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技名著,指导学生对本课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知识梳理】一、科技名著1.背景: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2.代表(1)《本草纲目》①作者: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
②特点:规模宏大;附有药物形态图;对药物重新分类。
③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天工开物》①作者:宋应星。
②特点:内容非常丰富;配有插图,画面直观生动。
③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3)《农政全书》①作者:明代农学家徐光启。
②特点:内容全面;分类清晰。
③地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目的: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影响: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北京城(1)修建:明成祖时,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06年开始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造,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2)构成:明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3)特点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②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桥梁、大街小巷等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③城中心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戏剧1.背景: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
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
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A.故宫B.莫高窟C.颐和园D.万里长城2.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独创性的象征。
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西起陇西,东到山海关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3.一位外国朋友希望能游览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他应该去()A.沈阳故宫B.北京故宫C.万里长城D.避暑山庄4.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存的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修建于()A.秦朝B.战国C.明朝D.清朝5.被西方研究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大唐西域记》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水浒传》6.明清之际,我国产生了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有()A.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B.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C.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D.苏轼、柳永、李清照7.这部书涉及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30多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A.《资治通鉴》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8.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E.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9.某古书的提要写道:“明,徐光启撰……总括农家诸书。
”据此可知,该古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10.下列不属于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的是()A.贾宝玉B.林黛玉C.王熙凤D.孙悟空11.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B.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C.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汤显祖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12.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小说创作大放异彩。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教学准备】音像资料:故宫、长城;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科技名著学生看书时,老师_空白表。
(朝代)(著作)(作者)(评价)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个同学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
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作出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这一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等;明朝的建筑成就,如北京城、明长城等;明朝的文学艺术,如小说、戏剧、书画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展示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巨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了解书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状况,提升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本课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草纲目》草部介绍(节选)图一图二图三水藻(如图一)气味:甘、大寒、滑、无毒;主治: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金星草(如图二)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
虎耳草(如图三)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主治:耳出脓、痔疮肿痛。
《本草纲目》综合大量科学资料,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巨著作者内容特点和价值《本草纲目》李时珍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宋应星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课题: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姓名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3.知道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28分钟)1、认真朗读课本P76-83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下面思考题并做好标记。
(9分钟)2、完成自学思考题。
(8分钟)(1)《本草纲目》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2)《天工开物》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3)《农政全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4)找出明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以及明代北京城的布局和特点。
(5)明朝的三大小说是什么?它们的作者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 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3、检查自学效果,读背知识,班内反馈。
(9分钟)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0分钟)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具有什么时代特点?为什么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5分钟)1.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2.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真人秀节目。
该节目通过记录现代人重现古代技术与工艺过程,实现现代人对古代匠人的理解。
节目以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书籍的名字命名。
这部书应该是()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3.某出版社将《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
这类古籍是()A.医学著作B.史学著作C.文学著作D.科技著作4.下列物品出现在中国不同的时期。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筒车②《窦娥冤》③《农政全书》④“交子”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5.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造新的北京城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康熙帝6.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三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思想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爱历史,学生学习热情高、课上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善于小组讨论学习,学习氛围浓厚。
但是由于接触历史课的时间不长,学生基础又相对薄弱,所以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做好铺垫,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层层解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明朝文化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代中国的象征---天安门,世界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中华民族骄傲--万里长城。
大家知不知道这些建筑都是在中国的什么时期建筑完成的?关于明朝,外国史学家评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科技:介绍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如水稻栽培技术、瓷器制作工艺、货币制度等。
2.建筑:介绍明朝时期的重要建筑,如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以及建筑风格和特点。
3.文学:介绍明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以及文学流派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明朝的皇帝、政治制度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明朝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如水稻栽培技术、瓷器制作工艺、货币制度等。
3.操练(15分钟)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科技方面包括农学、医学、手工业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建筑方面主要介绍了故宫和长城等著名建筑;文学方面则以《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代表,介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明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的专业名词和概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自主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课外资料:关于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论文、书籍等。
4.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含答案)2019-2019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通过学习归纳列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说出明朝的科技名著并说出作者。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3)、明长城的起止点,目的。
4)、明北京城修筑的人物时间,构成、地位。
5)、说出明朝的小说的名著与作者。
6)、明朝最富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一、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连接起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繁荣景象,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科技、建筑与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明朝时期这些领域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状况。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明朝时期文化繁荣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巨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明长城和北京的建筑特点,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北京故宫,和长城图片的资料、文字资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和三部小说,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难点:明朝文化、科技、建筑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看它的目次为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禽、兽、人等部。
……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兽和人等。
这与现代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
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二、讲授新课:一、科技名著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
明朝时期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本草纲目》书影)你看它的目次为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禽、兽、人等部。
……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兽和人等。
这与现代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
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1.(多媒体出示明代科技著作的表格)学生读教材,巨著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李时珍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宋应星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徐光启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目标导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一)明长城1.(多媒体图片展示长城)朗读课文(79页“明朝建立以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这段文字)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答案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❷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本草纲目》书影)你看它的目次为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禽、兽、人等部。
……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兽和人等。
这与现代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
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 答案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多媒体出示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学生读教材回答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提示: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二)北京城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展示图片《故宫》《北京天坛》等)朗读课文(80页“明朝北京城……”到“皇家建筑群”两段文字),提问:营建紫禁城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研究写成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既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
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
2019-2019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
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归纳列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
(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说出明朝的科技名著并说出作者。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3)、明长城的起止点,目的。
4)、明北京城修筑的人物时间,构成、地位。
5)、说出明朝的小说的名著与作者。
6)、明朝最富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一、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连接起来。
李时珍《西游记》
宋应星《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水浒传》
施耐庵《农政全书》
罗贯中《本草纲目》
吴承恩《天工开物》
二、明朝文化时代特点非常鲜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座城市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它以“万岁山”为全城的中心点,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
紫禁城的主要宫殿和午门、承天门等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
(1)材料所说的这座城市是__________。
材料二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2)诗中提到的长城在明朝时,东西到达哪里?
(3)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请从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举出科技巨著的例子。
(4)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请根据提示填空。
①降妖除魔本领强,蔑视统治勇反抗。
对应作品的作者是______。
②民间生活多艰难,逼上梁山当好汉。
对应的作品是___________。
③军事斗争乱纷纷,人物形象栩如真。
对应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
(5)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其中戏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2')
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
一、选择题
1. “踏破云山千万层,遍尝百草救苍生;心随长风
化甘露,洒入民间是笑声。
”这是后人为右图中的人
物所作的一首诗歌。
你知道他是谁吗?()
A. 徐光启
B. 宋应星
C. 李时珍
D. 张仲景
2.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
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
”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
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医药学巨著
B. 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 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 右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水煮盐工艺
的一幅插图。
该著作应是()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4. 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回来后,爸爸问了他一个问题: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造新的北京城的皇帝是谁?答案应是()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雍正帝
D. 康熙帝
5. 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
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
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
的建筑。
”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A.故宫
B. 十三陵
C. 长城
D. 颐和园
6. 自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
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 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
D.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 观察下面两幅图,与唐朝长安城比较,明朝北京城设计的最主要特点是()
A. 城内有“市”,具有商业功能
B. 城内有宫城和皇城
C. 城有三重,宫城居于中心
D. 城为方形,街道正直
8. 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孙悟空”这一形象出自()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9. 鲁迅认为明朝小说有两大主题,其中之一是讲神魔之争。
下列小说中讲神魔之争的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西厢记》
10. 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
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11. 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如右图所示),通过杜
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
人的封建礼教。
其作者是()
A. 汤显祖
B. 马致远
C. 关汉卿
D. 孔尚任
12.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工商业市镇繁荣
B. 书坊、刊刻印刷迅速发展
C. 契合广大人民的趣味
D.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非常高
二、材料解析题
13. 在2 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腾起,纵横万里。
如今,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材料二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长城的描述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长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小说家采用多种题材,以高超的技术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个情节曲折、人物鲜活的故事,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1)明清时期,我国哪一部小说是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又是哪一部?
(2)《三国演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这一时期反映了这一特点的一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D
3. C
4. B
5.A
6. B
7. C
8. B
9. C 10.D
11.A 12.D
二、材料解析题
13.
(1)抵御了少数民族的入侵;
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
有利于沿线经济发展。
(2)悠久的历史;
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14.
(1)《水浒传》。
《西游记》。
(2)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3)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牡丹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