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12
岷县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右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2.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 )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4.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A.男耕女织的特点B.富裕和谐的景象C.精耕细作的特点D.集体劳作的方式5.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6.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 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
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7. 明时,“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
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理解。
依据所学可知,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的土地国有制度,选项中体现这一内容的是B项。
A指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建立,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是指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下的政治关系;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
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土地制度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表现为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故①正确。
小农经济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故②正确。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过于绝对,故③错误。
小农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④正确。
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
①③④组合错误,故A项排除。
②③④组合错误,故B项排除。
①②③组合错误,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3.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 西汉B. 曹魏C. 南朝D. 唐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曲辕犁,出现于唐朝,故D项正确。
西汉时期没有曲辕犁,故A项排除。
曹魏时期也没有产生曲辕犁,故B项排除。
南朝时期也没有曲辕犁的农具,故C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曲辕犁A. 白瓷B. 青瓷C. 青花瓷D. 彩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青瓷的特点,故A正确。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解析1.B【解析】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 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故A正确;“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排除D。
3.A【解析】材料大意为:强大国家的民众,父亲送他的儿子去当兵,哥哥送他的弟弟去当兵,妻子送她的丈夫去当兵,他们都说:“不能得到敌人的首级不要回来!”。
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度,用重赏鼓励人民在战争中杀敌立功,使得秦国形成了功利思想盛行的风气,因而秦国之民遇有战事才会出现“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的现象。
故A项正确。
B项只是表面现象,故B项排除。
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B【解析】材料“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说明东汉时期政府对官员的才能比较重视,故B项正确;从秦朝就打破了世官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公平竞争的原则和政府效率,故CD项排除。
5.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可知,敕令的出台需经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等程序,但材料中出现的敕令是皇帝直接发布的,可见有悖于规制,故答案为B项。
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2题;共64分)1. (2分) (2018高一下·江门月考)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A . 14世纪B . 15世纪C . 16世纪D . 17世纪2. (2分) (2019高三上·东莞月考)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等。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 . 一系列新国家的建立C . 欧洲人移民到美洲D . 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3. (2分) (2019高一下·息县期中)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
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
”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A .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 .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 .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D .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4. (2分) (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 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其中的“重要影响”理解最准确的是()A .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 . 给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C .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 .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5. (2分) (2020高一下·晋中月考)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
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长为90分钟,满分100分。
考查内容必修二1--13课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这说明A.铁犁牛耕已经被推广长江流域B.铁农具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D.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2.孟子曾描绘:“五亩之田,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反映了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D.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3.北宋虽都开封,但每年都要从南方运输数百万石粮食和大批布帛等物资前来,以供皇室、官吏和军队之需。
同时,宋辽金常年在北方的战争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流域的衰落。
这表明A.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B.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D.北宋时期漕运发达4.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租佃关系则日益普遍化;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A.封建经济严重衰退B.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C.工商业市镇的繁荣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5.就“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哪一组认识将得到大家的赞同A.商朝晚期中国已有铁农器B.西汉时期出现水力鼓风工具C.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D.西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代6.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空地、农田、民居划分为方形之坊,市场被局限在特定的数坊之内;唐代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的情况;宋代出现“坊巷桥门及隐蔽之处,具有铺席买卖”。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30小提,每小题2分)1.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A.B.C.D.2.宋代张孝祥有诗中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运用了自然力B.可调节水的流量C.提高了耕作技术D.此工具出现于宋朝3.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农耕的推广B.奴隶集体劳动效率低下C.阶级矛盾的激化D.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4.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
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
据此可知()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5.以下是某电视剧一场景:王某穿着整洁的中山装在上海火车站迎接李某,当李某出现时,王某上前握着李某的手说“李先生您好”。
请你判断此场景最早出现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运动后C. 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6.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7.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
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1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
2.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表明这一时期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 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制瓷业中民窑数量超过官窑,并出现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一方面这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包括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故B项正确。
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A项。
民窑只是为官府代加工,并不是被官府控制,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
3.3.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2.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
这些边疆民族政策A.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B.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C.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D.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3.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9%,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
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A.实现了社会公平B.增加了官员数量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统治基础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5.柏拉图曾说:“父母不能随意令子女去还是不去国家指定的老师家读书,因为儿童与其说属于父母,不如说属于城邦。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A.公民教育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 B.公民的城邦属性高于个人自由C.民主制度不断优化达到了顶峰D.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受到限制6.雅典民主制是一次性的瞬时决策机制,决策往往未经深思熟虑便付诸表决。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答案
1---5CCDCD 6—10CACDC 11---15 CDADC 16---20 BDDDC
21---25 AACCD
26.1.契丹2.金3.党项族4.铁木真 5.鲜卑6.清
27、1.西周2.秦朝3.东汉4.唐朝5.北宋6.明朝7清朝
28. 1)1.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2.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推恩令;3.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4.军机处;
5.隋唐;
6.两宋;
7.明朝
(2))矛盾:君权和相权矛盾、中央和地方矛盾(2分),
趋势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分)
趋势2: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1分)
(3)
任意三点
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④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
⑤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也可以从积极和消极方面进行评价)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1.1.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早期农业黄河中游农作物出土绝对数量统计表(单位:粒)A. 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B. 北方以种植粟为主C. 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D. 南方以种植粟为主【答案】B【解析】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耕格局。
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排除AD;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的早期农业北方以种植粟为主,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种植信息,排除C。
2.2.下图所示的古代农具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①是隋唐时期出现的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②是三国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③是隋唐时期的灌溉工具,骨耜是我国早期农业的农业工具。
故选①③组合,选C。
3.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段词反映了中国古代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C.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D.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典型表现,故C确;材料无法反映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材料未涉及农村商品交换内容,排除B;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小,自给自足为特征,排除D。
材料无法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D项.4.4.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A.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B. 大部分投入市场销售C. 质量普遍不是很高D. 全部运往海外销售【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古代手工业有三种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其中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范畴。
但没有任何一种专为海外市场生产,排除D;官营手工业不进入市场,排除B;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质量较高,主要满足官府需要,故排除C,选A。
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右图为1500年前后由欧洲著名航海家们开辟的新航线。
其中开辟航线①的国家是A.英国B.意大利C.西班牙D.葡萄牙2.1492年11月15日,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在那里(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
哥伦布一行赞赏它:“味道既好吃,又能烤食、又能炒食、又能磨面”。
可见该“作物”是A.玉米B.可可C.葡萄D.烟草3.美国作家斯塔尔在1907年撰写的《刚果真象》一书中说到刚果土著人的遭遇时说,“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种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
”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言“残暴罪行”的是A.自由贸易B.黑奴贸易C.大规模屠杀D.野蛮掠夺4.美国作家李普曼在《道德序论》中说,“在近代……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史实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B.手工工场的发展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圈地运动的开展5.小强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相关发明时,有意识地进行了归类梳理,但漏洞较多,6.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据此可知,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A.根本动力B.技术条件C.物质条件D.根本保障7.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革命的发源地是A.英国和法国B.德国和法国C.法国和美国D.德国和美国8.他们一边开自行车店赚钱,一边还要积累航空知识,观察老鹰飞行,反复设计图纸,经过三年多日日夜夜的准备,在1900年10月制成,而后不断改进,至1909年3月,美国陆军部正式向他们订货。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小题,共50分)1. 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这描述的工具是图1中的A B C D图1解析: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水以轮济,假一毂(车轮)汲引之利”指的是筒车。
此语出自《筒车赋》2.《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农业生产注重A.遵循经济规律提高效益B.改进铁犁牛耕发展生产C.进行精耕细作提高地力D.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解析:C3.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朝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
这表明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入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 唐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解析:B4.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工商食官”指的是官府垄断工商业,工商业特别是手工业产品主要满足政府的需求,而不是社会需求,所以A项错误;C、D两项是影响社会需求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考试范围:选修4第1-4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8分)1.1.秦始皇一生的作为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B.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C. 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D. 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进一步拓展了华夏中国的疆域【答案】A【解析】【详解】秦始皇在位时,完成了国家统一。
但是,秦朝的赋税、徭役繁重,刑法严酷,仅传位两世即走向灭亡,没有实现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
故A项说法错误。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B项说法正确。
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如颁行秦律,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这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作用。
故C项说法正确。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边境的安全,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建了万里长城,还南伐百越,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进一步拓展了华夏中国的疆域。
故D项说法正确。
2.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A. 宰相有职无权B. 皇权至高无上C. 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 尚书省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唐代的政治制度。
依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经做过尚书令,故唐太宗即位后“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说明皇权至高无上,所以B项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代的政治制度·特点3. 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件事最确切的的评价是()A. 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 )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2.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3.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
这些做法( )A.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B.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C.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D.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5.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
这一变化表明( )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6.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C.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7.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历史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最佳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表格里。
每小题2分,共60分)1.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
该主张有利于( )2.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
这反映了宋代( )3.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4.《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
这表明( )5.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这表明宋代( )6.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
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 “游手之徒,十室而九”“绅士商民近百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7.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这种做法( ) 8.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本试题卷共4页,1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封建王权的强化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 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由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井田制的内容,而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井田制,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建立,这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历史演变,故选C;“封建王权的强化”发生在秦始皇时期,排除B;材料中未涉及上层建筑的内容,且属于间接体现,排除AD。
2.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 农民更加勤劳B. 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 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答案】B【解析】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就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故B正确;ACD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3.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导致中国缺乏海外市场无法发生革命性变化,故A项正确。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题卷共6页,1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重农”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 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
2.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表明这一时期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C. 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显示制瓷业中民窑数量超过官窑,并出现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一方面这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包括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故B项正确。
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A项。
民窑只是为官府代加工,并不是被官府控制,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
3.3.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 “草市”开始出现
B. “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C. 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
D. 形成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始”;C项出现在明清时期;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4.4.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
A. 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 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非常多,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外出经商,年老时归家务农。
A C两项说法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无关联。
材料中“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说明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观念仍占主导,只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这种观点受到冲击。
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5.5.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下图四幅漫画,对下图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B. 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
C. 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D. 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四幅漫画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与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财富流入西、葡两国,但其王室却把财富用于奢侈享受,并没有把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最终使西、葡两国衰落,故C项对图②的理解错误,答案选择C。
图①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传统的商路被阻断。
故D项理解正确。
图③反映了英国地处大西洋沿岸,对外贸易及殖民掠夺具有优越的条件,在18世纪中期成为海上霸主,故B项理解正确。
图④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导致了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意大利失去了传统商业中心的地位,故A项理解正确。
6.6.马克思说:“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战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
”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B. 扩张的方向相同
C. 争夺商品倾销市场
D. 宗教信仰的冲突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