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下数学学期备课 (1)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一、说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养成热情好客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是学生会用自己的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是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
二、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步骤:(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为小动物找家,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确定了小鸟,小兔和松鼠的位置。
这一情境的创设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上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揭示主题,探索新知课件先出示两只小动物,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引导学生用“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说话。
由于上下关系具有相对性,当出现三只小动物时,学生可能就不会准确描述它们的位置了,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接着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当小松鼠跟小兔比时,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当小松鼠跟小鸟比时,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这样就帮助学生准确地构建起上和下位置相对性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说,如果三只小动物比时,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松鼠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反馈,我把小鸟与小松鼠位置调换,再让学生说一说,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当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时,要清楚它是跟谁比,在说的时候应该具体说出它在谁的上面,或者它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先解决小鸟和小兔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解决小鸟、小兔子和小松鼠三只动物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就地取材,先根据我的提示,让学生动手摆好数学书、作业本、铅笔盒,并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学期备课教学目标:1、会数,会读,会写100一些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将经历从具体轻重抽象出加减法算是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
测量物体长度。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的动手做的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5、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1、会数,会读,会写100一些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将经历从具体轻重抽象出加减法算是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1、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小学朱孔鹃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会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时安排:5课时1、上、下前、后………………………………1课时2、左、右………………………………………2课时3、位置………………………………………1课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湘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10。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认识。
2. 数字1-10的写法。
3. 数字1-10的运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10。
2. 新课:讲解数字1-10的认识和写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巩固对数字1-10的认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字1-10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数数,认识数字1-10。
2. 学生能正确书写数字1-10。
3. 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1-10。
第二单元: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20以内的加法运算。
2. 20以内的减法运算。
3. 2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
2. 人民币的面值:1元、5元、10元、5角、1角、5分、1分。
3. 人民币的运用:找零、计算总价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2. 新课:讲解人民币的种类、面值和运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下册一年级全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学会用数线表示数,能正确估计和判断数的大小。
(3)理解时间和货币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数线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感。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加减法(1)100以内数的加法(2)100以内数的减法(3)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 第二单元:数线与估算(1)数线的认识与应用(2)数的估算(3)加减法的估算3. 第三单元:时间与货币(1)时间的认识与计算(2)货币的认识与计算(3)折扣的概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数线的认识与应用。
(3)时间与货币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难点:(1)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数线的绘制与运用。
(3)折扣的计算与应用。
四、教学安排1. 教学时间:(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3课时(3)第三单元:3课时2. 教学方式:(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利用数线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感。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利用数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2. 能够按照顺序快速背诵数字1-100。
3. 能够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快速背诵。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应准备好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粉笔、数字游戏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学生应准备好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快速背诵。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数字。
2. 认识数字1-100(20分钟)。
教师在白板上写下数字1-100,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1-100。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书写规则。
3. 比较和排序数字(3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5. 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字1-100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延伸。
1. 数字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1-100的认识。
2. 数字故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数字1-100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1-100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2. 学会使用计数器进行数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各数。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1. 100以内数的顺序。
2. 计数器的使用。
3. 数的读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顺序,计数器的使用。
难点: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法。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计数器。
2. 数字卡片。
3. PPT课件。
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100以内数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直观教学与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数器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理解。
3.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互相数数、读数,提高互动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100以内数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
介绍100以内数的顺序,使用PPT展示数字卡片,带领学生一起数数。
教师示范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学生模仿操作。
讲解数的读法,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示范。
3. 巩固练习:
学生自己使用计数器数数。
小组合作,一个同学说数字,另一个同学用计数器表示。
读数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读出数字。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100以内数的顺序、计数器的使用和数的读法的重要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新学年首堂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学年的数学课程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明确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1. 课堂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2. 学生教具:课本、练册、铅笔、橡皮擦。
3. 教案材料:学年课程大纲、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向学生问候并介绍自己。
2. 回顾上学期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回忆和思考。
新学年数学课程介绍(10分钟)1. 展示学年课程大纲,并简要介绍下学期将的数学知识点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与学年课程内容联系起来。
数学的重要性(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时间管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对于解决问题和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目标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本学期数学的期望和目标。
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目标,并进行全班讨论。
激发兴趣(10分钟)1. 展示有趣的数学题目或谜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性。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讨论要点。
2. 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和对未来的影响。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下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新学年的数学课程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了对本学期数学的期望。
下节课将根据学生的目标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相关练。
第一单元1.《数铅笔》教学设计负责人:初凤鸣组长:刘春莲设计者:王娇教学目标: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
目标实施: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二、数数、读数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2、学生活动(明确10个十是100。
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3、圈一圈,数一数。
(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三、练一练:数数(顺数、倒数)看谁数得快。
四、课外活动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第一单元2《数豆子》教学设计负责人:初凤鸣组长:刘春莲设计者:刘洋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
目标实施(一)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接着让学生数出30粒豆子,说一说,你打算怎么数?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二)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1.师生互动: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知道我这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三)活动三: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想办法猜一猜,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有多少粒?看谁猜得最接近。
(四)活动四: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发展数感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2.小组做猜数游戏。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动物餐厅》教学设计负责人:初凤鸣组长:刘春莲设计者:刘春莲教学目标: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统编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教案4篇统编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
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数0和数1的概念;- 掌握数0和数1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能够正确比较数0和数1的大小关系;- 能够通过实物和图形模型认识数0和数1的数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教材和练册;- 数0和数1的图卡或实物模型,如小球、计数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
2. 利用教具展示数0和数1的图卡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感知数0和数1的数量。
研究新知1. 利用课件呈现数0和数1的写法和读音。
2. 引导学生跟读数0和数1的名称,并逐步熟悉它们的书写形状。
3. 给出数0和数1的书写练,让学生模仿书写,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巩固练1. 利用课件展示数0和数1的比较图形,引导学生比较数0和数1的大小关系。
2. 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模型进行数的比较练,如将小球分为数0和数1的组别。
3. 面向学生练册相关练的完成情况,引导学生通过练巩固对数0和数1的理解。
课堂小结1. 综合总结数0和数1的概念、读法和书写方法。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努力提升数学能力。
课后作业完成练册中与数0和数1相关的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了数0和数1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读法和书写方法,能够正确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并通过实物和图形模型认识数0和数1的数量。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进一步评估学生对数0和数1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尺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
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 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备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分析: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单元教材特点分析1、在学生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以后,本册教材又安排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这样能够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2、认识钟表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学会看钟表,知道三个针的不同和他们分别表示的意义。
3、100以内数的认识,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数的基础上,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4、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5、100以内数的加减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计算的准确率。
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6、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要求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7、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初次授课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数和识数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地数数和认识数字0-10。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数数和识数:0-10的认识2. 数学游戏:抓抓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什么东西,越数越多,越数越少?”(答案:数字)2. 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数字0-5,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数字6-10的认识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从0数到10,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数数和认识数字。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抓抓乐游戏道具,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2. 游戏规则:每组学生轮流抓取道具,抓到的数字卡片要大声读出来,并将其贴在指定的区域。
3. 教师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字0-10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讨论游戏的乐趣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数数,从0数到10,并和家长一起检查答案。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数字0-10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2. 抓抓乐游戏道具3. 数学谜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我们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整数的简洁构成,若干世纪以来始终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好用备课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好用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依次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依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育学生按肯定依次进行视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学问技能目标: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支配: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教学内容:前后教学目标: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好玩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依次,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依次。
教学打算: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开心教学一、导入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很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与,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1、请小挚友们细致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请提问题。
3、说一说: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4、你还想知道什么?5、跑步竞赛的时候,动物赛车竞赛起先了。
看看他们竞赛进行得怎么样?6、出示:(小黑板)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让学生自己视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视察前后改变。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视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
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好用备课教案2教学内容:一年级北师版数学14-15页。
教学目标:1.经验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5篇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进行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应该体现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应该的。
3.认识1cm,体会1cm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次1cm,不如给学生准备一些1cm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肯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5.另外,平时的习惯养成没做好,导致课堂中间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现象,我处理得很不到位,也没能及时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技巧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累,慢慢去摸索,多动脑思考,多请教其他老师。
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单数和双数;初步了解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探求、猜想、验证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认识单数和双数。
1. 情景引入。
师:春天到了,数宝宝们手拉手排着队去森林里玩。
(板书出示主题图)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请学生比较两个队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师:如果用小圆点来表示数宝宝的个数,像这样两个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图形,就叫做数图。
2. 摆数图。
(1)教师在方格上演示摆数图。
(2)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在方格纸上摆数图。
3. 找特点,分类。
同桌合作先找所摆数图的特点,然后把这些数图按形状进行分类。
板书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分类结果。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三篇【篇二】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
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
分别是3、12、21和30。
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的数?]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篇三】教学内容:用数学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2、熟练地进行计算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数学学期备课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
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
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
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
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
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