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人琴俱亡》word教案 (8)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4
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一、导入新课: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三、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提高文言语感。
2.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四、疏通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理解大意。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参考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五、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1、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
2、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面对自己兄弟的不幸辞世,子猷与常人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自己的兄弟死了,子猷却“了不
悲”,“都不哭”?与后文的“恸绝良久”是否矛盾?
——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3)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
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3、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1)本来是人亡琴明明还在,为什么会有“人琴俱亡”的说法呢?
(2)子猷的一句话感人肺腑,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怎么表达才能体现至深情感?
(3)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
(4)课文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对弟弟的惦记。
“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了不悲”“都不哭”极度悲哀;“径入”体现急切的心情;“人琴俱亡”是悲哀的哭诉。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明悲痛至极。
六、总结
这则故事叙述了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吊唁方式,表现了他与弟弟深厚的手足之情。
七、拓展训练: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讲一个《世说新语》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