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渗透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4
法治学科渗透优质课教学设计重点讲义资料《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盘县第六中学董大品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图象和表格提供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建立函数模型;(2)、会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在例题分析和讲解过程中,给同学们渗透法治教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感受函数的广泛应用,体会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2)、在讲到车速和人口问题时,可以向同学们拓广《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优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经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认识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观点. 二、教材分析本小节教材共有4个例题,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例3和例5是根据图表信息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4和例6是建立拟合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本小节分两个教学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以教材例3和例4为基础,分别在图形和数表两种不同应用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图、表信息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相关知识,并在上一节《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中,初步体会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比较弱,且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整体驾驭能力和局部处理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完成从文字语言、图表语言向符号语言的转化,并建立函数模型. 四、教学过程交流成果提出课题学生交流上节课作业题“请举出生活中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的成果,提出课题.1【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函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也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分析探究解决实例【例1】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意义;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20XX km,试建立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s(km)与时间t(h)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教学活动1】先让同学们观察图像,然后回答问题。
渗透作用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掌握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描述半透膜的特性,并解释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过程。
3. 学生能运用渗透作用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渗透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渗透作用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渗透作用产生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节实验课,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渗透作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需加强对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应用。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展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渗透作用基本概念:介绍渗透作用的定义、半透膜的概念及其特性,阐述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渗透作用与渗透压”- 内容列举:渗透作用的定义、半透膜的特性、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2. 实验观察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的渗透现象,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渗透作用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内容列举:实验操作步骤、渗透现象的观察、渗透作用条件的分析、影响渗透作用的因素3. 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列举:植物吸水与失水、人体水分平衡、食品保存等生活中的渗透现象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共计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渗透作用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第二课时进行实验观察与分析,并探讨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篇一:渗透作用教案教案设计讲课题目: 植物的渗透作用吸水院系: 生命科学院1001班姓名: 任佳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吸水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高一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未成熟的细胞靠吸胀吸水,成熟的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及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在第二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第二章讲的是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属于基本生物学知识的范畴。
二、学情分析。
1. 对象学生的层次与特点。
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他们看待问题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老师多角度启发,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学生以前的专业基础。
学生在读完初中后对基本生物学知识有了广泛而粗略的了解,对大自然中的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普遍只知道现象不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
3. 学生对本次讲课内容的了解与基础。
本次讲课将结合学生的初中知识和一些生活常识进一步来了解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水的。
在初中学生了解到,植物是通过根尖上的毛细血管来吸水的,吸水最活跃的部分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本节课重点探讨渗透作用原理。
同时本书第一章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在这些基础上讲述原生质层作为半透膜在渗透作用吸水中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
2、使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3、使学生了解渗透与扩散的区别。
4、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5、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分析渗透装置得出渗透吸水原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训练其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导入再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吸水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摸拟实验发现渗透作用原理,在分组讨论实验现象进一步解释根是如何吸水的,最后老师做总结。
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点讲义一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1☆学科内容一(上)∕第四单元∕认位置∕第10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
方法: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国旗图片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并说明国征。
2.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
(相机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3.师生互动:(1)我们在哪里能看到国旗?(2)回忆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情境。
渗透点 2☆学科内容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2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围绕“教师节快乐”的意思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
渗透点3☆学科内容一(上)∕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52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
方法:图片展示,师生交流。
☆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师生交流:这些小朋友要开展什么活动?3.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
4.通过观察参加植树活动的小朋友人数进入“5+1”或“1+5”的学习。
渗透点 4☆学科内容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68页、69页∕例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初步了解。
维新中心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义主讲:熊立辉第一学时时间:8.28地点:中心校会议室(1)、在什么背景下要开展在各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政策背景: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3、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5、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中小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
现实背景: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
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点讲义(五、六年级)五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 1☆学科内容五(上)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练一练第五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或懂得运用。
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示例或说明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五题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温度,再说说这是地球上哪儿?在解说南极的气温与气候时,相机向学生介绍地球两极的冰川的变化情况,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渗透点 2☆学科内容五(上)第七单元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75 页练一练第3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五条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和器材。
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或懂得运用。
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示例或说明1.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三题体育器材的图片表格,学生说说这些器材的名称,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相关内容。
2.在此表格中,学生找出数字信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后,结合情境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你喜欢哪项体育运动?你每天都有体育活动吗?《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我们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体育活动时间有多久?渗透点 3☆学科内容五(上)第十单元统计第二课时111页练一练。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促渗透
对于化妆品渗透剂,你了解多少?
说到如何增强功效型产品的效果,你可能会想到的是增加功效型原料的添加量,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方法,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提高功效型原料的渗透力,那对于化妆品渗透剂你又了解多少呢?
渗透是水分子经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它由高水分子区域(即低浓度溶液)渗入低水分子区域(即高浓度溶液),直到细胞内外浓度平衡(等张)为止,水分子会经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这样的现象,称为渗透。
那什么是渗透因子?渗透因子天然存在于生物细胞内,是参与渗透的有机小分子。
下面就由小编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下几种常见的渗透剂:
月桂氮酮,简称:氮酮
化学式:分子式:C18H35NO
氮酮其特性:
实践证明月桂氮酮可以安全的促进活性物成分在皮肤上的渗透和吸收。
在所有透皮助渗剂中,迄今为止,研究应用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月桂氮酮(氮酮、AZONE)。
氮酮为新型高效促透剂,其特点是对许多亲水、亲油合成药物及天然药物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己内酰胺和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促使反应,过滤后用水洗涤,干燥,最后减压精馏而得。
用作渗透剂,用于化妆品中各类膏霜及发用品;用作外用药物涂抹、按摩的促渗剂;用于农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促吸剂及杀菌、杀虫剂的促渗剂;此外,还可用于皮革及印染等领域的着色促进剂。
异山梨醇二甲醚,简称:DMI
化学式:分子式:C8H14O4
DMI其特性:
增强活性成分渗入及靶向输送
降低活性成分的浓度及对其对皮肤的刺激
改进配方的储藏稳定性,特别适用于易水解或转酯化配方
可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溶产品特性
可与透明凝胶等多种类型产品相容
可将水溶性活性成分输送到皮肤,不会使其产生结晶。
N-正烷基苯并异噻酮唑酮,简称:噻酮
化学式:分子式:C11H13O3SN
噻酮其特性:
具有高效高纯度,使用时加入量少,而主药透过皮肤多,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与制剂中各组分无配伍禁忌,与多种中西药配伍均起促渗作用,它是双亲型促渗剂,适用范围宽。
对亲水和疏水性药物均具有促渗作用。
本身无药理作用,在体内清除快,生物利用度低;
被促渗的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起效快。
环己六醇,简称:肌醇
化学式:分子式:C6H12O6
肌醇其特点:
显著的渗透作用能改善皮肤层纤维细胞的代谢
保护角化细胞因高渗压力导致水分流失
维持角化细胞在高渗条件下的细胞大小/体积和水平衡
皮肤细胞多种代谢途径的先导物
四氢胡椒碱,简称:胡椒素
化学式:分子式:C17H23NO3
胡椒素其特性:
能够快速协助功效型原料直达指定地方
增加脂质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打开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
通过角质层到达其他各层
目前小编就介绍以上五种化妆品中用到的渗透剂,如果您有其他渗透剂的相关资料,欢迎给小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