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45.0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关系和大小;2.掌握分米和毫米的表示方法;3.能够熟练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量和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1.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2.应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量和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2.工具:尺子、卷尺、白板、粉笔、教学PPT;3.素材:与分米和毫米有关的图片及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观察一张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它们分别指出,并说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呈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目标。
2. 认识分米和毫米(1)通过展示图例,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它们的大小关系及表示方法,并帮助学生记忆并唱几首相应的数学歌谣。
(2)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使用卷尺或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然后通过白板展示各小组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数学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3)针对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理解上面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练习训练,例如学生使用卷尺或尺子测量不同流程和部位的长度、高度、宽度并记录,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并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逐渐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
3. 应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量和换算(1)结合教师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购物、交通、游戏等。
(2)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相应的计量或换算问题,通过简单的推导或枚举思路进行解答,并在训练过程中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敏锐度和逻辑性思考能力。
4. 强化练习结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学生进行跟踪强化,并通过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小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加深印象,提高掌握程度的目的。
五、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好坏,参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评估。
(2)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估方式,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52-54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重难点: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教学用具:每人学生尺一把、一分硬币一枚、米尺一把;教师准备相关的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在测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动手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大约宽( )厘米,注意测量的方法指导。
3.揭示课题。
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分米1.同学们,在课前我让大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约10厘米或20厘米,你们找到了吗?请学生们说一说。
(铅笔盒宽约10厘米)(尺子长约20厘米)让学生们用手比划一下10厘米的长度。
2.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个铅笔盒宽约10厘米,就是这个铅笔盒宽约1分米。
问;如果这个铅笔盒长约20厘米,还可以怎样说?(指名学生说一说。
)请学生比划一下1分米大概的长度。
3.请学生们画一画长1分米的线段,进一步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1分米大约有多长?(比划表示。
)4.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5.提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分米比厘米大还是小?比米呢?请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6.提问:l米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几分米?1米里有几个l 个厘米?(师生一起在米尺上数一数。
)l米就是几分米? (板书:l米=l0分米)学生齐读。
(二)、认识毫米1.请学生们用学生尺测量一下数学书的后有多少厘米。
提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而且差的还挺多。
)介绍: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厚度还没有一厘米,很短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在实践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和探索,对于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但同时,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实物道具、PPT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场景,如教室、书本、铅笔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
然后提问:“我们怎样来表示这些长度呢?”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分米和毫米的模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PPT呈现一些长度数据,让学生进行分米和毫米的转换。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分米和毫米测量实物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 学具: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测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了它们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公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两种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知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可能还比较模糊,换算关系也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他们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长度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米和毫米。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长度单位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制作小桌布,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自主探究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分米和毫米[教材依据]: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7~28页例题,第28-2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因此,本课从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到进行实际测量,学生均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
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
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纸条、尺、软盘;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1、导入。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几个?生:米和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长度。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量物体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用学生用手势比划出各自的长度,让学生觉得有趣,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米和毫米》主要介绍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单位,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但对分米和毫米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内涵,建立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米和毫米的模型、长度测量工具、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分米和毫米的模型、长度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那么除了米,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如1分米=10毫米,1米=10分米等。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关系。
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米尺、毫米尺、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关系及换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应用:设计实际测量题目,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苏教版2. 板书内容: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关系、换算方法、测量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
2. 提高题:设计实际测量题目,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其他长度单位,了解其与分米和毫米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一、导入环节的设计1. 利用生活实例: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铅笔、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长度,从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的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知识,他们对厘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4.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米和毫米的教具、实物、PPT等。
2.学习材料准备:学生作业本、练习题等。
3.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发现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与米的换算关系。
2. 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并将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教学难点1.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米尺、教学PPT。
2. 学具:尺子、彩色纸、剪刀。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教师提问:“我们如何准确地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呢?”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第二阶段:新授1. 教师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与米的换算关系。
2. 学生通过观察尺子,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
3.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 学生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并讨论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尺子,标注分米和毫米的位置。
2. 用彩色粉笔突出显示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3. 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三种不同长度的物品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让学生思考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作业纸、学生尺、5角钱、米尺。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谈话:小朋友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堂数学课。
在前面你们老师已经带着大家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板书)提问1: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谁能用手势比划出来?(引导学生做出一庹)师:对!像这样的一庹大约长1米。
两只手伸出来!(做出一庹)提问2:做的真不错!那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比一比?(指名学生上去比划手势)师:我们一起做一遍。
师:大家记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二、情境引入1.师:瞧!谁来了?(孙悟空)。
你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的兵器叫什么吖?——金箍棒!它可神奇了,悟空让它变大它就变大,让它变小它就变小。
(动画展示)现在金箍棒变得这么小,要想准确表示它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
三、认识毫米师:1毫米有多长?你能在直尺上找到它吗?师:谁来指一指?(多媒体出示直尺放大图)师:还有哪儿也是1毫米?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师:谁再来找?师: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师:现在请你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
找到后用铅笔尖指着,让你的同桌瞧瞧。
(生互相指。
)师:1毫米的长度,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啊?(特别短)师:是的!毫米这个单位特别小,我们一般在测量物体的厚度时才用到它。
教案:《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
3.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米尺、毫米尺、测量物体(如铅笔、书本等)。
2. 学具:学生自备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2. 提问:除了米和厘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引出分米和毫米。
二、新课导入1.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长度单位。
2.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 演示分米尺和毫米尺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4.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三、动手操作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实际应用。
2. 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题目。
2. 讲解练习题,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针对学生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五、课堂小结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2. 目录:一、导入二、新课导入三、动手操作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3.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测量方法、换算关系等。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分米和毫米的题目。
2. 观察身边的物体,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3. 画出几个长度不同的线段,分别用分米和毫米表示其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你知道吗”。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想象等操作活动在头脑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3.培养空间观念、丰富空间想象,形成一定的估测能力。
结合已有的认知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在头脑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
直尺、厚度大约1毫米的5角硬币、身份证和银行卡、彩纸条。
▍流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过去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厘米和米)你对厘米和米有哪些了解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来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呢?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2.新课导入。
谈话:我们在测量或者表示物体长度时,除了用米和厘米之外,还要用到一些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板书:认识分米和毫米)关于分米和毫米,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呢?下面,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分米和毫米的世界吧。
▍流程二:认识分米1.初步认识分米。
(1)出示例1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
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2.认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提问:1分米有多长呢?拿出你的尺子,从刻度0到刻度几是1分米?指出:实物投影刻度尺时,找到刻度0到10,但是投影上的长度因为放大了,具体长度要看自己的尺子。
请同学们用左手拇指指甲指着刻度0,右手拇指指甲指着刻度10,两个拇指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看清楚了吗?同学们再看一看,记一记1分米有多长。
提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为什么等于10厘米。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从刻度0数到刻度10,这就是1分米,也是10厘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樊张梅【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米尺、学生尺。
教师准备课件、一分钱硬币、学生尺、米尺、零刻度磨损的学生尺、银行卡和身份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懒羊羊的日记,一起来找一找日记中的错误。
回顾米和厘米的知识。
【设计意图】以懒羊羊的日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动静相依,充分感知(一)认识分米1.以挑战赛的形式,设疑引入(1)要测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2)要测量文具盒的长和宽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请量出你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出宽大约10厘米;长大约20厘米继而马上问小朋友们,10厘米还有一种说法,你们知道吗?引出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分米”。
(板书: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dm)1分米=10厘米学生知道了我们手中的学生尺是2分米,而学生尺上标识出来的是20厘米。
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么2分米等多少厘米吗?(学生回答后板书:1米=10分米,点名读一读,再让学生一起读两遍,增加印象。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认知冲突,由此引导学生思考:10厘米还有一种说法?10厘米就是1分米,从而引出“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