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59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亚洲的地理气候带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多样化的地理气候带。
从北至南,亚洲跨越了不同的纬度和经度,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
本文将探讨亚洲的地理气候带及其特点。
北亚地理气候带北亚地理气候带位于亚洲的北部,涵盖了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以及中亚地区。
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而干燥。
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北极圈,北亚地区的气温极低,并且经常受到寒潮的影响。
极端的寒冷气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限制了农业生产和人口迁移。
东亚地理气候带东亚地理气候带横跨了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
这一地区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潮湿多雨。
季风的影响使得东亚地区的气候变化明显,冬季来自内陆的干燥气流导致寒冷,夏季西南和东南方向的潮湿空气带来了雨水。
东亚的季风气候为该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南亚地理气候带南亚地理气候带位于亚洲的南部,包括了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
这一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和季风气候。
南亚地区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干燥。
季风带来了丰富的降雨,滋润了这片土地上的农田和森林。
然而,季风也带来了洪水和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东南亚地理气候带东南亚地理气候带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一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潮湿,雨量充足。
气候的稳定和丰富的降雨为热带雨林的繁茂提供了条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西亚地理气候带西亚地理气候带位于亚洲的西部,包括了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
这一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沙漠气候和半干旱气候。
干旱和高温是西亚地区的显著特征,降水稀少且不规律。
沙漠占据了大部分土地,植被稀疏。
由于缺乏水资源,农业生产困难,居民生活受限。
总结:亚洲的地理气候带丰富多样,从北亚的寒冷干燥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一、专题讲解1.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弱是季风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东亚季风为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位置偏北、偏西,夏季风势力强;雨带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我国东部出现北涝南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南、偏东,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出现南涝北旱。
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冬季风势力强,冷空气南下,常常给一些地区造成低温冷害。
亚洲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北,冷空气势力弱,出现暖冬。
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3.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季风环流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西北季风,南亚形成东北季风。
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东南季风,南亚形成西南季风。
(2)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季风环流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二、同步训练1.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5月B.5~9月C.9~12月D.11月~次年3月[思维探究][答案] (1)C (2)B2.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学生淘气三千问【第2辑】续第二章32.东亚季风与南亚、东南亚季风成因上的区别?答:东亚季风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亚、东南亚季风主要是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但也受到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
33.为什么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答:凡是风力的大小都取决于气压差,而气压差又取决于温差。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大。
冬季风的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堪称北半球的寒极,其实力比较强盛。
34.西南季风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答:西南季风可以影响我国的云、贵、川、渝、藏、桂、琼等地但主要影响西南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最显著的地区则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南亚西南季风一般在6—9月盛行,而东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一般在5—10月盛行,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的时间则主要是在盛夏。
35.北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与亚洲相比为何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答:北美大陆比亚欧大陆小了很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受海洋影响大。
36.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季风是如何形成的?答:青藏高原上冬夏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是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立的风系。
高原相对于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夏季为一热源,在高原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冬季为冷源,形成冷高压。
【参照右图】37.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如何形成的?答:秋高是指的秋季高气压控制的晴朗天气,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含氧量高,人感觉呼吸顺畅,故称之为“气爽”。
38.低压就是气旋这句话对吗?答:99%的情况下是对的。
一般情况下低压就是气旋,但是不是绝对的,倘若在赤道附近有一个低压中心,由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为0,所以气流无法旋转也就无法形成气旋。
39.锋面气旋的冷锋和暖锋的位置是如何分布的?答:如右图:是一个北半球的气旋,在甲、乙处都为低压槽(等压线凸向高值),甲处有高纬度的风推动的冷气团主动靠拢属冷锋,乙处有低纬度的风推动的暖气团主动靠拢属暖锋。
也可以简单的记忆为:“气旋左侧的低压槽处是冷锋”,这一结论无论是南北球北半球都成立。
我国各地的气温为什么不一样?
我国各地的气温不一样,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地理位置和纬度:中国地处东亚大陆,纬度跨度较大,北纬18°至53°之间。
纬度越高,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少,气温相对较低。
因此,北方地区的气温一般较低,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
2. 地形和海洋: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高山和高原地区气温较低,而平原和盆地地区气温相对较高。
此外,中国东部和南部濒临东海、南海和渤海等海洋,海洋的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稳定。
3. 气候系统:中国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主要分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夏季时带来了湿润的气流和高温,冬季时则带来了干燥的气流和低温。
南亚季风主要影响中国南部地区,夏季时带来了湿润的气流和高温,冬季时则带来了干燥的气流和较低的气温。
4. 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
不同气候类型下的气温差异较大,例如西北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气温较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气温较高。
5. 海洋洋流:中国东部地区受到暖流的影响,如日本海暖流和华南海暖流,使得这些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中国各地的气温不一样,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纬度、地形和海洋、气候系统、气候类型和海洋洋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各地气温的差异。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附近。
2.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3.风向及源地:东亚:冬季,偏北、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南亚:冬季,东北风,亚欧大陆;夏季,西南风,印度洋。
4.联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风气候区的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作物类型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向和特点?1、东亚季风冬季风盛行时,东亚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则为高温、湿润多雨。
2、南亚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2)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扩展资料:一、东亚季风的成因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夏季在印度一带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太平洋高压中偏南气流影响东亚地区,这就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二、季风形成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风系。
随着风向的季节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季风的概念季风的概念季风是指一种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而形成的周期性风。
季风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季风形成原因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阳光照射时间和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温度差异。
2. 大陆和海洋:大陆和海洋在吸收太阳辐射方面存在差异,海洋吸收太阳辐射后会释放热量,使得周围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大陆则会把热量储存起来,使得周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所以太阳直射点位置会随着时间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时期,赤道附近会出现高温低压带,从而导致季风向北吹;在冬季时期,则相反。
二、季风分类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季风可分为以下几类:1. 亚洲季风:主要影响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区。
夏季时期,海洋上的低压带会导致空气从海面吹向内陆,形成了受到南海、东海和印度洋影响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2. 非洲季风:主要影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由于赤道附近的高温低压带,冬季时期空气从北面吹向赤道,夏季则相反。
3. 澳大利亚季风:主要影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
夏季时期,热带低压带会导致空气从海上吹向内陆;冬季则相反。
三、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 农业:由于不同时间段的降雨量和温度差异,使得不同作物在不同时间段种植更加适宜。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夏季时期的雨水充足适合水稻生长。
2. 港口经济:由于季风带来的海洋气流,使得港口地区的水域更加安全,有利于船只出入。
3. 旅游业:一些地区因为季风的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季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洪涝灾害:由于季风带来的降雨量较大,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2. 干旱:一些地区在非季风期间缺乏降水,容易发生干旱。
3. 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加剧,季风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夏季时期降雨量逐渐减少。
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有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夏季从副高西南部吹出的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从蒙古高压吹出的西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东南季风。
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行星风带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从蒙古高压吹出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南季风。
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南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成,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风较强。
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
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南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成。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造成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由于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发生偏转,变为西南风;
冬季由于位于陆地高压的西南侧,有高压吹出的风为东北风,夏季风较强。
南亚季风气候图1、东亚南亚季风图及原因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东亚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南亚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吹东北风是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吹西南风,是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变成西南季风,也就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造成的。
2、读《南亚季风风向》图,回答 ( 1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东北;旱西南;雨;(2)水旱灾害;夏季ACF BDE;(3)二3、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
11~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
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印度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
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
特征:1、以三种热带气候类型为主: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岛的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
印度半岛、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热带季风气候2、广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的成因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向北移动);印度北部低气压中心使西南季风势力加强。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年分凉、热、雨三季。
干季:凉季: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凉爽;热季:每年3-5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炎热;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高温、湿、降水丰沛。
季风气候的特点(1) [季风气候的特点]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形成原因亚洲是受季风影响的,简称季风亚洲。
其界线西起塔尔沙漠东缘,向东经喜玛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东缘、大兴安岭一线。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东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南向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特征是雨热同期,亚洲东部、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特点是低温少雨;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的地理环境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
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
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
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
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
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主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
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23毫米以上。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430毫米,为世界最多雨的地区之一。
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广大地区年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
9、10月间,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冷空气(寒潮)南下,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易遭侵袭。
发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风,5~10月袭击东亚和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于孟加拉湾的飓风,5~10月袭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
微课题:东亚和南亚季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性质,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对比分析冬夏季气压分布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对东亚、南亚季风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讨论东亚和南亚季风,体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形成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对比分析、探究教具准备:教材、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李娜的《黄土高坡》导入我国的季风。
歌中唱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实际就是我国的冬夏季风,那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展示学习目标。
先知识回顾,上节课学习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都快于海洋,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不同高低气压,使原本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受地转偏向力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对当地气候影响很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气环流的实际状况,学习北半球季风。
请同学们看书上和图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夏季在亚欧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请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把陆地上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画出来,思考讨论在大陆冬夏季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并简述其理由。
大家都知道大陆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冬季大陆较海洋为冷源,空气冷却而下沉,大陆会形成冷高压;夏季,大陆较海洋为热源,空气膨胀而上升,在大陆会形成热低压。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几条等压线,可以发现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被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气压中心。
由上述可以得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由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