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一高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24日周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0.70 KB
- 文档页数:5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家讲坛》兴起明史热,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的更替
B.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C.国力对比的变化
D.文化途径的迥异
2.(2013·临沂期中)林则徐致信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4.(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据道光年间外交史料编纂情况统计,道光十年(1830年)至二十年(1840年)之间,“天朝”一词比“中国”词使用多,道光二十年后,“中国”一词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这一变化( )
①受鸦片战争惨败的影响而产生②为和太平天国政权相区别而使用
③反映传统的天下意识被完全抛弃④说明近代的国家观念在逐步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此歌谣反映出(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6.如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 )
A. 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B. 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 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D. 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7.(2014·临沂高三期中)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
8.《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9.(2013·宜春五校联考)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
(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
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秦左丞相封泥秦廷尉封泥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1.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记叙:“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
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度
1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3.“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
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
C.明太祖封七子朱榑于青州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亲王
14.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至及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
”这里的“形式合理性”主要是指() A.结束七国混战,实现军事上的统一B.以皇权为中心,三公既配合又牵制
C.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D.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了皇权至上15.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
这说明()
A.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
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D.唐太宗废除了宰相职务
16.(2014·徐州、宿迁三模)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17.(2014·宿迁一调)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8.“(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19.“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②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0.《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
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地更瓦裂,都亦必惊。
”梁启超等人的观点()
A.虽有夸张,但对国人有惊醒作用B.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
C.认识到了台湾对国防的重要作用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21.“直到……18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国民生产总值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22.(2014·皖南八校联考)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
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
”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 ) 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23.(2013·宜春五校联考)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写道:“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
”在当时环境下,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 )
①与世界接轨,可减少国际纠纷②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③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与中国无关④颇具智慧,有利于化解纷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24.湘人郭嵩焘为近代中国首位驻外使节兼驻英公使,他积极向国内介绍西方制度。
1877年,副使兼驻德公使刘锡鸿指责其为汉奸,历数其罪状包括“披洋人衣”“向他国国主致敬”等。
郭嵩焘返回家乡时,长沙大街上也贴有郭嵩焘“勾通洋人”的标语。
郭嵩焘的遭遇折射出近代中国
A.外交努力的失败
B.社会对汉奸保持高度警惕
C.向西方学习道路崎岖
D.无论海内外大家都是保守的
25.6.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共计25分。
26.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
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丛》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
(7分)
(2) 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
(2分)
27.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
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
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
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材料二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材料四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
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2分)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
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4分)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近代中国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2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
(4分)
答案
BCDDB D AADB C BDCA ABCDB BCDCA
26答案:(1)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集体讨论政事;常以其他官吏行使宰相职权;三省分掌宰相职权,相互牵制和监督;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理政事。
(2)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部门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
(3)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
27答案:(1)外国人权利的大小。
(1分)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
(1分) (2)第一类。
(1分)有领事馆、租界等。
(1分)企业集中,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2分)
(3)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
(1分)如西服、西餐,婚俗变化等。
(1分)
(4)同意: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或不同意:中国丧失国家独立;中西方差距加大等。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