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试题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章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测试题一.填空题: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回想我们的实验过程,我们是选用了 作为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 .身高1 .7m 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 .5m 处,当他向镜子靠近0 .5m 时,他在镜子中的像到镜的距离是 m ,镜中像的大小与原来相比将 .3.在平板玻璃墙前放一物体,用白纸做屏幕,放在玻璃墙后面,无论怎样移动,白纸屏上 (选“能”或“不能”)出现物体的像,说明平面镜成 像.4.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服装店墙壁上会竖放着一块大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牙医用平面镜来诊断病情,它的作用是 .5.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 像(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 米。
二.选择题:6..如下图所示,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好奇地注视着它在镜中的像,小猫在镜中的像应是图中┈┈┈┈┈┈┈┈┈┈┈┈┈┈ ( )7.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30°B.45°C.60°D.90°8.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9.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 A B C D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1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0° B.35° C.45° D.55°三.作图题:1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A3-4中作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A,并使其反射光线通过B点.12.如图,有一三角形物体ABC,请作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13.在图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第3节平面镜成像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C.物体本身的大小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在如图所示的“猴子捞月”中,关于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B.等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C.等于月亮到水底的距离D.等于03.我们的祖先会用磨光的铜面作镜面,观察自己。
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等大的虚像4.下列各种镜子属于凸面镜的有( )A.手电筒前的“银碗”B.整理服装时的穿衣镜C.汽车观后镜D.探照灯后的反光镜5.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 m,平面镜CD高0.6 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6.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7.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是(填器材名称),图中放在“烛焰”上的手指(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疼。
★8.小明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m,他到像的距离是m。
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9.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所需的器材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铅笔、刻度尺。
(2)实验时应选择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选填“看清A的像”或“看清B”),便于确定A的像的位置。
(3)在实验过程中,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棋子B应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 )A.逐渐变大,逐渐靠近平面镜 B.逐渐变大,逐渐远离平面镜C.大小不变,逐渐靠近平面镜 D.大小不变,逐渐远离平面镜【答案】C【解析】解:人在平面镜中成像,人靠近平面镜时,人的大小不变,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不变;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逐渐靠近平面镜。
故选:C。
2.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小明在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小明的像逐渐远离平面镜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m【答案】C【解析】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A错误;B、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靠近平面镜时,小明的像也靠近平面镜,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D、2s后小明走的距离:s=vt=1m/s×2s=2m,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 )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C.改变平面镜大小D.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答案】A【解析】解:A、竖直上移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发生变化,故A正确;B、竖直下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C、改变平面镜大小,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飞离的瞬间。
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是( )A.实像,逐渐变小B.虚像,逐渐变小C.实像,大小不变D.虚像,大小不变【答案】D【解析】解: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水中出现苍鹭的倒影就是苍鹭在湖水中所成的虚像;在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变大,但苍鹭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苍鹭的大小相等。
4.3 平面镜成像(1)八( )班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体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
(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并解释生活现象。
【我学我思】温故而知新(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具体应用;光路的可逆,镜面反射,漫反射。
(2)画出光的反射光路图。
课前预习1、你在照镜子的时候想过这样的问题吗?(1)镜子里的是你吗?_______;我认为是我的______________。
(2)这个像和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一样吗?_______;正立还是倒立的?_______;是不是实际光线汇集成的?_________。
那就说明这个像是______(实或虚)像。
小知识: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汇集成的像,光屏是可以接收到的,反之,虚像在光屏上是接不到的。
(3)你比较过像和你自己的大小吗?你认为像的大小______我自己的大小(> ,= , <)。
当你靠近镜子的时候,像的大小_______;当你远离镜子的时候,像的大小_______。
那么我们要想从物理的角度去了解以上的知识就需要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 (2)我的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是 (正立或倒立)的;是 (实或虚)像;像与物体 (等大或不等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或不相等)。
(3)设计实验①如何确定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②思考:要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我们还要去感知像的哪些特点? 。
应选什么物体来做镜面?平面镜还是平板玻璃, ,理由是 。
如果用平板玻璃作平面镜时,选什么物体来成像效果最好、最清楚? 。
可不可以用蜡烛?需要 根,大小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
整个实验要在 (明亮或较暗)的环境下完成。
③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确定物像距离关系?④在确定物与像距离关系的时候, (需要或不需要)多做几次实验,这样可以避免 (误差或巧合),利于得出距离关系。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涉及的是光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光的色散等.本章共分8节:1.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介绍了光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知道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第二节“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出光反射时的规律;认识到物体表面能反射光,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会利用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明白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掌握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特点,简单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4.第四节“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探究出光的折射时的规律,理解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5.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6.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7.第七节“透过透镜看世界”,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的历程.8.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会利用光的色散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太阳光谱.本章教材的设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础实验的教学),对学生提升科学素质大有帮助,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本章特别强调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来参与学习光现象的知识.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光源、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色散现象、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的存在.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光反射的规律,理解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经历探究“光反射、折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在探究“光反射、折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折射引起的错觉,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课时建议】本章共有8节,建议11课时.1.光源光的传播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具准备】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牛奶(或红墨水)、蚊香、火柴、玻璃杯、白炽灯、皮球、三球仪、空的易拉罐、半透明的塑料膜、蜡烛、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的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光现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新课】一、光源生1:太阳、电灯、蜡烛.生2:手电筒、火把、油灯.生3: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生: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归纳光源定义: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十分广阔.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答案:D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生: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有少许牛奶的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生1:光在空气中传播.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注意: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2.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还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蚊香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奶或红墨水.教师总结: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例如地球周围大气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因此应该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还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归纳:1.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2.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2: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的黑暗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3: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如图乙(日食)和图丙(月食).(3)小孔成像.演示4: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师生共同归纳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例题2(多媒体展示)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影子解析:树叶间的窗缝形成“小孔”,树荫里的光斑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小孔成像”现象,作为太阳的像,这个光斑也像太阳一样是圆的.这个光斑是太阳光射到地面上会聚形成的,所以是实像,C不对;这个光斑处有太阳光射到,自然也就不能叫影子了,B、D 不对.答案:A三、光的传播速度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生:340m/s.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光的传播速度”,并讲解.归纳: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近似认为是3×108m/s.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等.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光的传播速度,知道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我们可以利用光速来求星球之间的距离.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若能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探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2.光的反射定律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具准备】激光灯、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但是,有的同学却看不见黑板上某处写的粉笔字(我们常常说“反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生: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归纳: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进行新课】一、光反射中的物理名词.演示实验2:让激光灯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二、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1.提出问题: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实验步骤:(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时,引导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出的光线的方向.(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怎样改变的.(3)按图乙所示,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4)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步骤如下:①将一张16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AO、A1O、A2O.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AO、A1O、A2O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⑤使光线分别沿BO、B1O、B2O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3.分析和认证:(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的光路是可逆的.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归纳:光的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教师总结: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应注意以下四点: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是因果关系,故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位置.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由于反射角由入射角来决定,即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例题(多媒体展示)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10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解析: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答案:(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2)画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图乙所示.(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演示实验3:让平行光射向平面镜.实验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多媒体课件)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学习时应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应注意抓住规律的关键所在.光的反射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多联系实际运用好本节知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如果只按照课本的要求去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意识,更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物理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使学生在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汲取别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学会合作交流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比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实验.开始可能缓慢些,但必须夯实这一过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思维基础较差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为这里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低的起点,小的台阶,极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乐学中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2.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光线”一词常出现,会有学生提出:光线是一条线吗?对于这点,可以向学生介绍,在物理探究过程中,有许多研究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遇到.“光线”并不真正存在,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径而假想的带箭头的直线.这样讲有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同样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3.法线是人们为研究反射现象而引入的一条位置参照线,它经过入射点与反射表面垂直.引入法线后,对反射光和入射光的位置、方向的描述,就有了可供参照的标准,如入射角、反射角分别以与法线的夹角来计,易懂易记.由于法线是一条辅助线,在画光路图时用虚线表示.4.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这是为了增加结论的可靠性,使归纳得出的规律更有普遍意义.物理的定量探究往往要测量多组数据,通过这几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这种“数据归纳”的方法,在以后的探究学习中经常用到.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球面镜的应用.【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凹面镜、凸面镜、激光演示器、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实验1: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镜子的特点.生: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实验2:用这些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镜中的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学习思考,但有的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师要想知道上面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实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小霞同学上学前对着家里的镜子检查仪容,当她向平面镜走进时〔〕A. 像变小,像到镜面的间隔变大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间隔变小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间隔变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间隔变大2.在我们用点燃的蜡烛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B. 假设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C. 假设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那么连线与镜面垂直D. 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3.物体AB经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图中正确的选项是〔〕A. B.C. D.4.以下现象,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A.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B. 日食的形成C. 太阳光透过棱D. 一束束阳光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B. 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C. 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D. 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6.〔2021•攀枝花〕今年“六一〞儿童节,杨杨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当杨杨戴上红领巾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大小不变D. 远离穿衣镜7.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 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 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 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 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8.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明晰,以下对该像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 所成的像是实像B. 室外越亮像就越明晰C.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9.如下图,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月亮〞就在水的外表上B.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间隔相等C. 等于井中水的深度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间隔相等10.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B.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D. 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11.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下图〕.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 2.1mB. 2.5mC. 4.6mD. 5m12.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13.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平面镜等做成了一个潜望镜,通过潜望镜能看到物体AB的像,那么他们看到的是〔〕A. 倒立、等大的虚像B. 正立、等大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14.〔2021•河池〕以下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水中的“白云〞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 “海市蜃楼〞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 池水看起来变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5.会聚光束经过一平面镜反射后〔〕A. 变成平行光束B. 变成发散光束C. 仍是会聚光束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二、填空题16.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1m,那么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__m.人和像的间隔是________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假设他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那么像以________m/s的速度远离他.17.如下图,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图甲的玻璃板竖直放在程度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一样的棋子E和F,先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挪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帮他解答以下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棋子F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2〕为了让坐在右侧D处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挪动了一段间隔,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3〕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________ ;〔4〕他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 种情形.18.凡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叫________,必须用________承接,才能看得到.实际光线不能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感觉它们的交点处有像,这个像叫________,不能用________承接.19.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下图,视力表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假设视力表全长为0.8m,那么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_m,来自视力表的光在平面镜外表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20.小红站在平面镜前捋了捋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间隔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解答题21.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通过光的学习,我们发现许多眼见为虚的例子.试举三个不同类型例子说明眼见为虚,并解释原因.四、实验探究题22.如下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一样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挪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假设在实验中蜡烛B与蜡烛A的像可以完全重合,此时假设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那么像也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束光屏,但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5〕小明在实验时,用一块不透明的纸粘在蜡烛B一侧的玻璃上,那么蜡烛A的能否继续成像________〔选填“能〞“不能〞〕23.小红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程度台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展观察,如下图,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展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拟像与物________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那么光屏上________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且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五、综合题24.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1〕将一块________ 竖直架在一块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展观察,如下图,在此实验中:〔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拟物体与像________ 的关系;〔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与像________ 的关系;〔4〕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________ .〔5〕同学们猜测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他们的猜测正确吗?你能帮他们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________ ;________ .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A5.【答案】C6.【答案】C7.【答案】C8.【答案】C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D15.【答案】C二、填空题16.【答案】1.7;3;不变;417.【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相等;不会;;B18.【答案】实像;光屏;虚像;光屏19.【答案】4.2;0.8;镜面20.【答案】变大;不变三、解答题21.【答案】解:水中月,水中的鱼,水中楼的倒影.A、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的像,是月光经水面反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是光的反射,虚像;B、水中的鱼是我们看到的鱼在水中的虚像,是鱼身上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这是光的折射,虚像;C、水中楼的倒影是岸上楼房在水中的像,是楼房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这是光的反射,虚像.四、实验探究题22.【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像与物大小一样;便于比拟像与物的大小〔3〕不变〔4〕虚〔5〕能23.【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到镜面的间隔〔3〕大小〔4〕不能;虚〔5〕不变;远离五、综合题24.【答案】〔1〕玻璃〔2〕到平面镜间隔〔3〕大小〔4〕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5〕正确;将一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在玻璃板后观察光屏上是否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1. C2. A3. D4. D5. B6. D7. D8. A9. B 10. B11. A12. 1;等于13. 不变;变小14. 不变;向后运动15.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不变16. 确定像的位置;大小;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17. 确定像的位置;较暗;完全重合;相等;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不能;虚18.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长短、粗细都相同;玻璃板越厚,像距与物距差值越大;薄19. 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2;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甲;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20. G;确定像的位置;BC;10:3521. 像与物的大小;不应该;虚像;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22. 大小;没有;虚像;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找到像的位置,测量出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23.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不变24. 折射;反射25. 解:(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反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2)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④用虚线连接A′B′,B′C′,A′C′,△A′B′C′就是△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如图所示:【解析】1.解:已知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但房间空间太小,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因为视力表距平面镜3m所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所以人距视力表应为5m-3m=2m.故选C.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需要牢记,并学会利用这个特点解决实际问题.2.解:A、阳光透过树荫形成的“圆斑”属于小孔成像,是实像,故A符合题意.B、人在镜中看到的另一个“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路边树木在路灯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但不能说影子是一个像,故C不符合题意.D、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是树反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看到的像是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而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1)小孔成像成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实像.(2)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3)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4)光线从水中斜射向水面,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感觉光线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发出.此题主要考查了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3.解:在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此时物距为60cm,则像距为60cm,那么镜中的像到小丽本人的距离为60cm+60cm=120cm。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属于平面镜成像应用的是()A. 照相机镜头前加装滤色镜B. 电焊工人焊接时戴面罩C. 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D. 小华戴眼镜矫正视力2.一女同学从近处远离一直立的穿衣镜(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无法确定3.检查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
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mB.4mC.5mD.6m4.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A.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B. 日食的形成C. 太阳光透过棱D. 一束束阳光5.今年“六一”儿童节,杨杨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当杨杨戴上红领巾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大小不变D. 远离穿衣镜6.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只乒乓球,桌边有一平面镜,当乒乓球在桌面向平面镜滚动时,它在镜中的像沿竖直方向运动,由此可判断平面镜与水平桌面的夹角是()A. 30°B. 45°C. 60°D. 90°7.以下物品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是()A. 照相机B. 投影机C. 穿衣镜D. 放大镜8.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A.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B. 平面镜成像C. 动力F1的力臂D.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决定于( )A. 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B. 平面镜本身的大小C. 物体本身的大小D. 观察者的位置10.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B. 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C.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D. 人向镜面靠近0.2cm,像将远离镜面0.2cm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 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C. 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反射现象D. 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12.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A. 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B. 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C. 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D. 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13.一人从竖直平面镜中看到后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 3:40B. 4:20C. 8:20D. 9:4014.如图所示,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A. 蜡烛成像B. 观察水中的铅笔C. 观察标本上的细微部分D. 手影15.(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通过湖面所成像的虚实、及其与像之间距离的变化是()A. 虚像、距离变小B. 虚像、距离变大C. 实像、距离不变D. 实像、距离变小二、填空题16.小丽站在穿衣镜前2 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如图10所示,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1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1m深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m.18.上学前,小红站在平面镜前梳理了自己的头发,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________,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20.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______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________m.21.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22.身高170cm 的小慧同学站在竖直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
第3 节平面镜成像一、夯基达标1.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C.物体本身的大小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在如图所示的“猴子捞月”中,关于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B.等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C.等于月亮到水底的距离D.等于03.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4.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 m 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所示,A'O'是A 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6.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展馆展放着一辆新型小轿车,为了让参观者能清楚地看到轿车底盘的复杂结构,展览人员巧妙地把轿车倾斜着支撑在大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这里应用了初中物理的知识。
若汽车离镜面的距离为1.5 m,则汽车的像离汽车的距离是。
7.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 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 cm,则蜡烛B 到玻璃板的距离是cm。
二、培优促能1.如图甲所示,蜡烛A 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 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 在平面镜中( )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2.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 处,以5 cm/s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3.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端正仪容的镜子是利用了平面镜能这种性质,而平面镜成像可以利用光的来说明。
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图中,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2、小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3、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
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4、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B.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C. 发现镜中出现了蜡烛b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两个反射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D. 如果将蜡烛b向玻璃靠近,像的大小不变6、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图甲中,草叶上的露珠将叶脉放大的原理与放大镜应用的原理相同B. 在图乙中,月全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 在图丙中,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D. 在图丁中,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将变小7、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8、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水中捞月,徒劳无功C.如影随形,形影相伴D.井底之蛙,所见甚少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像发出的光射入了眼睛B.比镜面大的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C.将木板放在平面镜的后方,会遮住平面镜所成的像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10、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内看到钟表的钟面指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1时15分B.2时15分C.9时15分D.9时45分二、填空题11、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解: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构成的,且平面镜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如图所示:由图知,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C。
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水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水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总之是平面镜成像。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
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一句话就是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5.解:A、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故A正确。
B、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故B错误。
C、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由于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实验时会看到两个像,使实验复杂化,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要尽量使用薄玻璃板。
故C正确。
D、如果将蜡烛b向玻璃靠近,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关系,蜡烛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将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桌面时,使代替蜡烛的另一个蜡烛不能和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c,是光的反射现象。
(3)透明的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给实验带来麻烦,为了简化实验,实验时尽量采用比较薄的玻璃板。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物理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其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本题主要从实验环境、操作要求、器材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考查,这都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
6.解:A、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甲图中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故A正确;B、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线被遮挡而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人在平面镜中的像与人是等大的,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增大,但是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第四章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测试题一.填空题: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回想我们的实验过程,我们是选用了 作为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 .身高1 .7m 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 .5m 处,当他向镜子靠近0 .5m 时,他在镜子中的像到镜的距离是 m ,镜中像的大小与原来相比将 .3.在平板玻璃墙前放一物体,用白纸做屏幕,放在玻璃墙后面,无论怎样移动,白纸屏上 (选“能”或“不能”)出现物体的像,说明平面镜成 像.4.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服装店墙壁上会竖放着一块大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牙医用平面镜来诊断病情,它的作用是 .5.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 像(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 米。
二.选择题:6..如下图所示,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好奇地注视着它在镜中的像,小猫在镜中的像应是图中┈┈┈┈┈┈┈┈┈┈┈┈┈┈ ( )7.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30°B.45°C.60°D.90°8.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9.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 B C D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1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0° B.35° C.45° D.55°三.作图题:1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A3-4中作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A,并使其反射光线通过B点.12.如图,有一三角形物体ABC,请作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13.在图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14.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四.实验探究题:15.图3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16.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15所示,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18.右下图所示,小明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在桌面虚线处竖立一块,在它前后各放一粒相同的棋子A .B,若要确定A的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这里我们采用了研究方法 .要研究像与物到镜面距等,我们还需的器材为 .参考答案:1、玻璃板;位置;2、1;不变;3、不能;虚;4、利用平面镜成像,试衣服者在平面镜中可以观察到自己所试衣服的情况;利用平面镜成像,便于看到牙齿的背面;5、虚;反射;3;6、C;7、B;8、C;9、C;10、D;11、(略);12、(略);13、(略);14(略);15、B;16、(1)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7、大小;虚像;18、玻璃板;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棋子A,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等效替代;刻度尺。
第5节声与现代技术学习目标:1.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获得有关声的应用的知识,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学习重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知识回顾:(约3分钟)1.控制噪声应着眼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其中最根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讲过程:(约18分钟)一、超声是个多面手根据课文和课前预习请试着回答:1.超声波在水中比光波、电磁波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制成了________,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声波能穿透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声波还可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医院里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声本领大根据课文和课前预习请试着回答:1.次声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声的主要应用有:监测__________、监测_________________、监测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三、声识别技术请同学了解声识别技术的应用本节小结:(约3分钟)1.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2.次声的特点及应用练习检测:(约18分钟)(100分)预习作业:1.用激光笔或手电筒自主探究光的传播路径(P56图4-1-1图4-1-2图4-1-3)。
2.光在同种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______和_______。
3.光沿直线传播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4.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做___________。
5.光传播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
6.能够(正在)发光的物体叫_______;太阳、眼睛、烛焰、月亮和雪,其中是光源的物体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参考课本59页按图4-1-8试着制作针孔照相机练习检测:(约18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下列说法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一场大雨的到来B.利用声纳探测海底深度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检查D.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次声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小,传播远B.人听不到次声,故不会受到次声伤害C.次声破坏性强,危害大,人应尽量远离次声源D.不仅火箭起飞、火山爆发能产生次声波,飞机起飞、车辆振动也能产生次声波3.“B超”是利用超声波诊断病情,但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太小B.超声波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中D.超声波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4.超声波之所以能够清洁牙齿,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除掉C.超声波能发生反射D.超声波传递了去污信息二、填空题5.在水中,超声波比_____和_________传播的距离要远得多,人们根据这个特点制成的__________可用来确定潜水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
6.利用超声波的_________与________特性制成超声波探伤仪,可用来探测金属内的裂纹、气泡等缺陷。
7.有些自然灾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发生前都会有次声辐射,核爆炸、__________也能产生次声;有些动物如______能发出并能听到次声。
8.几种动物和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如下:①猫:60—56000赫兹②青蛙:50—8000赫兹③狗:15—50000赫兹④知更鸟:250—21000赫兹⑤鳄鱼:20—60000赫兹⑥人: 20—20000赫兹在所列的动物和人中,能听到超声波的有:___________,能听到次声波的有:_________,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听不见的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知识回顾:消声;隔声;吸声;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学讲过程:远得多;声纳;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深度;几米厚的钢板;超声探伤仪;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气泡;清洗、焊接;对硬脆材料加工以及促进化学反应;粉碎结石、去除齿垢和牙结石、治疗白内障等。
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得很远;核爆炸;海水的温度变化;台风、海啸;本节小结:(略)预习作业(略)练习检测:1、D;2、B;3、B;4、B;5、光波;电磁波;6、声纳;穿透;反射;7、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地震;水母;8、①③④⑤;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