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内蒙古驼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乌拉特后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是我国蒙古族聚居地之一。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乌拉特后旗作为蒙古族的聚居地,驼球赛作为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乌拉特后旗独有的文化景观。
乌拉特后旗的驼球赛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驼球赛是蒙古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由蒙古族驯化的骆驼作为比赛的工具。
在乌拉特后旗,每到驼球赛季,这里的牧民会带着他们的驼队来到比赛场地,进行激烈的角逐。
驼球赛成为当地牧民们展示技艺和交流感情的重要场合,也是乌拉特后旗举行各种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驼球赛的比赛规则相对简单,但富有技巧性和娱乐性。
比赛中,骆驼是球员,牧民则是指挥它们的人。
比赛开始后,球员们驾驭骆驼追逐鸟蛋或者其他的球体,争夺控球权并将球送入对方的球门,得到比分。
比赛过程中,驼队需要展示出技巧和速度,同时球员需要有出色的驾驭能力来掌控驼群。
观赛者们也可以通过对比赛的投注来增加比赛的紧张感和娱乐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拉特后旗的驼球赛不仅逐渐走向了规模化和专业化,还引入了现代科技技术,如无人机和高清摄像机。
这样一来,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观看比赛的全过程,而赛事组织者也可以通过电子计分系统和现场直播等方式提供更好的比赛服务。
驼球赛也成为乌拉特后旗吸引游客和宣传本地文化的重要窗口。
乌拉特后旗政府也加大了对驼球赛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推动驼球赛事的发展。
政府通过举办各种赛事和展览活动,提升驼球赛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府还鼓励驼球赛的传承和普及,支持当地青年参与驼球赛事的培训和竞技活动。
这些举措为驼球赛事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乌拉特后旗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乌拉特后旗驼球赛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问题。
驼球赛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驼球赛是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近代绥远驼运业探讨作者:刘春子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8期摘要:绥远驼运业随着清初统一北方的战争而兴起,因北部边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繁荣,又随着清末和民国期间时局动荡、日本侵华战争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等多重压力而走向衰落。
在其兴起、繁荣、衰落的历程中,无不映射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面貌。
本文以绥远驼运业为研究对象,试图梳理其发展历程、内部组织、经营特色及驼工的日常生活等史实细节,探寻一个行业兴衰背后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因素,总结边疆民族地区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规律。
关键词:驼运业;驼道;驼商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017-05旅蒙商的经营范围从业务种类到活动区域都极其广阔,因而很少依靠开设店铺做生意,主要组织大批驼队到各盟旗等地开展流动贸易。
驼队大小视当地人口和商品的多少灵活组合,多则是拥有几十峰骆驼的大驼队,少则只有一两峰骆驼,驮着少量货物,住在蒙古包换取牧民的羊马和皮张等。
做零星生意的人员,大多是初入号的学徒,他们既是商品推销员,又是运送货物的驼工,可谓一举两得。
这样既可利用学徒多做生意,同时也可促使学徒多接触牧民,学习蒙古语,熟悉他们的习俗文化,在经营中增长才干和业务技能。
就整体的经营模式而言,内地商人自贸易中心组织进货——驼队运输——蒙旗交易——赶运或驼运——由贸易中心转销全国各地,这一往返商品购销过程是为一个商品流动周期。
①在旅蒙商的经营活动中,商品流动周期事实上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两次乃至多次的错位贸易周期。
由于路途遥远,折返时间较长,一年只能进行一次或数次,这种购运销三位一体的营运机制,在增强旅蒙商的活力和效益的同时,也决定了旅蒙商每次的贸易数额都很大,并能获取成倍的利润。
在旅蒙商的经营活动中,驼队既是运输单位,也是基本贸易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仅漠北地区定居的旅蒙商号就多达500余家,经商活动的商人多达二十余万。
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演进与思考巴特尔巴音道尔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搏克)、赛马、射箭、赛骆驼、布鲁、棋类等,其中以“男子三项竞技”即搏克、赛马、射箭为主项。
它的竞赛形式主要是“那达慕”,蒙语称为“额林高力本那达慕”。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蒙古族传统体育从“那达慕”的整体演进到各项目的具体发展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从“那达慕”的整体演进和“三项竞技”的具体发展谈谈我们的看法,不妥之处,望专家、同仁斧正。
一、“那达慕”的整体演进“那达慕”又称“乃日”,原意是“娱乐”、“欢聚”、“游戏”之意。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这种娱乐游戏常常与“敖包会”、“庙会”融为一体。
1948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一周年,在呼盟甘珠尔庙举行盛大的游乐活动,为改变“敖包会”、“庙会”的陈旧色彩,改称“甘珠尔那达慕”。
从此,“那达慕”成了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形式的称谓。
50年过去了,“那达慕”得到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质:由王公贵族体育转变为人民体育解放前,“那达慕”是蒙古族王公、活佛寻欢做乐、欺诈民财的工具,运动员(跤手、骑手、箭手)是他们的奴隶,任其打骂。
比赛时,“只能胜,不能败”,否则,轻者断臂,重者斩首。
至于牧民选手,则“只能败,不能胜”,违者必死无疑。
乌珠穆沁草原上著名的牧民跤手都楞扎那在有512名跤手参赛的大型“那达慕”上把王爷的跤手掀翻在地,正当他凯旋而归之时,被王爷暗害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对于贫苦牧民来说,“那达慕”何乐之有?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牧民当家作了主人,“那达慕”的性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真正成为人民欢娱的节日。
1948年,甘珠尔庙那达慕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组织的,也是草原牧民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属于自己的民族盛会。
1954年,为了庆祝“蒙绥合并”,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了自治区首届那达慕。
7月3日,《内蒙古日报》还发了题为《积极发展民族形式体育》的社论。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是一项古老而且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承载着蒙古族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社会发展,驼球赛在乌拉特后旗的发展和传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情况,探讨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项目。
乌拉特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是蒙古族聚居的地区之一。
作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驼球赛在乌拉特后旗有着悠久的历史。
驼球赛是一项集体性运动项目,参与者骑着骆驼在特定的场地上进行比赛,用木棍将球击入对方球门,是一项古老而又极具特色的蒙古族传统运动。
通过驼球赛,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蒙古族民族的勇敢和坚韧,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时代的认可和支持,但城市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不可忽视。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也受到了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得以发扬光大,如何让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当今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
我们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高驼球赛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可以建设更加专业的球场,提高比赛场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通过增加场地设施和改善比赛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一传统运动项目,将其发扬光大。
也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科技,提高比赛的安全性,使得驼球赛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推广和宣传方面入手,增加驼球赛在社会大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举办驼球赛文化节、举办比赛活动等方式来提高驼球赛的知名度。
也可以通过录制宣传视频,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来传播驼球赛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驼球赛在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我们也可以从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良师劝学109新时期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继承及和谐发展——以骆驼文化为例★阿拉腾楚鲁游牧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根基,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蒙古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迁,蒙古族游牧文化也呈现出不断消退趋势,需要深化蒙古族游牧文化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继承与发展。
本文以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骆驼文化为例,对蒙古族的骆驼文化进行细致分析,并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抢救保护文化资源、重视文化创新发展、培养优秀文化人才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继承与发展蒙古族骆驼文化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蒙古族的骆驼文化蒙古族骆驼文化主要有:(1)文化起源,蒙古人将骆驼与马、牛、绵羊和山羊联系起来,统称为“五畜”,并且骆驼耐寒、耐劳、耐饥特征十分明显,由于骆驼可以承载人们所需物品横穿无际沙漠,也得到了“沙漠之舟”美誉,以赞扬骆驼在蒙古人生产生活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与骆驼长期打交道中也创造了驼文化。
(2)名称习俗,骆驼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固定的名称,如:一岁骆驼称为botugu、二岁骆驼称为torum、三岁雄驼雌驼分别称为gunan、g unzin,四岁公驼母驼分别称为d Ɵne、d Ɵnzi,在命名时还会按照不同部族习惯,为一些有突出特征的骆驼进行命名,以帮助人们更好分辨。
同时,骆驼除了可以在生产中发挥乘骑、驮运作用以外,骆驼的绒毛、奶肉还能够为牧民生活带来更多利润,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骆肉和驼皮都是蒙古人生活的必需品,在骆驼放牧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骆驼习俗,包含为骆驼穿鼻孔、训练骆驼跪驮乘、制作骆驼工具等内容。
(3)风俗活动,在蒙古族那达慕、祭敖包、婚礼等重大节日中,都会开展赛驼活动,并且驼赛与其他赛事一样,需要驼主人之间展开智慧与体能比拼,民间传说中记载骆驼故事比较多,体裁也十分丰富,特别是骆驼包含的十二属相形体特点故事,传承民歌包含《祝驼歌》、《祈奶歌》、《桌红驼》等,随着社会不断变迁和人类活动急剧膨胀,对骆驼繁衍生息和驼文化继承发展带来极大影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蒙古族驼文化也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乌拉特后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也是蒙古族聚居区之一。
在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和传承保护两个方面探讨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情况。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历程。
蒙古族驼球赛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传统活动,是草原上的一项勇敢和技巧的竞技运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族驼球赛在乌拉特后旗逐渐发展壮大。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乌拉特后旗开始举办蒙古族驼球赛,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比赛规则和流程。
如今,每年夏季,乌拉特后旗都会举行盛大的蒙古族驼球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参赛选手。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传承与保护。
蒙古族驼球赛是乌拉特后旗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传承其独特的赛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乌拉特后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驼球赛规则和技巧的传授,组织专业的教练团队,培养年轻选手。
举办各类驼球赛培训班和比赛,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夏季驼球赛的节庆活动,宣传推广蒙古族驼球赛,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乌拉特后旗还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为蒙古族驼球赛的传承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府注重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和扶持政策,为驼球赛的组织和举办提供了经济和政策支持。
加大对驼球赛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比赛质量和观赏性,吸引更多观众和参赛选手的参与。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传承后,如今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传统体育活动。
通过加强传承和保护工作,乌拉特后旗成功传承了这一独特的驼球赛文化,为后代子孙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将会更加繁荣,为乌拉特后旗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第11期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15ZDB124)阶段性成果;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内蒙古回族社会历史调查”(项目号:MZWHD2015-01)阶段性研究成果;内蒙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明清回回真知思想研究”(2014QDW0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童斌(1980-),男,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社会。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0日。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中说道:“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正是对斯文·赫定的历史性回应。
其中草原丝茶驼路历史上活跃于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之间,主要以茶叶贸易为主,所以,又有“万里茶道”之称。
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是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因此,国内学界根据丝绸之路的地域性特征,提出“草原丝绸之路”等名称。
草原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草原、沙漠和戈壁,骆驼是主要的运输工具,驮运的主要商品是丝织品和茶叶,又称为“丝茶驼路”。
1内蒙古回族驼运业的兴衰历程内蒙古回族驼运业随着明末茶马贸易的开展和清初旅蒙商的军事运输应运而生,但未形成规模,不是驼运业的主力。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征新疆葛尔丹汗,由于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资运送,清政府鼓励内地商人进入蒙古腹地,并允许进行沿途贸易。
清初旅蒙商参与清朝统一全国的军事、屯垦、朝贡活动。
归化城旅蒙商大盛魁、天义德等商号,雇佣大量回族驼工参与运送军事物资和屯垦的“为数不少”。
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界约》,开辟恰克图为双方贸易商埠,逐渐取消“龙票”限制,内蒙古回族驼运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各地建立起大小规模不等的“坐商”和“行商”。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蒙古族聚居区。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多的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驼球赛作为蒙古族传统体育运动之一,在乌拉特后旗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驼球赛起源于蒙古草原,是一种集驭驼和球类运动于一体的独特比赛方式。
参赛者骑在骆驼背上,使用长杆将球击向球门,通过队员之间的配合和球门的守门员之间的对抗来争夺比赛胜利。
这项运动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乌拉特后旗作为蒙古族聚居区,一直将传统体育运动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政府和民众一直致力于驼球赛的发展和传承。
他们举办了各种规模的驼球赛比赛,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旅游活动和文化交流的窗口。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观众和游客到乌拉特后旗观看驼球赛比赛,感受蒙古族独特的文化风情。
驼球赛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种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通过参与驼球赛,人们可以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传统,体验他们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
这种文化传承的形式,激发了蒙古族的自豪感和身份认同,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驼球赛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动。
乌拉特后旗的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驼球赛的扶持力度。
他们加强了场地建设,提高了场馆设施的水平,提供了更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他们也加强了对蒙古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驼球赛中来。
各种形式的驼球赛活动也进一步推动了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乌拉特后旗的蒙古族学校在学校教育中增设了驼球赛的课程,培养了更多的后继者和传承人。
他们还组织了各种驼球赛的表演和培训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驼球赛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摘要】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作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赛事在当地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和观众。
赛事规则也逐渐完善,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竞技性。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不仅在当地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也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希望赛事能够继续传承发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
【关键词】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传承,文化,赛事发展,规则,影响,未来展望1. 引言1.1 了解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赛事之一,源于古代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生活、狩猎和战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以驼背为工具,模拟战争中骑驼冲锋的体育竞技。
这项传统赛事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承载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文化和传统的热爱和传承。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在当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更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驼球赛,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蒙古族传统生活和文化,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这项赛事也是蒙古族人民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不仅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参与者。
赛事规则严谨,竞技水平较高,赛事举办期间,当地群众热情高涨,气氛热烈。
这不仅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当地蒙古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1.2 重要性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传统的体育赛事,而且在当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项传统赛事不仅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种方式。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乌拉特后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其名字源自乌拉特蒙古语中的“特让”一词,意为“居住地”。
乌拉特后旗地处大兴安岭以南,地理位置优越,境内资源丰富,尤以草原资源为其特色。
乌拉特后旗是典型的草原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人口最多。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传统的游牧民族之一,其传统民俗活动丰富多样,驮球赛就是其中之一。
驮球赛是蒙古族马背上的一项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驮球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蒙古草原,当时蒙古族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需要使用骆驼或马来运输物资。
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和技能,他们开始利用驮运的对象——驼球,进行竞技活动。
驮球赛通常在草原上进行,参与者骑在马上,用木棍或绳子将驼球拍向对方球门,并争夺得分。
这项活动寓意着蒙古族人民对丰收、团结和友谊的憧憬和祈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驮球赛逐渐发展为一种融合了体育竞技、文化展演和旅游观光的综合性活动。
乌拉特后旗作为蒙古族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对驮球赛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和相关部门多次组织和支持驮球赛的举办,通过举办驮球赛活动,宣传和传承了蒙古族传统文化,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乌拉特后旗的驮球赛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草原资源和自然环境为驮球赛的举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蒙古族的传统活动,驮球赛在乌拉特后旗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的体育和文化活动。
乌拉特后旗的驮球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参与者,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乌拉特后旗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驮球赛的支持和宣传力度,组织更多的比赛和活动,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
应加强对年轻人的培训和教育,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技艺。
还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护和管理好草原资源,确保驮球赛的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工作,开拓新的市场和渠道,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
乌拉特后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巴音布鲁克草原
中部,是蒙古族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在这里,有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蒙
古族驼球赛。
驼球赛以驼背为球台,在场地上划定不同的阵地和分数区,由两支球队轮流传球、射门,直至时间结束为止。
通过比赛,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能够锻炼技能,
提高协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颇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
据记载,当时蒙古族的王公贵
族就经常举行这样的比赛,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展示个人和部族实力、传承文化、维护草原秩序的重要手段。
该传统活动至今仍然保持盛行,并且在规模和参与人数上
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提升。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政府加大了对蒙古族驼球赛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每年都会在当地
设立驼球赛、义演、文艺演出等多个篷房,在这里蒙古族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比赛的乐趣。
此外,政府还重点支持和培养本地青少年驼球运动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场馆、装备、教
练等资源,鼓励他们在比赛中勇攀高峰,成为体育健儿。
在当地居民的不断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已经逐渐成为一项
具有地方特色、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
通过这一传统活动的传承与发扬,不仅有助
于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也推动了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可以说,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北缘,属于典型的草原和沙漠交错地带。
乌拉特后旗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蒙古族文化而闻名,其中尤以蒙古族传统的驼球赛而备受人们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
乌拉特后旗的蒙古族驼球赛源自蒙古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古代草原游牧民族之间的日常生活和考验勇敢的活动。
驼球赛以驼队为运载工具,以球为比赛工具,比赛者们骑驼追逐球,以强壮的蒙古驼的速度和耐力完成比赛。
这项赛事不仅考验参赛者的驼术和骑术,更是一种勇敢和团队合作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蒙古族驼球赛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赛事,成为乌拉特后旗独有的文化符号。
近年来,随着乌拉特后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蒙古族驼球赛已经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每年夏季,乌拉特后旗都会举办一系列的蒙古族传统文化活动,其中包括精彩的驼球赛表演。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使得驼球赛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文化旅游活动,乌拉特后旗也在加强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多次举办驼球赛比赛,为职业和业余选手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还邀请了一些资深的驼球赛老手担任培训师,传授驼术技巧和比赛经验,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热爱这项传统体育项目。
乌拉特后旗还不断举办各种推广蒙古族驼球赛的活动,比如举办驼球赛文化论坛、举行驼球赛艺术展览、编纂出版驼球赛专业书籍等。
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加了人们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也为驼球赛在当地乃至全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乌拉特后旗的蒙古族驼球赛已经逐渐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城市化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他们更愿意接触现代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项目。
我们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蒙古族驼球赛,从而将这项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下去。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是中国内蒙古地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驼球赛起源于蒙古族民间娱乐活动,是蒙古族牧民们在丰收之后用骑马和打球的方式庆祝丰收,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的体魄和马术技巧的途径。
乌拉特后旗作为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一直是驼球赛的重要举办地之一,并且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一直以来都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贵贱贫富,都可以参与其中。
这既是因为驼球赛本身就是一项相对简单的体育活动,又是因为驼球赛承载了蒙古族人民的民俗文化和草原生活的精神内涵。
乌拉特后旗每年的驼球赛是当地人民盼望已久的盛事,也是乌拉特后旗最重要的体育文化节庆活动之一。
每年的驼球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参赛选手涌入乌拉特后旗,使得整个后旗热闹非凡。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
一方面,后旗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驼球赛的支持力度,不仅加大了对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宣传力度,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体育项目。
在赛事组织方面,后旗政府每年都会组织训练班,邀请具备一定马术技巧的专家为当地青少年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马术水平。
还加大了对驼球赛场地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投入,提升了驼球赛的比赛质量和观赏性。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也不断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驼球赛形式一直以来都是蒙古族牧民们骑马追逐球,以比赛所用马匹的速度和灵敏性来衡量选手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传统的驼球赛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在乌拉特后旗,不仅延续了传统的驼球赛形式,还增加了一些创新元素。
组织了一些特色的主题游览项目,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并亲身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还加强了对赛事的可视化和媒体推广工作,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将驼球赛推向全国甚至全球。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一项精神独立、具有浓厚蒙古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蒙古族养驼习俗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驯养骆驼了。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时期,居住在今新疆、蒙古和中亚细亚一带的“山戎、猃狁、荤粥”等戎族就将野生“橐驼”作为“奇畜”驯养起来,和马、牛、羊一道。
蒙古族养驼习俗源远流长。
在历史悠远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骆驼在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
鉴于骆驼对人类的贡献,蛮荒时代的游牧人视骆驼为天赐之神物,把骆驼的形象用以供奉,可溯源于舜。
同时,蒙古族养驼习俗是阿拉善精神和阿拉善理想的重要源头,是阿拉善盟建设文化大盟的重要资源,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养驼习俗之赛驼蒙古族赛驼是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之一,是历史继承下来的骆驼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调查、考证,骆驼被驯化并用于生产、生活及军事中以后,赛驼活动也就随之产生了。
生活在大漠戈壁的蒙古人是驯服使用骆驼最早的民族,他们不仅把骆驼用于生产、生活中,而且把骆驼引入竞技比赛,形成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蒙古族赛驼。
起初,骆驼主要被用于驮运,而赛驼则交融在走亲访友的追逐游戏中。
后来,蒙古族人民群众在祭祀敖包、举办庙会、举行那达慕等群体活动时开展赛驼,并逐步形成规模,传承延续下来。
蒙古族养驼习俗之驼球驼球竞技项目源自于马球竞技项目,一次比赛分上下两场,一支球队每场比赛出6名队员,每场比赛时间从10分钟到20分钟不等。
前不久赴蒙古国参加比赛,由于受国际动物检疫条例的约束,参赛队只能派队员,而赛驼则由邀请国提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员的正常发挥。
2005年7月,乌拉特后旗从蒙古国引进了驼球竞技项目,并从蒙古国邀请了教练员,通过严格挑选和训练,这个旗组建起前达门、西尼乌素两支骁勇善战牧民驼球队,已有40多名驼球队员。
乌拉特后旗牧民驼球队组建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却已在内蒙古参加了40多场赛事,并两次代表中国应邀出席蒙古国举办的国际驼球比赛。
驼球竞技已成为这里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乌拉特后旗也被誉为“中国第一驼球之乡”。
文史寻忆——包头驼运史略我国商代既有饲养骆驼的记载,古时称骆驼为橐(tuó)驼。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包头人称之为“草上飞”。
骆驼天性耐寒耐饥,不惧风沙,且有苦渡征途,任重道远的特性。
一个好的骆驼,不吃不喝,可以日行八十华里,坚持五昼夜。
骆驼可食百草,只要不是闹草(有毒性的草),均可喂之,就连沙蒿也可喂食。
戈墜沙漠地带(亦称瀚海),除少数特殊耐旱植物外,一般植物不能生存,故养成骆驼可食百草的习性。
骆驼天赋的宽大蹄趾,是其他任何牲畜所不具备的。
碰到沙壁,骡马之类不得不绕道而行。
但骆驼不仅可以越壁而过,而且并不影响载重。
骆驼还有一个特殊适应沙漠地带的本能,就是在经过长途跋涉,体力大量消耗之后,恢复期比较短。
只要喂上好饲料,二十天左右就可以复膘八成以上。
骆驼这些独特的本能,使它自古以来就成为草原沙漠地区特殊的得力运载工具。
包头地区的驼运,是随着包头的商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清康熙时,皇帝命大臣范昭逵,勘察通往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驿站道路。
范昭逵为此曾先后四次来包。
驿站的建立,为内陆人民通往西北边陲开辟了途径。
清实行移民屯垦戍边政策后,内陆农民不断来包定居,各地商人也来包经商,加上包头地理位置的优越,逐渐从一个小村庄,向商业集散城镇发展。
到清雍正年间,包头已成为汉蒙人民交易之地,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改村为镇,已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货物转运的中枢。
在经济落后的旧中国交通工具极其简陋的情况下,骆驼便成为这一地区通向西北沙漠地区及蒙古地区唯一的特殊得力的陆运工具,与黄河水运相辅,为发展包头的贸易,促进内蒙及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开展文化交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据考,驼运路线大体上分北、西两路;北路通往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利国首都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合(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扎布哈朗特)、科布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吉尔格明朗图),西路通往新疆、甘林、宁夏,青海以及陕西西北部地区。
民间体育之——驼球的发展研究
刘继练;樊勇
【期刊名称】《经贸实践》
【年(卷),期】2015(0)10X
【摘要】内蒙古地区位于中国领土的最北端,深居内陆地区,土地辽阔,由于其独特
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具有蒙古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驼球运动。
笔者在参考众多蒙古历史发展的资料书籍之后,希望更加细致和深入地对驼
球这一民间运动展开研究,以促进这一传统民族运动的发展。
【总页数】1页(P343-343)
【作者】刘继练;樊勇
【作者单位】河套学院体育教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9
【相关文献】
1.民族民间体育发展之路向研究——以贵州省民族民间体育进课堂现状调查为例
2.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体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西田阳县民间体育资源为研
究个案3.“互联网+”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研究--评《“互联网+”时代
民间体育文化保护与创新模式的研究》4."互联网+"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研究——评《"互联网+"时代民间体育文化保护与创新模式的研究》5.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新视野--《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赛的发展与传承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之一。
在乌拉特后旗,有一项特色民间体育活动,即蒙古族驼球赛。
驼球赛是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更是一种展示蒙古族文化和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
蒙古族驼球赛是以驼子为工具和比赛对象的一项体育项目,它是一种集驼背、球戏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
比赛时,参赛者骑上驼子,两队分别站在场地两端,通过驼子背上腾挪的方式争夺控球权,然后将球投向对方球门,最终进球的一方获胜。
驼子作为赛场上的一员,必须训练有素,并遵守比赛规则,将球传递给队友或直接进攻对方球门。
乌拉特后旗的驼球赛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每年夏季都会举行一次大型的驼球赛活动,吸引了众多蒙古族群众和游客前来观赏。
驼球赛的举办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和体育的传承,它保留了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精髓。
驼球赛的发展离不开乌拉特后旗政府和蒙古族群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在活动的组织、场地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驼球赛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蒙古族群众也积极参与驼球赛的传承和发展,他们经常组织驼球队进行训练和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技术水平,传承并推广这项传统体育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乌拉特后旗的驼球赛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也在不断扩大。
如今,驼球赛已经成为乌拉特后旗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体育爱好者前来观赛和参与。
驼球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蒙古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乌拉特后旗的驼球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化进程,使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受到冲击。
这对于驼球赛的发展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现行的驼球赛在设备和规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比赛的水平和质量。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赛事的品质,乌拉特后旗可以考虑引进一些现代化设备和管理理念,在比赛的筹办、宣传推广和赛事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阿拉善右旗民俗之骆驼文化
骆驼文化在阿拉善蒙古族的游牧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赛骆驼、评比种公驼和评比骆驼等是主要内容。
近年来,这些活动逐渐活跃起来,为阿拉善地方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项目增添了有价值的新内容。
一、赛骆驼
赛骆驼是完全符合阿拉善地方特色的、有着独特风格的传统体育项目。
赛骆驼和赛马一样,都有着它独立的深刻含义,比赛水准高,属于不断发展壮大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之一。
二、骆驼评比
骆驼的评比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公驼评比
阿拉善的放驼牧民历来注重改良骆驼的品种,以期得到更好的效益。
为此他们会进行一年一度或几年一度的种公驼评比大赛,对比种公驼的个头、颜色和绒毛的质量,甚至对比它们的缰绳、笼头等装饰品的漂亮程度,严格测评分级,并对前几名种公驼的主人进行奖励。
(二)骆驼评比
骆驼的评比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1.评比骆驼的外表。
比如对骆驼的毛色、驼峰的长短和丰腴程度,是否头高胸壮、四肢有力等。
2.评比骆驼的骑具。
如对骆驼的鼻棍子、缰绳、笼头、驼韂、肚
带、驼蹬、捎绳等装饰品的对称和漂亮程度进行评比。
阿拉善蒙古族自古以来就和骆驼相依为命,兴盛繁衍,在建造家园的过程中将它视为苍天的赐予,吉祥有福之畜。
怎么样,看完这些是不是长知识了呢?
你对阿拉善的骆驼了解多少呢?。
解析内蒙古驼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方向
作者:樊勇刘继练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9期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民族丰富的省,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少数民族受到了内蒙古特有的气候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专属于内蒙古民族的独特运动方式,驼球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项民族运动。
本文主要探究了内蒙古驼球运动的起源,并针对于内蒙古的特色对内蒙古驼球运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内蒙古;驼球;民族起源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引言
内蒙古传统的驼球运动是内蒙古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自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其中各族人民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现状。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古族,回族,满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将自己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特点融入到了驼球运动中,逐渐影响着内蒙古驼球运动。
一、内蒙古驼球运动的起源
内蒙古西部地区风沙较大,紧邻沙漠,因此骆驼是内蒙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用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骆驼开始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中,从而也就产生了内蒙古特色体育运动——赛驼,骆驼也开始逐渐走入到竞技性的民族运动中来。
随着那达慕大会等大型的群体活动的举办,借鉴于马球的规章制度,最终形成了驼球运动。
内蒙古驼球运动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传承了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将骆驼这一动物从传统的劳作动物转化成了具有多种身份和功能的民族动物。
驼球运动与马球运动相似,比赛主要分为两场,有两支球队进行规定时间内的驼球竞技为主,一般来说比赛队员为六人,时间为20分钟。
现阶段内蒙古驼球运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仅在各大民族活动中,例如那达慕大会等中出现,还组成了专业的驼球运动队远赴蒙古国进行驼球比赛。
内蒙古的乌拉特后旗被称为了“中国驼球之乡”,承载着我国内蒙古驼球运动的发展。
二、内蒙古驼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一)区域性发展较为突出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特殊的地域空间,每一个民族之间的发展中都会形成独特的人文观念以及文化和体育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辽阔,民族众多因此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也具有很多,驼球运动作为一个起源于内蒙古西北部,发展与内蒙古中部,最终受到内蒙古地
区的全面推广的民族运动,其自身就具有着一定的区域性。
因此,在内蒙古驼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驼球运动的区域性特性。
(二)多样性和民俗性并存
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地域辽阔,区域面积跨度大,数民族聚居地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范围,他们所延伸出来的任何事物都不尽相同,当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也呈现出多样性。
从自然的角度上来看,单独的人是非常脆弱的,但是人类又是特别聪明的,从最早期的集体意识的产生,人类就学会了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源与精神资源。
因此驼球这项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发展中也无疑需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内总共生活着49中不同的少数民族,可以将这些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一定的整合与借鉴,并有效地融入到驼球中来,从而促使驼球运动的赛事制度和竞争等方面更加的内容丰富。
除此之外,在进行驼球运动的发展中,我们不但要培养驼球运动员的努力竞争,还需要将团队、民族的荣誉放在前面,从而凸显出内蒙古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
驼球运动的产生,具有着我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性特征,这主要是由少数民族与各民族之间内部习俗相互结合而形成的。
民俗性与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之余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在驼球运动中加入一定的民俗性内容,有利于延伸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其中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定期举办的少数民族的各种大型的活动和节日中驼球运动的发展等。
(三)民族性和时代性并举
内蒙古驼球运动并不仅仅是个体的少数民族运动,而是属于更加广泛发群体,因此驼球运动必须要经历从少数个体逐渐发展到多个群体这一过程,才能真正突破内蒙古这一地区限制,从而传承下去。
我国内蒙古的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基本多数为平原地形,因此适合于驼球运动的发展,也成为了我国驼球运动的主要聚集地。
但是要想让驼球运动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是走向世界,就需要实现驼球运动的时代性发展。
传统的驼球运动仅仅是作为基础的一种娱乐性项目,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进行比赛,因此为了实现驼球运动的时代性,我们可以定期举办驼球运动的相关赛事,并进行新闻媒体的传播与宣传,逐渐地让驼球这项内蒙古民族体育运动走向大众的视野前。
只有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凸显出自身的民族性,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一直流传下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内蒙古驼球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一直举行的赛骆驼比赛,也是我国内蒙古地区所特有的一项运动,这项运动主要借鉴于马球运动,又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特色,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体育项目。
从其发展的角度来看,驼球运动具有着一定的民族色彩,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性。
所以我们需要在突出其地域性特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多样化与民俗性的激发,最后要与时俱进展现出驼球运动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才能使内蒙古驼球运动在未来的发展中自成一派,流传千古。
参考文献:
[1]薄惠敏.大力发展内蒙占白治区体育经济的对策初探[J].内蒙一占科技与经济.2010(1).
[2]熊胜尧.从奥运发展角度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与未来趋势[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3]崔乐泉.21世纪的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7(4):14-15.
[4]钟海平,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与西部民族地区文明进程互动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3,4.
作者简介:樊勇(1963-),男,内蒙古临河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改革。
第二作者:刘继练(1962-),男,内蒙古临河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