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建设相关概念和内涵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3
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与举措从“智慧城市”今后的解决方案来看,涵盖范围将极其广泛,包括减少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智慧交通;对医疗记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总体提高医疗质量的智慧医疗;改善水质,科学进行水分配,提升水行业运营效率的智慧水资源管理;更加智能化地运营和管理电力系统的智慧电网等。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长期目标,每个城市都是在摸索中发展和前行。
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城市信息调查以及世博会提供的经验,我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有力措施:第一,高度重视,融合推进。
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点,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必须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决策咨询专家指导组两个专门机构,牵头制定《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以便于政府批准后,该方案能尽快出台实施。
同时,要完全助力一座城市实现“智慧城市”的战略构想,需要政府机构、咨询机构、研究院所、合作供应商等多方资源汇集和融合,循序渐进,优势互补,协同推进。
例如,“智慧昆山”由IBM、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台湾信息工业策进会、中创软件等四家联手;“智慧沈阳”由沈阳市政府、IBM及东北大学三方共建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而同济大学-IBM“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的成立,也是意在推动“智慧上海”。
第二,明确定位目标,分段逐步实施。
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如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智慧城市;深圳提出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对华南和全国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南京提出要成为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新标杆和南京都市圈、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智慧交通枢纽等。
关于新型智慧城市规范制定的相关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就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专门部署,要求因地制宜部署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由此,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内涵型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建设思路、实施路径、运行模式、技术手段等实现全方位迭代升级,进入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历程“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由美国IBM公司提出,2008年11月6日,IBM总裁兼CEO彭明盛(Sam Palmisano)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题为“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演讲,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2010年世博会期间,笔者曾与来上海参加全球智慧城市峰会的彭明盛总裁见面交流,并推动当时的《计算机世界》周报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多次深入讨论和交流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案,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各界较早地认识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2010年11月2日,科学技术部等单位举办“2010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就建设智慧城市达成众多共识。
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启动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0多个城市正式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如果再加上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确定的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国内90%以上的地级市都已经走在城市智慧化建设的道路上。
综合而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5年):技术驱动,侧重电子政务这一阶段主要是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连通相关信息,挖掘数据的价值,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的探索期。
典型的案例就是政务信息化,当时众多城市不同部门间的数据无法连通,人民群众到政府机构办事时需要在不同的窗口来回跑,消除数据烟囱、数据孤岛,实现政务数据共享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任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思考智慧图书馆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中,通过智能化设备、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服务,提供便捷的阅读和研究环境,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读者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思考中,需要充分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需要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系统,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电子资源开放获取、在线预约借阅等功能。
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和学术服务,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需要考虑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合理设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
可以设置自助借还系统、自助查询终端等设备,方便读者自主借阅和查询图书信息。
还可以设置多功能学习空间、研讨室等场所,满足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求。
需要考虑数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将数字资源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供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学术论文等丰富的数字资源,方便读者在线阅读和检索。
还需要建立高效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确保数字资源的采编、整理、存储和共享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重读者培训和服务。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更新,更需要注重读者培训和服务的提升。
图书馆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使用技能。
还需要提供及时的咨询和参考服务,解答读者的疑问,并根据读者的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数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以及读者培训和服务等方面。
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提供更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关于科技馆场馆智慧化建设的探讨作者:张志勇来源:《学会》2021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9—0059—06目前,国内科技馆场馆的智慧化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智慧化建设程度高低不一。
不同地区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实际情况,科技馆智慧化程度也不同。
笔者走访过国内数家市级、省级科技馆以及中国科学技术馆。
一些场馆馆龄较长,饱经岁月磨砺,沉淀着经典的乐章,他们注重展品的常规展览方式和场馆的常规管理方法,大多呈现为展品操作人工化、管理数据离散化、数据传输模拟化等状态;一些场馆则正值“青春年少”,活力四射,闪动着时代的光彩,他们敢于采用最新的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控制技术等对展品及其管理进行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的集中改造。
还有数家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的标杆型科技馆,他们历久弥坚,不断创新,不断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改造提升,打造出精彩的智慧展区,研发出精湛的智慧展品,不断提升场馆的智慧化水平。
一、科技馆场馆智慧化建设的必要性(一)科技馆是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全民科普的阵地上,科技馆始终冲锋在最前线,科技馆的发展水平映衬着全民科普教育的底色,科技馆的科普内容应该及时反映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
(二)提高科技馆的运行效率在科技场馆中分布着众多的科普展品,展品的类型、大小、结构、操控方式各不相同。
科技馆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做重复的工作:开馆前逐一开启展品,确保运行;运行中逐一检查展品,确保维护;闭馆后逐一关闭展品,确保安全。
这其中每一项工作都会花费大量时间,而这些工作完全可以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取代人工,提高效率,走向智能。
在展品控制走向智慧化的同时,场馆的日常管理也应该走向智慧化,提升场馆运行效率,保障参观人流的高效畅通和绝对安全。
(三)群众智慧化生活的科普需求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文献综述发布时间:2021-07-20T04:21:09.82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0期作者:冯晨[导读]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迅猛。
社区是城市的微细胞,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所在。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拉萨 850000摘要:智慧社区是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是社区治理信息化和智慧化的突破口。
本文基于我国智慧社区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应用内容、建设和治理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文献中研究的不足,提出研究方向及趋势。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迅猛。
社区是城市的微细胞,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所在。
智慧城市好比是一个面,智慧社区就是组成这个面的许许多多的点。
智慧社区作为基层社区治理信息化和智慧化的突破口,它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信息化为驱动力,旨在解决社区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一、研究综述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不仅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也能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智慧社区展开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 CSSCI 来源期刊的文献梳理分类,发现有关智慧社区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智慧社区基本概念、应用内容、建设和治理等。
(一)智慧社区基本概念研究智慧社区概念最初在中国被称作智能化社区,是指在社区范围内,有意识地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服务,满足社区发展的各种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兴起,我国学界逐渐将智能化社区演变为智慧社区。
目前,学界关于智慧社区基本概念的界定,分别是从技术导向型、功能导向型和目的导向型这三个层面开展研究。
第一、技术导向型。
这类概念的主要观点是以构建智慧社区所运用到的各类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进而形成大规模信息职能处理的新型管理形态的社区。
比如:张彭等(2012)认为智慧社区是要对住宅、家具、医疗、社区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构建,而构建的关键在于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最终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
智慧城市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设计初探1. 引言1.1 智慧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给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往往因为发展滞后、设施陈旧、管理混乱等问题而面临挑战,而智慧城市的概念则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为这些街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的发展不仅让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了更便捷、高效的管理系统,也为这些街区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服务。
通过智能化的交通系统、数字化的文化展示和活动平台,历史文化街区得以更好地展现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和保护工作,保护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智慧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为这些街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它们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
在智慧城市的推动下,历史文化街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在日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往往面临着被破坏和边缘化的危机。
研究如何在智慧城市框架下设计和管理历史文化街区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将智慧城市技术和理念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和吸引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智慧城市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设计问题,对于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智慧城市概念的探讨,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如何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智慧城市概念简介智慧城市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0卷 第10期(总第191期)2023年10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0N o .10(S N191) O C T .2023 ㊃1 ㊃D O I :10.13912/j .c n k i .c h qm.2023.30.10.01*基金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后勤精细化管理项目(编号:G Y Z 2022HQ 19);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智慧医院研究项目基金(编号:B D S Y Z Y Y-20221212-L -06)许 昌1 孙逸凡2 鲍 伟2 肖一鸣2 刘 颜1 卢 红1 吴雅林1 曹晓均3 吴世超1 陈 涛1 钟婉婷4 黄文婧5 曾 晖1* 陈 芸1* 通信作者:曾 晖 陈 芸1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362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 广东 深圳 5180553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234 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 广东 珠海 519000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0智慧医院发展沿革与模式探索*许 昌1 孙逸凡2 鲍 伟2 肖一鸣2 刘 颜1 卢 红1 吴雅林1 曹晓均3吴世超1 陈 涛1 钟婉婷4 黄文婧5 曾 晖1* 陈 芸1*ʌ摘 要ɔ 医疗行业正在进入由数字医学 向 智慧医学 转型的新阶段㊂从基础概念㊁政策沿革以及管理实践三方面,系统回顾了智慧医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医院建设与管理模式,总结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经验,为智慧医院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思路㊂ʌ关键词ɔ 智慧医院;医院建设;运营实践;应用场景中图分类号:R 197.324 文献标识码:B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a n d M o d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S m a r tH o s p i t a l /X UC h a n g ,S U N Y i f a n ,B A O W e i ,e t a l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2023,30(10):01-05,19A b s t r a c t T h em e d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i s e n t e r i n g an e ws t a g e of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f r o m"d ig i t a lm e d i c i n e "t o "s m a r tm e d i -c i n e ".Thi s s t u d y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r e v i e w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c e s s o f s m a r t h o s p i t a l f r o mt h r e e a s p e c t s :b a s i c c o n c e p t ,p o l i c y e v o l u t i o n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p r a c t i c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o f s m a r t h o s -p i t a l i nC h i n a ,s u mm a r i z e d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o f s m a r t h o s p i t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z h e n H o s pi t a l ,a n d p r o v i d e d i d e a s f o r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o p e r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m a r t h o s pi t a l .K e y w o r d s S m a r tH o s p i t a l ;H o s p i t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p e r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A p pl i c a t i o nS c e n a r i o F i r s t -a u t h o r 's a d d r e s s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z h e nH o s p i t a l ,S h e n z h e n ,G u a n g d o n g,518036,C h i n a 自2015年首批智慧医院试点单位公布以来,我国医疗行业进入由 数字医院 向 智慧医院 转型的新阶段㊂智慧医院的概念范畴也在医院管理实践中不断扩展延伸㊂当前,智慧科技带动卫生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尤其体现在智慧医院能够显著提升现代医院生产力,克服以往医院运营中的质效矛盾,从而实现医疗质量与医疗效率双提升[1]㊂如何顺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趋势,正确理解智慧医院建设内涵,进一步打造新时期智慧医疗㊁智慧服务㊁智慧管理的 三位一体 智慧医院,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 健康中国 2030战略规划落地,是当前医院管理者亟需思考的课题㊂1 智慧医院发展沿革1.1 智慧医院发展情况1.1.1 国外发展情况 智慧医院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医疗保健联盟在2009年推广射频识别技术(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R F I D )时提出㊂研究人员建议,医院可将实时位置跟踪技术㊁通信技术和互操作性技术应用于手术室㊁病房和门诊等,以促进医院智慧化建设[2]㊂以此为标志,正式开启了全球智慧医院建设大幕㊂在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众多国际知名医院从自身出发,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智慧医院建设探索㊂这些智慧医院发展沿革与模式探索 许 昌 孙逸凡 鲍 伟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0卷 第10期(总第191期)2023年10月㊃2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0N o .10(S N191) O C T .2023探索大多聚焦于通过位置识别和跟踪技术㊁基于网络的高速通信技术㊁物联网技术㊁人工智能和其他新信息通信技术(I nf o r m a t i o n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i e s ,I C T )等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从而改进医疗管理与服务模式,提升诊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就医体验[3]㊂在智慧医院评价方面,美国‘新闻周刊“2021年与消费者研究机构S t a t i s t a 合作,在与智慧医院专家深入访谈㊁国际在线问卷调查及对提名医院进行验证研究后,评选出了以梅奥诊所为首的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250家 全球最智慧医院㊂该评选排名基于五大类别先进技术应用和效果,即智能化手术㊁数字影像技术㊁人工智能㊁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系统与健康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医院管理专家对智慧医院的理解与期望[4]㊂美国在智慧医院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超过30%的医院已通过H I M S SE MR AM 六级及以上评审,表明它们已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健康记录(E l e c t r o n i c H e a l t hR e c o r d ,E H R )系统㊂在德国,2020年生效的‘医院未来法案“要求政府为新的数字医院基础设施和举措提供43亿欧元的资金支持㊂亚太地区在智慧医院科技投资方面正迅速追赶㊂例如,新加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数字化整合医疗生态系统,新加坡卫生部还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目标㊁平台和应用程序,以扩大医疗服务范围,提升质量和价值;日本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建立10所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医院,旨在解决医生资源短缺问题㊂1.1.2 国内发展情况 近年来,国内陆续出台了医疗数字化相关政策,鼓励 互联网+医疗健康 建设,促进大数据应用发展,以解决医疗改革进程中的关键问题㊂2019年以来,主要围绕卫生信息应用的 云㊁大㊁物㊁移㊁智 五字内涵展开,即云计算㊁大数据㊁物联网㊁移动互联㊁人工智能㊂随着 十四五 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出台[5],国家卫生健康委确立了智慧医院三大领域的理论内涵与政策基础,即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参照2018年发布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试行)“)[6]㊁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服务(参照2019年发布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7]和以标准化高效为目标的智慧管理(参照2021年发布的‘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8-10]㊂在提出 三位一体 智慧医院建设目标后[11],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7月发布‘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的通知“,将 智慧医院建设成效 作为高质量发展目标下 创新增效 维度中的一项重点指标[12],这标志着智慧医院已成为当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㊂1.2 智慧医院政策文件梳理1.2.1 国外政策文件梳理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已经加大力度推广智慧医疗和智慧医院,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㊂在美国,政府鼓励医疗机构采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㊂2009年发布的‘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包含‘经济和临床健康信息技术法案“,旨在倡导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其他相关技术的推广加速智慧医疗建设,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13]㊂欧盟政策制定者也高度关注数字化医疗和智慧医院发展㊂2018年10月,‘欧洲一体化数字医疗政策“发布,明确了关于智慧医院的模型规范和法律基础㊂此外,欧盟还推出了 电子健康项目 ,旨在实现统一的数字医疗市场[14]㊂英国政府非常注重医疗技术发展和智慧医院项目㊂2019年,英国健康与医疗服务发展长期计划明确将医疗信息化作为重要工作领域,规划了英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目标㊂同时,英国国民健康服务局提出了数字医疗战略,强调通过电子病历㊁远程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等技术手段来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15]㊂澳大利亚政府一直鼓励医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㊂2018年4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澳大利亚国家数字健康战略“报告,为国家数字卫生战略指明了道路㊂同时,澳大利亚的 电子健康记录系统(M y He a l t hR e -c o r d ) 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实现医疗信息的交互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16]㊂这些政策和法规都显示出对智慧医疗和智慧医院的支持和重视,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医疗机构数字化改革,这表明智慧医院是未来医疗发展趋势㊂1.2.2 国内政策文件梳理 在引导医院朝着智慧化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提出[6,9]:首先,以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奠定智慧医院建设的基石;其次,以规范互联网医疗及相关医院平台建设为要点,明确利用互联网开展医疗服务的智慧医疗建设要求;最后,形成智慧医院建设新格局,逐步建立并完善智慧医院发展沿革与模式探索许 昌 孙逸凡 鲍 伟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0卷 第10期(总第191期)2023年10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0N o .10(S N191) O C T .2023 ㊃3 ㊃智慧医院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为未来智慧医院发展提供具体指南㊂国内智慧医院相关政策文件汇总情况见表1㊂2 国内智慧医院建设与管理模式分析2.1 自主研发模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3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公示的电子病历系统评级名单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已成为全国首家达到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8级的医院㊂该院还是全国第一家智慧服务分级评估4级的医院,其在医院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中采取的是自主研发以匹配医院发展战略的模式㊂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部分信息化项目由医院信息部门员工开发并管理㊂其优势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摆脱 受制于人 的困境,还可以根据医院建设需求进行 量体裁衣 ,是目前公认较为理想的医院信息化管理及运营模式[17]㊂其缺点在于,该模式对医院信息化资源(尤其是信息人才资源)需求较高㊂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从2002年开启医院信息方向的 自主造血 计划,积极吸纳与培养医院信息化的专业人才㊂经过20余年的努力,医院从最初只有两个人的信息部门逐渐扩充为100多人的信息中心,其中包含近7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㊂该院以 核心自研,满足临床需求 为原则,逐渐建立起从医疗质量到医疗服务再到医院管理,全流程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度集成化㊁智能化的医院信息平台㊂其项目自主研发和建设是在医㊁患㊁信息三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信息化思维已延伸到医院管理㊁医疗㊁服务等各方面,其智慧化建设也在国家相关标准的指导下持续推进[18]㊂2.2 以业务为导向的信息M D T 小组工作模式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并于2019年通过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7级评审㊂该院在信息化㊁智慧化建设工作中采取的是以业务为导向的信息多学科团队(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Te a m ,M D T )小组工作模式㊂该模式秉承M D T 理念,联合临床㊁医务㊁护理㊁信息㊁厂商等团队针智慧医院发展沿革与模式探索 许 昌 孙逸凡 鲍 伟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0卷 第10期(总第191期)2023年10月㊃4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0N o .10(S N191) O C T .2023对某一信息化建设业务形成M D T 工作小组,以临床骨干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进行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创新㊂该模式强调信息化建设与临床业务的紧密结合,是目前最贴近电子病历分级评价 以业务应用为重点 主旨精神的模式㊂该院依托此模式建成了院内外统一交互中心信息集成平台,在基于 互联网﹢ 患者服务平台㊁物联网的移动护理系统㊁智能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了医护患三方交互和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建成了一体化㊁集成化的临床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助力医院管理与科研工作[19]㊂2.3延展㊁融合㊁创新 的迭代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作为全国较早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7级评审的综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㊂通过不断革新与改造,该院信息化建设已经过渡到智慧医院建设阶段㊂其智慧医院建设模式是以 延展㊁融合㊁创新 理念为核心的迭代模式,其中: 延展 指的是以新医改再造全程服务; 融合 指的是以新基建再造智慧医院; 创新 指的是以新技术再造一流学科㊂在该模式下,该院的智慧医院建设以应用场景建设为起点,不断进行更新迭代㊂在智慧服务方面,该院已从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7大应用场景的1.0版本更新到2.0版本,从基本的预约㊁问诊㊁付费等场景快速迭代到智能分诊㊁陪诊和智能随访等,并且还将持续挖掘新的应用场景㊂在智慧医疗方面,该院自2013年起就开始打造临床数据中心,不仅实现了核心业务的闭环管理,还开发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全面提升临床工作效率㊂在智慧管理方面,医院打造了统一的医院资源规划(H o s pi t a lR e -s o u r c eP l a n n i n g ,H R P )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了 一屏观全院,一网管全院 目标[20]㊂2.4 持续升级,重视基建促整合工作模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国内最早同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7级和美国H I M S S 认证的最高级别7级认证的 双7级 医院,并于2019年通过国内最高的互联互通测评五级乙等级别㊂医院作为信息化建设的 优等生 ,秉持 按需配置,逐步推进,不断完善,持续提高,永无止境 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对外以患者为核心,对内以员工为核心,不断通过需求反馈进行建设与提升,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㊁以无纸化为基础㊁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 盛京模式 ㊂2019年,医院在保障业务系统不间断的情况下进行机房改造,建成了模块化机房,便于信息部门和医院管理者根据自身需求不断拓展功能与内涵㊂在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方面,医院以数据整合为思路,增强信息化集成,提高服务效率,使建设成果惠及患者㊁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㊂例如,实现就诊码在患者就诊信息㊁大数据信息㊁核酸检测信息方面的 多码合一 工程,提升整体运行效率的一体化后勤服务体系等㊂在智慧医疗方面,医院秉持信息化促进医疗安全理念,从电子病历系统的自反馈控制医疗质量到应用自然语言理解以及人工智能的病历内涵质控方面,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21]㊂3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与管理实践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智慧医院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始终围绕智慧医院这一主题不断深耕,努力探索全场景下的智慧医院建设与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实践经验㊂3.1 自动化提升运营效率医疗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医院员工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㊂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在 智慧病房 系列添加了多项自动化智能设备,如病区智能药柜㊁多维数据动态共享平台㊁重症护理决策系统㊁配液机器人㊁跨病区远程移动会诊㊁移动语音查房㊁智能摆药台㊁智能转运机器人㊁全闭环输液系统等,利用工作流的自动化将医护人员从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促使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㊂3.2 多模态数据驱动临床业务在临床工作中,智慧医院通过临床支持系统连接患者电子病历多模态数据,从而辅助临床医师进行决策㊂在智慧护理方面,医院建立了多维数据动态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可视化帮助护理人员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㊂重症护理决策系统在实现精确数据采集的同时,为重症护理质控管理提供了数据保障㊂在智慧医疗方面,智慧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联合超算中心搭载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建成了5P 算力的图像型A I 超算中心,通过人机联合协作,实现快速阅片,大幅度提升临床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差错㊂3.3 全流程改善患者体验随着医疗知识的广泛普及,患者不仅希望了解更多的医疗健康信智慧医院发展沿革与模式探索许 昌 孙逸凡 鲍 伟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0卷 第10期(总第191期)2023年10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0N o .10(S N191) O C T .2023 ㊃5 ㊃息,还希望能参与医疗决策过程㊂因此,院方需要在患者诊前㊁诊中㊁诊后全流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诊疗服务[9]㊂医院基于移动5G 智能影像云平台及物联网云胶片两项技术,满足患者手机端全时获取检查影像资料以及医院之间多模态诊疗信息高速传输需要㊂3.4 持续创新医院变革文化智慧医院建设不仅关乎技术,也关乎组织和文化的变革㊂医院设立以智慧医院建设为目标的研究型办公室,提出了以 科研思维指导工作,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的理念,旨在通过促进各级成果转化,提升医院综合科研能力,助力智慧医院发展㊂办公室重点关注智慧医疗㊁智慧管理㊁智慧服务㊁智慧科教等领域,聚焦智慧医疗核心技术㊁重大疾病标准数据集㊁智能手术机器人㊁智慧医联体信息平台等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共建共享智能化㊁人文化㊁精益化的新一代智慧健康医疗生态㊂同时,办公室以医院医疗流程㊁服务流程及管理流程为切入点,以信息技术支撑为手段,以数据分析和科研为重点,提升了医院整体运行效率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㊂3.5 建立智慧医院研究院医院建立了全国首个智慧医院研究院(以下简称 智研院 )㊂基于该平台,不断完善智慧医院研究体系建设与科研创新㊂同时,设立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智慧医院研究院项目基金 ,并建立相应的基金管理办法㊂开创 用科研理念打开智慧医院建设新格局 的服务模式,即以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依托智研院平台提供的科研项目指导智慧科技服务,引导医㊁护㊁技㊁药㊁管等各类员工立足各自工作岗位,进行多维度工作创新㊂智研院也会主动调研,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从中提炼问题,依托智慧化手段,为医院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最终以论文㊁专利㊁软著㊁编著㊁标准㊁指南㊁奖项等多种形式实现有效转化,即形成产㊁学㊁研㊁转 四位一体 的智慧医院创新研究工作理念㊂4 小结随着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与日俱增,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将经受考验㊂当前,通过智慧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及管理水平成为医院的 必经之路 ㊂国内还有在一定区域内建设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如省级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以及特定地区的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如江苏省智慧医疗服务体系),这些措施均可提升医疗资源㊁服务质量与效率的管控能力㊂然而,省级层面的智慧医院评价体系㊁监管体系或实用性互联网医院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部分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如江苏省㊁广东省等㊂随着 十四五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的颁布,智慧医院建设要求逐步明确,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将成为医院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22]㊂需要注意的是,智慧医院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评价标准尚不统一㊂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出台更多优化标准,具体指导智慧医院建设与发展,从而帮助各家医院顺利完成新时期智慧化转型升级㊂参考文献[1] 许 昌,孙逸凡,董四平,等.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2023,43(1):10-13.[2] F R I S C H P .W h a t i s a n i n t e l l i ge n t h o s p i t a l :a p l a c e w h e r et e c h n o l o g y an dd e -s i g nc o n v e r get oe n h a n c e p a t i e n tc a r e [J ].I E E EP u l s e ,2014,5(6):10-15.[3] KWO N H ,A N S ,L E E H Y ,e ta l .R e v i e wo f s m a r th o s p i t a l s e r v i c e s i nr e a l h e a l t h c a r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J ].H e a l t h c I n f o r m R e s ,2022,28(1):3-15.[4] F R E E D MA N.W o r l d 'sb e s t s m a r th o s p i t a l s2021[E B /O L ].(2021-06-09)[2023-03-10].h t t ps ://w w w.n e w s w e e k .c o m /w o r l d s -b e s t -s m a r t -h o s p i t a l s-2021.[5]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 2021 27号[E B /O L ].(2021-09-14)[2023-03-10].h t t p ://w w w.g o v .c n /z h e n gc e /z h e n gc e k u /2021-10/14/c o n t e n t _5642620.h t m.[6]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E B /O L ].(2018-12-07)[2023-03-10].h t t p ://h c .g o v .c n /c m s -s e a r c h /x x g k /g e t M a n u s c r i p t X x gk .h t m i d =3c a e 6834a 65d 48e 9b f d 783f 3c 7d 54745.[7]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E B /O L ].(2019-03-18)[2023-03-10].h t t p ://w w w.n h c .g o v .c n /y z y g j /s 3593g /201903/9f d 8590d c 00f 4f e e b 66d 70e 3972e d e 84.s h t m l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E B /O L ].(2021-03-15)[2023-03-10].h t t p ://w w w.n h c .g o v .c n /y z y g j /s 3594q /202103/10e c 6a c a 99e c 47428d 2841a 110448d e3.s h t m l .[9] 舒 婷.智慧医院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与定位[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2,19(1):7-11.[10] 人民咨询.‘2021智慧医院创新白皮书“:深度解读就医痛点与六大趋势[E B /O L ].(2021-05-20)[2023-03-10].h t t p s ://b a i ji a h a o .b a i d u .c o m /s ?i d =1700270806344491994&w f r =s pi d e r &f o r =p c .[11] 焦雅辉,王拥军,周建新.国家卫健委圈定智慧医院范围涉及三大领域[J ].健康大视野,2019(7):16.[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的通知[E B /O L ].(2022-07-31)[2023-03-10].h t t p ://w w w.n h c .g o v.c n /y z y g j /s 3594q /(下转第19页)基于电子病历的智慧医保探讨刘 颜 张海峤 陈寒杰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0卷 第10期(总第191期)2023年10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0N o .10(S N191) O C T .2023 ㊃19 ㊃效考核工作高效进行[12]㊂电子病历作为全面推进医疗信息化的基础,其系统功能及应用水平是评价 三位一体 智慧医院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㊂未来,以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医疗数据作为医院各项管理循证依据是大势所趋[13],尤其在医保信息化㊁数字化㊁智慧化进程中,医疗机构要构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保系统,严抓数据质量,坚持多部门协作,持续优化医院智慧化管理,从而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㊂说明:刘颜㊁张海峤为共同第一作者㊂参考文献[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十四五 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E B /O L ].(2021-09-23)[2023-03-10].h t t ps ://w w w.g o v .c n /z h e n gc e /c o n t e n t /2021-09/29/c o n t e n t _5639967.h t m.[2] 计 虹,左 锐,朱声荣.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建设关键点实践探讨[J ].中国数字医学,2021,16(9):1-5.[3] 余臻峥,马永刚.提高医保结算清单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6):71-73.[4] 李庆悦.飞行检查对医保基金监管的启示[J ].中国社会保障,2022(1):46-47.[5] 魏汉波,吴震天,王 毅,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的医院医疗管理优化策略[J ].现代医院,2020,20(11):1575-1577,1589.[6] 倪子龙,王涤非,姜丽艳,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经济的影响与管理对策研究[J ].中国医院,2021,25(6):32-33.[7] 王 丽,曾跃萍,昆 瑜,等.做好疾病诊断名称与疾病分类编码对照提升病案首页质量[J ].中国病案,2019,20(4):11-13.[8] 李天俊,滕世伟,杨 华,等.新时期优化医保智能审核系统的建议与思考[J ].中国医疗保险,2022(6):70-73.[9]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E B /O L ].(2018-12-07)[2023-03-10].h t t p://w w w.n h c .g o v .c n /y z y g j /s 7659/201812/3c a e 6834a 65d 48e 9b f d 783f 3c 7d 54745.s h t m l .[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E B /O L ].(2019-01-30)[2023-03-10].h t t p://w w w.g o v .c n /z h e n gc e /c o n t e n t /2019-01/30/c o n t e n t _5362266.h t m.[11] 吴月红,陈新平,胡钱美,等.基于医保D R G 支付的医院智慧运营系统建设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2022,39(6):67-69.[12] 吴 云.创新医保管理模式 助力医保高质量发展[J ].财经界,2022(10):71-73.[13] 许 昌,孙逸凡,董四平,等.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2023,43(1):10-13. 0421 0905收稿日期:2023-03-17修回日期:2023-06-20责任编辑:姚 涛(上接第5页)202207/3324136282364655b a a 64f 6e 84f e 0792.s h t m l .[13] R O S E N B L O O M S T ,S M I T H JR L ,B O W E N R ,e ta l .U p d a t i n g HI P A Af o r 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m e d i c a l r e c o r d e r a [J ].JA m M e d I n f o r m A s s o c ,2019,26(10):1115-1119.[14] 俞 阳.欧盟数字医疗发展的政策措施及现状[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2(4):6.[15] A L D E R W I C K H ,D I X O NJ .T h e N H S l o n g t e r m p l a n [J ].B M J ,2019,364:l 84.[16] B H U N I AP .N a t i o n a l d i gi t a l h e a l t h s t r a t e g y (2018-2022)a p p r o v e db y c o u n c i l o f A u s t r a l i a n g o v e r n m e n t s [E B /O L ].(2017-10-27)[2023-03-10].h t t p s ://o p e n g o v a s i a .c o m /n a t i o n a l -d i g i t a l -h e a l t h -s t r a t e g y-2018-2022-a p p r o v e d -b y-c o u n c i l -o f -a u s t r a l -i a n -g o v e r n m e n t s .[17] 宋晓东,李志远,鲁 蓓,等.电子签名在阜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11,31(5):63-65.[18] 张 漠,张灿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尖子生 是怎样炼成的[E B/O L ].(2021-09-16)[2023-03-10].h t -t p s ://m.t h e p a p e r .c n /b a i ji a h a o _14535275.[19] 夏慧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互联互通打造管理闭环[E B /O L ].(2021-11-11)[2023-03-10].h t t p s ://m.t h e p-a p e r .c n /b a i ji a h a o _15332245.[20] 胡伟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向延展融合创新要效率[E B/O L ].(2022-01-27)[2023-03-10].h t -t p s ://m p .w e i x i n .q q .c o m /s /S J b g 4e Z i 5U o X P 85pY i A J 3A.[21] 本刊编辑部.盛京医院通过H I M S S7级验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 双七级 验证医院[J ].现代医院管理,2014,12(6):11.[22] 徐 帆,舒 婷.高级别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质量评价及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12):6-9.0412 0905收稿日期:2023-03-17修回日期:2023-06-20责任编辑:姚 涛。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刘闻佳来源:《企业导报》2016年第17期摘要:自2008 年IBM 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來,全球范围内建设“智慧城市”的浪潮方兴未艾,作为新一代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高级城市管理形态,“智慧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等四大特点区别于以往的城市建设理念。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已成为拉动城市升级、经济转型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选择。
然而,尽管国内众多城市和地区纷纷启动了“智慧城市”战略,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层出不穷,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管理体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投融资机制,多渠道获取资金保障;合理规划统一标准,推动智慧政务项目。
关键词:智慧城市;武汉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49自2008 年IBM 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全球范围内建设“智慧城市”的浪潮方兴未艾,作为新一代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高级城市管理形态,“智慧城市”自诞生起就以“更透彻感知、更广泛互联互通、更深入智能化”的口号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国内外实践情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继数字城市、信息城市、智能城市之后城市化的新增长点,也是谋求人地和谐的重要出路,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快速发展和高度融合的结果,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标志性理念。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智慧地球”演化而来。
2008年11月,IBM公司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关系理事会上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随后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
关于智慧城市的确切含义,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研究机构也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摘要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其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智慧城市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世界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策略。
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跨部门合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一、引言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强,城市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它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开始,深入探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二、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智慧城市是指应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智慧城市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境、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方面。
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有些城市开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清晰,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三、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策略智慧城市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二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供电网等;三是城市管理的整体化,例如多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四是居民参与的广泛化,例如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为了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和监督,提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
其次,企业应该加大对智慧城市的投入和创新,为城市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
最后,居民应该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思考智慧图书馆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型图书馆形态。
它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供读者自助借还、信息检索、数字资源获取等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提高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可以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智能管理和自助服务,大数据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进行分析,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精准推荐,云计算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和存储管理。
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建设,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字资源系统。
数字资源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包括数字图书、期刊数据库、学术论文等。
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当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选择优质的数字资源进行采购和订阅,并注重数字资源的质量和版权保护。
图书馆还应加强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建立起完善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方便读者在线查询和获取数字资源。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应当通过建立自助设备、推广在线服务等方式,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图书馆的自助设备可以包括自助借还机、自助查询终端等,便利读者的借阅和查询。
在线服务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方式提供图书借阅、预约、续借、阅读推荐等服务。
图书馆还应当与社区、学校合作,举办各类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读者参与。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加强管理与推广。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和服务理念的问题。
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图书馆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
智慧建造综述一、“智慧建造”的来历国内关于“智慧建造”,较早地可追溯到2010年杨宝明博士于《中国信息化》上发表的“走向低碳时代的智慧建造”[1]一文,但是由于当时互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有限,工程建造行业对“智慧建造”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2010年前后的数年里,众多研究者对于“智慧建造”的探究多处于摸索阶段,对于“智慧建造”的认知和界定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智慧建造”作为一个核心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被国家、政府、工程行业大力支持和积极推进,则主要归功于2013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2]和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战略[3]。
其中,德国“工业 4.0”尤为关键,它推动了《中国制造2025》[4]这一战略行动纲领的实施。
德国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所以工业4.0也被认为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即智能化时代。
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工业智能化,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2]。
建筑工业的本质就是工业。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推动了工程行业引入“智能建造”、“智慧建造”的发展理念,逐渐明确了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方向。
不过,在德国工业4.0出现之前,智能化发展理念已经逐渐被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所关注。
随着IBM于2008年和2010年先后提出了“智慧地球”[5]概念和“智慧的城市”[6]愿景,智慧理念开始走向世界,走进中国。
2012年,“互联网+”[7]理念的提出更是为不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机遇,这其中自然也是包括工程建设行业。
“互联网+”模式的进入让工程建造的信息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智慧社区建设在缓慢前行的过程中面临着顶层设计缺乏,技术和制度保障缺失、居民认可度不高、信息安全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区建设的步伐。
加速智慧社区建设,必须针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实施统筹规划,多方协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关键词:智慧社区社区建设基础设施智慧社区是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是实现共享经济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完善社区服务、提升管理能力、增进居民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智慧社区也是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创新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的有效途径。
2014年5月,住建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建设智慧社区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并且规定了智慧社区的评价标准,对推动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推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时间,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在建设理念、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在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缺乏,规划考虑不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形式和建设项目,智慧社区建设必须具有明确可行的战略目标,需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同时还要规划一个清晰地建设方向,这是社区建设在规划阶段必须进行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
而顶层设计和社区规划的主体在现阶段只能是各级政府,这就需要政府在社区建设规划界的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但目前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的指导体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社区建设的进程。
首先是在社会建设规划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
智慧社区建设应从人本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从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方面着手,要把居民实际需要和外部条件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但在目前的实践中,有关部门在对社区项目进行规划时在空间划分方面往往只考虑设施的内部配套,没有把社区内部空间建设和外部基础设施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社区建设智慧化工作在后期难以深入进行。
三新一高解读工作要求"三新一高"是指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新型产业化以及高端装备制造。
这一概念源自中国政府提出的“三新一高”战略,旨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这份关于“三新一高”的解读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战略的内涵、意义以及相关的工作要求。
一、三新一高的内涵和意义1. 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趋势。
这种新型基础设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支撑,助力构建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
2. 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强调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发展的品质和水平。
3. 新型产业化新型产业化是指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打造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业等是新型产业化的重点。
这将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是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关键,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工作要求1. 推进技术创新在三新一高战略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培育壮大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需要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3. 优化城镇化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城市规划与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推动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人口流动的有机结合。
4.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
智慧教育2024年第2期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㊁挑战与路径李艳燕摘㊀要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㊂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持续地利用数字化㊁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变革教育系统的复合性的动态发展过程㊂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以学习环境为基础底座㊁智能技术群落与教育理论深度融合㊁注重培养多主体数字素养等核心特征㊂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新型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挑战,例如多空间学习数据难以互联互通㊁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体现不够明显㊁部分教育相关主体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㊂面对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潜在挑战,可以构建场景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㊁推动新技术赋能的教学方式变革㊁强化各主体的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㊂关键词智能时代㊀教育数字化转型㊀教育高质量发展㊀数字素养㊀学习数据㊀教育强国㊀㊀一㊁引㊀言大数据㊁云计算㊁区块链等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经济㊁社会㊁科技等领域的重大变革,全球社会迅速进入智能时代㊂为更好地满足智能时代的社会需求,我国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㊂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㊁学习型大作者简介:李艳燕,工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面向数字社会发展的智慧教育支持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9222019)㊂751阅江学刊2024年第2期国 ①㊂如今,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㊂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持续地利用数字化㊁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变革教育系统的复合性的动态发展过程,通过将智能技术整合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推动教学模式㊁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及变革,对各教育主体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赋能㊂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重构教育发展生态㊁优化教育人力资本结构㊁推动教育共治共建等㊂②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新型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具有不确定性的后果,在技术㊁主体㊁情境等层面带来诸多潜在风险㊂③因此,有必要厘清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涵,分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㊂㊀㊀二、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厘清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总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特征,有助于深刻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为应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㊁探索相应的发展路径打下基础㊂㊀㊀(一)基本概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起源于数字化转型,其含义是将数字技术融入各个活动领域,对人类开展活动的方式进行系统㊁全面的变革重塑㊂④这一变革过程不是简单地升级系统㊁采集数据或更新设备,而是在数字化转换与升级的基础上,在战略层面系统规划,全面提升不同主体的数字化意识㊁思维和能力㊂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层次地改变业务模式㊁推动生产方式或组织形式创新的过程,具有长期发展演进和持续迭代升级的特征㊂随着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各个领域先后提出了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和要求㊂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旨在采用数字技术和数字战略重构教育领域的组织业务和运营流程,增强教育组织运行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教育领域运营绩效,实现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全面重塑㊂具体而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持续地利用数字化㊁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变革教育系统的复合性的动态发展过程㊂在这一过程中,应尊重教育活动的深刻性㊁丰富性和复杂性,⑤以师生为中心,聚焦教育教学主业,运用人工智能㊁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理念㊁教学场景㊁教学模式㊁教学技能和评价方式等,开展深入变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持续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㊂总之,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教育领域的系统性㊁根本性变革,是智能时代教育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㊂851①②③④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4页㊂王树涛㊁鲍俊威:‘数字化转型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中国远程教育“,2023年第11期㊂董倍宏㊁杨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确定性风险及其治理“,‘电化教育研究“,2023年第13期㊂祝智庭㊁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面向未来的教育 转基因 工程“,‘开放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㊂李芒㊁张华阳㊁葛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义与进路“,‘中国电化教育“,2023年第8期㊂智慧教育㊀㊀(二)核心特征在智能时代,我国就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展了系列探索㊂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呈现出以下核心特征㊂1.以学习环境为基础底座学习环境是人类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为学习者提供基础的学习场域与活动空间㊂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㊁大数据㊁区块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数字化㊁网络化㊁个性化㊁智能化学习环境的建立㊂智能时代的学习环境能够融合学校㊁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学习场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学习环境可计算㊁学习场景可感知㊁学习行为可关联和学习服务可协同,①从而为各教学主体提供优质㊁精准㊁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稳定㊁高效的基础底座,是开展数字教育的基本条件㊂2.智能技术群落与教育理论深度融合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推动智能技术群落与教育理论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教育的双向赋能㊂一方面,智能时代教育创新与变革呈现的趋势之一是利用新技术重塑教育生态㊂②以5G㊁物联网㊁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群落用于教学实践,能够推动技术赋能教学过程,创新教育理论,变革教育形态,驱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变革㊂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利用智能技术群落,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㊂目前,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具备洞察力㊁导向性㊁系统性的理论框架的指导㊂考虑到教育系统具有极高的复杂性,有必要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③指导智能技术群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推进㊂3.重视多主体数字素养的培养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中的公民在学习㊁工作㊁生活等领域应具备的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例如数字资源获取㊁制作㊁使用㊁评价㊁创新㊁分享等㊂④教育要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求教师㊁学生㊁学校管理者等各教育主体同步具备数字意识㊁拥有计算思维㊁能够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㊁承担数字社会责任㊂在智能时代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帮助不同教育主体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重视教师㊁学生及教育管理者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培养教育主体对技术的辩证性认知与批判性思考,为不同的教育主体构筑共同的数字化精神空间,从而促进各教育主体积极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实现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共生㊂㊀㊀三、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潜在挑战智能时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为教育的变革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是,随着教育数字化951①②③④李艳燕:‘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学习环境的变革与升级“,‘人民论坛㊃学术前沿“,2023年第20期㊂黄荣怀㊁王运武㊁焦艳丽:‘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关于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的命题“,‘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7期㊂祝智庭㊁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4期㊂‘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http://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㊂阅江学刊2024年第2期转型的持续深入,诸多潜在问题与挑战也渐渐出现㊂㊀㊀(一)多空间学习数据难以互联互通智能时代的学习环境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从教室逐步延伸到社区㊁家庭等社会性场域,从学校物理空间逐步扩展到线上线下结合㊁校内校外融通的泛在学习空间㊂然而,在目前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学校㊁家庭㊁社会等场域严重割裂,①不同学习场域拥有独立的数据系统和数据标准,缺乏整合与协同机制,导致各学习空间的信息共享不畅㊁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各场域的学习支持服务难以协同联动,学习情境难以联通㊂如何突破信息壁垒,构建开放互联的学习环境,如何实现不同学习空间中各种智能化服务的无缝协同,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㊂㊀㊀(二)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体现不够明显新型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带来了诸多可能,但在教育领域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潜在风险㊂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部分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个性化学习,辅助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但在应用的过程中,用户面临隐私被泄露㊁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获取的信息也可能存在错误或偏差㊂②此外,在当前的新型教育场景中,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案例仍然相对缺乏,规模化㊁可复制的应用模式较少,不利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的积累和推广㊂虽然部分教育机构小范围地尝试了数字化教育项目,但很少出现可以被扩大应用,或者能够在不同地区和学校成功复制的实践经验,这导致数字化教育呈碎片化,具有不稳定性,新型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㊂㊀㊀(三)部分教育相关主体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智能技术对教育转型的作用受到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技术对教育的多种可能性需要通过主体的实践才能实现㊂③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各主体主要面临意愿障碍和能力障碍㊂一方面,部分教育管理者㊁教师㊁家长等参与主体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意愿不足,尚未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抵触情绪㊂例如,部分学校管理者没有充分落实 一把手工程 ,阻碍了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㊂另一方面,部分师生的数字素养有待加强㊂部分教师对如何运用新兴技术赋能教学㊁管理㊁评价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感到困惑,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影响了智能学习环境中学习效果的提升㊂㊀㊀四、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路径针对多空间学习数据难以互联互通㊁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作用体现得不够明显㊁部分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解决的措施包括构建场景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㊁推动新技术赋能的教学方式变革㊁强化各主体的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等㊂061①②③周伟㊁杜静㊁汪燕等:‘面向智慧教育的学习环境计算框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㊂李艳燕㊁郑娅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人民论坛“,2023年第23期㊂尚俊杰㊁李秀晗:‘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困难和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3期㊂智慧教育㊀㊀(一)构建场景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不同学习场景具有各自的特征,应结合场景特点及教育需求,展开探索性实证研究,总结不同场景的教育教学规律,建立场景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㊂第一,转变发展方式,健全新时期统筹多场景的数字教育管理体系㊂面对多元化的教育场景,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控,推进统一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的教育应用场景和数字空间,面向多场景的各个要素制定相匹配的标准,形成内在协调的数字教育管理体系,提升统一的数字化保障能力㊂同时,结合各区域教育场景的个性化特征调整管理方案,并全面协调公众㊁专家㊁技术企业等不同主体,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由分散建设向集约共享㊁统分结合转变㊂第二,转变教学方式,推进场景驱动的 互联网+教育 示范试点建设㊂在因地制宜吸收国内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面向不同教育场景推进 互联网+教育 的创新应用试点示范㊂例如,建立跨学段业务联动和流程协同的工作制度,保障不同学段㊁不同教育场域在数据衔接方面的稳定性,优化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探索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推动教学模式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向线上线下结合㊁课内课外融通的多元形式转变,总结和分享先进的实践经验,推动优质教学案例传播与推广㊂第三,转变治理方式,推动数据驱动的多场景教育治理㊂在智能时代,数据已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突破多终端㊁多应用㊁多元异构数据的融合应用壁垒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㊂①面对不同教育场景的复杂数据,必须制定数据采集与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不同场景教育数据的采集流程㊂在此基础上,完善教育大数据体系,推进现有教学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大规模㊁多模态㊁跨领域的教育数据实时采集㊁集成分析和可视计算,构建全时态㊁多场景㊁广覆盖的教育大数据资源库㊂基于丰富的跨场域教育数据,要进一步加强多场景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实施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推动教育决策从传统的经验式决策向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变㊂㊀㊀(二)推动新技术赋能的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应不断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教育的新途径,推进教学方式的系统性变革㊂一方面,加快大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推进高性能设施环境㊁普适性数字终端环境㊁创新型教室环境㊁物联化智能新场景建设,提高学校物联智能化水平㊂另一方面,提高教师使用国家智慧教育服务平台㊁ 北京教育云 ㊁智能教学助手㊁人工智能教师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促进数字化教育与体育㊁美育㊁劳动教育等多元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数字化由单一技术的独立应用升级为跨学科㊁多场景的综合应用,形成一批创新性强㊁成熟度高㊁可复制㊁可推广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与实践经验推广㊂第一,实行融合多模态学习分析的学习过程追踪㊂模态是一种可表征的客观存在的161①刘邦奇㊁胡健㊁袁婷婷等:‘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数字化转型:内涵㊁框架及典型场景“,‘开放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㊂阅江学刊2024年第2期符号系统,如人的语言㊁表情㊁身体动作等经过编码后都可以成为一种模态㊂①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们可以利用伴随式数据采集设备非介入式地感知和采集视觉㊁听觉㊁触觉等多模态信息㊂例如,通过感知和采集视觉信息,基于学习者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可以分析他们的学习投入程度;通过感知和采集声音信息,可以识别学习者的表达内容和情感倾向,分析他们的情感特征;通过感知和采集触觉信息,收集学习者的书写和手势信息,可以了解他们的操作能力㊂对多模态数据的感知与分析,有助于智能地识别学习者实时的学习状态,全面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有效㊁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㊂第二,提供人机协同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㊂在教育领域,人机协同指充分发挥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不同教学主体与智能学习系统的高效互动与协作㊂随着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的发展,利用物联网㊁大数据㊁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能学习系统,提供个性化㊁自适应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教师㊁学生㊁教育管理者等不同主体与智能学习系统的高效互动与协作,将成为智能时代学习环境的重要发展趋势㊂智能学习系统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数据,精确地识别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遭遇的挑战,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高效㊁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绩效,帮助教师全面㊁精准地了解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㊂智能学习系统还能够根据学习者对问题的回答和反馈,调整学习资源的内容和难度,以适应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使他们积极参与㊁深入思考,提高学习质量㊂借助人机协同,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㊁地点使用不同的设备进行学习,并获得智联融通的一体化学习体验㊂换言之,无论在学校㊁家庭或社会场域,无论在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学习者都可以与智能学习系统深入交互,并获得优质㊁高效㊁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同时,学习者可以随时在学习社区中与其他学习者沟通交互,增强学习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㊂第三,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㊂智慧教育示范区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行探索与战略抉择㊂可以从各级各类学校中遴选一批学习环境建设基础好㊁新技术应用效果佳的学校,作为数字化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构建一个涵盖大㊁中㊁小学校,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数字化教育创新发展联盟㊂在联盟内进一步遴选出覆盖中小学全学段㊁全学科㊁不同版本教材的万堂数字教育优质课程,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学校的标杆案例,形成成熟的㊁可供推广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模式,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育数字化教学实践成果,为各地区学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提供参考范例㊂㊀㊀(三)强化各主体的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应充分重视管理者㊁教师㊁学生等教育相关主体的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㊂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亟须对不同主体的数字素养培训进行系统改革和整体创新,以实现培训资源的充分㊁优质㊁精准㊁灵活供给㊂第一,落实学校管理者数字教育领导力提升项目㊂开展相关行动,增强各级各类教育领导者的数字教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中小学校㊁幼儿园㊁职业学校㊁特殊教育学校㊁高等①杨彦军㊁徐刚㊁童慧:‘智能学习环境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深度学习监测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㊂261智慧教育院校中主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长(园长)及教育部门信息化工作负责人的数字教育领导力㊂各级行政部门㊁教师教育部门也应建立面向学校主要领导人的数字教育领导力培训机制,明确培训课程㊁课时和考评办法,落实数字教育发展理念㊁方法与措施㊂第二,充分重视教师数字素养与能力的提升㊂一方面,应将数字素养视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功,纳入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数字素养的价值认知与主体意识,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㊂另一方面,完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技术的激励机制,将教师数字素养与绩效考核㊁职称评定㊁骨干教师评选等挂钩,激发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内生动力,着力打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教师能够高效地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具备多场域促学能力和创新能力㊂第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适应力㊂完善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方式,通过课程㊁培训㊁讲座㊁在线资源等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熟悉数字工具㊁平台和资源,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学习方式㊂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数字化环境下的道德行为规范㊂此外,建立多途径的监管㊁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无感式㊁伴随式教育数据采集和智能评价工具,获取学生在学习㊁考试㊁劳动㊁社会活动等过程中的多维度㊁全过程㊁动态化的数据,生成精准的学生画像,形成诊断性评价报告,对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确保学习者将数字素养应用到实践行动中㊂㊀㊀四、结㊀语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具有创新价值㊁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教育领域的一场系统性㊁根本性变革,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更高的社会需求和更多的可能㊂面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潜在风险,例如多空间学习数据难以互联互通㊁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作用体现得不够明显㊁部分教育相关主体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可以通过构建场景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㊁推动新技术赋能的教学方式变革㊁强化各主体的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等多种渠道予以解决㊂通过学习环境的协同构建㊁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㊁各教育主体的协同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将稳步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学习生态将逐步形成,最终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㊂责任编辑:沈㊀丹361。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汇报_智慧城市建设总结范文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2年)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二、内容介绍2022年中国的城镇化达到了54.77%,城镇人口达到7.5亿。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
城市化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过程。
可以说,未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而当今城市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使城市在压力下运行。
为了抓住机遇并构建可持续的繁荣,城市需要变得更加“智慧”,“智慧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的基本理念是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城市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和更为科学、智能的城市管理。
智慧城市理念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城市管理,通过智慧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效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智慧城市的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卫星定位、云计算、软件设计等技术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产业;引发科技创新潮流;提供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社交等几乎一切行为方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智慧护理建设探讨相关试题及答案
1、智慧医院的核心是()
A、智慧医疗
B、智慧病历
C、智慧服务
D、智慧管理
E、智能化保障系统
2、护士的安全保障策略,不正确的是()
A、实名认证,身份认证
B、签署服务知情协议书
C、特殊疾病,拒绝接单
D、服务对象双评估
E、不良行为用户黑名单
3、智慧病历在书写过程中,可以直接调取()
A、医嘱
B、处方
C、检查数据
D、检验数据
E、以上都对
4、下述哪项不是护士和技术人员沟通的时候存在的问题()
A、技术人员过分依赖仪器,客观意识太强
B、技术人员不能了解实际的护理工作内容及工作需求
C、技术人员使用较多专业术语,不仅增加了沟通时间,还减少了沟通有效性
D、自己无法提出完整规划及需求内容
E、需求常被搁置或以“没时间开发”来回绝
5、互联网+大健康行业最大的短板是()
A、缺乏监管
B、规章制度不健全
C、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D、人才匮乏
E、互联网普及程度不够
答案:BCEAD。
智慧馆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智慧馆已经成为当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慧馆不仅仅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或文化机构,更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手段提升展览品质、拓展参观体验、促进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平台。
本文将探讨智慧馆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智慧馆的定义智慧馆是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数字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集文化展示、参与互动、教育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文化场馆。
智慧馆的特点1. 互动体验智慧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展示装置等工具,使观众参与感更强,可以亲身感受历史文化,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2. 数据化管理智慧馆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展品、访客、展览等各方面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3. 多元文化智慧馆不仅展示当地文化,还开拓国际交流的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历史和传统。
智慧馆的发展现状当前,智慧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许多知名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纷纷引入智慧化元素,提升展览品质和访客体验。
同时,一些新兴的数字文化机构也开始尝试建设智慧馆,推动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智慧馆的未来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馆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展览将更具互联网元素,参观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智能导览系统等实现个性化定制导览,展览内容也会更具交互性和沉浸感。
同时,智慧馆将与社会各界合作,打造更具活力和创意的文化传播平台,实现文化的全民参与和共享。
在数字时代,智慧馆既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物。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智慧馆将为人们带来更丰富、更深刻的文化体验,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t n PROJECT MANAGEMENT关于智慧建设相关概念和内涵的探讨许凤U,谢东升\肖一羽1 (1.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摘要: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从过去以手工作业为中心到如今信息化技术开始普及,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趋于扩大,为迎合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国内外相继对建筑工程行业提出了智慧建设这一新概念。
探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建设发展阶段,分 析了智慧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了智慧建设的含义。
关键词:智慧建设;建筑信息模型;建设发展阶段;内涵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104 (2019) 01-0056-031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阶段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都是以这种建设模式为主,随后便向机械化建设转型。
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从建设发屐初期到目前的高速全面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现场手工业为中心的建设阶 段、机械化建设阶段、信息化建设阶段和智慧建设阶段(见图1)。
笔者认为,智慧建设阶段高于前三个阶段,是 基于机械化建设和高度信息化技术发展而来,是推进智慧 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建设4.0:智慧建设建设3.0:部分信息化建iS的最适化建设2.0:工厂生产活用和机械化的建设建设1.0:现场手工作业为中心的建设低图1工程建设四个发展阶段1.2建设2.0:建设的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筑业 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为了促进机械与施工相结 合,加快建筑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机械化施工、建筑机 械、科学管理等一些新的建设思路。
这个时期,我国的建 筑业引入了许多高科技机械施工方案,正式从手工操作转 型进入到综合机械化施工操作阶段。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 施工项目还是以机械化施工为主。
1.3建设3.0:建设的信息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B IM为首的信息技术取代了过去老旧的人工检测、工程图纸信 息传递手段。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推进以及普及这 种新型的建设生产模式。
我国为了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 展和保持市场竞争力,也正在积极推广和运用这种新的模 式。
这种建设模式大大减少了工数,比起前两种建设形态 更为高效。
例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等一些大型项目 更多地使用信息化建设模式,更有效地确保了施工和监管 的实施。
1.1建设1.0:现场手工作业建设早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建设发展初期,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信息传递以口头相告为主要手段,机械化 施工作业较少,工期时间长,效率低。
20世纪80年代之1.4建设4.0:智慧建设智慧建设是建设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一个基于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以增 强建设全过程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建设系统。
这种高智慧建 设形态减少了施工现场工数,提升了施工质量,最终能达56探讨与交流PROJECT MANAGEMENT到提高建设效率的目标。
在智慧建设中,信息化程度会更 高,甚至全面覆盖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
BIM、G IS等技术 的应用会更加活跃,能实现更早把握工程价格、灵活调整 工作日程与人员调配等一些过去难以完成的动作,从而更 好地做到与业主互动与交流;工程管理会更加智能,能达 到信息的高度共享、过程的高度可视化、管理的自动化,更加保证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目标的 实现,具备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要求^2智慧建设的相关概念当前,我国实施智慧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综合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建设实施方案仍在酝酿之中,可行性实 施方案主要还是以分阶段、各自展开的居多。
因此,要界 定智慧建设,首先要追踪目前研究相对成熟的相关概念,包括智慧建筑、智慧设计、智慧施工、智慧建造、智慧 运维。
智慧建筑从某种意义上与智能建筑相近U1。
贾晓平(2015)提出,智慧建筑需要有绿色、智能、精益和集约 的智慧建造过程并最终建筑功能要实现智慧运维12]。
潘永杰(2016)认为,智慧建筑应该包含智慧设计、智慧建造和 智慧维护的阶段13)。
智慧设计要从建筑智能化的标准中去 界定,需要根据建筑功能、技术水平以及建筑规模等方面 去有效定位141。
智慧施工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了[51,并且出现了智慧工地的概念。
智慧施工被定义为基于BIM、物联 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施工过程中的集成,提升生产效 应的一种管理理念161。
智慧建造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 点m’[8],有多家单位致力于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如上海建 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 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上海蓝色星 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杨宝明(鲁班软件创始人)将智 慧建造看作是工程基数数据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 现,是行业先进的数字神经系统。
智慧运维的概念也是最 近几年才提出191,陈磊提出了智慧运维的构建体系,并指出 智慧运维包含设备运行监控、隐蔽工程管理、能源运行管 理、安保管理、车库管理、应急管理等。
从以上相关概念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智慧建 造、智慧设计,还是智慧施工、智慧运维、智慧建筑,都提高了对BIM、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 应用,从而都增强建设系统的功能性,提高了建设效率 和环境绩效等。
同时,很多学者也将这些概念与智慧城市 相融合,提出了智慧建造、智慧设计、智慧施工、智慧运 维、智慧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手段和过程。
由此,智慧 建设应该包含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且涵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
从对这些概念的研究成果中发现,智慧 建造、智慧设计、智慧施工、智慧运维都包含于智慧建设 中,且最终的成果是智慧建筑。
3智慧建设的内涵智慧建设是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BIM、人 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推动建设全生命周期数据化、信息 化、智能化的转变。
当前,国内外关于智慧建设理论体系 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正摸索于由信息化、网络化向智 慧化的转变,总体上都是以“应用为导向”。
王要武、吴 宇迪11()]对智慧建设展开了研究,并首次提出了智慧建设的 概念,即“以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工程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不同使用者的个性需求为 目的,构建项目建造和运行的智慧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和 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实施有效改进 和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模式”,该定义强调了建筑功能 要以智慧为目的。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 推广,吴宇迪1111从B IM技术的应用角度出发,描述了智 慧建设的概念,即“为迎合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以BIM、物联网、普适计算、四维可视化等多种新兴信息技 术的应用与集成作为主要方法,以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理和多参与方协同为目的,建立满足各参与方不同需要的 智慧化管理环境,通过对传统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 改革和创新,实现建设项目有效管理的一种全新理念”,该定义提出了智慧建设有别于传统建设。
笔者从以往的文 献中,提取了定义智慧建设的关键词,即创新技术(包括 BIM)、创新管理、各参建方需求和全生命周期过程。
智慧建设是面向建设全生命周期,以实现建设的高效性、集成性、智能性、便捷性为目标。
在规划阶段,包 括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评估、可行性分析、道路交通规划 信息等,都能准确、科学地进行智能决策;在建设实施阶 段,能使设计更加规范统一,实现位置感知、温度感知、个体认知,使人员调配、工期调整更加快速明确,信息处 理和问题解决更加精准快速,施工过程更加明朗清晰,从 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形态,即智能化实现设计-施工 一体化目标;在运维阶段,实现建筑能源、预警系统、消 防、政务等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课题中对于建筑建设行业的智慧建设定义如下:充分利用物联网、G IS技术、B IM技术、人工 智能、自动化等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提供建设全生命周 期过程的集成化、便捷化、智能化的运行和管理服务,实 现过程可视化、劳动管理高效化、各参与方信息高度共有57l i l t n 探讨与交流PROJECT MANAGEMENT化、建造高质量化的建设系统。
智慧规划 智慧建筑图2智慧建设要素体系基于上述对智慧建设的定义,笔者将智慧建设体系划 分了五个模块:智慧规划、智慧建筑、智慧设计、智慧建 造和智慧运维(见图2)。
智慧规划与智慧建筑是对智慧建 设顶层设计的目标定义,智慧建设实施过程则涵盖了智慧 设计、智慧建造和智慧运维,是满足智慧建设过程中管理 与服务的功能体现;而体系的支撑模块分别为智慧管理与 智慧技术,它是实现智慧建设的技术手段。
4结语对于智慧建设的研究,有必要从智慧的角度来探讨建 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必须认识到智慧建造与智慧管理是建 筑工程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推手。
智慧建设使建筑工程行 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部 分。
基于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建筑智能化/信息化等 概念,对智慧建设作了定义,即充分利用物联网、G IS技 术、B IM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信息和通信技术手 段,提供建设全生命周期过程的集成化、便捷化、智能化 的运行和管理服务,实现过程可视化、劳动管理高效化、各参与方信息高度共有化、建造高质量化的建设系统。
而 这套智慧建设体系可划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智慧规划、智慧设计、智慧建造、智慧运维和智慧建筑。
参考文献:[1] 孙鸽梅.基于BIM、RFID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建筑研究[J].硅 谷,2014 ( 1 ): 52-53.[2] 贾晓平.建筑的未来智慧的发展[J].中国勘察设计,2015 (1 ): 36-39.[3] 潘永杰,赵欣欣,刘晓光.智慧桥梁理念的探索[J].铁道建筑,2016 (1) :1-5.[4] 王要武,吴宇迪.智慧建设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 进步与对策,2012 ( 18) :13-16.[5] 徐寒冰.基于智慧施工理论的施工项目凤险管理信息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6] 王要武,吴宇迪,薛维锐.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智慧施工理论体系构建[•>].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3): 339-343.[7] 崔晓强.智慧建造的系统构建和设计[J].建筑施工,2013 (2) :146-150.[8]刘刚.智慧城市的智慧建造[J].中国建设信息,2014 (10) :12-16.[9] 贾晓平.广联达贾晓平:4M C支撑智慧建筑的发展[J].建筑市 场与招标投标,2014 (5) : 21-22.[10] 王要武,吴宇迪.智慧建设及其支持体系研究m.土木工程学 报,2012 (S2) : 241-244.[11] 吴宇迪.智慧建设理念下的智慧建设信息模型研究P].哈尔 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收稿日期:2018-10-15作者简介:许凤,任职于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工 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谢东升,任职于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 限公司;肖一羽,任职于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