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类型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1.45 KB
- 文档页数:2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捕食行为2. 动物的防御行为3. 动物的繁殖行为4. 动物的迁徙行为5. 动物的社会行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物各种行为类型的特点及其识别。
难点:对动物复杂行为背后的适应性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动物行为的知识卡片。
3. 划分学生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种动物行为进行研究。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动物的有趣行为,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观察过动物的哪些行为?它们有什么特点?二、动物的捕食行为(10分钟)1. 介绍捕食行为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分析一些捕食者的捕食技巧和策略。
3. 让学生举例说明捕食行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动物的防御行为(10分钟)1. 介绍防御行为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分析一些动物的防御机制和策略。
3. 让学生举例说明防御行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动物的繁殖行为(10分钟)1. 介绍繁殖行为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分析一些动物的繁殖策略和行为。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繁殖行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五、动物的迁徙行为(10分钟)1. 介绍迁徙行为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分析一些动物的迁徙路线和原因。
3. 让学生举例说明迁徙行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六、动物的社会行为(10分钟)1. 介绍社会行为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分析一些动物的社会结构和行为。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社会行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物行为类型及其特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说课稿宾西一中张艳艳一、教材分析《动物行为的类型》是河北少儿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
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完成某种行为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
对于人和动物体而言,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节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的运动突出人体的支持和运动,因此,本节知识安排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之后,使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实例,再到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动物的行为及其类型,另一就是生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再呈现图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动物行为的多种类型,通过举实例归纳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分析记录,整理表达交流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1.观察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是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精选10篇)《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篇1【设计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
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分析、加工、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对动物的诸多行为非常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积累,基于此,本节课的总体设计——课后自主观察探究和课上交流互助的方式。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和搜集动物行为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创新、合作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难点1、动物行为的含义。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活动结束时小组长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等,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梳理。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内容(见预习提纲及要求)2搜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的资料以便与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在我们的地球上,现存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跳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
闭上眼睛,不论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还是飞翔于蔚蓝的天空……那机警聪明、通晓人意的海豚,矫健优美、快如闪电的猎豹,稍纵即逝、娇小玲珑的蜂鸟,善于伪装、以求存身的竹节虫……都会不经意地闯入你的脑海,侵占你的心田,你一定会被那个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让我们悄悄走近它们吧!二、新课§17.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活动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提纲:动物行为的含义?动物行为多种多样,你知道哪些?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二节。
动物行为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表现,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动物行为主要类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和社群行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动物行为,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能力,对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接触过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但对于动物行为的分类和特点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究和讨论,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描述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关注,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到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动物行为的意义。
2、教学难点(1)分析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2)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使学生对动物行为有初步的了解。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2. 不同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实例。
3. 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和实例。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行为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的意义。
2. 讲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动物行为的定义,讲解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
3. 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实例:分别分析各类动物行为的特点,给出具体实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动物行为的了解。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和记录周围动物的行为,并思考其意义。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动物行为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动物行为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动物保护意识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动物行为学》等相关教材。
2. 图片:各类动物行为的图片。
3. 视频:有关动物行为的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有关动物行为的科普文章和视频。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实例。
3. 第三课时:讨论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4. 第四课时:总结与拓展。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行为。
根据动物行为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性质,并探讨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不同动物的行为模式,学生将能够理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并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与庞大性。
二. 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
- 研究常见的动物行为分类,如求偶行为、捕食行为、保护行为等。
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 分析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探讨不同动物的行为模式对其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 举例说明动物行为适应性的重要性。
3. 动物行为的多样性:- 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 研究不同动物物种的行为特征和相关研究案例。
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动物行为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各类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3. 讨论与案例分析(20分钟)-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讨论。
4. 案例分享(10分钟)- 学生代表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案例分析。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提醒学生动物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 鼓励学生拓展研究,了解更多动物行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四.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
2. 学生对讨论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能力评价。
五. 参考资料1. 《动物行为学导论》(作者:约翰·阿尔科夫)2. 《动物行为导论》(作者:约翰·阿尔科夫)以上是根据动物行为的基本性质设计的一份说课稿,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适应性和多样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引导他们拓展学习,深入了解动物行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2. 不同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实例。
3. 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和实例。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分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动物行为的具体实例。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动物行为的图片、视频和案例材料。
2. 准备教学PPT,包括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和实例等内容。
3.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动物行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a. 讲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b. 分别讲解不同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实例。
c. 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应用。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动物行为案例,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行为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动物行为分类的判断题。
2. 结合实例,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八、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未知动物的行为特点和意义。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论文质量,了解学生对动物行为的深入理解程度。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之动物行为研究各位老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超级喜欢动物,每次户外活动或者课堂上,只要涉及到动物的话题,大家总是兴奋不已。
所以,我决定在我们的科学活动中,开展一次关于动物行为的探究。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一、课程目标1.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行为,如捕食、防御、繁殖等。
2.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行为,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小朋友们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动物行为的分类:捕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
2.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3.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邀请小朋友们分享他们知道的动物行为,引导大家关注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讲解动物的捕食、防御、繁殖等行为,让小朋友们了解各种行为的目的和作用。
3.观察:组织小朋友们观察身边的动物(如幼儿园的宠物、植物园的昆虫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动物行为的过程。
4.记录:指导小朋友们用画图、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拓展:邀请小朋友们分享家里养的宠物,让大家了解宠物的行为特点,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检查小朋友们观察动物行为的记录,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课堂参与度:关注小朋友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力。
3.拓展分享:评价小朋友们分享宠物行为的特点,了解他们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资源1.图片:动物捕食、防御、繁殖等行为的图片。
2.视频:动物行为的视频资料。
3.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小朋友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六、教学建议1.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小朋友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观察指导:在观察环节,给予小朋友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亲身感受动物行为的过程。
3.记录辅导:在记录环节,引导小朋友们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描述动物行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教材的某个章节。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对动物行为主要类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先介绍了动物行为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几种主要类型,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和社群行为等,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但对于动物行为的认识还比较零散和表面,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对动物的行为充满了兴趣。
然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行为类型。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和社群行为。
(2)理解每种行为类型的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的现象。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体会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感受生命的神奇和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不同行为类型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
(2)区分相似行为类型之间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现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校硕士、博士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科门类授予。
第三条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愿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并按本细则规定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且达到硕士、博士相应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四条学位申请人属下述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位。
一、反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者;二、道德败坏,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三、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影响恶劣者;四、学习期间受过“记过”以上处分,或受“警告”处分仍无明显悔改表现者;第二章硕士学位第五条课程与要求学位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外国语:要求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应用能力。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
硕士生的学位课程考试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人培养计划进行,硕士生须修满30学分课程,必修环节3学分,共33学分,且成绩合格。
凡是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生须按要求补学本专业的本科课程3—5门,且成绩合格。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一、论文的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新意,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论文应体现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并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在本学科研究方面的现状和发展前沿。
三、应能熟练地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论文工作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五、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明确后,用于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两个学期的工作量。
学位论文要语言简练,图表清晰,字迹工整,硕士论文一般在3万字左右。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分类2. 动物行为的特点3.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分类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对动物行为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讲解动物行为的分类:介绍动物行为的分类,如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
3. 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讲解各类动物行为的特点,如适应性、可塑性、遗传性等。
4. 案例分析:举出具体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知识测试:通过简短的知识测试或问答环节,评估学生对动物行为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各种动物行为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导入和案例分析。
2. 图片资料:准备相关动物行为的图片,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案例文本:编写或收集具体的动物行为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作业模板:提供作业模板,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安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教学内容的授课时间。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精选5篇)动物的行为说课稿(精选5篇)动物的行为说课稿1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观察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说教学过程引言: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动物因为有了骨骼、肌肉关节才能运动,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多姿多采灵动的世界。
示图“鹅在水中游”(解说: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几百年年前就对动物的行为有了很多观察,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写了鹅这首诗)让学生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他写的是鹅在水中的什么行为(嬉戏游水)。
还有古人的诗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说的就是自然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行为。
尤其以动物的体形、体色、行为最丰富多样,使人着迷。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他们的运动和行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获得的过程。
一、动物的行为1.动物行为的概念(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问:看一看:这些是动物的什么动作?这些动作统称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讨论问:想一想:你能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吗?(动物都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教案标题: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
2. 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动物行为的类型。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动物的行为。
2. 白板、彩色粉笔或幻灯片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几种不同动物的行为,例如狮子捕猎、蜜蜂采蜜、企鹅孵蛋等。
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动物行为的定义:动物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3. 解释动物行为的类型:a. 生存行为:包括觅食、逃避、休息等动物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行为。
b. 社交行为:动物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或争斗的行为。
c. 繁殖行为:动物为了繁殖后代而进行的行为,如求偶、交配、孵蛋等。
d. 学习行为:动物通过经验和学习改变自己的行为。
e. 迁徙行为:动物根据季节或资源的变化而进行的长距离移动。
f. 护理行为:动物对自己或同类的照料和保护行为。
示例分析:4. 选择几种典型的动物行为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例如:a. 狮子的觅食行为:觅食范围、狩猎策略等。
b. 蜜蜂的社交行为:蜂群组织、分工合作等。
c. 鸟类的繁殖行为:求偶舞蹈、巢筑和孵蛋过程等。
活动设计: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行为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小报告或展示。
6.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该行为类型的理解和发现。
总结和评价:7. 总结不同动物行为类型的特点和意义。
8. 鼓励学生思考和评价各种动物行为类型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行为,比如宠物或野生动物,记录并分析它们的行为类型。
教学延伸:10.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动物行为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如动物行为的进化原因、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等。
注: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动物行为的类型一、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
2.能够区分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3.能够举例说明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2.教学难点:能够区分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内容1.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2.本能行为本能行为指动物天生就具有的行为。
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学习也能够正确地表现出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本能行为:(1)寻找食物动物的寻找食物的本能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捕食性动物:捕食动物的行为包括追逐、发现、抓住、咀嚼和吞咽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是天生具备的。
•食草性动物:寻找食物的本能行为包括辨认食物、寻找食物和采食等。
(2)求偶交配动物求偶交配的本能行为包括吸引异性、展示自己的特征和能力、觅食和巢建等。
(3)驻扎和觅巢驻扎和觅巢是鸟类和昆虫的本能行为。
这些动物会在特定的地点建立巢穴或栖息地,以保护自己和后代。
3.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动物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学习,在发生行为时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经验和训练来获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学习行为:(1)记忆能力许多动物都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能够记住曾经学到的知识,并在以后的行为中应用。
(2)观察和模仿行为许多灵长类动物可以观察和模仿其他动物的行为。
例如,猴子可以学会用石头砸开坚果。
(3)训练行为人类可以通过训练将动物培养成为善良、温顺、能够协助工作等的“助手”。
例如,警犬、导盲犬等,它们可以在人类的帮助下发挥出它们的天赋才能。
四、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讲授、问答、示范演示等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行为的类型。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能够区分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例子和图表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的行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涵盖了动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和反应。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动物生理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出动物行为的概念,让学生对动物行为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然后详细阐述了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动物行为的产生机制。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动物行为对于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观察到了许多动物的行为现象,对动物行为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于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直观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不同行为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2)阐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区别。
(3)说明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动物行为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动物行为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行为的类型及特点。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教学难点(1)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
动物行为的类型说课稿
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冀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动物的行为与生产管理》中的第二节内容。
教材承接上节内容直接导入,列举动物的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科书教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特点,说明动物的大多数行为对其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典型的探究活动课,通过蚂蚁外出寻找食物和蚁群搬食物两幅图片的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以课本上的图片,展开讨论,提出假设。
教师还可以蚂蚁之外的各种视频,或者图片,比如家蚕、金鱼、蜗牛等动物,供学生探究。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及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二)技能性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2.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性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说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动物行为类型。
说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类型的复杂性。
多样性。
常见动物行为类型与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关系。
说学生
1、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对上节课动物行为特点的学习,对动物行为并不陌生。
本节课给学生观察整理及表达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动物行为。
2、能力水平: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生物课程学习,已具备一定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生物学知识,对研究动物行为有浓厚的兴趣,为顺利地进行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说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观察探究,讨论交流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复习上节课关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内容,然后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
二、讲授新课
(一)展示图片,导出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二)出示课题
通过图片或是录像资料的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千差万别。
为了便于更好地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我们将动物的主要行为进行了分类。
然后出示课题:动物行为的类型。
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三)出示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根据老师的要求,结合思考题,学生阅读知识链。
问题1、动物行为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问题2、对这些行为类型是怎样定义的?并且找出你认为比较重点的词语。
问题3、你能试着举例说出我们所了解的一些动物行为到底是属于哪种类型吗?(讨论)
(四)、学生自学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五)、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1、结合课件,给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同学们回答以上中出示的问题。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解答说明。
这样依次完成各种动物行为类型的相关知识。
通过图表概括动物行为的类型。
2、总结归纳动物行为的意义。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应用。
3、结合实际用,说明合理开发和利用动物行为的类型,进行保护有益动物,防控有害动物,以及利用动物行为规律预报天气信息等。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觅食行为和贮食行为
二、攻击行为
三.防御行为
四、繁殖行
五、节律行为
六、社群行为
说小结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果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