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器文物保护的历史

铁器文物保护的历史

铁器文物保护的历史
铁器文物保护的历史

如何保护正在消逝的铁质文物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遗留和保存下来的文物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文物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历代先民文明发展的根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历史的承载体,记录了中国的古老文明,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破坏,就会使那些具有价值的历史、科学、艺术成分部分或全部消失。科学工作者从古到今都在不停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并且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铁质文物保护的现状确不容乐观,也存在许多保存不完善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存在许多空白点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就为我们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铁质文物铁锈腐蚀文物保护

对于学习及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文献和考古实物。但是对于学习先秦历史的人来说,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物实在是太少,而且有好多还遗失在国外,所以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就有些困难。而且即使发现的文物由于保存不好也会慢慢消失而失去价值,所以我想写一写铁质文物的保护措施及其现状,希望能够呼吁大家重视我们身边的文物,并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一、铁质文物的锈蚀简介

铁质文物锈蚀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有土壤腐蚀、大气腐蚀和海水腐蚀。铁质文物锈蚀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铁锈。通常人们将铁器文物腐蚀的产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增加铁器文物的艺术价值,并且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无害锈”;另一类是能够使铁器文物酥粉、毁溃,缩短铁器寿命的“有害锈”

①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铁锈相互掺杂,颜色相近,因此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二、铁质文物保护的历史及现状

铁器质地容易氧化腐蚀,再加上保管条件不好,往往许多出土时本来完好无损的铁器,在出土后被氧化损坏。而且铁质文物有可以移动的,也有不可以移动的,因此在搬运移动铁质文物时候就容易造成一些遭损,而对于不可以移动的铁器文物来说一些环境没有控制好,就会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对文物破坏的加重。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保护工作基本步骤如下:

(一)古代的铁质文物保护方法

对于如何有效地保护好铁质文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早期的铁质文物的保护可能开始于人们对各种铁质文物有意无意的维护,并且也很少有人将其处理保护的过程记录下来,因此追溯文物保护的历史起源是相当困难的。

在古罗马学者和博物馆学家老普林尼的记载中,我们找到了一些关于铁质文物的保护方法。用沥青、树脂、石灰和铅白的混合物来防止铁质文物生锈,这是

①王丽琴:《文物保护技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2001年2月。

最早被记录下来的用于保护铁质文物的方法。①对铁质文物的保护最具深刻意义的进展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依托众多的博物馆内研究所的建立来说,文物保护才逐渐发展起来,其间Rathgen首次提出了只有在保护领域采取研究保护方法才能够使文物保护得以更好的发展,并总结了一些传统的保护方法,比如采用虫漆、亚麻子油、可巴脂清漆、凡士林、腊、脂肪和橡胶等加固残片并且在铁质文物表面形成涂层,从而避免了铁器受空气中湿度和有害组分的影响。②经过后来的一些考古铁质文物发现,在古代为了保护铁质文物的完整性,最初是采用动物的脂肪和采用擦拭的办法,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采用了漆的办法来保护铁质文物的腐蚀,比如铁胎漆器。也采用铁器外面渡一些金属的办法,如铁外度铜,铁外渡银等等。

(二)、近现代的铁质文物保护方法保护

1.现场保护

⑴出土铁器的预处理

出土的铁器文物容易发生鳞片脱落、断裂、酥粉等现象,而且有的铁器文物也会由于时间过于长或者其他物品的挤压,形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会影响发掘报告的内容,有的铁器文物甚至在尚未移交到保管部的时候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特别令人惋惜。

例如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西的蒲金渡遗址是古代著名的三大渡口之一。1989年在永济县西发现的铁牛、铁人等文物是唐开元年间作为地锚固定在铁索浮船桥的。经过各种分析实验后科学家们认为在机械、化学除锈、化学还原后采取在碱性介质中钝化处理,最后在文物表面做好封护处理是浦津渡遗址铁器群切实可行的最佳保护方案。③

⑵脆弱铁器的加固修复

对于脆弱的铁器,因机械强度很小,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肯选用适当的合成树脂乳状液来渗透加固,浓度还可以适当提高。

例如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西的蒲金渡遗址就是刚说的药注重现场保护的一个例子,而且做的很好,并且使其结构仍能够维持原来的状态,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④还有河北沧州的铁狮子,也采用向柱子里灌注水泥的办法,使其加固,今天仍然屹立在沧州。

2.铁质文物的除锈工作

常见的铁器袪锈方法有:机械去锈、试剂除锈、电化还原去锈和电解还原法。机械除锈通常使用刀、钻、凿子、锤子等各种金属工具或牙科工具,进行剔、挑、剥等操作,耐心的去除金属表面较厚的锈层和锈块。国外已经发展了多种机械去锈工具,如可控电磁动钢针、震动凿、微型电动磨床、压缩空气振动器等。并且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⑤

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铁舍利函,因为地宫年久进水,铁函外表锈蚀并与地宫中供奉的丝织品、泥土、铁锈等结成一层致密的锈层。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针对修函的锈蚀情况,先用软笔蘸蒸馏时进行清洗,除去上面的泥土。针对铁罩上的绣花

①《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起源》十五攻关结题分报告,第一章,1-3。

②王菊琳:《铁质文物封护剂的性能及应用效果综述》,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③潘路,杨小林:《大型铁质文物现场保护的实验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8年02期。

④吴天才:《出土铁器文物的脱盐》,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1期。

⑤王丽琴:《文物保护技术》,西北大学文邱百明:《出土铁器的现场保护》。

采用机械除锈的方法逐步清除,通过处理发现铁函的金属本体保持尚好。①但是由于一些铁质文物的除锈工作确没有做的很好。比如北京大钟寺博物馆户外陈列的元代、清代腐蚀严重的铁钟表面早已锈迹斑斑,上面有较厚的锈蚀产物和一些空鼓泡,经小刀轻敲,腐蚀产物就脱落下来。结果造成钟表面的损坏。②

3铁质文物的脱盐

对于含有氯离子的绝大多数铁器文物处理前需进行脱盐处理,即出去铁器文物表面的可溶性氯化物。即使氯离子的含量不能完全去除,这样做也是完全必要的。

例如脱盐处理汉代的铜格,出去铜格表面的铜锈,然后用帕拉洛依达进行封护,最后加封一层厚度适宜的硅橡胶保护套,并且取得了很突出的效果。③4铁质文物的封护

为了保护铁质文物主要采取三种封护方法,传统的有机材料的应用,主要有微晶石蜡以及虫胶等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字的应用以及有机杂化材料的应用。国外还采用鱼油基材料,这是澳大利亚的商品名字,它也被用于铁质文物的封护。这种材料在室外的使用寿命最长可以达到十年,可以通过在经氧化钠溶液中浸泡去除。④

也有采用缓蚀剂等其他助剂复合用以提高防护效果的办法。比如说廖原等研制开发的XD8铁质文物保护剂,通过采用物理性能测试、埋藏实验、恶劣的环境露置实验、户外露置的实验办法及保护后汉代铁剑残块存放证明:XD8铁质文物保护剂在铁质文物上会逐渐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这层保护膜具有耐水、耐氯化物、耐酸、耐碱、耐候等功能,防腐蚀效更明显。

5.机理分析

影响铁质文物腐蚀的因素有很多,既与冶炼过程中形成的铁碳化合物品种有关,也和铁质文物存放的环境以及表面受污染的程度有关。出土前不同埋藏地点土壤的透气性、含水量、PH值、溶解离子的种类和数量等等,都会造成铁质文物表面的腐蚀与污染。概括起来说,铁质文物腐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铁器本身结构缺陷。

第二,氧化气氛。

第三,潮湿环境。

第四,土壤的PH值。

第五,埋藏环境中的可溶性盐。

第六,氯离子的影响。

第七,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影响。

6.铁质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

在大气环境中,相对湿度在60%以下,铁的腐蚀很轻微。但当湿度增加,如超过65%或更高,其腐蚀速度明显增加。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使铁腐蚀更加严重。因而铁器和青铜器一样,适合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保存。铁器锈蚀的另外一个条

①刘莺:《雷峰塔地宫出土文物的清洗和保护》,浙江省博物馆,东方文物,第十期。

②王武钰:《铁质文物脱盐清洗及封护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③董希青:《仿古铸铁在土壤中腐蚀行为的研究》,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④沈大娲,马立治;《氟碳涂料在铁质文物封护中的应用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年5月,第 22卷第2期。

件是氧气,所以缺氧保护是防锈的有效措施。

比如据文献介绍,安徽博物馆的部分铁器就是采用缺氧条件下保存的。①再如陆寿麟通过对出土金炳铁剑的保护处理,提出了对此类文物库房保护的一些要求以及一些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比如要控制库房空气中氧气以及水分的比例,要保持铁器文物表面的干燥度等等。

室外的铁质文物主要是采取控制外界的自然环境来保持它的完整性。对于馆藏的铁质文物,要控制影响铁质文物的环境温度等条件。国外的文物收藏单位已采取全封闭库房来存放文物,内部设置了现代化的调温调湿装置。国内条件比较好的博物馆也做到了这一点。但这样做需要巨额资金与实际条件不符。因此国内许多单位采取了“密封保护”即采用改善小范围的局部环境来保护铁质文物,这种方法见效快,投资少,值得推广。

三、铁质文物保护的展望

由于铁器文物的质地、冶炼、加工技术及埋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保存完好的铁质文物很少,出土后暴露在自然环境当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加速铁器文物的腐蚀,因此我们以后要加强铁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体系,为我们今后的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指出了方向。但是我国文物保护技术在一些方面仍不成熟,需要引进外国技术来保护文物,因此加大了成本的投资,导致一些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需要科学工作者更加努力的去研究新的修复手段和机理研究,使我国的文物保护系统更加完善。

那么21世纪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应该如何发展,成为我们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努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交叉的学科,不仅涉及到历史领域,还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相互配合。,要搞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协调。要向外国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要注重传统工艺的修复工作,在新材料和新工艺中筛选使用技术。

我们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文物藏品,我们必须拥有与之相称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队伍和相应的文物修复技术。使我国的文物在世界上能够屹立于世界园林当中,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更好的认识中国文化,使中国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①陆寿麟、郭兴宽:《从汉代金炳剑的技术处理谈出土铁器的保护》,《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1期。

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文物管理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实际的文物保护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问题出发探讨了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文物档案 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文物是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科学价值,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可以拓展和深化人们对历史文明的理解,为人类行为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不仅显示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厚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日益重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健全,从而为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促进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及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探索和研究提高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才能促进文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文物管理现状

我国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中,中国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对文物的发掘工作也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稀有文物的出现,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为文物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大批文物档案的出现,使得相关部门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保存机制,才能够提高文物档案的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的管理质量,确保在其要被使用时,能够第一时间出现。但是,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国在文物档案管理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其管理现状也不容乐观。文物档案管理这个概念在最近十年,尤其是最近 五、六年,从一个陌生的名词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从政府到学者到普通群众,都对中国的文物档案管理抱有相当大的热情。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在文物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当前我们对文物档案管理还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这和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文物档案管理方案,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只有经过文物档案管理单位积极努力工作,我国大量的文物档案遗产才能够得以保护和继承。 二、文物保护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队伍 基层的文物工作队伍,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存在着差别,这使得基层文物工作者对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

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文物古迹是古代文明的代表,一旦破坏了就不会再有了,所以参观文物古迹的时候,要注意好不要破坏这些古人留下的遗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近年来,在省文物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xx县文体旅局、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推进文物执法,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多方努力,加快xx县博物馆建设工作 xx县一直没有自己的博物馆,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一座博物馆十分必要。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为展示我县的传统文化,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20xx年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兴建了博物馆,20xx年再次投入3100万元用于博物馆的室内布展工作。xx博物馆位于城南新区,庄子大道与仁和路的交叉口,是xx的一项重要文化建设工程。博物馆与南侧的城市展览馆总占地面积44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博物馆的造型取自于青铜方樽和汉阙,两馆之间用一脉斜坡缓缓相连,像一列正在行进中的高速动车,昭示着xx社会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前更快更好的发展。两馆是xx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光明发展前景之

间的对话,在时间和空间上表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xx博物馆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2800平方米),布展面积约4000平方米。负一层是库房区,一层是接待、服务大厅和临时展厅,二层、三层为固定展览区域。二层是被专家形象地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遗址》展厅,系统介绍了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的场景,观众可体验到当时的原始风貌,领略和感知xx先民的广博智慧。三层是《古蒙神韵》展厅和《楹联之乡》,展示xx厚重的文化和馆藏的珍贵文物。 为弥补县博物馆展品的不足,县文物局邀请省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金学刚对馆藏的一批青铜器、象牙化石进行了修复,共修复青铜器26件、象牙化石2个。文物局还组织人员下乡征集民俗文物,共征集民俗四轮大车3辆,木制播种机1件,木犁子3件,纺车1件,这批展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反映了xx淳朴敦厚的民俗风情。 xx博物馆陈列突破了通史展览的陈列结构,立足创新、科学选题、精心取舍,充分利用馆藏文物突出展示xx史前、春秋战国的辉煌。场景设计错落有致,新颖独特;陈列语言运用丰富和谐,文物展示富有节奏感,置身xx博物馆,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明显的时代精神。xx博物馆的陈列在注重学术、艺术定位的同时,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xx县博物馆于今年4月对外免费试开放,接待了亳州市第一季度经济调度会和省、市领导以及县内、县各部门组织的参观近万人,社会反响巨大,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施工文物保护制度

施工文物保护制度 受国家保护的文物范围 一、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 《文物保护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1)具有历史、 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 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历史上各时 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二、水下文物的保护范围 《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水下文物是指遗存于下列水域的具有历史、艺术和 科学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1)遗存于中国内水、领海内的一切起源于中国的、起源国不明 的和起源于外国的文物;(2)遗存于中国领海以外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和起源国不明的文物;(3)遗存于外国领海以外的其他管辖海域以及公海区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文物。 以上规定内容不包括1911年以后的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以及著名人物无关的水下遗存。 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的分级 《文物保护法》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 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 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四、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范围

2015《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文简版

1 前?言 2000年,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推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古迹遗 址保护协会)与美国盖蒂保护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编制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以下简称《中国准则》)印发颁行,至今已有15个年头。它在对中国当时的文物保护工 作进行充分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澄清了当时文物保 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争议,提升了中国文物保护的理论水平,规范了中国文物保护的实践工 作,促进了中国和国际文物保护理论的交流和学习。《中国准则》作为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 最高行业规则和主要标准,问世后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普及和运用,一大批文物保护工作者 接受了《中国准则》的培训,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理念在业内乃至社会上广泛传播,对中 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引和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 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应该说,《中国准则》为2000年以后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科 学开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黄 金时期。这首先体现在空前活跃的文物保护实践上。在15年里,我们进一步摸清了文物家底, 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有了井喷式增长。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被认定为不可移 动文物的数量从30余万处增加到76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从2000年的 750处,增长到目前的4296处。各地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有了大幅度增长。 在15年里,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妥善保护,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三峡文物保 护工程、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等取 得显著成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汶川震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玉树震后文物抢救 保护工程反映了中国文物工作者应对大规模灾害后文物保护应急水平和专业能力。蒙古博格 达汉宫门前区维修工程、柬埔寨吴哥窟周萨神庙和茶胶寺维修工程等援外项目,则向世界展 示了中国文物保护的理念、技术和水平。 在15年里,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兴未艾。安阳殷墟遗址、洛阳隋唐洛阳城遗址、 成都金沙遗址和西安大明宫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工程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为解决遗址保护利 用、阐释展示、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实现、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等问题提供了基于考古学研究的 新模式,为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探索了崭新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 下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既实现了考古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了文化多样 性,又使文物保护的成果真正惠及地方,惠及民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15年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14年,中国已经 拥有了47项世界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管理、监测、研究等各个方面逐步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 整性等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的普及,以及丝绸之路、大运河这类巨型线性遗产保护实践工作的开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 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实际上来讲,规划是全面的,整体的,全局的,粗略的,而方案是个体的,局部的,部分的,详细的。方案是规划的有益补充,作用与详规划类似。 3、保护规划类型 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果依照保护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文化遗产实体和非实体的保护规划;(2)生态环境和附属物的治理的相关规划;(3)两者都有 如果按规划目的,可以分为文物保护型为主和旅游开发型为主两类。 4、文物保护规划成果形式 (1)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

容提出的规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划、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3)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 二、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步骤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一般过程是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过程,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示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才能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关于发布<文物保护工程勘探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物保护工程

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施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购置的工程材料应当符合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其工作程序为: 一依据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方案; 二施工人员进场前要接受文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按文物保护工程的要求作好施工记录和施工统计文件,收集有关文物资料; 四进行质量自检,对工程的隐蔽部分必须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并做好记录; 五提交竣工资料; 六按合同约定负责保修,保修期限自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除保养维护、抢险加固工程以外,不少于五年。 第二十条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新的文物、有关资料或其它影响文物保护的重大问题,要立即记录,保护现场,并经原申报机关向原审批机关报告,请示处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或补充已批准的技术设计,由工程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现场洽商,并报原申报机关备案;如需变更已批准的工程项目或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必须经原申报机关报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二条文物保护工程应当按工序分阶段验收。重大工程告一段落时,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阶段验收。 第二十三条工程竣工后,由业主单位会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验评,并提交工程总结报告、竣工报告、竣工图纸、财务决算书及说明等资料,经原申报机关初验合格后报审批机关。项目的审批机关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成立验收小组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四条对工程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业主单位及时组织整改。 第二十五条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申报机关和审批机关应当建立有关工程行政、技术和财务文件的档案管理制度。所有工程资料应当立卷存档并归入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 重要工程应当在验收后三年内发表技术报告。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007-12-08 14:49:04 山西省文物局浏览次数:477 文字大小:【大】【中】【小】

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近年来,在省文物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xx县文体旅局、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始终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 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推进文物执法,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多方努力,加快xx县博物馆建设工作 二、以文物普查为抓手,夯实工作基础 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夯实文保工作的制度。普查工作中逐步形成县文体旅局指挥,县文物局具体实施,各乡镇、街道(社区)等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xx 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77处,其中新发 现191处、复查86处;调查登记消失文物36处。基本上摸清了分布在这些乡镇文物点的保护现状。所有普查结果均以“一户一档”要 求制作成文物电子档案,并对已公布的文保单位专门划定了保护控 制地带,所有电子档案已上报省文物部门数据库。20xx年下半年, 县文物局再次对县城内的古建筑进行复查,对复查后的古建筑如何 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已上报给县有关部门。 三、以历史遗产保护为重点,推动工作深入 制定古建筑修缮计划,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xx县政府先 后投资了300余万对马玉昆府第、陆将军府进行了全面维修。马玉 昆府第是清末爱国将领马玉昆的府第。陆将军府系陆建章任陕西督 军(1914-1916年)时新建府第,是淮北地区仅存的民国初期的两处 名人故居之一。两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毁坏严重,为加强对其 保护,我局邀请省古建筑专家到陆将军府实地查看,制定了保护维 修方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对其进行了全面维修,维 修后的马玉昆府第已对外开放。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单雯翔 摘要: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本文系统地归纳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扩展与实践。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进入21世纪,面对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人们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扩大,保护理念也不断深化。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因此,重新认识人类社会复合系统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所在。 1、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 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悠久传统,正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铭文“子子孙孙永保用”所表达的理念,人们存祈愿江山社稷世代相传的同时,对前朝的珍贵器物,也有了妥善保存、永续利用的愿望。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内“多名器重宝”,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青铜器、玉器以及其他前朝的遗物。汉代皇室收藏亦十分丰富,“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其中既有典籍,也有绘画。但是,长期以来统治阶层只是将这些器物看做赋予其政权合法性的某种依据,或仅为满足个人私好。唐代文化鼎盛,从此时的诗句“每著新衣看药灶,多收古器存书楼”(张籍《赠王秘书》)、“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朱庆余《寄刘少府》)中可以看,当时文人雅士即热衷于收藏和鉴赏前朝器物。宋代文化再兴,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即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是以肯铜器和石刻为主要对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著录并加以考证和研究。北宋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及《释文》是现存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代器物图录;赵明诚的《金石录》著录金石拓木已多达两千种。至南宋,无论是钱币、玺印、铜镜,还是画像石、砖瓦等物均有著录。于是,金石学开始在我国成为专门之学,为研究五代以前,尤其是研究商周秦汉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物”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成书的《左传》。《左传·恒公二年》中有“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的记载。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亦有“制衣裳,备义物”的记载,但是从文献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文物”在当时主要是指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的“文物”基本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到了唐代,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其中所称“文物”即指前代的遗物,其含义已接近于现代所认识文物的概念。从宋代开始,往往将前朝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民间,明代和清代初期比较普遍使用“古董”或“骨董”,到清代乾隆年间又有了“古玩”一词。 “文物”准确概念的产生是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结果。诞生于近代西方的考古学,尝试用科学发掘和断代的办法获取古代遗存,并将那些古代遗存变成科学地复原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工具,这些古代遗存也就有了“文物”这一具有全新内涵和意义的词汇。在我国,20世纪初通过对古代遗存发掘和研究,而重建古代历史的现代考古学出现,才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文物”的概念。这一概念改变了人们对待古代遗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待古代遗存价值的认识也更多地从“物质”转到了“文化”。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正文)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ICOMOS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多民族统一国家。遗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迹,形象地记载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进程,他们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题。通过对彼此文物古迹的认识,可以促进各个国家、地区间的交流,有利于保持世界和平,共同发展。中国优秀的文物古迹,不但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但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因此,将他们真实、完整地留传下去,是我们现在的职责。 中国近代的文物保护观念和方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有效保护了一大批濒于毁坏的古迹的同时,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护理论和指导原则,并由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的法规。在此基础上,参照以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为代表的国际原则,特制定本《准则》。它是在中国文物保护法的体系框架下,对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的行业规则和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也是对

保护法规相关条款的专业性阐释,同时可以作为处理有关文物古迹事务时的专业依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准则适用的对象通称为文物古迹。它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纪念建筑、由国家公布应于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其中原有的附属文物。 第二条本准则的宗旨是对文物古迹实行有效的保护。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实物遗存及其历史环境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保护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三条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第四条文物古迹应当得到合理的利用。利用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准则,不应当为了当前利用的需要而损害文物古迹的价值。

基于分类预警评估体系的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_深圳市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思考

1.2文物古迹现状分级统计 宝安区的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2处和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12处,区级文物保护点为21处,街道级文物保护点为39处,社区级文物保护点为6处。此外,还有未定级文物共3处,包括1处古文化遗址及2处工业遗产(表1)。 2保护方式与保护范围划定 2.1保护方式 《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被定位为《深圳市紫线规划》的下层次规划,是《深圳市紫线规划》的延续,为宝安区行政辖区的法定图则、旧城改造专项规划及文物保护详细规划等的编制提供指导。重点是对宝安区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控制要求,进行指定式保护。 对于尚未达到划定城市紫线级别的街道级和社区级的文物保护点,采用登录式的保护方法,即暂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按照《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规范》的要求,由文管部门做出标志性说明,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部门或专人进行管理。 2.2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 参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4批、第5批的分类,结合宝安区实际情况,确定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则式划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有关因素,因地制宜地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通则式划定方法是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 位“四有”工作规范》为主要依据,并参照《深圳市紫线规划》,对指定式保护的各类型文物古迹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表2)。 为保证较强的操作性,考虑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关系,对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提出以下4点原则: (1)一般情况下,位于城市建成 表1 宝安区文物古迹现状分级统计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区级文物保护点街道级文物保护点社区级文物保护点未定级文物保护点合计级别 数量 百分比 (%)251221396388 2.35.713.623.944.36.83.4100.0 表2 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通则式划定方法 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当代文物古墓葬 古遗址 类别 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建筑本体外20 m,或院落围墙外6 m 古墓葬封土外缘线以外6 m或墓口以外20 m,将墓道、墓包及相关的自然环境一并划入 遗址中心部分或重要遗迹现象的外缘以外60 m,或本体部分围墙以外20 m 保护范围外扩30  m

房屋拆迁需保护文物古迹

房屋拆迁需保护文物古迹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历代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迹不计其数。文物古迹是历史的沉淀物,它代表着时代信息和文化底蕴,是需要人类对其进行保护的宝贵资产。另外,文物古迹还具有着无法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等基本特征,一旦失去就永远无法再拥有。因此,要求在进行房屋拆迁时,要切实保护好被拆迁地区保存下来的大量的文物古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了受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此外,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在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在进行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时,将拆迁片区涉及到的文物古迹,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保护措施,列入设计计划书。建设工程选址时,应当尽量避开不可移动文物,若必须拆除或迁移文物的,应当依据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经该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化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古迹的保护,需要房屋拆迁过程中所有参与人的共同执行,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被拆迁房屋的承租人以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反。因为这也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房屋拆迁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咨询请找江苏拆迁律师原江【https://www.doczj.com/doc/0016282117.html,/mlist1398/58770/】

中国历史文物保护管理

摘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探讨一种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体系,以有序地指导和管理未来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历史文物;保护体系;保护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63-02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就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进而探讨一些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的规划问题。 一、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全面系统地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进行规划研究对于系统完善地认识和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现状 近年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见》、《城乡规划法》和《文物保护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还不是很熟悉,当地居民对保护工作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常会导致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出现一些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做法,而且这些错误往往会导致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一是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薄弱。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认识,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对立起来,在工作中重建设,轻保护,没能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都是根植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发展中体现价值特色的。但目前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在保护利用之中,却忽视了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三是过分强调旅游经济效益,忽视对生活真实性的保护。“旅游开发性破坏”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部分历史建筑逐渐丧失其历史原真性,建造了一批毫无历史文化价值的假古董。这些做法,实际是将十分脆弱的文化遗产作为普通的旅游资源开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毁坏了真实的历史遗存,造成了“开发性破坏”。四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滞后。一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于经费所限,没有及时编制保护规划,在保护整治和建设发展中缺少必要的依据。在保护中往往只注重“点”的保护,而忽视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导致整体风貌被破坏。五是历史文化资源信息档案亟待建立。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底数不清,对资源的种类、数量、年代、工艺、材料等基本信息没有建立档案,导致在保护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安排,影响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三、关于保护体系规划的探讨与实践 从近年来的保护发展来看,我国城镇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形成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三个比较全面且健全的层次,保护体系的变化调整是对我国多年城镇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结,是实践探索的结果。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编制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编制 一、方案编制需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与国际公约等提出文物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三、文物保护工程技术参考书目 四、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勘察与设计 五、案例 一、方案编制需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与国际公约等提出文物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法律、行政法规; 2.部门规章; 3.规范性文件: 4.文物保护国际公约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1.法律、行政法规包含: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了解并掌握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修缮设计方案的规定,包括个人与团体资格。 2.部门规章: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依据法律法规对相应的条款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3.规范性文件:约20个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 《古建筑木构架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古建筑保养维护规程》、 《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WW/T0048—2014)、 《文物建筑防雷技术规范》(QX189-2013)、 《文物保护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WW/T0024-2010)、《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木材》(WW/T0051-2014)、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青瓦》(WW/T0050-2014)、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青砖》(WW/T0049-2014)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石材》(WW/T0052-2014)、 《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0007-2007)等,从行业标准方面逐步对文物修缮设计进行的精细化的规范。 4.文物保护国际公约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奈良真实性文件、》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阐释(2015-04-17修订发布)等,从总则、保护原则、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保护措施、合理利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9个方面)(1建筑历史基础,2文史、艺术及考古学基础,3勘察测绘基础,4保护工程方案勘察设计文件编制,5地质工程基础,6文物建筑三防工程,7文物保护工程的分类,8文物保护工程维修技术,9文物保护材料和技术)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6-08-22T11:25:29.137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12月作者:张海洋 [导读] 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体或物品。 北安市博物馆北安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现阶段文化保护方面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现状,问题,对策 一、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 (一)文物历经过时光的洗礼。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体或物品,以不同的形式保存和传留至今,品类庞杂,内容广泛。时代或年代不同,质地不一,种类众多,功能各异.仅以质地而言,就有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牙器等:按时代对中国文物分类,总的可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 (二)文物受到了多次的劫难。文物作为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经受了时问、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嫡.甚至受到了国内不法分子和外国侵略者的疯狂掠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大约有l60余万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被世界各地的200余家博物馆收藏,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l0倍之多。 这主要是一些公民文保意识淡薄,认为文物献给国家是无偿的,文物贩子是用钱买,何乐不为,于是有的人一到农闲就到处挖宝,有的人甚至成了盗墓专业户。 (三)文物面临着现实的考验。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各级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开发,轻文物保护的思想,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相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先。有些地方热衷于争当历史名城,但真正的动机却在引资招商,并不把文物保护放在心上。许多文物的历史价值,凭今天的水平还难以认识,只能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中华文明史的许多空白,还要依靠出土文物去填补。例如夏商周的断代,如果毁掉了某些文物。断代就无法进行,必成千古遗恨! 二、信息时代对博物馆的要求 (一)具有专业的服务系统 信息时代背景下,专业的服务系统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的基础系统。但是,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致使博物馆在专业的服务系统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数据库系统不够完善,宣传管理系统的缺失等现象,都成为了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信息化进程中的障碍。 (二)应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信息时代背景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库房、交换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设备等硬件设施,而且也包括相应的软件系统建设:但是,就目前我国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三)应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尤其,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应当具备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而且应当具有熟悉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三、博物馆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的观念尚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于人文社会 科学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我国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专利号,下到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发展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二)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目前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且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以至于职责不明或存在管理上的缺失。 (三)重建、恢复历史古迹以及“仿古”、“复古”之风盛行,当前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明显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修复和重建,而忽视了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遗存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杭州雷峰塔的重建就是一例,这也怨不得阮仪三们要大声疾呼“假古迹不要再建了”。 (四)博物馆库房条件受限 目前的各地的一级博物馆使用的都是老建筑,这些建筑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导致博物馆各馆舍的面积都相对较小,并旦馆舍内的通风不好,各种文物不能够按照类别分门别类的单独摆敦,大部分文物往往是通过包装后堆放在一起。这不仅不利于人们对于不同类型文物参观,同时对于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来说,寻找各种文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时候还会造成文物的破坏,这十分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管理。 (五)设备陈旧,资金缺乏 博物馆大多都是免费开放的,这导致博物馆只能获得政府补助的资金,使得博物馆的资金存在缺乏现象。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博物馆的设备都相对陈旧,对于文物的保护能力相当差,有很多博物都没有前购买各种防潮、防腐物质,更不用说安装空调设备等保证馆内的恒温环境。 (六)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博物馆的人员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处理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型博物馆,其他的中小型博物馆中一般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定、修复和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严重的影响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工作。同时,市级、县级小型的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四、博物馆加强文物保护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和法制健全的背景支撑。通过国家和政党组织化的力量,在宪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有效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动员并实现多种形式广泛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与城市社会相适应的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文物部门适时应变。文物部门适时应变,就是要求文物部门和文物工作者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要

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一九六0年十一月十七日国务院 第一百0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一切具有历史, 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都由国家保护,不得破坏和擅自 运往国外。各级人民委员会对于所辖境内的文物负有保 护责任。一切现在地下遗存的文物,都属于国家所有。 第二条国家保护的文物的范围如下: (一)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三)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的古旧图书资料; (五)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第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文物较多的专区、县、市应当设立保护管理文物的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内 文物保护管理、调查研究、宣传、搜集、发掘等具体工作。 第四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进行经常的文物调 查工作,并且应当陆续选择重要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 物、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根据它们的价值大小,按照下列程序确定为县(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县、市文化行政部门报县、市人民委员会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 员会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文化部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分批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条对于已经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分别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和县、市人民委员会划 出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并且建立科学的纪录 档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的确定,应当 报经文化部审核决定。 一切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管理,都由所在地县、市 人民委员会负责;日常具体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可以委托 所在地的人民公社、机关、学校、团体进行。对于特别重 要的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设置博物馆、研究所、保管所等专门机构。 第六条各级人民委员会在制定生产建设规划和城 市建设规划的时候,应当将所辖地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 单位纳入规划,加以保护。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附件1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共26家)1.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业务范围:古建筑维修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以上限勘察、测绘) 2.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3.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 4.国文科保(北京)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6.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业务范围: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7.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古建筑维修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壁画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8.北京国文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古建筑维修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壁画保护 9.河北建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业务范围:古建筑维修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 1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11.山西省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古建筑维修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壁画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12.云冈石窟研究院 业务范围:石窟寺和石刻保护 13.内蒙古博物院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壁画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14.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 业务范围:古文化遗址保护、古墓葬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15.内蒙古启原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doc

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 示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保存在地上地下的遗迹、遗址、遗物遍于全国,极为丰富。解放以前,由于帝国主义者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掠夺和破坏,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少的损失。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物保护工作,并且通过陈列、展览等活动,向广大人民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成绩是很大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现在根据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结合当前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在再作以下几点指示: 一、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我国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是世界人类进步文化的宝贵财产。切实保护这些文物,对于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向广大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人民委员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凡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都应当妥善保护,不使遭受破坏和损失。文化部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还应当本着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方针,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 二、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对于革命纪念建筑和古建筑,主要是保护原状,防止破坏,除少数即将倒塌的需要加以保固修缮以外。一般以维持不缺不漏为原则,不要大兴土木。保护文物古迹工作的本身,也是一件文化艺术工作,必须注意尽可能保护文物古迹的原状,不应当大拆大改或者将附近环境大加改变,那样做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改变了文物的历史原貌,甚至弄得面目全非,实际上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三、各级人民委员会对于这次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地方原来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此外,还应当继续通过调查了解,对于尚未经公布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特别是关系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史的遗址、遗迹,加以适当选择,公布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保护工作:文化部应当继续选择其中价值重大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陆续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文化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特别是基本建设部门必须严格遵守条例的各项有关规定,使祖国文物不致遭到破坏和损失。各级人民委员会和文化行政部门还必须采取适当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保护文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