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称乳癌早期每周服阿司匹林 可降低死亡率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与作用作者:叶松药学 1341129张方青药学 1341115 摘要: 阿司匹林自从问世以来,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
阿司匹林的效力绝非仅限于医治头痛脑热的小毛病, 许多令人鼓舞的最新研究表明, 阿司匹林能够治疗许许多多严重疾患。
一、阿司匹林的发展史阿司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100 年里, 人们不断地发现阿司匹林的新效用, 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2300 多年前,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 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 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 人们常常将它作为治疗发烧的廉价“良药”,在许多偏远的地方, 当产妇生育时, 人们也往往让她咀嚼柳树皮, 作为镇痛的药物。
人们一直无法知道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 以致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 直至1800 年, 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 由此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1853 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 Ger har dt) 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98 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 FelitHoffm ann ) 又进行了合成, 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 疗效极好; 1899 年由德莱塞( Dreser ) 介绍到临床, 并取名为阿司匹林( Aspir in) 。
1900年,阿司匹林以每片含500毫克乙酰水杨酸的片剂形式与世人见面,这个剂型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标准剂量出现的药品。
在1925年欧洲大流感期间,阿司匹林曾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953年,阿司匹林能降低心脑血管患者死亡率的论文公开发表,虽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但无疑使其站到了新的起跑线。
1969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阿司匹林作为小药箱的一名重要成员,伴随了这次远征。
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阿司匹林(Aspirin)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问世于1899年,已有百余年历史。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其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命名为阿司匹林。
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仍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1 阿司匹林的结构阿司匹林的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分子式为C9H8O4,分子量为180.16。
2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选择性地使细胞内环氧化酶乙酰化,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下丘脑中致热因子前列腺素E的合成,恢复正常的体温调节,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亦用于抗风湿性关节炎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血小板上的环氧化酶-1(COX-1)可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生成血栓素A2(TXA2)以及前列环素,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并使血管收缩。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甚至糖尿病患者中,血小板的TXA2合成明显增加,血小板受体(TP受体)的表达也增加。
阿司匹林作用于COX-1活化部位附近的丝氨酸529,可使其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而失活,从而减少TXA2的生成,起到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阿司匹林还可能通过阻断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血小板激活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3 阿司匹林的临床及其他方面的应用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有许多用途.可用于治疗痛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流行性出血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糖尿病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先兆流产、代谢性肥胖、巴特综合征、腹泻、春季结膜炎、急性肺炎、胆道蛔虫病、足癣、血小板减少性龋癜、镰状细胞性贫血、不孕症等。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为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上有许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
一、阿司匹林的4大危害1、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值得关注。
ASA对胃肠道粘膜产生损害的机制主要有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
①局部损害。
②系统作用,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同时低剂量ASA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
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肠道出血)等。
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
这些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引起中毒,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4、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可致胎儿发育异常,之后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出血的危险,故分娩前2~3周应禁用。
二、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1、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ASA的剂量,每日50~100mg(大多推荐每日75mg)长期服用最为适宜。
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
阿司匹林应该早晨还是晚上服用?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争议,到底是晚上还是早晨服药各执一词。
有人根据夜里2时到上午10时之间血小板更活跃,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时段,认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发现,早晨服用夜间血中前列环素水平更高对预防夜间心血管病发作更有效,提出应早晨服药。
其实,在哪个时间段服药并不重要,只要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获得持续的血小板抑制效果。
从药效来讲,目前专家们的共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
药物研发报告阿司匹林(Aspirin)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提高植物的出芽率,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
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
吸收率与溶解度、胃肠道pH有关。
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
肠溶片剂吸收慢。
该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
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脑脊液中。
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
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
肾功能不良及妊娠时给合率也低。
半衰期为15~20小时; 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
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
该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
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 acid)。
一次服药后1~2 小时达血药峰值。
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 抗内湿、消炎时为150~300μg/ml。
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可长达7天。
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
该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
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
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
尿的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它有如下用途:一、乙酰水杨酸是制备杀鼠剂中间体4-羟基香豆素的原料;二、杨酸与乙酸。
《阿司匹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阿司匹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柳树的叶子可以止痛。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
1763年4月25日,英国牛津郡的牧师爱德华?斯通给伦敦皇家学会主席写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应用柳树皮治疗热病的情形。
信中说,他5年里总共给大约50例病人服用这种树皮的粉末,几乎从未失败过……1874年,苏格兰医生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地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
两年后,他的实验报告发表在了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后来,其他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水杨苷,并制备出水杨酸钠,也证明了它的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
从此,水杨酸钠就一直用于热病、风湿病和痛风的治疗。
不过水杨酸钠味道比较苦,而且服后人会感到胃十分不舒服。
1897年,在拜耳公司工作的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为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改造水杨酸钠。
很快,他找到了制成纯净乙酰水杨酸的方法。
随后,拜耳公司工业药品实验室主任、药物学先驱之一赫尔曼?德赖泽对水杨酸进行了缜密的研究,肯定了水杨酸的药理功效。
于是,拜耳公司在1899年2月以“阿司匹林”的名字给此药注了册。
阿司匹林最初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做很多广告。
拜耳公司起初只是免费将它提供给医生使用。
由于它效果好,立刻获得患者的欢迎。
医生们对此药也十分欣赏,仅仅两年时间里,各出版物上有关它的文章就达到了160篇,使它在全球的影响迅速扩大。
20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恩里克?卡鲁索一度因为头痛烦恼不已。
但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卡鲁索称,阿司匹林是“唯一能够减轻他病痛的药品”。
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把阿司匹林看得更加神奇。
他认为,这是“少有的几种能减轻人生痛苦的药品之一”。
近年,除了解热镇痛消炎等药效,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过度凝集作用,1982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988年美国2万多名男性医师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44%,掀开了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的新篇章。
阿司匹林一直被认为有预防癌症的作用,但是由于担心它带来潜在的危害,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现在,专家们第一次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在预防某些肿瘤方面利大于弊。
这一结论来自 8月 6 号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 上的一篇综述。
以下是对这篇综述的解读。
文章第一作者,来自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癌症预防中心的 Jack Cuzick 博士说“虽然有些副作用,每日阿司匹林是戒烟,减肥之后我们为减少癌症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且更容易实行。
“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 50至 65岁人群开始每日服用阿司匹林至少 10年,在癌症,中风和心脏发作的数量上,男性将减少了 9%,女性减少 7%左右。
最明显的好处是肿瘤相关死亡的减少。
”这篇综述第一次为服用阿司匹林有益于预防癌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Cuzick 博士等人调查了来自最近的系统评价和个别研究的关于阿司匹林对主要消化道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效果的数据。
结果表明,61%到 80%的阿斯匹林获益是来自癌症减少,其中 30%到 60%是结直癌。
阿司匹林使结肠癌的发病风险下降了 30%~35%,死亡风险下降 35%~40%。
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 25%〜30%和 45%~50%,胃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 25%~30%和 35%~40%。
而它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影响较小。
服用阿司匹林 3年后开始出现获益。
5年后死亡率开始下降,能够获益的每日剂量为 75〜100mg。
阿司匹林最严重的危害是中风,虽然比较罕见,但使死亡风险增加了 21%。
外脑出血比较常。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增加了 60%~70%消化道出血死亡风险。
70岁以下人群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少,而 70岁以上人群则明显增加。
美国副主任医师防癌协会的 Lichtenfeld 博士称,“这篇文章对于医学界非常重要,它表示研究数据数年的最优秀业界人士之前正在达成共识。
”那么医生是否应该建议 50至 65岁患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呢?Lichtenfeld 博士认为。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的新作用及副作用【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阿司匹林的新作用和副作用。
方法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以及副作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和控制炎症。
结论在认识阿司匹林的新用途时,也要对其副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不可滥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新作用;副作用阿司匹林的用途可谓是相当的广泛,其中最基本的、最常用到的药理作用就是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其中解热镇痛所对应的症状有头痛、牙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等;抗炎作用所对应的症状就是风湿热和类风湿关节炎。
而在最近几年内,随着医药的快速发展,阿司匹林被临床所应用的作用已不仅仅是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越来越多的新作用被发现,但随之发现的也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现针对阿司匹林的新作用和副作用的报告如下。
1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即脑中风)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是所有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中,最有效、临床上最值得广泛应用的。
临床结果证实,在缺血性中风患者病程2~4周的过程中,如果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时,会降低因缺血性中风引起的死亡率和复发率,与以往的数值相比少了近11%。
还有很多文献报道指出,在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3,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4,严重心血管事件病死率降低1/6,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重视。
2 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2. 1 降低结肠癌的危险美国某家医院中心出具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合并用药也会气道很好的治疗作用。
如这个研究中心对所收治的1.5万名心脏病患者进行的3次研究中,得出的结果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和降低胆固醇药物“斯塔丁”联合应用,能够杀死患者体内较早出现的癌细胞。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又称乙酸水杨酸,具有强解热镇痛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风湿、抗感染治疗[1]。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能对血液中血小板中的环加氧酶1起到抑制作用,还能减少血栓素A2形成,可应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短暂缺血症状发展,如冠心病、偏头痛以及心肌梗死、脑血栓或是其他手术治疗后出现血栓、血栓闭塞脉管炎症等。
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临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并且简单介绍了阿司匹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临床研究指出阿司匹林的应用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应用于防治乳腺癌及直肠癌,能帮助有效降低死亡率或发病率[2]。
根据相关报道可知,对1400多名女性进行研究调查,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女性每周口服阿司匹林3次,连服6个月,对照组女性不服用阿司匹林,经过6个月后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女性患卵巢癌症风险率比对照组降低了约40%。
流行病学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常规采用阿司匹林能降低直肠癌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是从根本上预防癌症,控制癌症病变而不是治疗或溶癌。
2阿司匹林的其他药理作用镇痛、抗感染和解热作用阿司匹林能起到镇痛、解热以及抗感染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1)镇痛作用是因为抑制机体痛觉刺激发生脉冲,控制致痛物的活性,抑制合成前列腺素以及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枢性等,帮助缓解疼痛。
(2)通过体温自动调节功能以及抑制机体合成前列腺素,能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3)抗感染药理作用是通过控制出现炎症组织中合成前列腺素而达到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通常与其他镇痛解热药物配合治疗感冒发热以及慢性钝痛等疾病,因其具有抗感染性和抗风湿性作用,能缓解急性风湿患者患肢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抗凝剂防治心肌梗死和中风临床研究证明血栓A2是在环氧化酶物质作用下将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其是一种血小板凝聚及释放的强诱导剂,能直接诱发机体血小板释放腺苷二磷酸加强血小板的凝聚,而前列环素也是一种强力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扩张抑制剂[3]。
阿诗匹林的功效与作用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解热镇痛药之一。
阿司匹林自19世纪末以来就被广泛应用,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医疗用途,不仅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关节痛等一般疼痛,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的功效与作用,从不同角度解析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1. 化学成分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其化学式为C9H8O4。
它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在水中微溶,但在乙醇、乙酸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2.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简称COX)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COX酶是一种将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A)转化为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简称PG)的关键酶。
通过抑制COX酶的活性,阿司匹林可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二、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解热镇痛是阿司匹林的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COX酶,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引起发热和痛觉的物质,所以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可以缓解发热和镇痛。
三、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除了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前列腺素在炎症反应中起到一个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引起血管扩张、炎症局部血液流量的增加,并在细胞水平上参与炎症相关信号传导通路。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酶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四、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会在血管损伤后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
这种血小板聚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心脑血管病、血栓性疾病等),血小板的聚集过度,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COX酶来阻断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AA)转化为血小板凝血酶A2(TXA2)的过程,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需慎用阿司匹林需慎用2008-01-06 00:19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自2004年以来以“关注血栓关爱生命”为主题,成功举办了3届8场全国血栓会,在会上我们对于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血栓栓塞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使我国临床医师能够及时掌握国际血栓研究动态,加深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了解,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自2004年以来以“关注血栓关爱生命”为主题,成功举办了3届8场全国血栓会,参会总人数约5000人次,参与的主讲(主持)专家约242人次,涉及到临床10个学科,在学术内容上,从基础到临床、从动脉到静脉、从外科到内科,构筑了一个面向广大临床医师的血栓相关疾病防治进展继续教育的交流平台。
在会上我们对于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的应用常识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也是中国第一大致残原因、第二大死亡原因。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的情况下,卒中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因此,卒中的防治成为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为什么脑卒中的患者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血液凝固形成血块,堵塞了脑的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没有血液供应,进而发生坏死,又称为脑梗死。
血液凝固的过程中血小板(血液中的一种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100(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所有的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发病和死亡危险。
比如去年发表的女性健康研究,美国近4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亲自参加试验,每日口服阿司匹林长达10年,最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首次脑梗死发生率下降24%。
阿司匹林的新用途【摘要】目的:自1899 年发现阿司匹林后,名副其实成为临床使用已有百余年的解热、消炎、镇痛和治疗风湿的标准药物。
被认为是极安全、较理想的对症治疗药物,药效迅速,价格低廉。
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外报道阿司匹林用来治疗动脉硬化、癌症、老年痴呆后,人们对其有了重新的认识,在临床治疗上的新用途引起了极大兴趣和重视。
因此,阐明其药源疾病作用机制,发挥老药新用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阿司匹林用途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发现阿司匹林作用的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文尼说,全世界每年要消耗45000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通过发汗增加散热作用,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同时,它可以有效的控制由炎症、手术等引起的慢性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等,且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
阿司匹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抗炎、抗风湿,是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阿司匹林越来越的新用途被逐渐发现,主要的新用途如下。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脑血栓的预防效果非常好。
据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降低50%以上。
2.预防心肌梗死:心脏血管内的血小板凝集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而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集聚作用,因此可预防心肌梗死。
来自美国的报告显示,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51%,再发率减少20%;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5年心梗发生下降28%.;中年人8000名,日服阿司匹林0.3~0.7克7年,无1人发生心肌梗死;阿司匹林与潘生丁合用治疗冠心病2000人,心脏病发作后的死亡率降低20%~30%。
3.预防心瓣膜术后血栓:潘生丁能延长血小板寿命,但不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不延长血小板生存,两者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可减少血小板在瓣膜上的沉积。
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癌症相关死亡率的风险---阿司匹林和癌症不得不说的故事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唐建华2012-3-27来自柳叶刀的消息,Peter M. Rothwell(牛津大学教授)的三项研究表明:第一项研究日服阿司匹林对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短期效应该研究3月21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对比日服阿司匹林和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发现在51个临床试验中,阿司匹林均可降低非血管性死亡(1021 vs 1173例死亡;OR,0.88;p=0.003)。
当数据变为34个临床试验时(n=69224;89%总队列),阿司匹林组比对照组的死亡人数明显减少(562 vs 664;OR,0.85;p=0.008)。
鉴于最近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血管性事件发生率非常低,癌症预防作用可成为这类设置中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
引人注目的结果但存在局限性在同期述评中,Andrew T. Chan博士,来自哈佛医学院,指出,尽管这些结果非常令人信服,但是也有其局限性。
这些分析中排除了最大的随机试验。
妇女健康研究(WHS)中,39876名女性隔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超过10年;医师健康研究(PHS)中,22071名男性隔日服用325mg阿司匹林,超过5年。
这两个研究没有被纳入,主要是因为隔日服用和每日服用之间存在生物学效应的差异。
但是,这两个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和总体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没有关联。
另一个限制,是研究者只用了6个随机对照试验去分析低剂量阿司匹林在癌症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在这6个试验中(n=35535),显示阿司匹林在3年后可降低癌症发病率,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第三个限制是因为这些纳入的研究都旨在讨论心血管终点,没有关于癌症筛查或监测的信息。
最后,一些分析受到数据质量的限制,一些估计是汇总了个体水平的数据。
这些数据应该不是阿司匹林的最终结论,还不足以做出以人群为基础的推荐,因为WHS 和PHS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制衡作用。
美国最新研究:每周服3次阿司匹林可延长寿命,还可预防部分癌症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镇痛药,但除了镇痛以外,它还被一些人说成是一种万能药,就像中国的藿香正气液一样。
近日,《美国医学协会》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为这一说法提供了证实,甚至说阿司匹林可以增加长寿的几率。
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尔的国家癌症研究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1993年至2008年间跟踪调查了146152名65岁以上的美国人。
他们被问及一系列有关服用阿司匹林的问题,包括他们服用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同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约12年的监测。
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每周服用约3次阿司匹林的人在这段跟踪调查时间内死亡的可能性比不服用的人低19%,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也低15%。
研究人员特别发现,阿司匹林似乎对肠癌和胃肠道癌有预防作用,使其分别减少了29%和25%。
该研究小组在美国医学协会(JAMA)网上期刊上写道:“我们发现,在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群中,阿司匹林的使用与癌症死亡率的降低有着显著关联。
”另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可以通过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来显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每周服用三片阿司匹林可使长寿的几率增加五分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每周至少服用三次阿司匹林的老人,比那些没有服用的老人多活大约十年的可能性为百分之二十。
美国近期的新研究为阿司匹林加分,使其广受赞誉。
然而早在去年1月,在《美国医学协会》上发表的一篇名为《13项独立小型研究》的论文表明,研究人员没有发现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与健康的关联,并警告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内出血的风险。
用药需谨慎,即便有几项研究结果推崇阿司匹林,也希望大家不要自行决定怎样服用药物,还需咨询医生意见。
合理应用阿司匹林多方面保护女性健康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唐建华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女性应合理应用阿司匹林)作者:李小鹰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1-10-08现代女性肩负着家庭、工作、婚育等多项社会与家庭责任,往往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不足。
因此,增加女性的疾病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促进改善女性自身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最常用的临床药物,对女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妊娠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良好的预防价值,其合理应用是保护女性健康的有力武器。
阿司匹林是预防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包括降压、调脂、降糖、改善生活方式及阿司匹林的综合防治策略是目前降低女性心脑血管风险的有效措施。
其中,阿司匹林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有效用于女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础药物。
200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女性健康研究(WHS)。
39876例入选时健康的女性(≥45岁)接受阿司匹林100 mg隔天1次,观察10年。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女性首次卒中发生率达17%(P=0.04),其中缺血性卒中下降24%(P=0.00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下降22%。
65岁以上女性获益更明显,其主要血管事件下降达26%,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4%。
WHS为阿司匹林在女性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同时证实即使心血管事件风险极低的健康女性(WHS受试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仅为2.5%)也能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中获益,而老年女性能获得双重益处(降低首次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
根据此研究结果, 美国卒中协会(ASA)指南首次增加了女性卒中一级预防推荐。
随后的护士健康研究(NHS)证实阿司匹林可提高无心血管疾病女性的生存率。
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自189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治疗。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已不再局限于这些传统领域。
本文将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
肿瘤预防: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癌症发病率。
一项基于超过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心血管保护: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一项涉及名受试者的研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5%。
糖尿病防治:阿司匹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8%。
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胃痛、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服药初期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缓解。
出血倾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虽然这种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
如有出血迹象,应立即就医。
肾功能损害: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加重肾病患者的病情。
但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阿司匹林的使用将更加个性化。
基于基因和表型特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新型制剂:目前,新型阿司匹林制剂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这些新制剂可能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更长的半衰期和更少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联合治疗:未来阿司匹林可能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将阿司匹林与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经典药物,在镇痛、抗炎、抗血小板等领域仍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其临床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如肿瘤预防、心血管保护和糖尿病防治等。
规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癌将无处可逃!:medicalnewstoday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中等程度地降低所有癌症风险有关,尤其是胃肠道肿瘤。
在过去,阿司匹林最常用于治疗或预防头痛、关节炎、肌肉骨骼疼痛和心血管疾病(CVD)。
最近,美国预防服务工作队建议定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CVD)和结直肠癌(CRC)。
来自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的Andrew T. Chan博士和同事对美国参与两项大型队列研究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当中的135,965名注册参与者进行了阿司匹林防治癌症相关作用的研究。
护士健康研究项目的时间是从1980年至2010年,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则是从1986年至2012年。
每周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19%结直肠癌风险该研究小组对88,084名女性当中的20414名癌症患者以及47,881名男性当中的7,571名癌症患者进行了为期32年的调查研究。
那些每周服用0.5-1.5片普通阿司匹林的人群中,癌症的总体患病率降低了3%,其中胃肠道癌症的风险降低了15%而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了19%。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呈剂量依赖性。
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或其他主要癌症的风险没有相关性。
如果有的话,阿司匹林是否影响其他类型的癌症风险尚未可知。
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胃肠道肿瘤形成的的其他机制。
这就可以解释阿司匹林与胃肠道癌症风险降低的关联性更强。
阿司匹林可预防结直肠癌不论患者是否经过癌症筛查。
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多的是预防那些没有经过癌症筛查的人群。
在一般人群中,研究人员建议,50岁或以上的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那些无法坚持进行癌症筛查的人群罹患结直肠癌。
该小组估计,在未接受低肠镜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7%的病例得到预防,而在经过癌症筛查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8.5%的病例得到预防。
作者建议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益处与其潜在危害如胃肠道出血之间做好权衡工作。
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与作用作者:叶松药学 1341129张方青药学 1341115 摘要: 阿司匹林自从问世以来,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
阿司匹林的效力绝非仅限于医治头痛脑热的小毛病, 许多令人鼓舞的最新研究表明, 阿司匹林能够治疗许许多多严重疾患。
一、阿司匹林的发展史阿司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100 年里, 人们不断地发现阿司匹林的新效用, 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2300 多年前,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 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 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 人们常常将它作为治疗发烧的廉价“良药”,在许多偏远的地方, 当产妇生育时, 人们也往往让她咀嚼柳树皮, 作为镇痛的药物。
人们一直无法知道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 以致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 直至1800 年, 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 由此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1853 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 Ger har dt) 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98 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 FelitHoffm ann ) 又进行了合成, 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 疗效极好; 1899 年由德莱塞( Dreser ) 介绍到临床, 并取名为阿司匹林( Aspir in) 。
1900年,阿司匹林以每片含500毫克乙酰水杨酸的片剂形式与世人见面,这个剂型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标准剂量出现的药品。
在1925年欧洲大流感期间,阿司匹林曾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953年,阿司匹林能降低心脑血管患者死亡率的论文公开发表,虽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但无疑使其站到了新的起跑线。
1969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阿司匹林作为小药箱的一名重要成员,伴随了这次远征。
美研究称乳癌早期每周服阿司匹林可降低死亡率
2010-02-20 14:09:02 来源: 新华网跟贴 4 条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2月20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2月16日说,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女性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复发或死亡风险。
按研究人员说法,这是首次发现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
低成本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米歇尔·霍姆斯及其团队自1976年起持续30年随访参加“护士健康研究”项目的4164名女护士。
调查期间,341名护士死于乳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癌细胞扩散和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均降低50%。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女性体内癌细胞扩散以及死亡风险,”霍姆斯说,“如果这些发现在其他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成为又一种简单、低成本和相对安全的工具,助罹患乳腺癌的女性活得更久、更健康。
”
定期服
这项研究所获结果由最新一期《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刊载。
霍姆斯及其团队发现,乳腺癌患者如每星期服用阿司匹林2至5天,体内癌细胞扩散和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分别降低60%和71%。
相比之下,每星期服用阿司匹林6至7天的乳腺癌患者癌细胞扩散风险降低43%,死于乳腺癌风险降低64%。
霍姆斯等人说,与阿司匹林同属一类的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可降低乳腺癌癌细胞扩散或癌症死亡风险,但现阶段相关研究数据尚不足以提供确切答案。
探药理
研究人员说,尚不确定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以何种方式对肿瘤施以影响,但影响方式可能是减少炎症。
他们举例说,先前其他研究项目所获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抗炎药布洛芬可降低罹患结肠癌风险。
“相比癌症化学疗法药物,阿司匹林副作用较小。
它还可能预防结肠癌、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研究人员说。
它对激素依赖性肿瘤和非激素依赖性肿瘤均可施以影响。
但霍姆斯团队强调,鉴于产生副作用的风险,乳腺癌患者不应在接受放射治疗或化疗期间服用阿司匹林。
另外,阿司匹林可引发胃出血,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本文来源:新华网作者:闫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