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力系的平衡1
- 格式:doc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5
第1章 静力学基础1-1 长方体三边长a =16cm ,b =15cm ,c =12cm ,如图示。
已知力F 大小为100N ,方位角α=arctg 43,β=arctg 34,试写出力F 的矢量表达式。
答:F =4(12i -16j +15k )。
题1-1图题1-2图1-2 V 、H 两平面互相垂直,平面ABC 与平面H 成45︒,ABC 为直角三角形。
求力F 在平面V 、H 上的投影。
答:S H = S V =0.791S 。
1-3 两相交轴夹角为α(α≠0),位于两轴平面内的力F 在这两轴上的投影分别为F 1和F 2。
试写出F 的矢量式。
答:22121221sin )cos (sin )cos (e e F ααααF F F F -+-=。
1-4 求题1-1中力F 对x 、y 、z 三轴、CD 轴、BC 轴及D 点之矩。
答:m x (F )=16.68 N ⋅m ,m y (F )=5.76 N ⋅m ,m z (F )=—7.20 N ⋅m ; m CD (F )=—15.36 N ⋅m ,m BC (F )=9.216 N ⋅m ; m D (F )= 16.68i +15.36j +3.04k N ⋅m 。
1-5 位于Oxy 平面内之力偶中的一力作用于(2,2)点,投影为F x =1,F y =-5,另一力作用于(4,3)点。
试求此力偶之力偶矩。
答:m =11, 逆时针。
1-6 图示与圆盘垂直的轴OA 位于Oyz 平面内,圆盘边缘一点B 作用有切向的力F ,尺寸如图示。
试求力F 在各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并分别求出对x 、y 、z 三轴、OA 轴及O 点之矩。
答:F x =F cos ϕ,F y =—F sin ϕcos θ,F z =F sin ϕsin θ; m x (F )= Fa sin ϕ,m y (F )=F (a cos ϕcos θ —r sin θ), m z (F )=—F (a cos ϕsin θ +r cos θ);m OA (F )=—Fr ; m O (F )= Fa sin ϕi +F (a cos ϕcos θ —r sin ϕθ)j —F (a cos ϕsin θ+r cos θ)k 。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力系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平面内作用的多个力之间的关系。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是研究平面力系平衡状态的基本工具。
本文将从平面力系的定义、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平面力系的定义平面力系是指在平面内作用的多个力所构成的力系统。
这些力可以是来自不同方向的,也可以是来自同一方向的。
平面力系的特点是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二、平衡条件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是指力系中所有力的合力为零,力矩也为零。
力的合力为零意味着力系中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即ΣF=0。
力的合力为零是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力矩为零意味着力系中所有力对某一点的力矩的矢量和为零,即ΣM=0。
力矩为零是平衡的充分条件。
三、平衡方程的推导平衡方程的推导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矩的定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反向相反。
对于平面力系,可以将合外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力。
设水平方向的合外力为ΣFx,垂直方向的合外力为ΣFy。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分别为a_x和a_y,则有ΣFx=ma_x,ΣFy=ma_y。
对于力矩的定义,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力臂是指力作用线与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设力F_i的力臂为r_i,则力F_i对该点的力矩为M_i=F_i*r_i。
根据力矩的定义,平面力系中所有力对该点的力矩的矢量和为零,即ΣM=0。
四、平衡方程的应用平衡方程可以用于解决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
通过列写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列写平衡方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并确定参考点。
参考点的选择应该便于计算力矩,通常选择力系中力的作用点或力的交点作为参考点。
在实际应用中,平衡方程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
例如,可以用平衡方程来分析悬挂物体的平衡状态,计算悬挂绳的张力和物体的重力。
还可以用平衡方程来分析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平衡状态,计算支撑力和应力分布等。
习题7-1图Oυ(a)υυ(b)习题7-3图第7章 点的复合运动7-1 图示车A 沿半径R 的圆弧轨道运动,其速度为v A 。
车B 沿直线轨道行驶,其速度为v B 。
试问坐在车A 中的观察者所看到车B 的相对速度v B /A ,与坐在车B 中的观察者看到车A 的相对速度v A /B ,是否有B A A B //v v -=?(试用矢量三角形加以分析。
)答:B A A B //v v -≠1.以A 为动系,B 为动点,此时绝对运动:直线;相对运动:平面曲线;牵连运动:定轴转动。
为了定量举例,设R OB 3=,v v v B A ==,则v v 3e =∴ ⎩⎨⎧︒==6021/θv v A B2.以B 为动系,A 为动点。
牵连运动为:平移;绝对运动:圆周运动;相对运动:平面曲线。
此时⎪⎩⎪⎨⎧︒==4522/θv v B A ∴ B A A B //v v -≠7-3 图示记录装置中的鼓轮以等角速度0ω转动,鼓轮的半径为r 。
自动记录笔连接在沿铅垂方向并按)sin(1t a y ω=规律运动的构件上。
试求记录笔在纸带上所画曲线的方程。
解:t r x 0ω= (1) )sin(1t a y ω=(2)由(1)0ωr xt =代入(2),得)sin(01r xa y ωω=7-5 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 1A = O 2B = 100mm ,O 1O 2 = AB ,杆O 1A 以等角速度ω= 2rad/s 绕轴O 1转动。
AB 杆上有一套筒C ,此套筒与杆CD 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垂面内。
试求当ϕ= ︒60,CD 杆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1.动点:C (CD 上),动系:AB ,绝对:直线,相对:直线,牵连:平移。
2.r e a v v v +=(图a ) v e = v A01.02121.0cos e a =⨯⨯==ϕv v m/s (↑)3. r e a a a a +=(图b )4.021.022e =⨯==ωr a m/s 2 346.030cos e a =︒=a a m/s 2(↑)习题7-5图习题7-7图习题7-9图υ(a) (b)(a)7-7 图示瓦特离心调速器以角速度ω绕铅垂轴转动。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一、判别题(正确用√,错误×,填入括号内。
)1-1 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表明:作用在物体上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必是平衡力系。
(×)1-3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1-4 约束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阻碍的物体位移方向相反。
(√)1-5 滚动支座的约束力必沿垂方向,且指向物体内部。
(×)。
1-6 某平面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该力系必为平衡力系。
(×)1-7 根据力线平移定理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反之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肯定能合成为一个力。
(×)1-8 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何三个相互平衡的力,必定在同一平面内。
(√)1-9 凡是合力都比分力要大。
(×)1-10 力是滑动矢量,可沿作用线移动。
(×)1-11 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1-12 两个力是相等的,这两个力就等效。
(×)1-13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的两个力,都是二平衡力。
(×)1-14 对任意给定的力系,都可以按照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
(×)题15图1-15 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图示两个力的合力可以写为F R = F1+ F1而不能写为| F R | = | F1| + | F2|。
(√)1-16 与反作用力同样是一对平衡力,因为它也满足二力平衡条件中所说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1-17 柔索类约束反力,其作用线沿柔索,其指向沿离开柔索方向而不能任意假定。
(√)1-18 只要是两点受力的刚体,均为二力构件。
(×)1-19 光滑固定面的约束反力,其指向沿接触点的公法线方向,指向可以任意假定。
物体的力学平衡与不平衡力学是研究物体力的学科,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能处于平衡或者不平衡状态。
力学平衡与不平衡是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两种基本状态,本文将就这两种状态进行探讨。
一、力学平衡力学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各个力之间保持平衡状态,从而使物体保持不动或者以匀速直线运动。
要达到力学平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合力为零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相互抵消,合力的合成为零。
当物体受到的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时,合力就为零。
当物体受到的力在同一平面上,合力为零的条件是力的合成为零,即力的矢量和为零。
力矩为零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在一定点的力矩合成为零。
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转动效果的物理量,当物体受到的力矩合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平衡。
根据杠杆定律,物体的力矩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力臂是指力对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二、力学不平衡力学不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的力的作用下,合力不为零或者力矩不为零,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或者转动,使物体发生运动或者改变原有的状态。
当物体受到的力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合力不为零的情况下,物体将朝合力的方向产生加速度。
当物体受到的力矩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转动。
根据力矩的定义,力矩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力矩不为零意味着力臂不为零,物体将绕着一个固定轴进行转动。
三、力学平衡与不平衡的应用力学平衡与不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结构平衡在建筑领域,力学平衡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合理的结构平衡设计能够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因外力作用导致的倾覆和坍塌。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力学平衡的重要应用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撬起一块重物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杠杆,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降低施力的难度。
3. 汽车平衡汽车的平衡涉及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合理的分布重心和车轮的负载能够确保汽车在高速行驶或者临时转向时保持平衡,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本章首先导出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并讨论它的其他形式与特例。
其次在研究单个物体平衡的基础上,引出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并分析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最后分析特殊构架――桁架的内力求解。
第一节 平衡方程的解析形式一、空间任意力系由上一章得到的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为:力系的主矢和对于任意点O '简化的主矩等于零。
其矢量形式的平衡方程为0R='F ,0='O M。
将此两矢量式向任意选定的三维直角坐标系投影,就有⎪⎪⎭⎪⎪⎬⎫======∑∑∑∑∑∑======0)(,0)(,0)(0,0,0111111n i i z n i i y n i i x ni iz ni iy ni ix F M F M F M F F F(3-1) 式(3-1)表示的平衡方程为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由此得到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是六个,即对一个物体,可建立六个平衡方程,式3-1表示的六个平衡方程是彼此独立的,可求解六个未知量。
例题3-1 有一匀质矩形等厚的板(例题3-1图a ),重力P =200N ,角A 为球铰,另一端B 用铰链(沿轴y 向无约束力)与墙壁相连,再用一索EC 使板维持于水平位置。
若︒==30ϕθ,试求索内的拉力及A ,B 两处的约束力。
例题3-1图解 以板为研究对象,解除所有的约束,其受力分析如例题3-1图b 所示。
按题意,支座B 相当平面柱铰或径向轴承。
共有六个未知量,分别作用在三处,注意在A ,B 两处集中了五个未知量,即有五个未知量通过y 轴,因此我们以y 轴为矩轴,即可求得索的拉力F,设AD =CB =b ,则02sin ,0)(=⋅-⋅=∑bP b F F M iy θ 得 N 200==P F在解出力F后,y 向只有一个未知力,用力的投影方程即可求得,由0cos cos ,0=-=∑ϕθF F FAy iy得 N 15043==F F Ay 其他方向都有两个未知量,先用力矩的投影方程计算。
设AB =DC =l ,由02sin ,0)(=⋅-⋅+=∑l P l F l F F M Bzi x θ 得 022=-=FP F Bz 由0sin ,0=-++=∑P F F F FBz Az izθ得 N 1002=-=FP F Az 由 0,0)(==∑l F F M Bx i z得 0=Bx F 由0sin cos ,0=-+=∑ϕθF F F FBx Ax ix得 N 6.8643==F F Az 从求解过程中可以看出,先用力矩式,往往可以避免解联立方程,使问题的解决更简便。
同时,求解的次序往往不是唯一的,例题中求z 向的约束力与求x 向的约束力次序可以对换。
还须说明:式(3-1)给出的平衡方程,只是一种标准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
根据力在任意三个不相平行也不共面的轴上投影为零或对其取矩为零,都可以证明此力为零,同时,又根据力偶矩在任意三个不相平行也不共面的轴上投影为零,可得此力偶为零。
从而得到以下规律:(1)可以用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投影式来替代力形式的平衡方程的投影式,即有3-6个力矩投影式,也就是说力矩投影形式的平衡方程不得少于三个,至多可以有六个。
(2)力的投影轴与矩轴不一定重合,但投影轴及矩轴必须受到如下限制:①不全相平行;②不全在同一平面内。
(3)六力矩形式的矩轴不交于同一点。
据此,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力投影轴和矩轴,使每个方程所包含的未知量为最少,从而简化计算。
例题3-2 重力为P 的匀质正方形平台(例题3-2a ),由六根不计自重的直杆支撑,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ϕ,试求各杆的力。
解 以平台为研究对象,由于六根杆都是二力杆,则受力分析如例题3-2图b 所示。
这是一个含有六个未知量的空间力系,注意到在竖直方向有三个未知力,用多力矩形式求解。
设板边长为l ,由0cos ,03==∑ϕF Fiy因0cos ≠ϕ例题3-2图故 03=F由 0cos ,0)(5=⋅=∑'l F F M i A A ϕ,同样得05=F由0cos ,02=-=∑F F Fixϕ,得F F 22=由 02)sin (,0)(56=⋅+=∑BDF F F M i AC ϕ ,得06=F 由 02)sin (,0)(34=⋅++=∑l P l F F F M i AD ϕ ,得24PF -=(压)由0sin sin sin ,0654321=++++++=∑P F F F F F F Fizϕϕϕ得 F PF --=21(压) 读者可将最后一式改写成力矩形式。
对于空间力系中的特殊力系,其形式有如下三种。
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个数相应减少。
、 1. 空间汇交力系当力系中的各力的作用线均汇交于某一点,则各力对此点的矩恒为零(设此点为O ),即0)(1≡∑=i n i O F M ,独立平衡方程个数减少到三个,为0,0,0111===∑∑∑===ni izni iyni ixFFF(3-2)例3-3 用不计自重的杆件构成三角架(例题3-3图a ),由铰车提升重力为P 的物体。
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各杆与绳索DE 都与水平面成︒=60θ角,P =30kN 。
试求将重物匀速吊起时各杆的力。
例题3-3图解 以各力的汇交点D 为研究对象(例题3-3b ),设各杆均受拉力,在投影到水平面上的点O 上建立直角坐标。
显然,F =P ,只有C B A F F F ,,三个未知量。
由060sin cos 60sin cos ,0=︒-︒=∑θθB A ixF F F得B A F F =(如从受力与结构对称上看出,可省略此式)。
由0cos 60cos cos 2cos ,0=-︒+=∑θθθC A iyF F F F得 0=-+C A F F P ① 由0sin sin sin 2,0=----=∑θθθF P F F FC A iz得 )sin 11(2θ+-=+P F F C A ② 联立式①与式②得5.31-==B A F F kN(压),55.1-=C F kN(压)2. 空间平行力系当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相平行(设平行于轴z )则各力在轴x ,y 上的投影以及各力对轴z之矩恒等于零,即0)(,0,0111≡≡≡∑∑∑===ni i z ni iy ni ix F M F F独立的平衡方程.个数减少到三个,为0)(,0)(,0111===∑∑∑===n i i y ni i x ni iz F M F M F(3-3)例题3-4 等厚的空心楼板ABCD (重心位于中心),重力P =2.8kN ,在H ,G 处用竖绳悬挂,AB 边搁在粗糙的水平楼面上(例题3-4图a )。
已知8ADGC HD ==,试求H ,G 两处绳的张力及楼面处的约束力。
例题3-4图解 以板为研究对象,由于G H F F ,及P 相互平行,AB 边虽受粗糙楼面约束,在板处于平衡时可知,由AB 边的分布约束力形成的合力E F 必作用在AB 边的中点E ,并与各力平行(例题3-4图b )。
由 0)2187(87,0)(=--⋅=∑AD AD P AD F F M E i HG得 2.173==P F H kN由 0)2121,0)(=⋅-⋅+⋅=∑DC P DC F DC F F M E G i AD得 8.0=G F kN 由0,0=-++=∑P F F F FE G A iz得 8.0=H F kN 最后一式也可省略,而从受力及结构的对称上获知。
3. 空间力偶系空间力偶系的主矢恒为零,即01R≡'∑=n i F独立的平衡方程个数减少到三个。
即0,0,0111===∑∑∑===ni izni iyni ixMMM(3-4)例题3-5 在图示斜块上作用两个力偶,其中,一个作用在斜面上,其矩m kN 151⋅=M ,另一个作用在侧面上,其矩m kN 122⋅=M (例题3-5图a )。
已知:l BB DC AB ===1=4m ,31==b CB m 。
试求A ,B ,C ,D 处的支座约束力。
解 主动力系是力偶系,由于力偶是最基本的力系之一,而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则A ,B ,C ,D 处的约束力必形成三对力偶,即),(C Ax F F ,),(D Ay F F ,),(B Az F F,如例题3-5图b例题3-5图所示。
我们将主动力偶用矢量表示,1M 垂直于斜面,2M垂直于侧面。
由 )0)((0==∑∑i y iy F M M或用力矩方程02=-M l F Ax得 kN 32===lM F F C Ax 由 )0)((0==∑∑i z iz F M M或用力矩方程0531=⋅-+M l F b F C D 得 kN 1531-=-==C D Ay F blb M F F 由 )0)((0==∑∑i x ix F M M或用力矩方程0541=⋅-+M l F l F Ay B 得 kN 4541=-==Ay B Az F lM F F 从上例可以看出,用力矩方程或用力偶矩方程是等价的,在解题时可灵活选用。
二、平面任意力系当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都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就构成平面力系。
设此平面为Oxy 平面,则各力在轴z 上的投影及对轴x ,y 的力矩都恒等于零,即01≡∑=ni iz F ,0)(1≡∑=ni i x F M,0)(1≡∑=n i i y F M ,故独立的平衡方程个数减少为三个,即0)(,0,0111===∑∑∑===ni i O ni iy ni ix F M F F(3-5)式(3-5)表示的是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其中的第三项原本应是0)(1=∑=n i i z F M,但在平面坐标中轴z 的投影为一点。
上式表明:平面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力系的各力在同平面内任意两不相平行的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以及对平面内任意点的矩的代数和均等于零。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的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求解三个未知量。
例题3-6 图示刚架受到P =3kN ,M =6kN ·m ,m kN/2.1=D q 载荷的作用(例题3-6a )。
已知:l =2m ,h =3m 。
试求支座A 和B 处的约束力。
解 将分布荷臷用第一章的方法,合成为一集中力q F ,作用在离点A h 32处,支座约束力如例题3-6图b 所示。
由 0,0q =+=∑F F FAx ix例题3-6图得 )(kN 8.121q ←-=-=-=h q F F D Ax 负号表示实际指向与假设相反,应向左。
由 0)(=∑i A F M ,0322q =⋅---⋅h l F Pl M l F B得 kN 9.3=B F 由0,0=-+=∑P F F FB Ay iy得 )(kN 9.0↓-=Ay F应该指出的是,应用平衡方程求解时,求解次序以避免解联立方程为宜,当受力图上有两个平行未知力时,一般先用力矩方程,再用力的投影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