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大气压强11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初中《压强》评课稿在听了张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从而引导学车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或者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八年物理大气压力审查
朱教师可以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激励为主要拓展为目标,利用教室实验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点,明确目标。
朱老师在本课中重点讲授教学,明确目标,课前学生准备案例研究,案件的形式既实用又创新。
学生有课前预览,所以随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上解决和突破出新的问题出了课堂,这反映在科学教学的本质。
朱老师在全班安排了更多的实验,实验设计从容易到困难,每个实验都可以唤起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二,教学设计评价
在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探究状态。
整个教室设计完整,结构紧凑。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序指导,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朱总是面对整个学生,班上安排了更多的实验,每次你在实验前先走到讲台上,学生是不同的。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丰收,有成功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新标准精神的全面教育。
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时,朱老师可以静静地在旁边的学生指导。
四,教学建议
听了朱这个教训,个人觉得有些地方在有点改善可能会更好。
例如,在使用大气压力将鸡蛋挤入本实验的瓶子中时,当鸡蛋已经成为瓶颈的一部分时,可以依次放入瓶子中,这样鸡蛋将总是上升进入瓶子当效果可能更好。
而不会在时间让学生误以为相信因为重力的作用落入了。
总之,这个班显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高水平的课堂控制能力。
这些都值得我学习。
2020课程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文档Document Writing课程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今天在本校听了朱老师《大气压强》一课,对于朱老师的课说下自己的看法:本节课是浙教版的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3节的大气压强。
这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的压强之后,再学的气体压强。
本堂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大气压强的存在;2生活中的大气压强及应用;3、马德堡半球实验。
朱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和课堂设疑,还有学生的分组讨论,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大气压的存在实例和通过大气压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
并能掌握一些利用大气压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朱老师用课本中的覆杯实验引入,大胆地把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实质,也就是在实验中有成功也有失败。
让学生自己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概念。
这样的改变让学生从单纯的观察到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度更广,学生的专注程度大大提高。
初中物理观评课报告 - 压强背景本次初中物理观评课的主题为压强。
在初中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压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气体、液体等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了解压强的概念和应用,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之一。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单位面积受到的力的大小。
通常用符号P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P = \\frac{F}{S} $$其中,F是施力的大小,S是受力的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一帕斯卡等于1牛/平方米。
压强的概念不仅在物理学中非常常见,还在工程、建筑、化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压强的实验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压强的概念,我们进行了实验。
实验器材:•塑料板•海绵•钢珠•台秤•尺子实验步骤:1.将塑料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并将海绵放在塑料板上。
2.在海绵上撒上钢珠。
3.用不同大小的力去压缩海绵,用台秤来测量受到的力,用尺子来测量受力面积。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压强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受力面积(cm2)施力大小(N)压强(Pa)2 2 1004 4 1006 6 100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受力面积相同时,不同大小的力施加在海绵上所导致的压强是相同的。
而当施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
压强的应用压强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液压系统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流体传递压力和动量的技术。
实现原理是利用压力稳定的液体来传递力,从而实现机械输出大力量的目的。
这是一种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航空等各个领域。
汽车轮胎汽车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有限的,所以车辆的重量会产生一定的压强,这就是所谓的“轮胎压力”。
因此,轮胎压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正确调整轮胎压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油耗、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作用在其中一个物体上的力的大小与另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压强的概念正是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思想。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及自我评析开江县回龙职业中学吴昭纪一、课题大气压强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六、教(学)具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
学生用:皮碗(每两位学生一对)。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演示实验;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2、引题:同学们想知道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大气压强的存在:⑴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初中《压强》评课稿在听了张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意识到深刻。
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从而引导学车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或者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
授课教师:评课教师:
八年物理下册《大气压强》上课的罗老师可以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激励为主要拓展为目标,利用教室实验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点,明确目标。
罗老师在本课中重点讲授教学,明确目标,课前学生准备案例研究,案件的形式既实用又创新。
学生有课前预览,所以随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上解决和突破出新的问题出了课堂,这反映在科学教学的本质。
罗老师在全班安排了更多的实验,实验设计从容易到困难,每个实验都可以唤起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二,教学设计评价
在教学中,罗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探究状态。
整个教室设计完整,结构紧凑。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序指导,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罗老师总是面对整个学生,班上安排了更多的实验,每次你在实验前先走到讲台上,学生是不同的。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丰收,有成功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新标准精神的全面教育。
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时,罗老师可以静静地在旁边的学生指导。
四,教学建议
听了罗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个人觉得有些地方在有点改善可能会更好。
例如,在使用大气压力将鸡蛋挤入本实验的瓶子中时,当鸡蛋已经成为瓶颈的一部分时,可以依次放入瓶子中,这样鸡蛋将总是上升进入瓶子当效果可能更好。
而不会在时间让学生误以为相信因为重力的作用落入了。
总之,这个班显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高水平的课堂控制能力。
这些都值得我学习。
初中《压强》评课稿在听了张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从而引导学车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或者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
《压强》课教学点评第一篇:《压强》课教学点评《压强》课教学点评怎样评价一节好课,有效课堂是以学评教的系统,传统课堂是那些会表演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什么是好体育老师,能让学生会投篮的老师才是好体育老师,一个体育老师投篮特别准,但是学生不会投篮,这个老师就不是好老师,如果猎枪不能打到兔子,就像这个猎枪是装饰用的,所以有效课堂的评价不是教师怎么富有教学艺术,讲的多精彩,一切落脚点在学生是否乐学、会学、学会。
而张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活动充分:整个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次活动,活动达6 次,特别是4人踩气球,往木板上按钉子和图钉,提书包,全体站立如何增大压强的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活动充分,参与面广,且这些活动都从生活中来,学生有兴趣去做,只有乐学才会认真思考,才会有热情探究其蕴含的物理道理。
方法渗透:发展学生的学生能力是教育的“落脚点”,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就是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在引入压强的意义和定义时类比速度,在寻找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时体验对比钉子和图钉的作用效果,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中得到逐步提高。
会的不讲:相信学生是教师“道德”立足点。
张老师将探究活动指导完后,对于压强的公式、单位采取了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因为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概念的基础完全可以自己学会,传统教育就是不相信学生,因为不相信学生你才会包办,这一处理有效的体现了要相信学生,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只讲学生不会的、难以理解的,会的坚决不用再费时间讲解。
不要把学生都当成什么都不会的傻子,自学能力恰是终身能力,恰是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范解题: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解题过程时,有意识展示一个由于单位不换算导致错误结果,让学生自己在纠错中加深压强计算中最常见的问题,即单位问题,抓住了学生计算的软肋,又通过另一个学生规范的讲解和解题步骤,一正一反两个展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严谨的解题步骤。
第1篇一、活动背景大气压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师对大气压强教学的理解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了一次关于大气压强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大气压强教学的理解,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大气压强概念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对大气压强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参与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
首先,针对大气压强的概念、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教学目标。
随后,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分层教学方案。
最后,针对课堂导入、实验演示、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展示。
观摩课以“大气压强的应用”为主题,通过实验演示、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
观摩课结束后,全体教师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交流了各自的教学心得。
3. 教学研讨在课堂观摩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围绕以下议题展开研讨:(1)如何将大气压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2)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针对上述议题,提出以下建议:(1)在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讲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抽水、抽气等现象。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瓶口吹气、吸盘吸附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2篇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1今天在本校听了朱老师《大气压强》一课,对于朱老师的课说下自己的看法:本节课是浙教版的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3节的大气压强。
这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的压强之后,再学的气体压强。
本堂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大气压强的存在;2生活中的大气压强及应用;3、马德堡半球实验。
朱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和课堂设疑,还有学生的分组讨论,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大气压的存在实例和通过大气压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
并能掌握一些利用大气压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朱老师用课本中的覆杯实验引入,大胆地把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实质,也就是在实验中有成功也有失败。
让学生自己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概念。
这样的改变让学生从单纯的观察到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度更广,学生的专注程度大大提高。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为什么纸没有掉下来?”“是不是因为水吸引了纸片,所以没有掉下来?”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
如:“大家用桌上的仪器,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并用大气压知识来解释。
初中压强评课稿————————————————————————————————作者: ————————————————————————————————日期:ﻩ初中《压强》评课稿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大气压强》的评课记录
葛荣清老师:这是一堂实用、有效的公开课,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做,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学案切合学生实际,课件的制作非常实用。
张艳梅老师: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主人,还有一点对于大气压强这一节课的引入利用瓶吞鸡蛋,实验的改进用鹌鹑蛋来代替鸡蛋,用250毫升的长颈烧瓶来代替广口瓶,由于鹌鹑蛋大小相差不大,煮熟后蛋白质软而易挤压,一般去壳鹌鹑蛋都能与长颈烧瓶口径恰当配合,而且由于长颈烧瓶颈部较长,延长了蛋吞入瓶内过程、提高了演示效率。
对于纸杯覆水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孙立峰老师:这是一节新课改理念下的好课,在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之大时,让学生利用塑料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气压强之大,还有利用注射器和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张立洁老师: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注意不能用多媒体字幕代替板书.
孙晓雷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实施能以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基本上能体现三维目标,较好达到教学目的;在介绍大气压强与沸点关系时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接收新信息的能力。
柳庆祥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参与欲望强烈,课堂容量大,既注重基础又注重拓展,能利用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实施效果较好。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和动手操作时间,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总之,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2、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
3、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