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igion与宗教——分析范畴与本土概念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8
“宗教”一词是最基本的宗教学概念。在我国对宗教的定义很多,但是大多都有点“宗教概念的简单化倾向”。而在欧美学术界,则长期为宗教定义的复杂性所困扰。在这里,我简单列出国内外关于宗教的定义。
在《说文解字》里“宗”为尊祖庙也;“教”为上所施,下所效也。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有一个创始人或是崇拜对象,然后有一群追随者,向这个创始人学习。在佛教中,以佛陀所说为教,以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意指佛教对的教理。而在西方。宗教一词“religio”,意为虔诚,对神的敬畏和敬仰,敬神的礼仪,神圣性,神物等。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在阶级社会中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但也起到过重要作用。
我认为宗教作为一种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某种屈服性,从而产生的对神灵的依赖,这种依赖最终上升为敬畏和崇拜。这种最原始的意义是反映了人们对神和对终极关怀的探求,具有伦理价值。人们希望摆脱自己的罪和因罪所要承受的报应,回归造物主,获得永恒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
2023年哲学与宗教常用词汇解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累了大量的术语与词汇。这些词汇在人们对于哲学与宗教进行
思考与研究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3年,哲学与宗教领域的常
用词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演变和扩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这些词汇,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词汇进行解读。
一、哲学常用词汇解读
1.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强
调个体的自由、存在和责任。它认为人类的存在优先于本质,每
个个体都有权利和责任在不受限制的选择中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2. 辩证法(Dialectics):辩证法是哲学中一种思维方法,强调
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
对立面构成的,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实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 形而上学(Metaphysics):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实在、本
质和现象等基本问题的哲学分支。它超越经验现象的表面,探讨
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探索存在的本源和结构。
4. 实证主义(Positivism):实证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认为只
有经验可观察和可验证的事实才是可靠和真实的。实证主义主张
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解释和解决问题,强调科学的实证方法和理性
思维。
二、宗教常用词汇解读
1. 神秘主义(Mysticism):神秘主义是一种宗教体验和信仰,
强调个体与神灵之间的直接联系和经验。神秘主义者通过冥想、
祈祷等形式,寻求与神性的直接沟通和领悟。
2. 神学(Theology):神学是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教义的学科,包括对上帝、神与宇宙关系、教义、圣经等内容的解释和探讨。
Comparative Religions and Comparative Study on Religions: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Study
作者: 薛立杰
作者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87-91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 宗教学 比较研究 比较神学
摘要:诞生于19世纪的宗教学研究在现代性的思想背景之下,所遵循的是比较的宗教研究,在过去100多年的发展中,以比较研究作为其内在理路,宗教学拓展了本学科的问题视域。在现代性哲学思维的影响之下,宗教学发展脉络的背后隐含着基础主义和还原主义的问题,从而导致对多元宗教的比较研究存在教条化和片面化的可能。基于宗教比较研究可能导致的两个问题,时下公共神学与比较神学之发展能够为宗教学回答其难题提供批判性的反思视角,有助于在比较的宗教研究同时,展现每个传统自身的整体与深度。
佛教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因素,使
中华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佛教本着“法赖人弘”的基本信念,注重培养人才,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仍可为当前中国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佛教是教育的宗教
与西方宗教相比,佛教的教育性十分明显。从词源上看,西语
中Religion与汉语概念的“宗教”截然不同, Relgion是从拉丁词“religio”词根发展而来,含有尊敬神、履行神的义务,反复默想神,重新与神修好等含义,称为Relgion的宗教至少包含三个特征:崇拜独一的至上神;信奉独一的神圣经典;具有统一规范的神圣宗教组
织与宗教仪轨。汉语“宗教”是一个合成词,“宗”是宗旨,即所
尊崇的学说,“教”是教化、教育、教导。
“宗教”作为一个词的连用首先出现在佛教中,南朝梁代的袁昂(450-540)说:“仰寻圣典,既显言不无;但应宗教,归依其有。”(《弘明集》卷十)因为尊崇某一学说、人物或经典,于是依宗立派,由此“宗”也有了“派”的含义,而“教”便用来指代佛陀的整体教化,“宗”变成了“教”的分支,是依照不同的言教、经典、修行方法等形成的佛教派别,如印度的中观宗、唯识宗,或称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再如中国的禅宗、天台宗等等。
每一宗都有自己核心主张,称为“宗见”,如中观宗的宗见为“诸法无自性”,因此又称“空宗”;唯识宗的宗见为“万法唯识”,主张唯识无境,识有境无,因此称“有宗”。“宗”不能违背“教”,但宗派可以有自己特别遵奉的经典和师承,宗派之间不同的修行风格称为“宗风”。
“宗教”概念之前史:RELIGIO概念在明末清初的译介
谭 杰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宗教(religion)概念的来源,religio一词在古罗马时期便已产生,最初指古罗马人对
未知事物的敬畏和顾虑之情,以及对罗马城邦诸神的崇拜。基督教兴起之后,阿奎那将其定义为附属于四
枢德之一的正义的一种道德德性,并确立了“religio本身-内在和外在行为-过度和缺失的相反恶习”三
段式的标准论述。耶稣会士高一志依据利玛窦的文化适应策略将religio译为“钦崇”,在《修身西学》中
首次系统呈现了阿奎那关于religio的三段式标准论述,同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有其创新之处。多明我会
士赖蒙笃在《形神实义》中亦译介了这一概念,其论述在参考《修身西学》的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特
色。
【关键词】religio;宗教概念;《修身西学》;《形神实义》;中西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B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8)05-0102-07
作者简介:谭 杰,湖南随洲人,哲学博士,(长沙410000)中南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明传教士高一志‘义礼西学’系列译著整理与研究”
(17CZJ012)
一、引 论
在当今人文社科学术中,“宗教”(religion)概念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一个受过正常教育的现代人通常会将其视作一个复数的概念:世界上有基督宗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道教等众多宗教。中国学界对这一现代西方宗教概念并不陌生①。它是现代人的宗教概念,因为这一发源于欧洲的概念有一“古典”的西学源头。从西方前现代思想史可知,产生于古罗马时、确立于中世纪的re ligio概念,是天主教的一种重要的道德德性,仅与基督宗教的天主相关。它与现代religion概念含义迥异,是构成后者的直接来源。鲜为人知的是,始自16世纪、由传教士所开启的东学西渐,在reli gio概念向现代religion概念嬗变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利时著名汉学家钟鸣旦(NicolasStan daert)晚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东学西渐对现代religion概念形成的影响②。更不为人知的是,早在现代西方religion概念以“宗教”之名于清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前两百多年,religio概念已由同一批传教士以“钦崇”之名在明末清初译介入中国。本文希望接续钟鸣旦的研究,探讨“宗教”概念的前史,即religio概念在明末清初的东渐。本文将首先介绍religio概念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产生和确
religion记忆方法
记忆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技术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特定的知识内容。对于宗教学科来说,记忆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宗教信仰、理论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宗教学知识。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宗教学科的记忆方法。
1.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形的方式来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宗教学概念和观点整理成清晰的结构。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宗教信仰、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宗教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2.利用联想和形象记忆
3.制作记忆卡片和复习纲要
制作记忆卡片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方法,可以将宗教学科的重点概念和关键内容写在卡片上,然后反复复习。卡片可以包括定义、例子、关联概念等内容,以便我们在复习时更容易回忆起这些知识点。同时,我们还可以制作复习纲要,将宗教学科的重点知识按照逻辑顺序整理成大纲,以便我们在复习时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4.利用口诀和押韵
口诀和押韵是一种通过语言和声音的方式来帮助记忆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宗教学科中的难记知识点整理成口诀或者押韵,通过反复复述和重复练习,加强记忆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将六个主要宗教的名称制作成押韵
的口诀,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通
过反复唱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这些宗教。
5.练习解题和应用
宗教学科中的知识点常常需要通过应用来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通过
做宗教学科的习题或者进行实际应用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我们可以在学习圣经时,选择一些与宗教信仰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
◎ 理论前沿
Religion 与宗教:分析范畴与本土概念
彭 牧
内容提要:我国古代并无相当于现代意义的religion一词。“宗教”的现代含义来自日语借词。Religion的现代意义是17、18世纪西方社会日益了解异文化的结果。源于基
督教背景,religion被界定为以信仰为核心的信仰与仪式的二元组合,由此确立宗教研
究的基本范式。但在中国宗教研究中,此一理论研究范式亦显出诸多困境。本文通过初
步梳理比较religion、宗教、道等概念范畴在西方和中国的话语史,探讨理解中国宗教
实践新的理论出发点与可能性。
关 键 词:religion 宗教 本土概念 分析范畴
作者简介:彭牧,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所讲师。
我国古代并无相当于现代意义的religion一词。“宗教” 的现代含义,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系统,来自日语借词。①但概念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宗教传统与实践的贫乏。正如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所言,中西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差别启发我们提出不同问题,从根本出发点上去探讨中国宗教观念与实践的特殊性。②Religion的现代含义是17、18世纪基督教神学论辩的产物,也是西方社会日益了解异文化的结果。西方学者已从文化与话语史的角度,对于religion 如何成为现代基本分析范畴,进行了不少梳理。③那么中国文化在历史上遭遇异文化宗教实践,如佛教,是否产生过相似的想法和概念范畴?对于宗教经验和实践,中国文化中又产生了何种观点与概念?本文将通过初步梳理比较religion、宗教、道等概念在西方和中国的话语史,探讨理解中国宗教实践新的理论出发点与可能性。
From "Religion" to "Shfikyo" ——The Comprehensions and Thoughts of "Religion" in
Early Meiji Period
作者: 渡边浩 商兆琦
作者机构: 日本法政大学,东京
出版物刊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宗教” 明治时代 明治天皇制国家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19世纪后半期,日本知识分子如何认识和理解欧美的“religion”,以及当这个词被译作“宗教”后,日本人又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一词汇。根据外国使节的观察,当时的日本人尤其是上层社会有关“religion”的意识甚为薄弱;明治时代前往欧美学习的日本人,也震惊于西方“religion”的繁盛。在明治初期众多“religion”的译词当中,“宗教”一词最终脱颖而出。“宗教”一词意指拥有“宗旨”形式的“教”,或者各种各
样“宗”派的“教”;其中的“教”,来源于儒学意义上的“教化”。基于江户时代的传统以及当时追求“文明”的需求,明治知识分子将“宗教”视作维持臣民道德的工具而加以特别重视,出现了有关日本应当采纳何种宗教的种种讨论。这些探索最终导致了明治天皇制国家的成立。这一体制是拥有中国思维模式的明治知识分子以西方为榜样构造出来的,是一种将中国与西方风格折衷而形成的奇特的“教育·宗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