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传》阅读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7.52 KB
- 文档页数:3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①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宁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劘②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
今言青苗之害者。
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
”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仁宗宝元初,年甫冠,中进士甲科。
治平元年,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
光抗言其非,持白韩琦。
琦曰:“兵贵先声,谅祚①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也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能之于一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
吾在此,君无忧。
”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
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
”许之。
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
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
既而复留二人,光又力争之。
张方平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
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元佑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注]①谅祚:夏毅宗李谅祚,西夏第二位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B.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C.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D.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
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
”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卿能进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
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
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
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元祐元年复得疾。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B.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C.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D.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司马光文言文阅读司马光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足跌(失足)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bèng,涌出),儿得活。
1.解释划线的字词,将答案写入文中括号。
①退为家人讲()②自是手不释书()③足跌(失足)没水中()④众皆弃去()⑤光持石击瓮破之()⑥即了其大指()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籍中记述少年或聪明或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的故事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回家;②从此;③没入;④离开;⑤拿;⑥了解2.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自是手不释书。
3.“略”。
司马光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2分)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曾主编过《资治通鉴》。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dài):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①患记问不若人()②众兄弟既成诵()③温公尝言()④乃终身不忘也()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宋史--司马光传》专练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
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卿有文学,何辞为?”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
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
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注]。
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
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
”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
”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
”为之益力。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省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B.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C.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D.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还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外艰,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
司马光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同知谏院。
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
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山陵。
”不许。
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遣舅氏,义不藏于家。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
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
”许之。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
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
.帝崩,赴阙临。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后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
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甫冠,性不喜华靡甫:开始、刚刚B.病革,不复自觉革:通“亟”,指病重C.每往夏县展墓展:修缮D.必过其兄旦过:探望答案:C展:省视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具体表现司马光之“直”与“俭”的一组是(3分)A.①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②闻喜宴独不戴花B.①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②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C.①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②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D.①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②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答案:CA①表现其孝B①说的是王陶被罢D①表现其“勤”②是对他的概括评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仁宗用于赠送、赏赐的东西,价值竟达百余万,司马光认为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服除,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充媛董氏薨,辗朝成服,葬给卤簿..,光言:“董氏秩本微,病革方拜充媛。
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
”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做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
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
赵滋为雄州,表以猛得治边,光论其不可。
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难州李中药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来督,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手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口故边臣管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
宜救边火、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
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相,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
光极言: “公私困敞,不可举事,而原兆一路皆内郡,继治非急。
宣抚之令,皆未收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于是一路独得免。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回非司马光不可。
又将以为东宫师傅。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元祜元年,复得疾。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
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B.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C.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天曰/非司马光不可D.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凝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界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汉之后并非天子专用。
20XX年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司马光传》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1/ 2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
2022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
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
富弼以格青苗①解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比之于鲧。
唐埛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奏对极论其罪,谪死。
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
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二)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
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
”安石曰:“常衮辞堂馔②,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
”争议不已。
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疏其利害。
迩英殿进读,讲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注】①青苗:青苗即青苗法,下文中的“市易”也即“市易法”,都是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宋史-司马光传》专练《宋史--司马光传》专练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
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卿有文学,何辞为?”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
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
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注]。
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
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
”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
”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
”为之益力。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省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B.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C.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D.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还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外艰,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当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劘①上之名,内怀附之下实。
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
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
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
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民之赢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
”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
”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糒②,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
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
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于是一路独得免。
徙知许州,趣入勤,不赴;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
《宋史·司马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服除,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充媛董氏薨,辗朝成服,葬给卤簿..,光言:“董氏秩本微,病革方拜充媛。
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
”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做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
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
赵滋为雄州,表以猛得治边,光论其不可。
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难州李中药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来督,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手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口故边臣管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
宜救边火、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
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相,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
光极言: “公私困敞,不可举事,而原兆一路皆内郡,继治非急。
宣抚之令,皆未收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于是一路独得免。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回非司马光不可。
又将以为东宫师傅。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元祜元年,复得疾。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
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B.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C.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天曰/非司马光不可D.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凝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界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汉之后并非天子专用。
司马光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回家)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通“旨”,主要意思)。
自是(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刚刚)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是成人仪式)。
性(生性)不喜华靡(豪华奢侈),闻喜宴(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又名曲江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授予)奉礼郎,时(当时)池在杭,求签(任命)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丁内外艰(特指官员的父母死了官员回家守制,百姓只说守孝),执丧累年,毁瘠(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如礼。
服除(守丧期满),签书武成军判官事(从事),改(改为)大理评事,补(替补)国子直讲。
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中官麦允言死,给(给予)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
光言:“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
允言近(亲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官,给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
”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
加(任命)集贤校理。
从庞籍辟(征召,特指皇上征召来授予官职),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成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巡视),光建(建议):“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粮食)贱(价钱低),亦可渐纾(缓和)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离开)。
光三上书自引咎(把过失归于自己),不报。
籍没(死后),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贡纳)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即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祥瑞之兆),愿还其献。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文言文。
司马光传(节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好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大指:主要意思;③瓮:陶制的容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自是手不释书(______)(2)足跌没水中(____)[2]本文写了七岁司马光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_______;(2)_____。
[3]小时候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小孩。
2.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①宋:宋国。
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
③筑:修补。
④盗:小偷。
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⑥亦云:也这样说。
亦,也。
云,说。
⑦暮:晚上。
⑧亡:丢失。
⑨家:指这家人。
⑩甚:很,非常。
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②担而立,睨③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④十中八九,但微颔⑤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⑥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⑦酌油沥⑧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⑨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放下③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④矢:箭⑤颔:点头⑥酌:舀⑦杓(sháo):同“勺”,勺子。
⑧沥(lì)之:向下灌注,沥,滴。
⑨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
[1]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1)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句子的意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读完了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徒居学宫旁;孟子乃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根据文章,写写孟母的迁居地,以及迁居和定居的原因。
[2]由此可见,孟子的母亲认为(______)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云:“(______)”。
3. 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
掩耳盗铃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啊!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1]本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作者____,被称为“______艺术家”。
[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读了短文,我明白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司马光传》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课时练一、选择题1.《司马光》这篇文言文中,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经过是“_______”,结果是“_______”。
()A.一儿登瓮、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儿得活C.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课文《司马光》,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A.马马虎虎、贪玩。
B.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C.胆大妄为。
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A.把脚伸进了水里。
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失足掉进了水里。
4.对《司马光》文中“众皆弃去”理解有误的是()A.众:指许多人B.皆:全,都C.去:离开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足跌没.水中。
( )A.没有B.埋没C.淹没二、填空题6.给下列生字注音。
司(______)跌(______)皆(______)弃(______)7.理解课文并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司马光是____朝人。
(2)“光持石击瓮破之”的“之”指的是____。
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__________的品质。
(3)根据文章的内容,《司马光》也可叫《________》或《________》。
8.看拼音写生字。
sī tínɡdēnɡdiē qì chí(_____)马光家(_____)(_____)山(_____)倒放(_____)支(_____)9.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小时候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司马光好学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②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③。
自是④手不释⑤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释]①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司马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吕惠卿言:“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巡守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
光言非是,其意以风朝廷耳。
”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
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
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公卿侍从皆在此,愿陛下问之。
三司使掌天下财,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执政侵其事。
今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则胥吏矣。
今为看详中书条例司,何也?”惠卿不能对,则以他语诋光。
帝曰:“相与论是非耳,何至是。
”光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
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
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
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二: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
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
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
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
于是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
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
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以变更祖宗旧法,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司马光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
”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
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
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
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
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
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
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
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2)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
答案:
10.C
11.C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12.B“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了他的意见”
13. ①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②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
文言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
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
”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
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
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
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
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
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
”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
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
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
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
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
”皇帝深思了
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
”
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
”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
”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
”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
”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
”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
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
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
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
”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