明确责任人,确定具体执行方案,并按照计划分解任务,分工负责。
第八条稽查计划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点监测对象,重点关注领域,确保稽查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九条稽查计划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及时反馈和评估执行情况,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稽查计划的执行第十条稽查计划执行人员应按照计划要求,认真履行各项任务,确保稽查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第十一条稽查计划执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程序要求进行稽查活动,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第十二条稽查计划执行人员应当积极严谨,持续推动稽查活动的开展,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
第十三条稽查计划执行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第十四条稽查计划执行人员应当保密工作内容,不泄露相关信息,确保稽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稽查计划的监督检查第十五条稽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当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进展符合计划要求。
第十六条稽查计划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七条稽查计划管理制度的实施对象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设备操作规程稽查流程
《设备操作规程稽查流程》
一、稽查前准备
1. 了解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2. 确认要稽查的设备类型和数量。
3. 编制稽查计划,确定稽查的时间和地点。
二、稽查过程
1. 首先,向设备操作人员说明稽查目的和流程,取得配合。
2. 逐一检查设备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包括是否按照规程操作、是否按时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等。
3.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设备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设备清洁度、是否有损坏等。
5. 对设备进行功能性检查,验证设备的操作是否正常。
6.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设备操作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并记录在稽查报告中。
三、稽查后工作
1. 对稽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2. 将稽查报告送交相关部门,并妥善存档。
3. 对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通过严格的设备操作规程稽查流程,可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不断
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规程的掌握和执行能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税务稽查工作是确保税收征管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税收公平公正、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税务稽查工作,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税务总局出台了《税务稽查工作规程》。
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务稽查工作的规范和要求。
一、规范的背景和目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是为了加强税务稽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税务稽查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合法性。
该规程的实施,旨在规范税务稽查工作的程序、权责和操作规范,加强稽查人员的作业纪律,提高税务稽查工作的质效。
二、税务稽查的职责和权利《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明确了税务稽查的职责和权利。
税务稽查工作的职责包括开展纳税人税收申报核查、税款实收核查、涉税事项查处等工作。
稽查人员依法享有调查取证的权利,可以对涉税人员、涉税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和审计。
三、税务稽查的程序和要求税务稽查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是确保税务稽查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要求稽查人员在开展稽查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程的规定进行,确保所有执法行为都合法、公正。
稽查人员需要对纳税人的税务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核实,确保查处的违法行为和漏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税务稽查的执法纪律《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对税务稽查人员的执法纪律作出了明确要求。
稽查人员应严守税务稽查机关的纪律和作业规范,保证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稽查人员在执行稽查任务时,必须依法履行执法程序,对税务稽查工作中的违法和不当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五、税务稽查的责任追究《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对稽查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违反规程、违背职责、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行为的稽查人员,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这一要求既是对稽查人员的警示,也是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确保税务稽查工作的公正和廉洁。
六、税务稽查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税务稽查工作规程》鼓励税务稽查机关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税务稽查的效率和质量。
稽查操作规程1.2稽查操作规程1.2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为了确保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稽查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提高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从事稽查工作的人员。
二、稽查人员的素质要求1. 必须具备稽查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被稽查对象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
3. 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快速作出判断和处理。
4. 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与稽查工作相关的任何信息。
三、稽查准备工作1. 制定稽查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和任务要求,制定详细的稽查计划,包括稽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确保稽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收集资料:在稽查前,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企业档案等资料,制定稽查依据。
3. 分析研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明确稽查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稽查方法和策略。
四、稽查操作流程1. 稽查通知:在稽查开始前,向被稽查对象发出稽查通知,明确稽查的目的、方式、时间和地点,并约定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材料。
2. 到达现场:稽查人员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稽查现场,与被稽查对象进行初步接触和确认身份。
保持专业形象和礼貌,并向被稽查对象介绍自己和稽查工作的目的。
3. 稽查实施:根据稽查计划和依据,进行实际稽查工作。
包括查阅资料、询问被稽查对象、观察稽查现场等。
在稽查过程中,要确保严格按照稽查计划进行操作,不得随意篡改或遗漏任何步骤。
4. 资料收集和整理:稽查人员要认真收集和整理稽查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证据,确保资料的完整和准确,方便后续的分析和报告。
5. 稽查结束:在稽查工作完成后,与被稽查对象进行总结和反馈。
向被稽查对象说明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稽查工作的整个过程中,稽查人员要保持专业和中立的态度,不得被任何利益干扰或影响。
五、稽查报告和总结1. 稽查报告:根据稽查实施的情况和获得的资料,稽查人员要及时编写稽查报告,包括稽查的目的、过程、结果和建议等。
临床试验稽查的标准操作规程引言在临床试验中,为了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和合规性,稽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试验稽查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稽查的目的、流程、要求等方面。
稽查目的临床试验稽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合规性、数据的可靠性和试验参与者的权益。
稽查可以发现试验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稽查流程活动筹备和计划1.制定稽查计划,包括稽查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
2.调查试验相关文件,包括试验方案、入组及排除标准、知情同意书等。
3.评估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稽查准备和准备工作1.确定稽查小组的成员,包括主管稽查员、副主管稽查员和其他稽查员。
2.制定稽查标准和操作程序,确保稽查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审查试验中的人员培训记录,确定人员培训的合规性。
进行稽查1.稽查员应仔细阅读试验方案,确保试验过程符合伦理和法规要求。
2.稽查员应与研究人员进行面谈,了解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稽查员应检查试验记录和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稽查员应通过抽样检查试验相关文件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稽查结果和报告1.稽查员应将稽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形成稽查报告。
2.稽查报告应包括稽查的目的、过程、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方案。
3.稽查员应与试验负责人进行沟通,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稽查要求1.稽查员应具备专业的临床试验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稽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稽查应符合伦理和法规的要求,确保试验过程的合规性。
3.稽查员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对试验过程进行公正的评价。
4.稽查员应与试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提高稽查的效果和经验。
结论临床试验稽查的标准操作规程是保证试验过程合规性和数据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定稽查计划、进行有效的稽查和提供改进建议,可以确保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合规性,从而保护试验参与者的权益。
稽查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伦理和法规的要求,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一、前言。
税务稽查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税收申报、缴纳和税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维护税收法律权益,促进税收公平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税务稽查工作,提高稽查效率,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税务稽查工作规程。
二、税务稽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1. 法定原则,税务稽查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不得违法违规操作。
2. 公平原则,税务稽查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不得搞特殊化、保护化。
3. 便民原则,税务稽查工作要以服务纳税人为宗旨,便利纳税人的申报、缴纳和咨询。
4. 诚信原则,税务稽查工作要求稽查人员诚实守信,不得徇私舞弊,不得索贿受贿。
5. 效率原则,税务稽查工作要高效有序,提高稽查效率,不得拖延稽查时间,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
三、税务稽查工作的程序。
1. 稽查准备,稽查人员应当认真研究纳税人的有关资料和情况,制定稽查方案,明确稽查目标和重点。
2. 稽查通知,稽查人员应当在稽查前向纳税人发出稽查通知,告知稽查事由、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3. 稽查实施,稽查人员按照稽查方案,对纳税人的税务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认真核对纳税人的税收申报和缴纳情况。
4. 稽查记录,稽查人员应当如实记录稽查情况,包括稽查过程、发现问题、纳税人的解释和说明等。
5. 稽查报告,稽查人员应当根据稽查情况编制稽查报告,明确问题和处理意见,报请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6. 稽查反馈,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将稽查报告反馈给纳税人,告知纳税人有关处理结果和申诉途径。
四、税务稽查工作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程序,稽查人员在进行稽查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稽查程序和规定进行,不得擅自扩大稽查范围或者违反程序操作。
2. 尊重纳税人权利,稽查人员在稽查过程中,要尊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纳税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3. 保护商业秘密,稽查人员在取得纳税人的商业秘密信息时,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税务稽查操作规程《税务稽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税务稽查工作,规范税务稽查操作行为,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效率,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进行的一种特殊监管活动,是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
第三条税务稽查应当遵循法律、权威、独立和公平的原则,以合法权威的手段进行。
第四条税务稽查应当严格依法办事,对涉税事项进行客观、细致、全面的审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税务稽查操作程序第五条税务稽查应当遵循审批程序,确保税务稽查活动的合法性和程序性。
第六条税务稽查应当依法出具稽查通知书,并向被稽查单位说明稽查事项、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税务稽查应当依法收集和保护涉税信息,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第八条税务稽查应当遵守稽查时限,不得无故延迟办理稽查工作。
第九条税务稽查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取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条税务稽查应当依法进行调解协商,促使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
第十一条税务稽查应当及时进行结论和决定,并向相关单位和纳税人通报处理结果。
第三章稽查行为规范第十二条税务稽查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税务机关有关规定,严禁滥用权力和违法操作。
第十三条税务稽查人员在进行稽查活动时,应当尊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文明执法,不得辱骂、恐吓或者侮辱被稽查人员。
第十四条税务稽查人员应当保护稽查现场的证据和物品,不得随意调换、破坏或者私自带走。
第十五条税务稽查人员应当遵守税务机关的工作纪律,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第十六条稽查工作结束后,税务稽查人员应当填写稽查报告,并将相关材料及时归档和留存。
第四章监督与责任第十七条稽查工作由税务机关领导负责监督,确保稽查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十八条稽查人员和被稽查单位发现稽查行为不当或者存在问题应当及时举报或投诉。
第十九条对于违反税务稽查操作规程的行为,税务机关将依法追究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稽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稽查员检查规程1. 稽查员检查前应掌握所检查项目的标准和要求,着装整齐,持证上岗,按质量管理科下达的检查人员《工作班次表》的安排准时准点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
2. 检查时应备齐所需的检查记录,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分组进行,检查中应语言文明,态度诚恳,秉公执检,不徇私情,遵守稽查纪律。
3. 检查方法3.1 随车检查检查员乘坐公司线路运营车辆采用二站三点或三站四点法,对驾驶员、乘务员执行服务规范或操作规程的情况,按《服务管理规定》、《服务违章的处罚规定》、《票务管理规定》和《驾驶员一日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检查。
3.2 驻点检查检查员在运营线路上定时定点地对运营车次、行车间隔、运营准点、客流状况以及驾驶员高速行车、越线行车、闯信号等进行如实记录。
3.3 跟踪检查对某一特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不定时定点的跟随检查。
3.4 专项检查3.4.1 按《车厢服务合格率标准》对车队进行的达标合格率检查。
3.4.2 按《车辆整洁合格率标准》对车队进行的达标合格率检查。
3.4.3 按各线路《行车计划时刻表》的标准,对线路首末班车准点的检查。
3.4.4 按公司《票务管理规定》和“乘车规则”进行的票务检查。
a. 正确处理行车票务纠纷,对乘客违章乘车和违章使用乘车凭证的处理、罚款,要坚持以理服人,按制度、政策办事的原则。
b. 严格遵守票务和财务制度,补罚款票据齐全,手续完备,撕罚款票应两人在场办理并在工作日报上签注罚款票号码。
c. 按规定对需要扣押违章乘车人物件或现金时正确使用违章处理预约单。
3.5 公交稽查网络互查在市客运交通管理处稽查科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对非本公司公交运营服务的检查。
4.以上各类检查,检查员都应在“检查记录表”上逐项记录。
对查出的不合格事实,检查员应指出予以纠正,不能及时指出和纠正的可采取强制措施制止不合格服务的延续,并及时向相关车队和质管科汇报并做好记录。
5.各类检查记录应在检查员例会时报质管科。
对有立即上报要求和检查中发现重大情况需立即上报的应在检查结束时立即上报质管科。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1995.12.01•【文号】国税发[1995]226号•【施行日期】1995.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税收征管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通知(2009修订)(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4日,实施日期:2010年1月1日)废止税务稽查工作规程(1995年12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26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税务稽查工作,保证税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
税务稽查包括日常稽查、专项稽查、专案稽查等。
第三条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保证税法的实施。
第四条税务稽查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依靠人民群众,加强与司法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
第五条各级税务机关设立的税务稽查机构,按照各自的税收管辖范围行使税务稽查职能。
第六条税务稽查工作应当按照确定稽查对象、实施稽查、审理、执行等程序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税收法律、法规。
第七条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的各种税收的税务稽查工作均适用本规程。
第二章税务稽查对象确定及管辖第八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稽查工作的需要和稽查力量,于年末制定下年度的稽查计划,报经本级税务机关局长(分局长)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税务稽查对象一般应当通过以下方法产生:(一)采用计算机选案分析系统进行筛选;(二)根据稽查计划按征管户数的一定比例筛选或随机抽样选择;(三)根据公民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情报交换的资料确定。
稽查操作规程1.1稽查操作规程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稽查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稽查行为,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稽查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可操作性。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级稽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稽查行为,包括稽查的组织、计划、实施、结果处理等环节。
第三条稽查工作应坚持依法、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遵循稽查程序,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调查。
第四条稽查工作应注重情报分析和信息比对,保证稽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性。
第五条稽查工作应强化与其他执法机构的合作,依法共享信息,加强联防联控,形成合力,提高稽查工作的整体效果。
第六条稽查机构应加强对稽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稽查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
第二章组织和计划第七条稽查机构应按照工作需要,制定稽查计划,明确稽查任务和目标。
第八条稽查计划应包括稽查的时间、地点、范围、对象、重点等内容,并按照工作优先级确定稽查顺序。
第九条稽查计划应经稽查机构负责人审定后执行,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十条稽查机构应建立稽查行动库和案件库,及时更新和发布稽查任务和结果。
第三章稽查行动第十一条稽查人员应按照稽查计划,确定具体行动方案,明确稽查任务和责任分工。
第十二条稽查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或携带稽查证件和工具,确保稽查行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稽查人员应尊重稽查对象的合法权益,进行合法合规的稽查行动,不得滥用权力、徇私舞弊。
第十四条稽查人员在稽查行动中,应做到健康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严守稽查机密,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第十五条稽查行动中发现涉及其他执法机构职责范围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协调处理。
第四章结果处理第十六条稽查人员应及时向稽查机构汇报稽查结果,如实记录稽查过程和发现的问题。
第十七条稽查机构应根据稽查结果,依法采取措施,保障稽查工作的实际效果。
第十八条稽查机构应加强对稽查结果的质量和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稽查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稽查工作规程稽查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稽查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规程,以指导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一、稽查工作的定义稽查工作是指对企业的财务、资产、行为和经营情况等进行检查、核实、评估、监督和管控的一系列工作活动,以发现问题、确定责任和提出改进意见,确保企业的合法、规范运营和健康发展。
二、稽查工作的职责和任务稽查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企业稽查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稽查对象、内容、方式和时间,提前预判风险和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2. 采取现场检查、审计、盘点、核算等方式,对企业的业务、财务、资产、人事、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能被“瞒过去”和“遗漏掉”。
3. 管控企业经营风险,发现经营管理上的漏洞、瑕疵和弊端,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帮助企业规范经营和降低风险。
4. 跟踪监管对象的整改和落实情况,强化督促和监督,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和真正落地。
5. 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运用先进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推动企业稳健、可持续发展。
三、稽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稽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统一领导,明确责任:由企业领导亲自掌握、领导和指挥,并配备专人负责执行、督导和监督稽查工作。
2. 加强协作,充分沟通:稽查团队和被稽查对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有效沟通和协调,从而确保稽查工作顺畅进行。
3. 注重方法,科学稽查:采取科学、先进的稽查方法和工具,提高稽查效率和质量,发现问题、评估风险和提出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严格保密,保护权益:在稽查工作中视机密程度,采用适当措施严格保守商业机密,切实保护被稽查对象的权益和利益。
四、稽查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稽查工作的流程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1. 制定稽查计划。
海关稽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依法行政,规范海关稽查行为,保证海关稽查人员正确行使权力,维护被稽查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以下简称《稽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海关对《稽查条例》规定的与进出口活动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所实施的所有稽查行第三条本规程所规范的海关稽查行为包括稽查准备、稽查实施、稽查处理、稽查评估四个阶段。
第四条海关稽查原则上由被稽查人主管海关管辖。
两个以上海关发生稽查管辖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必要时报请上一级海关决定。
需要跨关区对被稽查人实施稽查时,相关海关应当予以协助配合,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对于异地报关的被稽查人,原则上由其主管海关管辖,也可由报关地海关管辖。
主管海关实施稽查时,报关地海关应当予以协助配合。
报关地海关对异地报关的被稽查人实施稽查,被稽查人的主管海关应当予以协助配合,待稽查结束后,报关地海关应当向被稽查人主管海关通报稽查的结果。
上级海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指定下级海关对被稽查人实施稽查。
第五条稽查人员有《实施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况之一需要回避的,由其上一级行政领导决定回避。
第二章稽查准备第六条直属海关应当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于每年年初制订本年度的稽查工作计划,包括常规稽查计划和专项稽查计划。
直属海关应当根据年度稽查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本关区的稽查工作,并根据海关总署的部署和本关区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和补充稽查工作计划。
第七条海关实施稽查前,应当组成稽查组。
稽查组人数应当根据稽查工作量来确定,但不得少于2人。
稽查业务主管领导决定稽查组成员,并指定其中1人任组长。
稽查组组长负责组织稽查组开展工作。
第八条稽查组开展稽查之前,应当制定稽查方案,填制《海关稽查方案审批表》。
稽查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被稽查人基本情况:包括被稽查人的名称、海关注册编码、性质、地址、海关注册日期、工商注册资本、海关管理类别以及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二)稽查时间:估算稽查组实施稽查所需的工作时间;(三)稽查缘由:列明确定开展稽查的原因和类别;(四)稽查组情况:列明稽查组成员的姓名;(五)稽查方式:列明实施稽查方式。
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为了保障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规范税务稽查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细则》)等有关规定,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文,公布了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1995年12月1日印发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同时废止。
《规程》明确,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
税务稽查由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
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
稽查局具体职责由国家税务总局依照《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有关规定确定。
税务稽查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效率的原则。
税务稽查应当依靠人民群众,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和配合。
稽查局在所属税务局领导下开展税务稽查工作。
上级稽查局对下级稽查局的稽查业务进行管理、指导、考核和监督,对执法办案进行指挥和协调。
各级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应当加强联系和协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对同一被查对象尽量实施联合检查,并分别作出处理决定。
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
稽查局设立选案、检查、审理、执行部门,分别实施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工作。
税务稽查人员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密。
但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税务稽查人员有《税收征管法细则》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
被查对象要求税务稽查人员回避的,或者税务稽查人员自己提出回避的,由稽查局局长依法决定是否回避。
稽查局局长发现税务稽查人员有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要求其回避。
稽查局局长的回避,由所属税务局领导依法审查决定。
《规程》强调,税务稽查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得有下列行为:(一)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权限行使职权;(二)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三)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四)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向被查对象通风报信、泄露案情;(五)弄虚作假,故意夸大或者隐瞒案情;(六)接受被查对象的请客送礼;(七)未经批准私自会见被查对象;(八)其他违法乱纪行为。
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办案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规程》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不断提高稽查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涉税信息,强化稽查管理和执法监督。
对于稽查管辖问题,《规程》明确,稽查局要在所属税务局的征收管理范围内实施税务稽查。
对于前款规定以外的税收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发现地的稽查局查处。
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对税务稽查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于税务稽查管辖有争议的,由争议各方本着有利于案件查处的原则逐级协商解决;不能协商一致的,报请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协调或者决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可以充分利用税源管理和税收违法情况分析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以下标准在管辖区域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稽查:(一)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纳税规模;(二)分地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负水平;(三)税收违法行为发生频度及轻重程度;(四)税收违法案件复杂程度;(五)纳税人产权状况、组织体系构成;(六)其他合理的分类标准。
分级分类稽查应当结合税收违法案件查处、税收专项检查、税收专项整治等相关工作统筹确定。
上级稽查局可以根据税收违法案件性质、复杂程度、查处难度以及社会影响等情况,组织查处或者直接查处管辖区域内发生的税收违法案件。
下级稽查局查处有困难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可以报请上级稽查局查处。
对于选案工作,《规程》明确,稽查局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案源信息,集体研究,合理、准确地选择和确定稽查对象。
选案部门负责稽查对象的选取,并对税收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稽查局必须有计划地实施稽查,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检查次数。
在年度终了前制订下一年度的稽查工作计划,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稽查局备案。
年度稽查工作计划中的税收专项检查内容,应当根据上级税务机关税收专项检查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确定。
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年度稽查工作计划可以适当调整。
选案部门应建立案源信息档案,对所获取的案源信息实行分类管理。
案源信息主要包括:(一)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二)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三)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四)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五)检举的涉税违法信息;(六)其他部门和单位转来的涉税违法信息;(七)社会公共信息;(八)其他相关信息。
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在稽查局设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负责受理单位和个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检举。
对单位和个人实名检举税收违法行为并经查实,为国家挽回税收损失的,根据其贡献大小,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
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应当对检举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区分不同情形,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分别处理:(一)线索清楚,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虚开发票、制售假发票或者其他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的,由选案部门列入案源信息;(二)检举内容不详,无明确线索或者内容重复的,暂存待办;(三)属于税务局其他部门工作职责范围的,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四)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检举,将检举材料转送有处理权的单位。
选案部门对案源信息采取计算机分析、人工分析、人机结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发现有税收违法嫌疑的,应当确定为待查对象。
待查对象确定后,选案部门填制《税务稽查立案审批表》,附有关资料,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立案检查。
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稽查局经筛选未立案检查的,应当及时告知移交信息的部门;移交信息的部门仍然认为需要立案检查的,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后,由稽查局立案检查。
对上级税务机关指定和税收专项检查安排的检查对象,应当立案检查。
经批准立案检查的,由选案部门制作《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连同有关资料一并移交检查部门。
选案部门应当建立案件管理台账,跟踪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稽查局局长。
关于检查工作,《规程》指出,检查部门接到《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后,应当及时安排人员实施检查。
实施检查前,应当查阅被查对象纳税档案,了解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所属行业特点、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
同时,要告知被查对象检查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等,但预先通知有碍检查的除外。
检查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共同实施,并向被查对象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
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联合检查的,应当出示各自的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
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60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
实施检查时,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可以采取实地检查、调取账簿资料、询问、查询存款账户或者储蓄存款、异地协查等方法。
对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被查对象,可以要求其打开该电子信息系统,或者提供与原始电子数据、电子信息系统技术资料一致的复制件。
被查对象拒不打开或者拒不提供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该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接检查,或者提取、复制电子数据进行检查,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得破坏该电子信息系统原始电子数据,或者影响该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实施检查时,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
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真实,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
调查取证时,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不得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材料。
调取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时,应当向被查对象出具《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并填写《调取账簿资料清单》交其核对后签章确认。
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年度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并在3个月内完整退还;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并在30日内退还。
需要提取证据材料原件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提取证据专用收据》,由当事人核对后签章确认。
对需要归还的证据材料原件,检查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并履行相关签收手续。
需要将已开具的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开具《发票换票证》;需要将空白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开具《调验空白发票收据》,经查无问题的,应当及时退还。
提取证据材料复制件的,应当由原件保存单位或者个人在复制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于我处”,并由提供人签章。
询问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实施。
除在被查对象生产、经营场所询问外,应当向被询问人送达《询问通知书》。
询问时应当告知被询问人如实回答问题。
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或者向其宣读;询问笔录有修改的,应当由被询问人在改动处捺指印;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在尾页结束处写明“以上笔录我看过(或者向我宣读过),与我说的相符”,并逐页签章、捺指印。
被询问人拒绝在询问笔录上签章、捺指印的,检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当事人、证人可以采取书面或者口头方式陈述或者提供证言。
当事人、证人口头陈述或者提供证言的,检查人员可以笔录、录音、录像。
笔录应当使用能够长期保持字迹的书写工具书写,也可使用计算机记录并打印,陈述或者证言应当由陈述人或者证人逐页签章、捺指印。
当事人、证人口头提出变更陈述或者证言的,检查人员应当就变更部分重新制作笔录,注明原因,由当事人、证人逐页签章、捺指印。
当事人、证人变更书面陈述或者证言的,不退回原件。
制作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内容。
调取视听资料时,应当调取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难以调取原始载体的,可以调取复制件,但应当说明复制方法、人员、时间和原件存放处等事项。
对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对图像资料,应当附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以电子数据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应当要求当事人将电子数据打印成纸质资料,在纸质资料上注明数据出处、打印场所,注明“与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当事人签章。
需要以有形载体形式固定电子数据的,应当与提供电子数据的个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财务负责人一起将电子数据复制到存储介质上并封存,同时在封存包装物上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文件格式及长度等,注明“与原始载体记载的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电子数据提供人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