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南州六月荔枝丹 作者简介素材 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18.南州六月荔枝丹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
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员: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
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1901~1988,浙江海宁人。
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作品原文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至『'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瓢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最新资料推荐------------------------------------------------------《南州六月荔枝丹》(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三中学张老师《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
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说明文已经学过多篇,本文教学时可以采取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
虽然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但可以把认知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让学生面向全文进行整体感知,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又不同于纯粹的体验性学习,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将语文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 2、了解荔枝的结构及生长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文中说明方法使用的好处,以及说明语言的生动和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在课文中引用典故的作用。
2、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引用等说明方法。
1 / 152.本文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本文的结构方式,体会课文生动准确的语言以及尝试着自己写作中添加一些说明方法。
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激趣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释义】回望长安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的打开了。
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
宫内,妃子嫣然笑了。
没有人知道是送荔枝来的啊。
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题目引诗简介素材语文版题目引诗简介课文标题,选用了明朝陈辉的诗的首句,下面抄录该诗并作简要注解。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这是一首出色的咏物诗。
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盛赞荔枝成熟时绚丽动人的景色,描绘荔枝芳名美味为历代传颂的情形。
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
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丹,朱红色。
贾祖璋同志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
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
万颗累累,极言果实之多。
簇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
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
烂,明亮。
全句意思是,荔枝像绛雪丹丸似的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丽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
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像玉一样白净光洁。
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
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
它笔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寒”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
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
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许,赞许。
新曲,诗中指《荔枝香》。
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
荐,献。
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
此句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谱。
七、八两句,诗人转写眼前景色。
乌府,《汉书·朱博传》记载:“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
课文赏析《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以美启真,洋溢着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优秀科普小品。
细细读来,让人有一种如对明月、如品香茗的感觉,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长期以来,它一直被选作中学课文,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和珍爱,争相传诵,耳熟能详。
它的作者贾祖璋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
他的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也就是说,贾先生的科普小品“有学者的分析和智慧、艺术家的审美知觉和诗人的形象语言”。
([美]物理学家迈克尔语)既有很高的认识价值,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愉悦,获得美感享受。
《南州六月荔枝丹》就是这样一颗璀灿的珍珠。
它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具有科学美。
它以准确的植物学知识介绍了荔枝的生态特点和栽培知识。
它对荔枝果实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以及荔枝花的分析说明,对荔枝栽培的有关知识的说明,本身就是植物学——果树学的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观的”,(爱因斯坦语)玻恩就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誉之为“伟大的艺术品”,爱因斯坦也把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称作“科学中的艺术家”。
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和成果中,渗透着、凝聚着人的意志、力量、智慧和才能,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给人以精神满足和快乐。
正如彭加勒所说“……之所以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
因此这篇说明文,如前所述,本身就是科学知识,而且体现着作者“学者的分析和智慧”,放射着理性的光华,当然具有科学美。
它又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具有艺术美。
它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学性上,而文学性又突出表现在文章的语言和结构上。
这篇文章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使语言生动活泼,以富有文学韵味的语言来传达科学知识。
它用明代陈辉的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作题目,不但透露了荔枝的主要产地(南州—南方)、成熟季节(六月—夏季)、明显特征(丹—红色)等消息,简洁精练,而且读者立刻会产生联想,脑海里出现一串串红艳艳的荔枝果,愉快的情绪在心中油然而生,读者自然进入一个良好的阅读心境,披文入胜。
作者简介贾祖璋,浙江海宁县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生物科普作家。
1901年诞生于钱塘江畔,从小热爱自然,嗜爱观察和辨别花鸟虫鱼。
14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0岁毕业,后当了三年小学教师。
1921年他就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有关生物方面的文章。
1924年春,经严格考试,以第一名被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厂所属的模型标本部录用,成为制作各种生物标本的工人。
他敬业惜时,自愿搬进商务印书馆的植物园住,精心观察,详细记录,积累了大量制作素材。
随后他参考日文资料编著了《鸟类研究》《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等书,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专著。
三十年代,他还与贾祖珊一起撰写了六十万字巨著《中国植物图鉴》。
1934年9月《太白》杂志创刊,开辟“科学小品”专栏,他和周建人、高士其、董纯才、顾均正、刘熏宇、柳等成为我国最早的“科学小品”作家。
以后,他致力于中国民族色彩和地方风韵的科普读物的创作,解放前出版的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海丹心》等;解放后则有《生命的韧性》和《生物学碎锦》等。
他共写过十多本生物学著作,编过近二十种生物课本。
他的作品清新优美,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981年荣获全国1976年10月—1979年12月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他长期从事科普读物的编辑工作。
解放前他就从事编辑工作,1953年以后先后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第四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积极从事科普出版工作,贡献卓著。
十年动乱中,被迫退休。
粉碎“四人帮”时,已年近八旬,但他人老心不老,终日伏案著述,后并当选为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担任福建省科协顾问。
18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的生态、结构及生长等科学知识。
2.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理解文中“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4.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教学重点】1.识别并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走进作家】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着,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难点解析】⑴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仅仅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吗?明确:我认为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不仅仅为了引出说明对象,而且总挈全文。
课文从荔枝的外壳说起,照应了“壳如红缯”句;写果实,从壳膜写起,照应了“膜如紫绡”句;写果肉,照应了“莹白如冰雪”。
所以,引《荔枝图序》既引出说明对象,又总领全文。
⑵有关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删除?为什么?明确:由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介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
【主旨解说】这篇科学小品广征博引,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地对荔枝加以说明,还介绍了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表达了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愿望。
【特色鉴赏】①巧妙的运用诗文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得文章生动了许多,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②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③说明语言的科学性、文学性【文本链接】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
“科学小品”,则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作者VX:免费范文贾祖璋_《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贾祖璋,浙江海宁县人,是我国独树一帜、久负盛名、劳绩卓著的生物科普作家。
贾祖璋1901年诞生于钱塘江畔,从小热爱自然,嗜爱观察和辨别花鸟虫鱼。
14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0岁毕业,后当了三年小学教师。
1921年他就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有关生物方面的文章。
1924年春,经严格考试,以第一名被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厂所属的模型标本部录用,成为制作各种生物标本的工人。
他敬业惜时,自愿搬进商务印书馆的植物园住,精心观察,详细记录,积累了大量制作素材。
随后他参考日文资料编著了《鸟类研究》《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等书,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专著。
三十年代,他还与贾祖珊一起撰写了六十万字巨著《中国植物图鉴》。
1934年9月《太白》杂志创刊,开辟“科学小品”专栏,他和周建人、高士其、董纯才,顾均正、刘熏宇,柳湜等成为我国最早的“科学小品”作家。
以后,他致力于中国民族色彩和地方风韵的科普读物的创作,解放前出版的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海丹心》等;解放后则有《生命的韧性》和《生物学碎锦》等。
他共写过十多本生物学著作,编过近二十种生物课本。
他的作品清新优美,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981年荣获全国1976年10月—1979年12月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他长期从事科普读物的编辑工作。
解放前他就从事编辑工作,1953年以后先后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第四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积极从事科普出版工作,贡献卓著。
十年动乱中,被迫退休。
粉碎“四人帮”时,已年近八旬,但他人老心不老,终日伏案著述,后并当选为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担任福建省科协顾问。
作者简介
贾祖璋,浙江海宁县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生物科普作家。
1901年诞生于钱塘江畔,从小热爱自然,嗜爱观察和辨别花鸟虫鱼。
14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0岁毕业,后当了三年小学教师。
1921年他就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有关生物方面的文章。
1924年春,经严格考试,以第一名被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厂所属的模型标本部录用,成为制作各种生物标本的工人。
他敬业惜时,自愿搬进商务印书馆的植物园住,精心观察,详细记录,积累了大量制作素材。
随后他参考日文资料编著了《鸟类研究》《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等书,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专著。
三十年代,他还与贾祖珊一起撰写了六十万字巨著《中国植物图鉴》。
1934年9月《太白》杂志创刊,开辟“科学小品”专栏,他和周建人、高士其、董纯才、顾均正、刘熏宇、柳等成为我国最早的“科学小品”作家。
以后,他致力于中国民族色彩和地方风韵的科普读物的创作,解放前出版的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海丹心》等;解放后则有《生命的韧性》和《生物学碎锦》等。
他共写过十多本生物学著作,编过近二十种生物课本。
他的作品清新优美,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981年荣获全国1976年10月—1979年12月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他长期从事科普读物的编辑工作。
解放前他就从事编辑工作,1953年以后先后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第四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积极从事科普出版工作,贡献卓著。
十年动乱中,被迫退休。
粉碎“四人帮”时,已年近八旬,但他人老心不老,终日伏案著述,后并当选为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担任福建省科协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