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前后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11.26 KB
- 文档页数:2
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1-11-15T05:49:32.8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8期作者:袁爽[导读] 探析ICU脑出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预防肺部感染作用袁爽河南省南阳市康复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目的:探析ICU脑出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预防肺部感染作用。
方法:取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间本院收治27例ICU脑出血患者,将27例患者以简单随机方法分成2组,常规组(n=13)采取一般的护理,观察组(n=14)则采取护理干预,分析评估两组通气量、并发症以及氧合指数。
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发生率为0,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显著(X2=5.057,P=0.025,P<0.05);同时观察组通气量(6.25±1.07L/min)以及氧合指数(150.64±5.51mmHg)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显著(t=5.165/4.534,P=0.000,P<0.05)。
结论: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方法;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措施;临床疗效脑出血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疾病,又称“脑溢血”,发病病因是患者脑血管发生破裂所引起的,患者患有此病的时候会表现出头晕、肢体无力和呕吐等症状,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影响患者脑血管功能。
所以,在其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以ICU脑出血患者为例(研究时间: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相关内容如下[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间本院收治27例ICU脑出血患者,将27例患者以简单随机方法分成2组,常规组(n=13)、观察组(n=14),常规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9:4,年龄40-83岁,年龄均值(68.49±1.19)岁。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作者:敖永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使用效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率、ADL评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临床效果脑出血是临床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起病急、病程发展迅速的特点,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救治,往往导致有智力或肢体障碍等不良预后的出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
而该病患者常伴随其他内科基础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部分患者与医护人员互动能力及依从能力较低,护理难度较大,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临床要求[1]。
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以作参考。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0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86±9.34岁。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等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均未超过72h、出血量未超过50ml;排除已形成脑疝或意识障碍患者,既往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患者,主要器官及系统严重受损或功能障碍患者,并发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或病情未能有效控制患者,造血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2]。
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护理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医护安排,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1.2.1分组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64±9.17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03±9.11岁。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前后应用效果分析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其中护理干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作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在此基础上作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9-68例,平均(62.5±2.5)岁,均经核磁共振或ct确诊。
出血部位:基底节及内囊12例,外囊8例,脑叶5例,丘脑及其它部位5例。
出血量为14-85ml,平均(45.5±1.5)ml。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15例在围术期作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在此基础上作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2.1 术前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为突然发病,大部分对疾病知识缺乏一定了解,清醒患者加之对预后治疗效果的担心,易产生焦虑、烦躁、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
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清醒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目的、愈后向其作耐心讲解,并介绍同类型手术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1]。
②术前准备: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及术前检查,密切观察心电监护。
呼吸道需保持通畅,在早期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管,保持泌尿道通畅,并保持静脉管道通畅,嘱患者禁食,给予适量镇静剂按医嘱应用。
1.2.2 术后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术后协助患者行24h的绝对卧床,每2h行1次翻身,需缓慢、轻柔操作。
患者在术前未清醒时,为降低颅内压,利于静脉回流,使脑水肿的症状减轻,可将床头抬高10-20°,可垫高头部。
为防止患者因躁动而引发损伤,用约束带在苏醒过程中对双手实施约束,床旁加床档保护,防止坠床。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在脑出血病患临床工作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近一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其中参照组病患30例,对其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其余3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表示,参照组与实验组病患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其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显著差异,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且实验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结论针对脑出血病患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能够切实改善病患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脑出血作为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突发性脑血管病症,不仅致死率较高,且多数病患在治疗后仍存在诸多后遗症。
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病患脑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病患在发病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晕眩、肢体功能受损、偏瘫以及颅内压增高等,严重影响到了病患日常的工作与生活。
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出血并没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措施,必须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病患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1]。
也正因为如此,必须要加强针对脑出血病患的护理力度。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主动护理模式,在病患入院后基于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病患内心诉求,以此实现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本次实验选取了近一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病患作为实验对象,针对脑出血病患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一、实验数据以及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次实验选取近一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其中参照组病患30例,平均年龄(72.48±2.35)岁;其余3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平均年龄为(71.96±2.83)岁。
对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
方法:对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各50人,常规组采取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遵医行为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遵医行为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20d,gcs评分在6~12分,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51例、丘脑出血29例、外囊及岛叶出血20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史、手术方式、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脱水、支持、控制血压及对症等治疗。
常规组采取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护理干预。
①健康教育:通过讲解、示范、多媒体播放及发放“脑出血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资料,包括脑出血发生的诱因、症状、发展、手术指征、康复锻炼的方法、术后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个体的健康教育计划,让患者及家属接受术后康复训练理念,并配合康复锻炼。
②心理干预:脑出血患者术后自理生活能力受限,加之病程长、康复慢,常有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出现,这些不良情绪妨碍患者的康复、影响遵医行为。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患者,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用精心的护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了解患者需求,尽量满足需要,避免情绪激动,预防不良后果发生。
③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及休息:进食宜少量多餐,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为宜,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生活规律。
④功能锻炼:a吞咽功能训练,如轻中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对其不同肌群协助锻炼,进食半流质或软食,抬高床头,健侧进食,头偏向瘫痪侧缓慢进食;如有重度吞咽困难者,开始应鼻饲,鼻饲时抬高床头30°~60°,鼻饲时缓慢注入,鼻饲后保留头高位20分钟防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脑出血手术前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给予患者脑出血疾病患者进行关于手术前后护理干预措施,探究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80例病人,分为两组,展开不同护理。
结果:通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在护理后得到提升相比对照组较多,其中脑功能评分为6.8±1.3,高于对照组的4.6±0.6。
肢体功能评分7.4±1.3高于对照组的6.3±2.1。
结论:手术前后护理对脑出血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相对较多,在治疗期间使用手术前后护理的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前后护理;脑出血;疗效评价脑出血主要是受非外伤原因导致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重症脑出血病情危重,同时病死率相对较高[1]。
引发此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包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在重症脑出血治疗中,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在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并发症。
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是当前一种多发及常见疾病,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直接造成经济负担的明显增加。
本文给予患者脑出血疾病患者进行关于手术前后护理干预措施,探究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以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随机选取我院脑出血病人80例,分为两组。
表1两组病人基本个人资料分组n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天)男女对照组4221862.12±5.4736.37±4.02观察组4231762.58±6.3638.25±3.26P-0.2200.1750.2410.1521.2方法1.常规护理被应用在对照组中。
手术前后护理被应用在观察组中。
术前由护士长进行负责管理工作,带领临床护士在患者接受手术后要对其基本资料和有关术后结果做到了解和掌握,找出并分析脑出血患者护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终制定施行参与式分层管理的实施目标。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治疗该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危害、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原理和具体措施,以及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在的机制解析,发现该干预在患者中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指出其有望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应用价值、应用效果、机制解析、前景、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了或者其他提示信息。
以下是关于的内容: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瘫痪甚至死亡。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综合运用中医的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和西医的手术、药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患者症状改善和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比传统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优劣势,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最终目的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为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刚做过脑出血开颅手术该如何配合护理方法分析脑出血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老年常见病,该病起病急,若未及时发现并行抢救措施,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后遗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临床在治疗该病上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但术后会出现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采取全面、细致的术后护理干预,以改善病情。
那么,刚做过脑出血开颅手术的患者该如何配合进行护理干预呢?一、急性期护理在患者完成手术后1-2d内,应使患者呈仰卧位,并将床头抬高15-30°,以缓解脑水肿情况;同时,应保持病房安静、光照适宜,并对探视人员次数及时间进行限制;在给予患者护理时动作应轻柔。
针对面部神经瘫痪患者,应使患侧面部在上呈侧卧位,以便引流口腔分泌物;针对昏迷患者,可以生理盐水纱布或凡士林消毒纱布覆盖眼上,滴入氯霉素眼药水,3-4次/日。
二、饮食护理在患者术后1-2d内应禁食,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颅内压水平稳定、未出现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时方可进食流食;若患者昏迷,应行鼻饲进食,食物应以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为主;并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用果蔬等,还应戒烟酒。
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确保口腔清洁,以免引发误吸导致呼吸道受阻而窒息。
三、高热护理脑出血患者术后易因感染、血肿、药物不良反应及中枢受损等引发高热症状,一旦患者出现高热现象,可行乙醇或温水擦浴,或在头、全身大动脉部位敷包裹上毛巾的冰袋来进行物理降温,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冻伤患者。
四、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床品,确保床铺干燥、整洁;对于绝对卧床患者应每隔2h进行1次翻身;若患者大小便失禁应及时将排泄物清理干净,并擦拭干净皮肤,以免发生褥疮、肺炎等;若尿失禁患者留置了尿管,应予以尿管常规护理。
五、肢体护理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按摩瘫痪患者肢体,并给予瘫痪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或形成深静脉血栓。
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时,初起运动量应尽可能少些,再逐渐按照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增加运动量,运动时间也随之不断增加,再将被动运动逐渐改为主动运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
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
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程度。
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远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治疗中,护理效果显著,满意程度大幅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脑出血;护理效果前言: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死亡率最高的常见慢性病。
资料显示,多年以来全世界丧生于心脑血管疾病人数大约为1500万[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源。
静脉压的出现异常上升会严重损害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作用。
高血压易引起长期性脑损伤、脑溢血、头昏、总想睡觉、恶心想吐等[2]。
伴随着病况发展的趋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毛细管遭受挤压,造成肢体半身不近些年,医护人员对脑出血的临床医治水准慢慢提高,脑出血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是,活下来的患者仍然在恢复和修复过程中遇到非常高的残废率,结合患者肢体作用受到限制,生活品质和日常日常生活能力降低。
很多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工作经验说明,高效的康复护理不但能明显改进脑出血半身不遂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可以促进人体功能的恢复[3]。
但是,在传统临床工作上,康复护理干涉广泛合理,早已无法满足患者和临床工作员,对康复护理实际效果制定更高的规定。
现就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做出具体试验,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
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65±5.75)岁,发病时间(1~20)h,平均时长(6~1.2)年,出血量(11~60)ml,平均出血量(42.25±3.41)ml;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1.56±6.72)岁,发病时间(1~18)h,平均时长(5.4~1.5)h,出血量(14~58)ml,平均出血量(40.43±2.95)ml。
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1]【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对其预后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单双数抽签结果将其划分为2组,急诊组与对照组,57例/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而急诊组则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救时间、预后质量以及抢救成功率。
结果:急诊组分诊评估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以及静脉给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急诊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急诊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后,能有效缩短患者分诊评估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静脉给药时间,加速患者病症缓解,调节其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护理;急救时间;预后质量;抢救成功率前言大脑非外伤的实质性内出血即为高血压脑出血。
发病急、高死亡率是其特点,属于现代中老年人群的一种致死病,尤其是50-70周岁左右的老年群体为高发人群,血压一旦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下,情绪一旦出现大浮动变化,或者体力、脑力劳动过度就会致使其病变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以上,致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其特点,急诊显得尤为重要,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1–2]。
本文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其开展急诊护理干预,观察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单双数抽签结果将其划分为2组,急诊组与对照组,57例/组,急诊组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52-73周岁,平均(62.49±5.64)周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53-72周岁,平均(62.71±5.59)周岁。
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160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措施。
结果进行实验的160例患者当中,25位患者由于病情过于严重放弃治疗;15位患者出现脑疝的并发症,经过抢救但是无效死亡;其余的120位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96位患者最终能够达到生活自主的阶段。
在160位患者中有15位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的现象,18位患者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现象,但是均经过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
结论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采用较好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死率的降低和致残率的降低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临床护理;评价脑出血是由于大脑内的血管破裂导致的,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脑血管疾病,并且其也是高血压的典型并发症,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脑出血的发病非常迅速,并且致死率比较高,对于中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存在极大程度的威胁[1]。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所以,要想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就应该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篇文章主要是探讨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2],将选取的160例患者中的8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其余80例患者采取普通的护理模式,在一段时间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16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98例,女62例,其年龄均在46~79岁,平均年龄为56.7岁;160例患者中,脑出血位置在大脑半球的119例,出血位置在小脑的患者有32例,出血位置在脑干的9例,其中有80例患者曾经有高血压病史;1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观察气压治疗仪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3-29T15:03:58.51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3期作者:袁莉万瑜晔杨如美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探究气压治疗仪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袁莉万瑜晔杨如美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上海市 200020摘要:目的探究气压治疗仪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气压治疗仪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运动功能。
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组更优,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气压治疗仪结合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运动功能,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气压治疗仪;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护理干预;运动功能;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渐提高,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
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示深静脉中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将管腔阻塞,静脉回流出现障碍,引起不同程度深静脉功能不全,多见于下肢静脉,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1]。
研究指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合气压治疗仪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本文将以92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分为参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
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8例与18例;最小年龄为49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年龄平均值为(63.75±6.41)岁。
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7例与19例;最小年龄为48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年龄平均值为(63.94±6.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