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护理技能强化教法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31.55 KB
- 文档页数:2
医学护理专业高等职业学校实训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探索研究近年来,医学护理专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于高等职业学校来说,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医学护理专业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实训阶段是医学护理专业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关键时期。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实训阶段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医学护理专业学生。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阶段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策略。
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技能。
而实践环节则应充分利用临床实践平台,如医院护理部或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病人护理和各项实践操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团队合作与分工协作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与其他学生一同进行各种操作和护理工作。
因此,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是实训阶段教学方法优化的重要策略。
通过分组训练,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和角色中,每个学生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责任心,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三、案例分析与问题导向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医学护理专业。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的病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确定护理方案,并加以实施。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护理决策能力,提高实践操作和护理策略的灵活性。
四、实训评估与反馈机制在实训阶段,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实践操作的技能评估、护理方案的设计评估等。
通过评估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方法调整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医学护理专业高等职业学校实训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队合作与分工协作、案例分析与问题导向以及实训评估与反馈机制。
护理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探讨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课,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其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一半左右。
学生操作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护理质量。
在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护理技术和其它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
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实用型人才。
现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探讨。
1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首先向学生讲清实验课的目的及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讲清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举例阐明实验教学与临床工作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起上好实验课的意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实验,操作效果才会令人满意。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1 用物:对护理技术的每一项操作,在物品准备方面尽量按教材上所需的准备。
在示教前,应向学生讲明用物的准备、操作目的、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的要点。
辅导教师应以熟练的技术、准确的动作、层次分明的操作进行正确的示范。
2.2 把好示教关:示教时操作动作正确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印象。
辅导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错误的操作印象,以后要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就非常困难。
所以,每位辅导教师在示教前要严格按教材中的操作程序练习,做到操作正确、规范、熟练。
2.3 示教过程中速度要适中:示教操作的速度不宜过快,让学生在初次观察不熟练的动作时,易观察出所示动作的全部结构和特点。
在示教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讲解,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兴趣。
2.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一项操作,辅导教师都要向学生讲明操作的要领,不要光看教师操作得有多好,要鼓励学生只要掌握好动作要领,一定会比教师操作得还要好,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观察教师的示教动作方面了。
3 从严要求反复训练人们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要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实验课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1个辅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辅导。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技能强化培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护生技能强化培训效果的分析,探讨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进行技能强化的意义。
方法:将护生强化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
结果:培训后护生的技能成绩高于培训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技能强化培训可以提高护生操作技能水平,促进实习护生角色的适应。
【关键词】高职护生;实习前;技能培训【中图分类号】r 47-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513- 01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日益提高,这意味着患者对实习护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1]]。
而《基础护理技术》主要是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来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
由于本课程是在护生入校的第二、三学期开课。
学习结束后,还有半年时间护生才进入临床实习,以至于实习时护生对于很多操作流程、要点及注意事项已经不太熟悉。
加上护生面临实习医院的新环境,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使其进入临床实习后不能马上适应实习护生角色[1]]。
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一些生理及心理的痛苦,也会使彼此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
鉴于此我校在护生实习前组织技能强化培训,以此来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并促进护生尽快适应实习护士这个角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校2007级全日制大专护生226名,其中女生218人(96%),男生8人(4%)年龄18岁~23岁(平均年龄20.5)。
入学时的综合素质测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制定技能强化培训方案:①项目:护士行为规范、铺床法、床上擦浴、卧有患者床单更换、无菌技术、注射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法以及静脉输液等。
②强化时间:两个月。
③培训老师:8人,均为双师素质型教师。
④培训方法:教师设计临床案例-布置项目、工作任务-要求护生分组讨论制订任务完成方案-护生角色扮演完成任务-老师点评加示教-布置拓展任务-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练习—考核1.2.2 评价指标(1)单项考核:在每一个单项操作练习完之后,根据本院制订的操作考核评分表(此表综合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对该项操作进行考核,检验护生的掌握程度。
浅谈如何加强护理实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护理实训教学在护理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实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护理的要求。
培养现代化的护理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结合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去适应现代化医院的要求。
在护理实训教学中护生须接受严格规范的训练,反复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基础操作。
护生护理操作技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去体会病人患病时的真实感受。
从病人的生与死中,感受护士的责任和使命,也体现到一个护士的伟大。
这样,就有苦练基本功的动力。
有些操作须在模具人身上练习,但思想上要把假人当真人来护理。
在假人真做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真人实做,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精湛的操作技能。
1 加强实验室建设(1)护理实验室是护生学习护理操作掌握护理操作的场所。
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精神愉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就像进入了病房。
因此,我们的护理实验室力求模拟现代化医院的布局来设置。
ICU病房、护士站,宽敞明亮,模拟病房床单位干净整齐,操作台物品摆放有序。
要求进入实验室每一位护生服装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
(2)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仪器层出不穷,如中心供氧装置、电动吸引器、心肺呼吸机、动态心电监护仪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还是占主导地位,学校配置了一些实用性强、使用率高、种类及数量充足的最先进的实验物品和器械,如多功能模具、局部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等来满足教学中学生实验练习的需要。
2 训练真实性(1)所谓“模拟”,是相对“真实”而言的,所以模拟教学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创造出尽可能贴近真实机体构造和临床环境的模型器具,用颜色、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介刺激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形象概念。
譬如手臂静脉穿刺模型,外观上无论是肤色还是皮肤质感、弹性、都和正常人体上臂肌肤接近,“血管”在“皮肤”下若隐若现,用针穿刺时,可以感知“皮肤”的阻力,甚至还有针入“血管”时的落空感,若穿刺成功,可以抽取出“血液”。
医学护理专业高等职业学校实训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研究探索随着医学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职业学校的实训阶段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文将探讨医学护理专业高等职业学校实训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首先,针对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特点,实践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传统的理论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因此,在实训阶段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操作中。
这可以通过模拟病房环境、使用实际医疗设备和器械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实训阶段的教学方法还应以问题为导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因此,在实训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病例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案。
另外,合理的团队合作也是实训阶段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学护理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训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病例讨论或模拟抢救等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此外,在实训阶段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只有注重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该在实训阶段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际工作,将护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医疗工作,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最后,实训阶段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评估和反馈。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改进不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估和自我纠错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医学护理专业高等职业学校实训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团队合作,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注重评估和反馈。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护理技能强化教法探讨作者:沈宗娣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03期【摘要】实习前护理技能强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基础护理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利用实习前的3个月,每周2学时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护生的护理技能操作项目成绩明显优于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成绩。
实习前的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可以提高护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增强护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准护士的信心,提高其综合的素质。
【关键词】高职护生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55-02临床护理实习是每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的必经之路,是对于基础护理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操作的整合。
为了加快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速度,跟上临床护理紧张快速又十分忙碌的步伐,我们学院在第四个学期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基本形成新的护理技能教学体系。
一、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教法1.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方法参加强化训练的是我校12级护理专业学生,共224人,强化训练是在第四个学期开始的,通过第二、三个学期的对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在实习前3个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每周2个学时,每2周完成强化一项技能操作项目,共13周,一共26个学时。
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10个人,6组同学分别由一位学校护理教研室老师和另一位从实习医院聘请的临床带教老师组成的团队负责,学生两两成组,分别经由老师考核打分,合格者方能进入临床实习。
技能操作项目包括铺床法(备用床、麻醉床),无菌技术,口腔护理,测体温、脉搏、呼吸,肌内注射,静脉输液。
为了方便学生的练习,晚自习及课外时间,实训室向学生开放。
2.护理技能强化训练考核方法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每两周完成一项护理操作项目,前一周为强化练习,后一周为项目考核,需要考核的项目为铺备用床、无菌技术、口腔护理、肌内注射、静脉输液。
高职护理专业实习前《护理基本技术》强化训练的实施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提高护生对护理护理基本技术的掌握应用能力,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加快实习护士角色的适应性转变。
方法实习前1周将护生集中进行护理学本技术强化培训30学时,对强化培训内容、效果就学生及实习医院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护生对强化培训的满意率为95%以上,医院对护生的专业及非专业综合素质予以较高评价。
结论实习前对护理基本技术进行强化培训,对提高护生“三基”合格率,增强信心成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护理学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基本技术护理理论技术操作训练护理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是护生的核心能力。
《护理基本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是护士从事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因此对护理学生来说,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不但是最基本的,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校一般将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入校后第2-3学期学习,为各专科护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本课程学习结束后,还有1年或半年时间学生才进入医院临床实习,学生对于很多操作规程已遗忘或不熟悉。
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规律指出,遗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2]这就强调及时复习的重要,我校自2003年以来高职护理专业采用实习前进行护理基本技术强化训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护生的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护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介绍如下:1 方法1.1强化训练方法实习前1周将护理专业学生集中在实训基地进行护理基本技术实习前强化训练30学时,其中护理理论辅导8学时,由护理学基础任课教师主讲,内容包括:医院情况及要求、学生角色适应、护理程序、药物过敏试验、医疗护理文件书写。
技能操22学时,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10-14名,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4位教师担任每组指导。
主要对铺床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氧气吸入疗法、洗胃法、鼻饲法、导尿术、灌肠法、注射技术、静脉输液输血法、心肺脑复苏等操作进行辅导练习。
浅议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护理技能的强化训练摘要】为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的质量,保证毕业生的优良素质,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护理人才,护理技能的培养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我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增设了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模块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护理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实现无缝对接。
【关键词】护生实践强化技能训练【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040-02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教学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是教与学的继续,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过程。
它既能促进护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巩固,又是护生获得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实施强化技能训练,为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帮助护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反应,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了临床实习质量。
我校将这门课程命名为护理操作,设置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共设 60学时,对临床常见的 20项操作进行强化训练。
课程结束后进行全年级的操作比赛,聘请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做评委,优胜者将有机会参与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兴趣与积极性。
1 方法1.1讲解在实践技能操作训练前必须要让护生明确该项训练的目的、注意事项和评分标准,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主动性和方向性,提高训练的质量。
在讲解中需将各项操作的要领,难点及易出错点讲清楚,如静脉注射练习前明确其目的是不宜口服及肌肉注射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迅速发挥药效及通过静脉注射用于诊断性检查。
操作中强调严格查对,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并注意与静脉输液区分。
各项操作在讲解前可先提出2-3 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留置胃管的长度及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按压部位,吸痰法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1.2 演示护理工作操作性较强,教师应采用准确、规范、熟练的示教方法,同时讲解操作中的重点、难点,要求护生的观察要仔细、完整,否则,就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忘的现象。
对护理技术实训教学的探讨摘要】我校开展的护理实训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现从确立实训教学目标、优化实训教学方法、优化实训师资队伍、加强实训中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培养、严格实训考核制度和展示实训教学成果等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报告。
【关键词】护理操作实训教学为促使护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工作,我校于2007年安排实习前对护生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强化训练,每班为期十六周。
经过强化训练,这些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仅自身能尽快融入医院环境中,更是受到了患者和带教老师的好评。
我校在过去四年的实训教学中,不断探索、思考,取得了一定成果,现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报告,以供交流。
1确立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教学目标是卫生职业院校构建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其在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1]。
因此,我们应首先根据护理专业内涵和现今护理岗位的实际要求,确定我校中专生和大专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态度、情感和技能目标,并以此为纲领严格执行。
具体实施方法为:在每一期实训前所有实训代课教师做好“四统一”,即教学大纲统一、授课思想统一、教师示教统一、护生练习统一。
2优化实训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以传统的实训模式: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为基础,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护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实训中来。
例如,在训练各种注射法时,教师可采用同步操作教学法,即示教前将所有操作都分解细化成数个步骤,示教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和统一口令下,全体学生通过同步模仿进行操作。
每个动作都可以让学生“定位”,特别是容易出错和遗忘的地方,以便教师检查每位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急不能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错误,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这样在学生模仿阶段就进行了有效的集中纠正,可避免学生在依靠观摩记忆进行动作重建时发生偏差,明显减少学生在自行练习时的错误动作,也能降低教师在学生自行练习阶段的实训指导工作强度[2]。
浅谈护生临床实习前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发表时间:2013-02-04T10:59:32.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付林秀吴洁琼[导读] 强化训练对护生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付林秀吴洁琼(江西省萍乡市卫生学校江西萍乡 337000)【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58-02【摘要】目的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客观要求,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十分重要,技能的培养更是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的质量,保证毕业生以优良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校护理专业实行了积极有效的实习前强化技能的训练。
结论:经过强化训练,证明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进入临床实习打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护生临床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训练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教学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是教与学的继续,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过程,也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1]。
通过强化训练,它既能促进护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巩固,又是护生获得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帮助护生树立良好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使护生克服了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护生生进入实习医院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了临床实习质量。
我校从2008年开始在实习前8周进行强化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加大实训场所和设备1.1加大实训场所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校学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和今后的工作。
所以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场所,这是培养合格技能护理人员的基础。
1.2 加大实训设备熟能生巧,这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护生要做好每一个操作的必备条件就是反复训练,要想反复训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训练设备和足够的时间,目前护理专业在校生数量成倍增长,没有足够的设备和时间是不能满足学生训练操作能力的要求,所以学校规定每天晚自习和双休日开放实验室,每天安排一个班训练,教师轮流值班,原则上任课教师辅导自己上课班级,并在待遇上给予一定的补偿。
[护生实习前进行强化训练的必要性与方法]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
”护理实习生是部分临床护理操作的直接执行者,在临床护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的角色。
护生的护理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护生的操作水平部分体现了医院的护理水平,因此,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强化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一、实习前强化训练的必要性1.学生方面(1)护生的护理操作水平需要提高。
有些操作课开课时间较早,课堂上时间有限,导致大多护生存在不同程度遗忘现象,操作不熟练。
如果不经过强化训练就步入医院,往往丢三落四,乱了手脚。
护生通过实习前强化训练,回顾温习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常用护理操作,达到操作熟练,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护生与病人的沟通技巧需要提高。
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内心充满好奇,易产生紧张与不安的情绪。
刚接触病人时,护生不知如何与病人沟通,缺乏勇气与沟通技巧。
通过实习前强化训练,学生之间采取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在模拟病房进行培训,病房及病人情景模拟,可以促进护生更快适应由学校学生向医院实习护士角色的转变,使护生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针对病人不同的病情与心理需求,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
通过训练,要求护生做到:操作前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此项操作的目的、意义以及患者如何配合,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操作中要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谨慎操作,观察患者反应;操作后要叮嘱患者注意事项,感谢患者的配合。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都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实习前强化训练有助于护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重新认识自己以适应实习护士岗位的转换过程。
加强了各种专业训练,强化了各种常规管理。
掌握护士在医院的言行、举止、准则和各种素质要求,上岗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明确工作角色,服从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