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25
辅导资料三答案
辅导资料三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注音)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
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
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
怪特。
(2)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
之。
②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棒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
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⑤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土娄.. (注音并解释) 为类。
⑦悠悠乎.与颢(注音)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⑧引.
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⑨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⑾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译:;
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循隐。
译:;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
译:;
6.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
7.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三.分析文中阴影句子的句式
课文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代著名的文学家,是“”之一。
初二时学过他的《》。
2.本文题目中“始得”两个字表露出作者。
二、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分层:第一段:
(1)写被贬的心情“”。
(2)写漫游“”。
(3)写宴饮之乐“”。
(4)写自我感受,为下文埋下伏笔“”。
2. 分层:第二段:
(1)第句,写:;(2)第句至第句,写山形高峻,气象阔大,与自然事例的独特。
(3)第 句至第 句,写饮宴之乐而忘归。
(4)第 句至第 句,写游西山之后的解脱感觉。
(5)第 句至第 句,交代写作原因及写作时间。
3.上文第2段写出作者沉醉于西山景色,物我合一的语句是 。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亦同趣.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层层增加;积聚。
(3)游于是..乎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一词多义
(1)望⎩⎪⎨⎪⎧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先达德隆望.
尊: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穷⎩⎪⎨⎪⎧ 入深林,穷.回溪:
而不知其所穷.:
日暮途穷.:
穷.则独善其身:
宜将剩勇追穷.寇:
(3)是⎩⎪⎨⎪⎧
居是.州,恒惴栗: 觉今是.而昨非:
惟命是.从:
不知木兰是.女郎:
(4)而⎩⎪⎨⎪⎧ 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5)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始指异之.
:
不知日之.入:
4.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箕.踞而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西山,始指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坐法华西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岁,元和四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基础梳理
1.(1)戮刑辱(2)趋往,赴
2.(1)两个词。
“凡”,所有,总共;“是”,指示代词,这。
(2)层层堆叠,重叠,叠加。
(3)从此。
(4)两个词,这样以后。
3.(1)向远处看/声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2)走到尽头/尽头/阻塞不通/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走投无路的(3)这,这个/正确,对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表判断,与今“是”同(4)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5)结构助词,的/代词,指西山/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登上(2)名词用作动词,做梦
(3)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4)名词作状语,像簸箕那样(5)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6)数量词用作名词,一体
5.(1)定语后置句 (2)省略句 (3)判断句
6.(1)(我)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然而却不曾知晓西山景物的奇异特色。
(2)自己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
(3)深青的夜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还是不想回家。
(4)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僇.
人(lù) 惴栗.(lì) 施.施而行(shī) B .斫.榛莽(zhuó) 茅茷.
(f á) 箕.踞(jī) C .岈.
然(y á) 攒蹙..(cuán cù) 颢.气(jín ɡ) D .引觞.(sh ān ɡ) 满酌.(zhuó) 颓.然(tuí)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始得西山宴.游记 宴:举行宴会恒.
惴栗 恒:常常 B.⎩⎪⎨⎪⎧ 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到则披.
草而坐 披:拨开,分开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缘.
染溪 缘:沿着 D.⎩⎪⎨⎪⎧
攒.蹙累积 攒:聚集引.觞满酌 引:拿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未始..
知西山之怪特 B .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C .以为..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则施施而行,漫漫..
而游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居是.州,恒惴栗是.
岁,元和四年也 B.⎩⎪⎨⎪⎧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
立 C.⎩⎪⎨⎪⎧ 望西山,始.指异之游于是乎始.
D.⎩⎪⎨⎪⎧
不与培为.类故为.之文以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故木受绳则.
直 C.⎩⎪⎨⎪⎧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吾尝终日而.
思矣 D.⎩⎪⎨⎪⎧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河东先生集》。
B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白居易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
D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宗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二、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课文,完成文后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
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
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
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则披.
草而坐 披:分开 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际 C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洋洋乎:广大的样子 D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起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知吾向之.
未始游 B.⎩⎪⎨⎪⎧ 穷山之高而.止至无所见而.
犹不欲归 C.⎩⎪⎨⎪⎧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
悠悠乎.与颢气俱游于是乎.始 9.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 .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 .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 .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依纲扣点
1.C [“岈”读xi ā,“颢”读h ào 。
]
2.A [宴:安逸,快乐。
]
3.C [A 项“未曾”之意,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
B 项“叠加”之意,现代汉语多用于抽象事物,用法稍有不同。
C 项“认为”之意,与现代汉语相同。
D 项古义:随意,任意。
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
4.A [A 项都是代词,这。
B 项奇异的景色/奇异的、超出一般的。
C 项才/开始。
D 项算作/写作。
]
5.B [A 项助词,的/代词,指西山。
B 项都是连词,就。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D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
6.B [柳宗元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7.B [际:交会。
]
8.A [A 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D 项形容词词尾;句中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
9.B[文中没有隐含作者想重回朝廷,施展政治抱负之意。
主要是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
三、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lù)惴栗(lì)施施而行(yíyí)
B.斫榛莽(zhuó)茅茷(fá)箕踞(jī)
C.岈然(yá)?攒蹙(cuáncù)颢气(jíng)
D.引觞(shāng)满酌(zhuó)颓然(tu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极点),梦亦同趣.(同“趋”,往)
B.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异.(以……为异)之
C. 缘.(顺着)染溪,斫.(砍)榛莽,焚茅茷,
D. 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冥合
..(浑然一体)
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今年
..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C. 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到则.披草而坐醉则.更相枕以卧
B.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 自余为.僇人故为.之文以志.
D. 则凡数州之.土壤其高下之.势
5.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河东先生集》。
B.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白居易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6.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自余为僇人B.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悠悠乎与颢气俱?7.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入深林,穷.回溪【形作动,意思是“走到尽头”】
B.望西山,始指异.之【形作使动,意思是“使...奇特”】
C.箕.踞而遨【名作状,意思是“象簸箕一样”】
D.故为之文.以志【名作动,意思是“写文章”】
8.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吾从而师之D.因坐法华西亭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醉则更相枕以.卧/故为之文以.志B.自余为.僇人/不与培土娄为.类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穷山之.高而上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10.选出下列各句中“而”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D.觉而起,起而归
11.选出下列对“而”字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则施施而行②漫漫而游③到则披草而坐④倾壶而醉⑤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⑥觉而起,起而归⑦穷山之高而止⑧攀援而登⑨箕踞而遨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④⑤⑧ D.⑥⑦⑨
12.选出下列对“乎”字的用法归类不正确的一项()
①悠悠乎与颢气俱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游于是乎始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生乎吾前⑥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⑦其皆出于此乎⑧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⑨而又何羡乎⑩相与枕藉乎舟中
1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2知不可乎骤得
A.①⑥⑧ B.②⑦⑨ C.③④12 D.⑤⑩11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黑体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何用法。
(1)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止()
而不知其所穷.()
(2)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4)始指异.之()(5)箕.踞而遨()(6)萦青.缭白.()()
(7)外与天际.()(8)四望如一.()
(8)故为之文.以志()
五、默写下面的名句
1、到则披草而坐,。
,卧而梦。
,。
2、遂命仆过湘江,,,,穷山之高而止。
3、其高下之势,,,,,莫得遁隐。
4、,;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捕蛇者说》
2、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二、(略)
三、基础知识
1、C
2、极:至、到
3、A
4、C
A项都是连词,就的意思B项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相当于“地”
C 成为为了D项都是助词,“的”
5、A 《柳河东集》
6、B
7、B 异:以……为奇异
8、B ACD都是省略句B是定语后置句
9、BD A“而”/“用来”C结构助词,取独/助词,的
B都是“成为”的意思D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地”
10、D ABC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与例句一样
D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然后/就”
11、B ①②⑧⑨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③④⑤⑥都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⑦表条件关系,“才”的意思
12、C ①⑥⑧放在形容词尾“……的样子”
②⑦⑨放在句末,语气助词
⑤⑩⑾都是介词,相当“于”
③副词,“才”、④介词“于”、⑿语气词,表肯定
四、
(1)穷:动词,走到尽头
动词,走到尽头
名词,尽头
(2)始:副词,曾经
副词,才
动词,开始
(3)异:以……为异,意动用法
(4)箕:名词作状语,像畚箕一样
(5)青、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6)际:名词作动词,连接
(7)一:数词作形容词,向四周
(8)文:名词作动词,写作文章
一、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
..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
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
...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
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
..,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黄茅岭而下逾:越过
B.其疏数.偃仰数:屡次
C.愈以为诚.有诚:确实
D.是固.劳而无用固:实在
【解析】选B。
数:密,稠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良久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有若门焉./风雨兴焉.
D.其.一西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解析】选B。
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A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C项,焉:语气助词/兼词,在那里;D项,其:代词,其中的/代词,他。
【讲台挥洒一刻】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推断四法
1.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
2.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要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代入另一句中来理解,如果讲得通,意义和用法就是相同的;讲不通,则意义和用法就不同。
3.结构推断法。
根据句子对称关系来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来推断。
4.成语联想法。
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其上为睥睨
..梁之形
B.其响之激越
..
C.及是,愈以为
..诚有
D.不为伟人
..
【解析】选A。
睥睨:古义,城上短墙,又称女墙;今义,眼睛斜着看。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代了经过黄茅岭,然后有两条路可以到达小石城山,一条往西走,另一条往北转东走。
B.第二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遭贬谪,英雄无用武之地。
C.小石城山景色奇异,生长着好看的树木和竹子,高低参差就像智
者有意布置的一样。
D.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作者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解析】选A。
只有第二条路才能到达小石城山。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另一条稍稍偏北又折向东去,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旁边。
(2)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
附【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向西延伸,沿着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稍偏北又折向东去,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旁边。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它的这边又耸出一块好像土堡,还有城门一样的一个洞穴。
从洞往里望一片漆黑,将一块小石子投进去,咚的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清越,好久才消失。
环绕而行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貌奇特而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智者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
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实在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该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确实是没有吗?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谪在此地的贤人。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唯
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
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
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①卧游五岳,孙兴公②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
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微子言,不及此。
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
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
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颔:点头
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视:看待
【解析】选D。
视:比较。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
A.盍处一焉.,以谢山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以.过七里滩,必予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而.舟子固持不可/而.不知其所止
【解析】选D。
A项,语气助词,无实义/兼词,于此。
B项,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介词,在……的时候/介词,因为。
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色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上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幽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解析】选C。
作者最终不能登山,于是只能向钓台行礼,以表达
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致礼、道歉。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答案: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个地方,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2)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附【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
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
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
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
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
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
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上是两座山峰。
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
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一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
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
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