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改革开放以后,与外界的接触增多,海外的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指称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作为外来词大量地进入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产生并非现在所独有,其实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借入的,后来各个朝代陆续有所借用。
现代汉语的外来词主要包括直接引用的原文字母形式、音译词、音译兼意译、半音译半原文的词汇等。
一、拿来主义——直接用外文字母
近年来,很多人把像OK这样的口头用语挂在嘴边,成为“好”的常用替代词。各种报刊杂志和社会用语中直接借用原文的现象趋势频繁,尤其是英语的缩略语,译成汉语冗长难懂,直接采取“拿来主义”,既简单又省心,补充到汉语词库里别具特色。
当今现代汉语中增加了不少属于英语缩略语的借用词汇,这些外来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逐渐增高。例如:CEO(首席执行官)、CPU (英语“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缩写)、SOS (国际通用船、飞机呼救信号)、NBA (美国职业篮球赛缩写)、AC米兰队(意大利一支著名的足球队)、DNA (英语“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IQ (英语“智力商数”的缩写)、UFO (英语“不明飞行物”的缩略语)、MTV (音乐电视的缩写)等等。诸如 GDP (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 之类的词已经被国人普遍接受了。
二、拟声处理——音译词
通常,英语词汇进入中文不是原装,大多数词汇要“去英语”化,符合中国的习惯模式才能被承认接纳,最后接受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音译是最简便的处理方式,按照英语词的发音转换成汉字,比如:英美人名,奥巴马(Obama)、布莱尔(Blair)。还有地名,如:纽约,伦敦,加拿大等等,一旦确定,重要的政要译名不可随便改。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英语词汇的翻译,有的还很巧妙。比如:粉丝、派对、咖啡、沙发、巧克力、模特、雷达等。“逻辑” 这个外来语是当过民国教育总长章士钊老先生翻译拟定,他早年在《国风报》发表《论翻译名义》一文,第一次提出将西方“Logic”直接音译为“逻辑”,从此替代“名学”、“辩学”等译名。
改革开放以前,汉语对外语的借用比较慎重,直接使用原文的较少;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这场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快了,因此,外来词的涌入也有了新的特点,直接使用外语原文的多了。例如:布丁,西餐中的一种甜点心。尼康,日本的名牌相机名称。可卡因,一种毒品等。
音译词利用汉语的语音仿拟来源语词的语音,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汉字记录该语音。有些音译词在汉语中存活下来,如“佛”、“的士”等;有些则被淘汰,如“德莫克拉西”、“赛因斯”分别由“民主”和“科学”所取代。
三、弦外之音——音意渗透词
音译外来词是借用汉字的读音来翻译词语。外来词有明显的特点,直接沿用音译的较多。由于每个汉字本身都有固定的含义,用几个汉字组合起来就可能产生某种联想义。
汉语同音字很多,选用哪个字在翻译时颇有讲究。汉字选得好,兼有意译的影子,有弦外之音的感觉。例如:拷贝,芒果,浪漫,秀,酷。
很多词还和汉字组合生成更多的新词,比如“秀”,就有“ 时装秀、做秀、脱口秀"等,饶有味道的表达方式,让人心领神会,无师自通。
四、半土半洋——音意模式各半词。
这种翻译模式是半音译半意译的混合词,其中有个字保留音译,剩下的便属意译。类似的词有:新西兰,剑桥等地名或专有名词;还有冰激凌、呼啦圈、打的、小巴,以及近来兴起的微博、迷你裙。
还有些外来词保留原来的字母。如:SIM卡、flash动画、 T 恤衫、 AA制、SOS儿童村、PH值等等。
新时期的外来词各种行式并存,形成这种语言表达百花齐放的局面是因为:首先是社会外语水平的提高。新时期由于与外界交流的需要,大凡上过学的,都接触过外语。不管水平高低,对外语、特别是最流行的英语,并不陌生,都能借助字典阅读简单的文章。这是最
直接的原因。基于简约的原则,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长话短说。外语中的大量缩略语正好适应这种需要。比如:MTV、DVD等,都是这种情况。有些外来词难以音译或意译,汉语不好翻译,往往找不到能互相对应的词,因此就直接使用原文,像“C PU、DNA”等。有时候,出于修辞的需要,汉语中有些“不雅”或带有某种“敏感性”的词,用外语原文可以淡化这种“不雅”的色彩。如用“WC”代替“厕
所” 可以淡化“厕所”的“不雅”色彩。
汹汹而来的外来语让我们不敢小视。据说,外来语正以每年1000个词汇的速度进入汉语词汇,这引起了部分语言学家的忧虑。其实在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今天,外来语也好,网络语言也好,都是无法一味抵制的。大量外来词的出现在汉语中有利抑或有弊,应当在宽容的前提下,尽量维护母语的纯洁性。鱼龙混杂的情况经常遇到,不能不引起注意,特别是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更应该重视研究。
参考文献
1、史有为. 汉语外来词.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王远新. 语言学教程.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3、韩庆果. 英语新词及其汉译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3,(6)
4、张锦文:《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辞书研究》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