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让数学课堂诗意灵动
- 格式:pdf
- 大小:102.2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传承。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与数学文化相关。
例如,数的认识、图形、时间等,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授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数学文化,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更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授“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的计数方式,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让孩子们了解到数的历史和演变。
在教授“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探索图形的对称、旋转等特性,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学中的美学元素。
在教授“时间”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的计时方式,如日晷、沙漏等,让孩子们了解到时间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创设情境中的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创设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美和魅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在教授“图形”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设计图案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在教授“时间”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古代历法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了解古代计时方法理解时间的概念和价值。
三、开展活动中的数学文化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渗透数学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让孩子们了解数学在科技、艺术等领域中的应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加数学竞赛、数学文化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竞赛和交流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四、培养思维中的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是一门历史性很强的科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学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数学的功能已从知识的学习渗透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要学生从数学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文化功能,是要学生从数学的发展史中学到前人思考问题的方法,而数学史就是一部数学的文化史,现代微分几何的奠基人陈省身说:“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数学文化史的教学,让学生觉得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解题,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
下面就在教学中应怎样渗透数学文化史的教学谈点看法。
一、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史,数学文化的教育意义新课程标准把素质教育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着重赋予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传统的初中教材中几乎没有数学史的介绍,学了十多年数学的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几乎为零,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
在初中,如果教师有意识的渗透数学史的教育,会有积极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的应试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渗透的现代化社会,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恢复科学的人文面目,使科学与人贴近,数学文化史涉及到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中多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数学才会觉得自然,才会认为数学是有用的。
而且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文理交叉,数学上一个概念,一个公式的产生都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结合,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中国的数学有很悠久的历史,在十四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数学家,其中在代数和计算方面更是成绩显著,著名的有《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了解这些对学生很有启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3)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初中学生的学习毅力不强,思想不集中,学习没有方法,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吃苦的精神,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数学成果的出现,都是前人类经过艰苦的努力,有的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获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例子,例如欧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几乎是在双眼失明的情况下,靠惊人的记忆和心算能力进行研究和写作。
关于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摘要:数学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当今社会流行文化侵袭着年轻人的文化生活,使数学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地位逐渐地下降,这对于我们的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我们的平常学习中就应将数学文化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孩子从小学开始为学习数学文化奠基扎实的基础。
本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来数学教学经验,探讨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一些举措,希望能够提出有效见解。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思考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说数学文化贯穿始终,数学文化种类很多,大体分为三类,分别是中国古代数学史、数学美和数学应用价值,教师要有策略的将数学文化贯穿在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还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数学,这对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
一、以数学史为载体,加强数学文化渗透以数学史为载体的数学文化渗透可以使学生在对数学历史的感悟中,理解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才会更加清晰的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在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才会理解更加的透彻和完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抽象性较强,很多小学生理解起来会觉得十分的枯燥和晦涩难懂,有的学生因此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厌倦的感觉,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出现较严重厌学情绪,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而将数学历史渗透在教学中,会使学生用更系统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数学问题,还同时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中,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概念,难免对分数的认识不够具体,很多学生因此而产生挫败感,因此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
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数学家希伯斯的典故引出来教育学生,告诉学生在数学问题的钻研中,很多数学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难题,是数学家夜以继日的艰辛付出才得到了数学的研究成果,面对数学家的艰辛我们今时今日的艰辛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钻研精神,面对眼前的困难要勇敢的跨越过去,这样才能够得到胜利的果实。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将数学文化融合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数学文化,搜集相应的教材,将其融入数学教学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1关键字:数学文化;高中数学;策略引言: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及其形成和发展。
它包含数学的一切。
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数学将会变得平易近人,通过文化层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认知数学、喜欢、热爱数学,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完善和发展过程与人类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联系,感受数学史的积累和沉淀,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通过对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因为其数学知识复杂、逻辑性很强、理解有难度等原因,导致数学课堂紧张、枯燥而高压的状态,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而数学文化的融入为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缓解了高压、紧张、枯燥的状态,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使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体系的掌握,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发展史,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
二、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一)趣味性原则教师在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时,需遵循趣味性原则,因数学知识比较枯燥,融入趣味性数学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诗性”与数学教育——苏州十中诗意数学课堂的校本研究与实践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吴锷由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诗人柳袁照倡导的“诗性教育”兴起于近几年,并通过其多年在苏州十中的成功实践而闻名于国内教育界。
近年来,我校数学组以“诗化数学,诗意课堂,诗润心灵”为主题,在构建充满诗意的数学课堂,给学生营造美的浸润和诗意的享受,使数学教学充满的活力,扎实有效,实现本真、唯美和超然的圆融和统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素养等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诗性”、数学与数学教育教育对“诗”的追寻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充满诗情的教育往往是成功的教育。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体现为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包括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三个教育内涵层面,并以“本真、唯美与超然”为基本特征。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和诗歌一样,都充满着奇异的想象,充满着创造,充满着审美。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伯兰特·罗素曾说过:“数学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静而严肃的美。
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得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高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也曾指出:“数学是理性的音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数学的重要特征也是理性和感性的和谐统一,与诗性文化的特征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数学和诗性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理想的数学教学是理性精神和诗性特征的完美结合,而当前的数学教学过分弘扬了数学的理性精神、工具价值和功利意义,迫切需要呼唤“诗性”的回归。
探索数学中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探索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各个时期。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历程的学科,而数学文化则体现了数学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探索数学中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的魅力。
一、古代数学的传承和发展古代文明孕育了古老且丰富的数学遗产。
埃及、巴比伦、中国等古代文明都有各自独特而又复杂的数学技术和理论。
在埃及,人们为了应对尼罗河的洪水,创造了水平尺等简易的测量工具,进而发展出了以几何为主的数学体系。
巴比伦人则致力于解决土地测量、商业算术等实际问题,他们发明了十进制和六十进制计数法,并开展了对代数方程的研究。
中国古代数学以《九章算术》和《九章算法》为代表,其中记载了丰富的几何、代数和算术等数学理论,为后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近代数学的崛起和变革近代是数学史上的革命性时期,欧洲数学家的杰出贡献使数学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对数学的推崇,为数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如费马、笛卡尔、牛顿等数学家的工作,奠定了微积分、代数、几何等基础学科的理论体系。
同时,数学的应用也在工程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为工业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数学文化体现了数学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影响力和价值。
数学文化既包括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涵盖了数学在绘画、音乐、建筑和文学中的应用。
例如,黄金分割作为一种美学原则,被广泛运用于绘画和设计中。
著名画家达·芬奇通过黄金分割理论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
音乐家巴赫则探索了数学和音乐之间的奥秘,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调和比例的追求。
另外,建筑中的几何原理和算法也体现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例如古希腊的神殿和中国的园林等。
四、推动数学普及的重要性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更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重要工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课程纲要1、编制人:车巧玲2、编制人单位:文留镇第一初级中学3、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一、课程目标第一章有理数知识:1.﹙1﹚. 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有理数等知识是生活的需要。
(2). 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
(3).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便的混合运算。
2. 本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意义:(1) 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2)引入数轴是为能直观的介绍相反数、绝对值奠定基础,同时为用数轴引进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做准备;(3)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对有理数的运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本章知识呈现:(1)通过“数学活动”将本章内容运用于实际;(2)通过“实验与探究”填幻方让学生体会两个相反数相加为零的意义;(3)通过“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让学生感叹先人的智慧和游戏中处处蕴含的数学道理;(4)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播放数学历史和数学文化的记录片。
(5)在广阔的绿草地上玩数学游戏,让数学课走出课堂。
(6)搜集数学家的故事刊物在数学课堂上聆听和欣赏。
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和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符号化方法,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学习有理数的分类思想;数轴的对应思想;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转化的思想。
3. 进行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从多种角度感受数。
4. 正确合理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情感:1. 数学观:(1)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以数学史和数学故事为载体的数学文化渗透(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深深地嵌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数学文化渗透以数学史和数学故事为载体,通过讲述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背后的故事,将数学的应用和美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回顾数学的历史发展,人们可以了解数学从最早的原始算术到现代抽象数学的演变过程。
数学史涉及到众多数学家的贡献和数学思想的进展,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谈论古代埃及人如何利用几何来测量土地的面积,谈论古代中国人如何利用十进制系统来计算和记录数字,谈论欧几里得如何发现并证明了几何学中的一些基本定理。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感受到数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以及数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数学故事是另一种深入人心的数学文化渗透方式。
数学故事通常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悬念,将数学的抽象概念和公式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传递给读者。
这样的故事不仅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一个著名的数学故事是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过程。
费马大定理是一个众多数学家努力解决了几个世纪的难题,直到1994年才被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这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挑战,让读者实际感受到了高深数学的魅力和复杂性。
同时,这个故事也能够激发人们对数学解决方法和证明过程的思考和探索。
数学文化渗透不仅可以培养人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还可以帮助人们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中,通过数学文化渗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文化渗透以数学史和数学故事为载体,将数学的应用和美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讲述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的故事,激发人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文化渗透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育方法,可以让数学从学科的边缘走向人们的生活核心。
诗意课堂:数学与诗性的圆融统一吴锷(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6)摘要:数学教学就是在展示人类永恒的劳动之美、追求之美、精神之美,用数学文化引领数学课堂,能够诗化数学教学过程,让数学课堂充盈着美丽色彩、创造气息、生命活力和智慧生成。
诗意的数学课堂,是师生心灵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是数学与诗性的圆融统一,它简约而丰富、灵动而智慧、真实而自然、意犹而未尽。
它有疑问、有沉思,有猜想、有想象、有联想,有争议、有惊讶、有笑声,有动感、有韵律,学生收获的是人格的熏陶、素养的发展、智慧的提升,更是生命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诗性教育诗意课堂数学本质诗性是一种感受,诗性的呈现是在一定的维度上进行的美的展示,它给人的心灵以情感上的愉悦冲击。
教育对诗性的追寻,是一种对理想教育境界的追寻。
我国伟大教育家,素以脚踏实地著称的陶行知先生,是奉行诗教的最为虔诚的教师。
他说:“我们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地扩大开去,使每个中国人、世界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
”我们所践行的诗性教育,体现了一种无私,饱含了一种关爱,见证了一种美好,秉持了一种信仰,升华了一种艺术。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和诗歌一样,都充满着奇异的想象,充满着创造,充满着审美——“数学是理性的音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伯兰特·罗素说:“数学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静而严肃的美。
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得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高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
”数学教学就是在展示人类永恒的劳动之美、追求之美、精神之美,用数学文化引领数学课堂,能够诗化数学教学过程,让数学课堂充盈着美丽色彩、创造气息、生命活力和智慧生成。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少涉及数学史相关内容。
因此对于教学人员而言,需要重新正视数学史对小学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数学发展史,让学生能对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进行领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一、通过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史激发学习兴趣从客观角度分析,数学这一学科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十分枯燥,这门课程是小学整体教学体系当中最具有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从目前小学使用的最新教材来看,很多概念性知识点的引入比较巧妙,不仅仅直接给出,而是通过一种环境引導的方式推出教学概念,而这一点正好与融入数学史的观点不谋而合,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讲故事的形式融入数学史。
例如在《方程》这一章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方程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想好如何引入方程,而融入数学故事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我国《孙子算经》当中“鸡兔同笼”的范例,将整个题目翻译成为白话文就是,将鸡兔放入同一笼子中,从上面看一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一共有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在《孙子算经》当中的算法是: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头除足,以足除头,即得。
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练如何采用方程进行计算,比如设兔子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最后得出x+y=35;4x+2y=94,最后计算方程得出,兔子数量为12,鸡的数量为23。
但是这种方程计算方式已经超出了小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范畴,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仅仅需要强调有这种计算方式,也就是可以利用方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即可,不需要过多了解解法,避免学生产生学习误区,运用这种故事引起学生对方程的兴趣之后,直接进入教材知识的教学。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利用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传承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融入进去,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数学史的重要性了解数学史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了解数学家们的探索和突破,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每一个数学定理或公式都是数学家们智慧的结晶。
这样的认识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其次,了解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学生往往会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感到困惑,觉得数学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和应用。
二、数学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数学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通过数学教学传达一种文化,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和时代的数学成就,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数学文化传承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各国数学文化的多样性,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此外,数学文化传承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习历史上的数学成就,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家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挑战传统的精神。
这将激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勇于思考,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三、实践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内容。
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历史事件等方式,将数学史的知识嵌入到数学教学当中。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提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事迹,激发学生对该定理的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数学史的展示。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数学史的内容。
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史的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研究和探索。
数学史知识对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史知识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了解数学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变迁,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其次,通过了解数学史,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的普遍性和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和实际应用的兴趣。
数学史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演变。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数学史中的各种数学定理和思想,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史知识还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数学史的学习具有启发性。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伟大数学家在解决数学难题上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这些思维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学生可以从数学史中汲取灵感,运用创新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并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史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数学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数学的尊重感。
数学史知识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原理,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加深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数学史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数学学习环境。
关于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摘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材编写建议指出“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
随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成为一种趋势。
如何将数学史有效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成为一种趋势并日渐重要起来,也吸引了不少工作者投身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也是研究的一大热点。
数学史融入小学课堂现状是怎样的呢?本研究首先了解小学生数学史学习兴趣情况、对数学史教育作用认知情况、数学史知识来源途径、数学史知识掌握情况 ,从而获得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史; 融入; 小学数学课堂; 调查研究绪论(一)问题的提出数学家吴文俊曾说:“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
”所谓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传承者数学发展的脉络,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新课标认为:数学史不仅作为学生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 而且还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能展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悄无声息地为学生播下热爱数学、探究数学的种子。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研究意义数学史融入教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有助于引导学生再现概念、原理、方法的探索历程,并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数学知识冰冷、枯燥、难学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乐趣。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下,数学史进小学课堂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新人教版教材中的数学史主要是以阅读材料的形式编排,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介绍源远流长的数学史知识,一方面这些阅读材料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数学史意识不够,容易忽略这一块的教学,成为摆设,因此,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很具价值。
教师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把握,髙效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将数学史有机结合于教学,颇具趣味性的历史名题,数学家的趣闻轶事,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文化气息,能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
塑造数学文化气质,用数学史引领人文数学新课改以来,教育者在思考:孩子学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数乘除法等),走向社会后还有多少会直接用到?数学知识的背后是什么?学生的思考意识、反思的习惯、数形结合的策略该如何培养?答案很简单,就在数学史中,它不但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非常紧密。
随着数学教学深入改革的进程中,数学史成为一种教学工具,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作为每天在一线实践着的教师,有感于数学史中那充满探索的热情,还有瑰丽的思想,我开始逐步思考和探索有关人文数学的教学模式。
下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我在追求“人文数学”的实践中运用数学史的一些感悟与思考。
一、运用数学史,激发充满热情的求知欲数学史中有非常丰厚的人文素养,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当学生感悟被誉为“数学之神”的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就可以获得力量,对自己充满信心;当学生了解华罗庚的故事,就可以受到鼓舞,敢于向自己困惑的问题继续求索。
事实上,在数学史中充满着数学家们不畏困难探索终生的人文热情,更有着不懈的坚持和充沛的求知欲,这些都是教育学生的珍贵资源。
在教学中我摈弃了对成绩的过分追求,深入探索教材本身所具有的人文要素,比如一些数学家发现定律的故事。
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发现者祖冲之,我从古代的《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开始讲起,学生不知不觉受到吸引,想要继续了解祖冲之的故事,我就启发引导让学生搜集祖冲之的故事,并体会他对数学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学生深深感知到正是数学的魅力吸引着祖冲之,他胸中怀抱着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才最终收获了这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
通过人文精神的引领,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数学史的故事传达,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这是我经常会在课堂中使用的一个方法。
二、运用数学史,渗透灵活而多变的思想方法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问过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组成了数学?”这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是概念还是公理?是定理还是定义?是公式还是证明?其实这些都是数学,但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