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贮藏期致腐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及其侵染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195.61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科技板栗致病菌鉴定及腐败防控机制研究曹 蒙,靳羽慧,魏妍姝,刘书静,杨如意,李建芳*(信阳农林学院 食品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摘 要:本文从板栗果实致病菌的分离纯化、腐败症状、致病菌形态学特征、致病性的鉴定等4个方面分析了板栗致病菌的鉴定方法,并从气调保鲜、低温冷藏、辐射保鲜保藏等多方面分析了板栗腐败的防控机制。
关键词:板栗;致病菌鉴定;防控机制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Chestnut and the Mechanism of Rot Prevention and ControlCAO Meng, JIN Yuhui, WEI Yanshu, LIU Shujing, YANG Ruyi, LI Jianfang*(Food College,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chestnut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estnut fruit pathogenic bacteria, spoilage symptom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ity. And analyz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chestnut spoilage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air conditioning preservation, low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and radiation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Keywords: chestnut;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板栗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素有“东方珍珠”之称。
板栗的贮藏特性与保鲜技术板栗(C.Mollisima blume)为壳斗科栗属果树,原产我国,南北皆有分布。
板栗营养丰富,种仁肥厚甘美,可生食、炒食或煮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果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甘栗”之美誉。
板栗在贮藏过程中常因淀粉糖化、水分损失、病虫侵袭、发芽腐烂、自然消耗等,每年都要造成大量损失,为了减少损失。
延长贮藏保鲜期,必须依据板栗的贮藏特性,进行科学贮藏。
1.贮藏特性板栗属呼吸跃变型果实,特别是在采后的第1个月内,呼吸作用十分旺盛。
贮藏中,板栗既怕热、怕干,又怕冻、怕水。
一般北方品种的板栗耐藏性优于南方品种,中晚熟品种强于早熟品种,同一地区干旱年份的板栗较多雨年份的板栗耐贮藏。
2.采收时期板栗的成熟度是影响果品质量和贮藏寿命的重要因素。
采收过早,气温偏高,栗果组织鲜嫩,含水量高,淀粉酶活性高,呼吸旺盛,不利于贮藏保鲜;采收过迟,栗苞脱落,易造成损失;适宜的采收期为栗苞开裂,坚果呈棕褐色,有1/3以上栗苞开裂之时。
采收时应注意天气变化,雨天、雨后初晴或晨露未干时不宜采收,否则腐烂严重。
采收最好在连续几个晴天后进行,堆放数天,待栗苞全部开裂后取出栗果。
在我国北方板栗产区,采收栗果的方法一般有2种:①拣拾自然落果,这种方法拾取的栗果发育充实,外观及风味较好,也耐贮藏,但要求拣拾及时,每天早晨最好拣拾1次;②人工击落,用这种方法收集栗果后,要及时脱苞,时间越短越好,以防食心虫为害。
在实际生产中,可喷乙烯利催熟,促使栗苞开裂,时间以不超过7天为宜。
3.贮前处理(1)苞果散热采收后苞果温度高,水分多,呼吸强度大,不能大量集中堆放,否则容易引起发热腐烂。
宜选择凉爽、通风的场所,将苞果摊成0.6m~1.0m 的厚度,不能压实,可每隔5m插一束玉米秸秆,以利通风、降温,7天~10天后将坚果从栗苞中取出,剔除病虫果及其他不合格栗果,在室内摊晾5天~7天即可入贮。
(2)防虫为害板栗的主要害虫为栗实象虫,其成虫于6月~9月将卵产在苞果上,幼卵孵化后进入果实内部。
板栗贮藏期主要病虫害防治作者:殷莉来源:《果农之友》2010年第05期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干果,栗果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可鲜食、炒食、煮食和制造各种点心。
板栗的特性是怕热、怕干。
又怕水、怕冻,所以在运输贮藏期间常因条件不当、虫害、病害,引起失重、发芽和严重腐烂变质,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来降低损耗。
以利延长供应时间。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板栗贮藏期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 栗实象鼻虫(1)形态特征:栗实象鼻虫的成虫体长(喙除外)7~9毫米,全体黑色或浓褐色。
喙细长。
腿节棍棒状。
下面有一齿突。
(2)危害和习性:该虫是遍及全国各栗产区危害严重的果实害虫。
此虫1年发生1代,成虫7~8月出现,产卵于壳斗内。
到10~11月份老龄幼虫自壳斗外出。
多在土内越冬,次年7月化蛹,8月羽化出土,幼虫危害果实。
通常每果一个,在果内蛀食,并将粪便排于孔道外,在幼虫脱果前从外观上很难鉴别虫果。
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发芽能力。
受害严重的果实尚未成熟时,即行落果。
(3)防治方法:①狠抓源头治理清除园地板栗以外的寄主植物,捡拾落地残留栗苞集中烧毁或深埋,提高栗园“卫生”条件:冬季垦复改土,亦可于地面撒西维粉深翻10~20厘米。
消灭越冬幼虫。
以减少虫源。
②地面封锁和树冠喷药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出土之际,用农药对地面实行封锁,可喷洒5%辛硫磷粉剂、50%杀螟松乳剂500`10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等药剂:8月中旬成虫上树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期间,可向树冠喷布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蔬果磷1000`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等药液:树体较大时,亦可按20%杀灭菊酯、柴油为1:20的比例用烟雾剂进行防治,效果都很好。
③适时采收壳斗开裂20%左右及时采收,尽量做到干净、彻底,不使幼虫在栗园内脱果入土越冬。
集中堆放,集中脱粒,脱粒场地可喷25%西维因或马拉松100倍液进行处理。
④温水浸烫用50℃热水浸种10分钟,可杀死果内幼虫,要严格把握水温和处理时间。
板栗贮藏常见问题及贮藏方法介绍一.板栗贮藏过程常见问题板栗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常发生霉烂、生虫、风干、出芽和黑心的问题,造成采收后损失和品质下降,影响经济收益。
1. 霉烂(1)霉烂原因:板栗霉烂通常是由于毛霉菌侵染所致。
(毛霉菌又叫黑霉、长毛霉。
毛霉菌是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
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
毛霉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等环境中存在。
在高温、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腐生,广泛分布于酒曲、植物残体、腐败有机物、动物粪便和土壤中。
)(2)预防措施:提高板栗的成熟度,增加其抗病性;采后创造低温和适当降低湿度;用500ppm2.4-D 加2000倍托布津稀释液浸果;用弥雾机喷施2000-3000倍寡雄腐霉菌稀释液;出口板栗须用100—1000千拉德的r射线辐照处理。
2. 生虫(1)板栗的主要害虫为实象虫(象鼻虫)。
(2)防治措施:用40—60克/立方米溴甲烷熏蒸4—10小时,用每立方米0.04—0.05千克二硫化碳密闭24小时;用每立方米18—20克磷化铝熏蒸;用每立方米20克辣根素熏蒸都有效;将板栗在60℃温水中浸45分钟,取出晾干后贮藏,也可杀死蛀虫。
3. 风干(1)风干成因:主要是由于贮藏环境湿度过低和温度过高造成。
(2)预防措施:在0℃下提高贮藏环境的湿度,沙藏时保持沙子有一定的湿度,或麻袋内用打孔塑料薄膜包装,都可减少板栗失重风干。
4. 出芽(1)出芽成因:板栗果实是种子,种子发芽的外界条件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水分和氧气条件,内部条件需要种子解除休眠,种子可因为抵制性物质的存在,种皮不透气不透水或坚硬而导致休眠;板栗出休眠期后遇到适宜的温湿度就会发芽。
(2)抑制措施:采后50—60天用r射线处理;2%盐水加2%碳酸钠溶液浸洗板栗1分钟;100ppm 的2.4-D或萘乙酸浸果;采用0.1%比久或青鲜素浸果;通过涂蜡的方法防止;5%的二氧化碳与3%-5%的氮气可有效抑制栗果发芽。
罗田板栗储存后期致腐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摘要:为了研究罗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的机理,从常温储存70 d后发生霉变的罗田板栗中分离其中的致腐真菌,经鉴定属于6个属,分别为束丝菌属(ozon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根霉属(rhiopu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 sp.)。
对分离率大于10%的致腐真菌进行回接试验。
结果表明,在无伤接种的条件下,除了青霉属导致较低的霉变率和较轻的病症外,其余真菌均无致病力;在有伤接种的条件下,各菌株导致的霉变率都在60%以上且大部分表现出较重的病症,其中束丝菌属和曲霉属导致的霉变率在80%以上。
试验结果证明,板栗在有伤情况下更易腐烂,束丝菌属和曲霉属是板栗贮藏期腐烂的重要致病菌。
关键词: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致腐真菌;分离鉴定;致病力;罗田县中图分类号:s664.2;s43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305-04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原产中国,为山毛榉科坚果类植物;其栽培历史悠久,营养价值高[1]。
湖北省罗田县则是板栗的原生地之一,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为罗田板栗品种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2]。
罗田板栗是湖北省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外形美观、果大质优、果形端正均匀、色泽鲜艳有光泽、蜡质层浅薄、易剥、不黏内皮的特点;罗田板栗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可溶性糖含量与各类氨基酸的总量高于国家标准,品质优于其他产地[2]。
由于传统栽培因素,罗田板栗在采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采收期不合理、脱壳技术仍沿用传统的栗苞堆沤的方式,极易造成栗苞升温发酵,导致栗仁受伤[3],加之板栗“怕干、怕湿、怕热和怕冻”的“四怕”特性[4,5],导致板栗在贮存过程中腐烂变质严重,一般腐烂率达20%~30%[5],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板栗果实的病害栗种仁斑点病栗种仁斑点病又称栗种仁干腐病、栗黑斑病。
在我国河北、山东等省主要栗产区发生比较普遍。
病栗果在收获期与好果没有明显异常,而贮运期在栗种仁上形成小斑点,引起变质、腐烂,所以是板栗贮运和销售期间的重要病害。
【症状】栗种仁上产生黑灰色、黑色或墨绿色腐烂病斑,并逐渐变成干腐,出现空洞,空洞内有灰黑色菌丝丛,种仁易粉碎。
病部常被细菌感染,变成软腐,产生异臭味。
种皮表面也覆有黑灰色菌丝层,种皮下形成粒点状子座(插页12,13彩图)。
栗果贮藏时,种皮常破裂,露出病菌子座,呈疮痂状。
有时从种皮外观看,无明显变化,但里面种仁已变黑、腐烂。
本病还为害栗树枝、干,引起干腐病。
有的研究报告将栗种仁斑点病症状分为3种类型;①黑斑型:种皮外观基本正常,种仁表面产生形状不规整的黑褐色至灰黑色病斑,深达种仁内部,病斑剖面有灰白色至赤黑色条状空洞。
②褐斑型:种仁表面有深浅不一的褐色坏死斑,深达种仁内部,种仁剖面呈白色、淡褐色、黄褐色,内有灰白至灰黑色条状空洞。
③腐烂型;种仁变成褐色至黑色软腐或干腐。
【病原菌】栗种仁斑点病的病原菌比较复杂,多为葡萄座腔菌、拟茎点霉、镰刀菌、暗色座腔孢等真菌复合侵染,其中以子囊菌亚门真菌葡萄座腔菌为主。
病菌在树的枝干病患部形成子座,子座内混生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纺锤状,大小为15~30微米×5-8微米。
子囊棍棒状,双层膜,顶部较厚,大小为65~135微米×13~25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呈两行不规则形排列。
子囊孢子单胞,纺锤形,大小为20~30微米×5~10微米。
病菌发育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
另据河北农业大学报道,栗种仁斑点病菌主要有炭疽病菌、链格孢菌、茄腐皮镰刀菌、三隔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展青霉菌。
从病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致病结果看出,炭疽菌和链格孢菌是种仁黑斑型症状的主要致病菌,镰刀菌和拟展青霉菌是褐斑型症状的主要致病菌,腐烂型则是种仁黑斑型和褐斑型症状的后期阶段。
板栗贮藏及贮藏期有害生物防治梁媛【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2页(P69-69,70)【作者】梁媛【作者单位】河北省林业干部培训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4.21 贮藏1.1 适时采收板栗成熟时,栗苞由绿色变为黄褐色并逐渐开裂、栗果由黄色变褐色,完全成熟时栗果会从栗苞中自然脱落,因此,大部分栗苞开裂即为最佳采收期。
板栗采收后,对于未开裂的栗苞,应选择冷凉通风、地势较高的场地集中堆放,堆积厚度以0.5~0.7m为宜,上覆盖稻草,每天洒水1次,经5~7d栗苞软化开裂,此时可进行脱粒。
从栗苞裂出来的栗果,要摊薄使其冷却散热(俗称为“发汗”)2~3d。
1.2 防虫处理栗果的虫害主要是栗实象鼻虫、桃蛀螟、栗实蛾,这些害虫在采收前寄生于果实。
在栗果采收时不易被发现,而在贮藏期间进行危害。
故栗子在脱离总苞后,于贮藏前必须进行处理。
(1)熏蒸法。
①二硫化碳熏蒸法。
当气温高于20℃时,用量以每立方米使用30~50g为宜,气温低时用量要高些,反之用量可少些。
操作时将二硫化碳倒入表面积较大的浅器皿内,放在栗果堆上面,汽化后有效成分下沉。
倒入二硫化碳后应立即关闭门窗,并用牛皮纸将门缝封严,一般24h便可杀死全部害虫,然后将门窗打开,等气体扩散后取出栗果。
②溴甲烷法。
将栗果装入麻袋内,移入熏蒸包,按每立方米40~50g药量,密闭4~8h,杀虫率可达96%。
③磷化铝法。
使用磷化铝熏蒸时,每立方米栗果用药21g,熏蒸时间为24h。
(2)温水浸水法。
用50~55℃温水浸果15~30min或90℃热水浸10~30s,杀虫率可达90%以上。
1.3 防腐、防霉、防发芽处理(1)药物防腐、防霉处理。
甲醛10倍液对贮藏环境消毒,可抑制各种霉菌。
或用0.05%植物生长素2,4-D加500倍液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果3min,可减少果实腐败。
(2)防发芽。
板栗贮藏期实腐病及其病生理和防腐保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板栗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丰富的食品,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然而,在储存过程中,板栗易受到实腐病的侵害,导致其外观变坏、口感变差,严重影响了板栗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因此,研究板栗贮藏期实腐病及其病生理以及防腐保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实腐病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2. 板栗贮藏期实腐病的病理和病生理研究。
3. 针对实腐病的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
本文的研究目标:1. 研究板栗实腐病的病理和病生理,为保鲜处理提供科学依据;2. 研究实腐病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提供基础数据;3. 探究适合板栗保鲜的方法和技术,为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采样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实验研究和实测分析。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实腐病菌分离、培养和鉴定;2. 鉴定出实腐病菌后,进行生长特性和代谢特性实验;3. 采集板栗样品,在不同贮藏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腐病的发病规律;4. 比较不同防腐处理方法的效果,探索最佳的防止方法。
四、预期研究成果1. 掌握板栗贮藏期间实腐病的病理和病生理信息;2. 确认板栗实腐病的致病菌种,并研究其生长特性和代谢特性;3. 筛选出对板栗防腐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技术;4. 通过对板栗病理学和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为实践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五、研究进度计划预计研究周期为18个月。
第1-3个月: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第4-6个月:实腐病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7-12个月:板栗贮藏期实腐病的病理和病生理研究;第13-15个月: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第16-18个月:撰写论文和总结报告。
六、研究团队及分工本研究课题的团队由4名研究员组成,分别负责不同的研究内容和实验任务,并共同协作完成研究课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