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简介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提出了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学习。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讨论它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2.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由Jean Piaget和Lev Vygotsky等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强调个体通过对经验的解释和思考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在教育环境中可以通过活动、合作和反思来发展认知能力。
3.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3.1 观察性学习建构主义认为,观察他人并观察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可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因此,在教室环境中,可以使用观察活动、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现实情况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同伴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思考、解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项目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过程。
3.3 引导式问题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促使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
适当的引导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反思与评价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想法、过程和结果,并提供有效的反馈来帮助他们改进。
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发展个人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建构主义对教育实践的影响4.1 学生角色的转变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知识建构的主体。
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思考和合作来构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2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提供环境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关注个体知识建构过程的学习理论。
它认为,人类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事物,并将其视为现实,而是主观地构造知识,并将其视为现实。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将学习过程视为知识的建构和重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记忆。
在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应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过程是个体逐渐建构和重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个体对环境产生所需响应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是提供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环境,而学生则是知识的建构者。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将新知识与现有知识联系起来,还需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他们应该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创造性思维。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提供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以满足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和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为此,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有意义的,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相关。
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有趣和愉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将课堂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任务应该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应用。
3.提供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机会应该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启示张金明(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
构建主义视角下我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平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开发不足、教育教学情境创设有所不足等。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有诸多启发,教育教学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人意见;同时教师的作用转变为设置适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反省与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这些观点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主动性,打破了平衡,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
关键字:建构主义;教育;启示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①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学习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建构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引人注目。
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迁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来,必将对学校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教师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四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也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具有情境性,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梗概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
由于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以前,社会上还缺乏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条件,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它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应用的Et益普及,尤其是Hot Java等技术的出现,使二者进一步融合。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实现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二者较为完美的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因而,建构主义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本文在作者多年从事网络教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使用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理想认知工具来有效地促进网络英语教学的发展。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特征1.1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积极地建构和重建对世界的认识(KafaiAnd Resnik,1996)。
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教育基于行动(杜威,1916)。
而另一位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991)也提出了“活动与心理发展统一”的观点,二者都一致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高文,1998)。
1.2建构性、累积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并通过各种途径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以求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信息,建构性的学习方式强调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建构知识的同时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和协商;建构知识是一种带有一点偏见和通过一定滤镜的意义制定活动。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累积的。
新的学习都是以决定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是对原有的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是一种质变。
1.3目标指引性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是否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获得相应的预期成果。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有目标定向的,它由学习者自己设定,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以及学习者与教师、教学内容、学习环境的交互中,因此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习者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途径达到目标并能够评定自己在达到目标过程中获得的进步(何克抗,1997)。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首先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关注教学改革如何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以改善教育实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将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启示,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我们还将综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其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理解和描述。
它认为,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空白的容器,等待被填满,而是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个体。
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理解和感知,主动地构建和解读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固定的实体,而是主观的、情境化的、不断变化的。
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和理解,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而建构的。
这种建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经验、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
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共享知识、经验和观点,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社会性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建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他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经验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90年代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入我国,并对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身的发展是否完善,是否完全适合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却值得深思。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作结构主义。
现代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个体思维的发生过程就是儿童在持续成熟的基础上,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从而使图式(Scheme)持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
图式是该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皮亚杰的发生理解论原理是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对认知心理学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得以迅速发展。
其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它不但注重知识表征和意义过程,同时还注意到构建学习环境以协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意义。
所以说,现代建构主义既是认知心理学的进一步完善,也是早期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
建构主义思想来源驳杂,流派纷呈。
综观建构主义各家学派的观点,我们可将其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知识观:反对客观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有于具体个体之外,知识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所以说,外部信息在与学生的经验背景和原有知识联系以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
2.课程观:强调教学要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课程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在课程设计上要表现给学生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完整的问题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
所谓课本知识,虽然包含着真理,但并非终极答案。
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理解新知识,而且要对新知识实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一种理论,即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注个体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教育理论。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认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个人经验的构建来建立知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
它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个体。
这一理论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传统模式中,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建构主义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鼓励他们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建构主义学习。
其中之一是问题解决学习。
问题解决学习是指学生通过面临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提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个应用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建构知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还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理解力。
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自由,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和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图书、实验室设备、计算机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了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还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
他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此外,教育政策应该鼓励和支持建构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构主义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蒋黎旺李蓉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新课程视野下建构主义理论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以此作为学校体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与健康教学自主建构应用新课标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承受学习中的艰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艰苦努力的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心,享受学习和探索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生活化、情景性与趣味性;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强调积极体验与探索,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更关注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学校文化对个体学习的积极影响;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和情感性。
学校体育作为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受到学校良好的体育教育,在生理、心理、运动技能、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关注不够,对如何培养人、发展人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过多地强调体育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然而,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使得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可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发生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认可和发挥,还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体育教学活动朝着科学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有义务探讨一下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即建构主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1.建构主义的概念及发展。
建构主义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皮亚杰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
203项目: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院校“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项目编号:20Y126作者简介:万强(1981—),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学士学位,中级,湖北医药学院,体育教学与训练。
建构主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万强 湖北医药学院摘要:在新课改之中,提出了将建构主义运用在教学工作中,因此,我国的教育工作中,就开始运用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一些新兴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新课改的实际运用环境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缺少对于学生的针对性,而是同意开展建构模式,所以就会导致体育教学的改革过于形式化,太过自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去分析出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模式。
因此,本文针对构建主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教学;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运用,能够有效地使教育的时效性更高,也就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一些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展图式和建构教育工作,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层次,则需要开展图式的同化教育。
对于一些班级内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要进行进步式的建构,只有教学更加符合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够受到学生的认同,进而提升教育效果。
一、建构主义的含义建构主义的理论中,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个基础的过程,分别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的含义是说通过对于外部环境的相关信息内容的吸收接纳,然后结合自身的认知人员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就是图式中,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外界所产生的刺激中产生的信息内容,直接整合归纳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的过程。
顺应的含义是说外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所以学生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同同化新环境之中出现的信息内容,所导致的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出现了变化,自主的进行改造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因为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刺激,发生变化的过程。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结构化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体育结构化教学的定义、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体育结构化课堂教学的实践。
二、体育结构化教学的定义与意义1. 定义体育结构化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意义(1)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结构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单元,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构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结构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体育结构化课堂教学实施策略1. 教学内容设计(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和技能。
(3)合理设置单元之间的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2. 教学方法运用(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教学评价与反馈(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体育结构化课堂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背景某小学三年级体育课,教学内容为篮球基本技能训练。
建构主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一、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建构主义对大学体育教学教师观和学生观影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始终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建构主义应用于体育教学,使教师观和学生观都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教师由传统模式下的主体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资源和信息的“引路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受体开始转变为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建构主义,老师逐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建构主义对大学体育知识观的影响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一种解释、经验和假设。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知识主要是以技能形式存在的。
在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就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技能的主要过程。
建构主义知识观就是要求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的新技能进行学习,教师只能起到促进和帮助作用。
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对新鲜事物、信息、问题和现象提出解释和假设,最终形成自身的知识架构。
3、建构主义对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的促进由于受到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始终存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都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能够成分开发体育教学的新方法,比如:螺旋建构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和情景式教学方法。
在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采用下,体育教学水平会获得长足的提升。
合作式教学方法就是强调学生主体之间的合作性和主体性,通过学生主体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情景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引入情景模式,让学生学习自己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能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把握;螺旋构建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体育实践性活动,强化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主体更高层次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的启示郭洋波【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价值;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重要;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造,这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方面;要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提高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待建构主义不能盲目,要正确地认识.【期刊名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9)001【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建构;发展;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作者】郭洋波【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7.01Abstract: Theory lessons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can draw some inspiration that lay stress on worth of students from constructivism study theory. It is very important respect that the teaching of theory lesson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should ecourage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create by themselves. It can make them develop better. The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s the key that improv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of theory lesson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So we must give constructivism study theory a right understanding.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study theory; Development;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Teaching of theory lessonsCLC number: G807.0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1)01-0043-04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到中国以来,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方法中的应用设计( 作者:吕超阎杰许世岩发表时间:2014年11月 )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建构主义理论使体育教学策略发生了质的变化。
它强调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建构主义;体育;教学方法;设计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
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取向的综合的学习理论。
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移人过程。
而是一个教师提供学习情境、提出学习问题帮助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通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理论体系。
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的改变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提到了重要位置。
建构主义教学理沦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将围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全面发展”的中心进行变革。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由来建构主义(constna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
他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性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作者:谢玉琴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20期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中颇具影响力的教学观,以其自身所具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正被逐步推广于实际教学当中。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建构主义更强调学习者自身经验结构的建构,符合当下精英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建构主义理论对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影响进行研究,根据高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在当下实际情况和建构主义视角下,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期提高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心理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b)-0000-0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迈入新台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新时期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今天,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实现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新要求一度成为社会和教育界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后现代的一种新型理论视角,日益在各类学科应用中得以普遍应用,那么,体育作为培养人类能力的重要学科,与建构主义有何关系,如何以建构主义理论看待体育教学则是一个重要话题。
1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
1.1建构主义的概念
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学科,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首,这一观点早为国内外学者所认可。
毛泽东同志则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到,德智寄寓于体。
体育作为五育的基点,以现代视角来观察的话,并非是自然生成或规定的产物,而是通过一系列认知系统与结构融入的情况下所建构的,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体育教育是一种建构,是一种身体的管理,从身体的管理上升到精神的管理。
因此,体育教学的深入与思考过程中,除了对体育教学本身理论建构有所熟悉外,建构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应该有所了解。
因此,研究建构主义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有必要从建构主义说开来。
建构主义是20世纪以来,学者和专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教学研究所无法回避的关键性理论。
20世纪中后期,在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和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首的数位优秀的教育学者的推动下,建构主义理论诞生。
当然,从历史发展来看,建构主义的诞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无数优秀的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的辛勤探索,才得以在当下学术界得以逐步建立。
回顾建构主义的历史,可以发现最早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百多年,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方法,这是建构主义最早的成功案例。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实用主义对建构主义的产生了一定影响。
而作为现代建构主义导师的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碰撞,而这种碰撞正是通过学习者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此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成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后现代人将建构主义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的认知系统和经验结构为中心,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使学习者的认知和经验与学习内容发生一种相互的、双向的作用。
即在建构主义理论当中,主张学习者参与到学科知识的建构中来,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建构主义教学论主张学生改变以往接受者和被改造者的角色,从而把学习从一种以信息加工主义、行为主义为主的客观主义变成一种以新旧知识和个体的经验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建筑的建构主义。
1.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
1.2.1当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虽然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不再是课程选编自主化的尝试阶段,但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学内容陈旧,在涉及课程编排、教科书选编、课程目标设置、教学理论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的一系列教学内容等方面,暴露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体育教育起步晚,缺少单独的体育学科知识的专门研究,缺少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于对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本身有所参与,甚至对部分教学内容失去相应的兴趣。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喜欢课外体育活动,而对课程内部的体育教学内容到是显得乏味,这与教学内容的刻板不无关系。
1.2.2体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培养出具备优秀的体育专业素养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学员。
这是因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一方面,具有体育专业特长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专业教育的中后期,由于缺乏夯实的基础知识,所以不能对世界上前沿的、冗难的体育理论进行学习和消化,难以形成世界的、广达的专业体育观。
这就造成了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只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却不能继续深入发展,乃至独成一家的尴尬结果。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教育目的设置不够科学和深刻。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当前体育教育教学目的更加侧重于“全才”的目的而进行,学生在全面人才的主体要求下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事实上,人才培养是多元的,不仅仅是全才的培养目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体育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以全才为主体目标,将全才的目标培养的实现分配在每个项目与课时中,则急需要对建构主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梳理。
2建构主义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2.1树立学生内在的学习观
首先,总体看来,体育作为我国高考教育中的“小三门”核心主体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保证专业知识,同时,对体育日常知识有所了解。
有利于学生致力于专业特长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因此,强调学习过程要更加主动、实用的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体育专业教学之中,尤其是侧重于基础知识与高等教育阶段进行。
并且,应强调内在主动性的建构主义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理论素质,还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纵观当代体坛,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浪潮对中国本土体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竞技体育理论,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外国,中国本土体育所占甚少,增加中国体育建构是极其必要的。
2.2创新体育课程教学
自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体育学科内部要进行深入的学科研究,根据学生情况和发展意愿,发展具有专业发展方的专业人才。
更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这就要求在课程编排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单位应该革新教学方法,学习心得体育理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建构当中。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体育生命力的教学人员。
体育教育作为五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水平的主要课程之一。
这是因为体育自身具备的特殊性,体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身体艺术,它通过精工细致的身体活动的编排,美妙绝伦的韵律演奏,以及引人入胜的思想陶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不同身体上沟通的桥梁。
以建构主义理论所主张的教学理念,培养思想意识高度内化,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和理论建构能力,才能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具备前进动力和可能性的新时代体育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吴庆鳞.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杨玲.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理论探索与试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4]李平.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幼儿园体育教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