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9: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697.61 KB
- 文档页数:7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2.C3.A4.B5.B6.C7.A8.C9.D10.B11.C12.C13.B14.D15.D16.A17.A18.C19.C20.B21.D22.A23.B24.B25.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0分)(1)②③(2)西风西风漂流(3)海岭热带雨林增温增湿(4)常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较强;风电场可用地多。
27.(10分)(1)好小(2)慢地方性(3)增加夏减小(4)航空货运需求增长快;位于我国中部,便于货物集散;便于与武汉开展联运。
28.(15分)(1)盆地地形;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
(2)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长度较短。
(3)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4)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29.(15分)(1)接近铜矿产地,降低运输成本;有铁路或公路通过,运输比较便利;利用城市的劳动力、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等。
(2)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采矿产生大量碎石;选矿产生大量废渣。
(3)原因:纬度低,光照和热量资源丰富;受北部高原、山地阻挡,冬季不受寒潮影响;地处内陆,地形封闭,夏秋季不受台风影响。
不利气候条件:1月和12月温度低,橡胶树不能正常生长;1月和12月极端低温会造成低温冷害。
(4)20°N;甲地:影子朝北,由短变长;该中学:影子朝南,由长变短。
专题检测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答案:1.C 2.D解析:第1题,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两者自然带不同;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植被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与⑤同位于赤道附近,但受地形影响,前者为热带草原气候,后者为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地中海气候区是重要的柑橘、葡萄、油橄榄产区;②地夏季高温多雨,⑦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火山、地震较少;种植园农业的商品率高。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影响图中1月和7月等温线走向的共同因素是( )A.洋流流向B.山脉走向C.海陆分布D.风带分布4.爱尔兰与我国协商,决定由该国提供原料,在我国建设生产基地,共同生产某类工业产品,最有可能是( )A.石油制品B.奶制品C.手机D.机床答案:3.C 4.B解析: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冬季则相反。
据此判断图中1月和7月等温线走向的共同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
第4题,爱尔兰地处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于乳畜业的发展,据此推知该工业产品。
读某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位于( )A.甲B.乙C.丙D.丁6.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 )①气候较湿润②河流湖泊众多③以耐旱作物为主④以乳畜业为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5.A 6.D解析:第5题,美国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位于西南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
专题检测十二环境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1.(10分)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2005—2015年定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根据下列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根据上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4分)(2)根据上表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2分)(3)据表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每公顷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分)(4)珠江水系水量丰富,但近几年广州也实行夏季定时供水。
试分析广州实行夏季定时供水的原因。
(2分)答案:(1)现状:①人均拥有量少;(1分)②南方多,北方少。
(1分)原因:①人口多;(1分)②年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1分)(2)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江苏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比重:江苏比宁夏小。
(2分)(3)自然原因:宁夏降水少,蒸发比较旺盛;(1分)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浪费严重。
(1分)(4)夏季需水量增加;(1分)不合理利用导致浪费和污染。
(1分)解析:第(1)题,需要注意的是此题的问题是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是江苏和宁夏的水资源现状。
第(2)题,表中显示了两种用水方式:生活和生产用水,结合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答案。
第(3)题,宁夏处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且蒸发旺盛,再加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所以宁夏的农田灌溉每公顷均用水量比江苏多。
第(4)题,要注意“夏季”这个关键词。
2.(10分)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22亿公顷,逼近最低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
灾毁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
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A、B分别是什么?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3.5分)(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019 年高考模拟检测文科综合能力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为比较不同时期妇女的各孩次生育率水平,可将各孩次总和生育率相加得到总和生育率的合计值,用于人口的长期宏观决策。
图1示意2006~2016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一孩总和生育率、二孩总和生育率、多孩总和生育率曲线。
据此完成1~2题。
图11.图中代表二孩总和生育率的是A.ⅠB.ⅡC.ⅢD.Ⅳ2.201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B.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C.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D.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图 2 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 3 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
据此完成 3~5 题。
3.图示山脉可能是A.太行山B.贺兰山C.天山D.秦岭4.0.2 万年至今时期内,气候的变化特点是A.暖湿转为冷干B.冷干转为暖湿C.暖干转为冷湿D.冷湿转为暖干5.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A.带谱更加复杂B.荒漠面积扩大C.林带界限下移D.草原面积缩小根据某适宜度指标,将我国东北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三个地区。
2019版高中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升训练25Word版含解析提升训练25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练第65页下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4.针对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答案3.D 4.C解析第3题,我国的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如过度樵采、放牧、开垦等,以及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导致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加快了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D项正确。
而我国气候没有变干的趋势,A 项错误。
我国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没出现沙化地区,B项错误。
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丰富,毁林现象严重主要导致水土流失,与沙化关系不大,C项错误。
第4题,沙尘暴和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开采地下水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加剧土地沙化程度,A项错误;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会导致过度放牧,草场生物和土壤结构破坏,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 项错误;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实行农、林、牧相结合,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此措施有效,C 项正确;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此措施不能实现,D项错误。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解析:1.A 2.D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第2题,荔枝在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2018·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回答3~4题。
3.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4.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A.①③④ B.②③④C.③④⑥ D.③④解析:3.B 4.D 第3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所以表中空格①是热量。
②对应的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热量、水分,B对。
第4题,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①错。
热量受纬度影响,西北地区没有优势,②错。
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③④对。
气温年较差大,不是优势,⑤错。
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⑥错。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
专题检测四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2.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D 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河谷北侧地势相对较低,吊脚楼数量多,而南侧地势高,数量少,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第2题,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
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
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
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
故选B项。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河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4.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答案:3.A 4.C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河谷。
故A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判定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故C项正确。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读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甲、乙两时间段,气温变化率( )A.甲大于乙B.甲小于乙C.甲等于乙D.不能判断6.导致地质时期全球气温反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毁林开荒②太阳活动③燃烧化石燃料④火山喷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全球气候变暖对冻土界线变动的影响,正确的是( )A.使冻土界线向北移B.使冻土界线向南移C.山区冻土界线上移D.山区冻土界线下移答案:5.B 6.D 7.C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乙两时间段气温均大致升高5℃,但是甲时间段气温升高约5℃经历的时间明显长于乙时间段,所以甲时间段气温变化率明显小于乙时间段。
[浙江考试标准]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1)经纬度位置:纬度大致为10°S~80°N,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热、温、寒三带,经度大致为30°E~180°,东西跨11个时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西与欧洲相连,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1)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海岸线曲折漫长。
(2)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大陆性气候广布。
(3)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
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黄河、长江;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印度河、恒河;锡尔河和阿姆河是重要的内流河。
(4)相互关系:亚洲地跨热、温、寒三带,三面临海,腹地广阔,地形复杂多样,且地表起伏大,所以亚洲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特征。
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表起伏大,导致河流顺地势呈放射状由中间流向四周,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亚洲地域广阔,内陆地区广大,气候干燥,导致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受地形、气候的影响,亚洲的河流补给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补给等。
考点二| 认识地区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占欧洲的一半左右,包括除俄罗斯以外的30多个国家。
其经纬度大致位于40°N~60°N、10°W~30°E之间,属北温带。
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
欧洲西部海岸线破碎、曲折漫长,多半岛、岛屿、海峡和海湾。
第二节认识地区
5.[2014浙江文综,36(1),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
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5.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任答两点)
解析由图中读出关键信息:油气田多、等深线大部分小于200米、周边国家经济发达,进一步分析其开采的有利条件;海洋油气开采受海洋环境、天气等影响较大,且开采成本较高。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专题整合强化练
1.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此图可以说明()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的
③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④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读“长征路线图”,完成2~3题。
2.会出现“水拍云崖”景观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长征途中经历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2.B 3.A。
专题强化练拟建中的克拉运河,全长102公里,双向航道,横贯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
克拉地峡位于马来半岛北部最狭窄处。
读图完成1〜2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最明显的表现为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日本1月0 C 等温线与北纬38。
纬线基本重合,中国1月0 C 等温线与北纬33。
纬线基本重合, 该事实说明()A. 日本1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B. 日本南北温差大C. 日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的高1•克拉地峡属于() A.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 D.太平洋板块2•克拉运河若建设成功,一月由东向西通过运河的船只可能会 ()A.见到沿岸荒漠景观 B.看到风蚀蘑菇广布C.顺东北季风而航行D.遭遇大量浮冰威胁答案1.B 2.C2题,一月该地盛行东北季风,由东向西的船只顺风而行。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D. 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的早答案3.A 4.C解析第3题,图中三地位置由沿海向内陆变化,其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最明显。
第4题,1月0C等温线是重要的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日本1月0C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重合,中国1月0C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说明日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的高。
(2019浙江嘉兴教学测试)下图为“25 °〜32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 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6•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连结了()A.北美洲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C.北美洲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答案5.A 6.D解析第5题,从遥感影像中可以看到该区域的海陆轮廓及地中海、河流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为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该区域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或受来自陆地的信风的影响,多晴朗干燥天气,所以形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专题检测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答案:1.C 2.D解析:第1题,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两者自然带不同;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植被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与⑤同位于赤道附近,但受地形影响,前者为热带草原气候,后者为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地中海气候区是重要的柑橘、葡萄、油橄榄产区;②地夏季高温多雨,⑦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火山、地震较少;种植园农业的商品率高。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影响图中1月和7月等温线走向的共同因素是( )A.洋流流向B.山脉走向C.海陆分布D.风带分布4.爱尔兰与我国协商,决定由该国提供原料,在我国建设生产基地,共同生产某类工业产品,最有可能是( )A.石油制品B.奶制品C.手机D.机床答案:3.C 4.B解析: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冬季则相反。
据此判断图中1月和7月等温线走向的共同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
第4题,爱尔兰地处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于乳畜业的发展,据此推知该工业产品。
读某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位于( )A.甲B.乙C.丙D.丁6.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 )①气候较湿润②河流湖泊众多③以耐旱作物为主④以乳畜业为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5.A 6.D解析:第5题,美国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位于西南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
第6题,丁地区为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气候较为湿润,且农业生产以乳畜业为主,灌溉用水量相对较少。
下图为2008年我国四大地区与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出口额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注:东盟成员国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7.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B.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D.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8.据图分析可知( )A.东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面积B.影响中部地区出口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位置C.东北地区出口中国香港少是因为经济水平低D.较长的国界线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东盟的贸易答案:7.C 8.D解析:第7题,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以重型工业为主,C项正确;东部和中部以综合工业和轻工业为主。
第8题,东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从图中看中部地区出口额最大的地区是欧盟和美国,因此主要区位因素不是位置;东北地区出口中国香港少的主要因素是位置;较长的国界线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东盟的贸易,D项正确。
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全线建成投产,大量源自中亚的天然气将陆续输入国内各省区市,西气东输的年输气能力将增加百亿立方米,相当于原先的近一半。
据此完成第9~10题。
9.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河流状况D.人口10.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助于解决( )①资源浪费严重②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③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④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9.B 10.B解析:第9题,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的走向沿城市分布,主要是为了满足接近消费市场的需要,因为沿途的城市和工厂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
第10题,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东部经济发达,但能源、原材料不足;中、西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却比较落后。
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主要以煤炭为主,所以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图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是( )A.甲B.乙C.丙D.丁1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增加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1.B 12.A解析:第11题,“移民就业”是指民工流向能就业的地区,能就业的地区对民工而言就是有大量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地区,图中乙产品成本中工资比重最高,反映的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故B项正确。
甲是动力指向型工业,丙是技术指向型工业,丁是原料指向型工业。
第12题,“移业就民”是把产业转移到有大量劳动力的地区,我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产业移入可促进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东部低端产业移出,有利于东部生产要素向更高级产业投入,从而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6分)(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6分)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
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4)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7分)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2分)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2分)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分)(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分)(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2分)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2分)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2分)(4)集中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
(2分)汽车工业基础好;(1分)劳动力素质高;(1分)汽车工业生产地域联系紧密;(1分)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1分)主要面向国外消费市场。
(1分)解析:第(1)题,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状况分析。
据图可知,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东部的匈牙利大平原,北部和西部为山脉和巴兰尼亚丘陵;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第(2)题,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方面分析,即地壳下沉雨水汇集而成湖泊。
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
据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长。
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第(4)题,据图可知,匈牙利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杰尔为中心的周边城市,即匈牙利的西北部。
据材料可知,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且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由此推断,该地汽车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工业集聚效应好,规模效益大。
同时据图可知,汽车工业分布城市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通过,便于运输,国内外市场广阔。
14.(30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美国本土略图。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四环渤海工业带通常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工业带。
环渤海工业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具有众多的优势区位条件,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1)根据材料二图,描述图中积温等值线的走向,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请分别说出甲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和乙地区形成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纽约和奥马哈的气候差异及原因。
(8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环渤海工业带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6分)答案:(1)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4分)西半段大体呈南北走向,受地形(太行山)因素影响。
(4分)(2)甲:农业实现专门化生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5分)乙:沿海滩涂广阔,地势平坦;(1分)为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降水较少,夏季光热充足,利于晒盐;(1分)海水盐度较高。
(1分)(3)气候差异:纽约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大;(2分)奥马哈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量较小。
(2分)原因:纽约临海,海拔较低,受海洋影响大且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2分)奥马哈居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特征显著。
(2分)(4)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1分)临海沿边的优越地理区位,是我国连接欧亚枢纽和东北亚经济区的重要地带;(1分)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现代化的交通网络;(1分)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发达的教育、科技;(1分)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矿、海盐等自然资源;(1分)城市众多,可以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
(1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积温等值线东段大体与纬线平行,西段大体呈南北走向,影响因素应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2)题,美国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应主要从专业化程度、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商品率以及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乙地区盐场的形成条件应主要从光照、降水、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3)题,气候差异应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比较,影响因素应主要从地形、海陆分布和洋流等方面分析。
第(4)题,环渤海工业带发展的区位条件从国家政策、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基础、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