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3
上海市杨浦区2018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8年5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2. ,阴阳割昏晓(《望岳》)3.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爱莲说》)(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6—7题(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日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历历”的意思是。
(2分)7.下列对本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通过描绘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的落差,引发诗人怅然之感。
B.颔联通过描绘白云下水天相接之景,表达诗人物是人非的惆怅感。
C.颈联通过描绘登楼远眺晴空下茂盛的草木,引起下联诗人的乡愁。
D.尾联通过描绘日暮乡关的朦胧江景,表达诗人漂泊异地的思乡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天时不如地利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③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小)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不战,战必胜矣。
8、选文的作者是时期的 (人名)。
(2分)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选文以“攻城者环而不胜”的例子,论证了地利”的重要性B.选文以“守城者委而去之”的例子,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
选文以“寡助”与“多助”的对比,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D.选文以“域民…,,,”三句,论证了“智慧”在治国上的重要性(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宋弘责桓谭(宋)弘荐沛国①桓谭,为议郎、给事中②。
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7.12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____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_____________》)(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坚固,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发出感慨。
2.按要求选择。
(5分)(1)当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
(2分)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D.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通常停留于农耕时代的意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气、韵、境、味等均是中国人独特情趣的表现。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以“诗评、文评”为主要容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只能做出相当有限的反应。
A.精美的意象、隽永的意境仍能酣畅淋漓地表达B.古典诗文的朦胧、雅致倒是十分贴切C.精致的古典诗文已显得力不从心D.再精美的诗文都已经失去言说的能力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建华①用坐标横轴表示诗的完美性,用纵轴表示重要性,确立一个坐标点,计算其所占面积,便可测算诗的伟大指数。
这种表述近乎完美,将诗歌欣赏的感性沉迷转化为可资遵循的理性路径,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可操作性。
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杨浦区2018年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从“事件”看艺术的性质高建平 1艺术是什么?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传达。
他说,在心中唤起曾使自己激动过的情感,并用语言、线条、色彩、声音等媒介将它表现出来,使别人也感受到同样的情感,这就是艺术。
2小说家无心插柳,提出了许多理论家所不能提出的,有感悟性、穿透性的理论。
正像人们使用语言交流思想一样,艺术从本质上讲,具有传达性。
艺术家心有所悟,掌握媒介,生产意义,进行以传达为目的的制作。
于是,一次艺术活动就完成了。
由小见大,由一次看无数次,要寻找艺术的本质特性,可捕捉住这个线索,从这里出发。
3但理论家们又纠结起来,他们重视托尔斯泰的这个说法,又感到不满足。
有人提出,所传达的不只是“情感”,是否也包括“思想”?传达以后,接受者所感受到的情感,与艺术家的情感是否相同?对于前者,人们倾向于认为,可以带着情感来思考,并思考出富有情感的思想。
不带情感的思考,与不带形象的思考一样,在理论上都不能成立。
对于后者,即感受者是否获得与创作者同样的情感,一个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争论。
4在这里,我们还是集中谈论受艺术传达说的启发而产生的一个假设——艺术即事件。
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懂了。
这当然也是传达。
艺术家可能心中有一个倾诉对象,但,艺术家心中可能会有理想的接受者,但毕竟是在众人旁观的情况下做给理想接受者看的一件事情。
5李白写诗赠汪沦,送孟浩然,心中有诗人群体在,而不只是私相授受。
普西金写《致凯恩》,像是写悄悄话,诗人的修养和训练却使他写成了情诗的范例,成为流传最广的诗。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私下说,另一种是在公众场合说。
场合不一样,说出来的话也不一样。
由此类比,艺术是公众在场时的传达。
6艺术品总是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它的永恒性,艺术具有永恒价值,可以为人们长久地欣赏,并成为对以后的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起作用的范本。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6分)(1)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2)荀子在《劝学》中提倡学习贵在坚持,即使天资再好,也不能一蹴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夜间猛兽震憾人心的吼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4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能看见校门一边站着一位同学,迎接师生们入校。
B.她是传奇人物,她是脱口秀女王,她的故事讲不完。
C.暑假期间,两个师范大学的女生自愿前往贵族苗寨担任指导教师。
D.局里刚到一批保密材料,为保证材料安全,他只能在机要室阅读。
(2)秋日午后,满园桂香,你信步其中,哪句诗描绘此时景物最合适()A.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B.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C.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D.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7分)上帝、数据和故事(有删改)(1)关于“大数据”的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2)在这句话中,大数据俨然成了一个新的“上帝”,人容易在如此理解里被大数据所管控,不时地失去自我主体位置,最终导致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迷惘与失误。
(3)通俗理解,“大数据”即是“大量”的数据。
它解决了以往小部分数据时,必须由局部去推测整体的困难。
如在大海航行时,航行者发现冰山一角,以往必须借助某种“算法”,去推测冰山的大小;在冰山“大数据”可得到时,整个冰山便容易把握,航行者不需要任何“算法”去推测。
而且,如果数据可以“大”到无所不包的“全量”时,人类就能够大大地提高趋利避害的准确性。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1)《采薇》选自《诗经·___》(2)吾师道也,___?(韩愈《师说》)(3)人间正道是沧桑,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然会体验到酸甜苦辣,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表达了类似的认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翠绿(cuìlǜ)惊愕(jīng è)B. 惊悚(jīngsǒng)蹉跎(cuōtuó)青涩(qīngshū)C. 沉溺(chén nì)瞠目(chēngmù)沥尽(lìjìn)D. 褴褛(lánlǚ)蹉跎(cuōtuó)青涩(qīngs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他的研究成果终于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
D. 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勤奋刻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3. 下列词语中,与“信手拈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轻车熟路B. 一挥而就C. 信口开河D. 信马由缰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火焰一样燃烧着。
B.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C. 他穿着一身军装,英姿飒爽。
D. 这座大楼高耸入云。
5. 下列成语中,形容人聪明才智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一鸣惊人C. 神机妙算D. 胸有成竹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青春的火焰在心中燃烧。
C. 那里的风景如画。
D. 他挥舞着有力的手臂。
7. 下列词语中,与“如雷贯耳”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震耳欲聋B. 响彻云霄C. 惊心动魄D. 铿锵有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B. 那里的风景如画。
C. 他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D. 她的笑声清脆悦耳。
9. 下列词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一语中的B. 一针见血C. 一举两得D. 一石二鸟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火焰一样燃烧着。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积累应用1. 按题目要求填空(1)《采薇》选自《诗经·_________________》(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3)人间正道是沧桑,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然会体验到酸甜苦辣,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类似的认识。
【答案】 (1). 小雅 (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人有悲欢离合(4). 月有阴晴圆缺 (5). 此事古难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以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两者皆有。
对于理解性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要注意如下内容:“雅”“庸”“离合”,同时要注意文言虚词,如“夫”“乎”。
2. 在四月初的一天清晨,你想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A.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C.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在四月初的一天清晨,你想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适合引用的一项”,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四月初”“清晨”,B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提示季节;“东风”指的是“春风”,“寒食”在四月初。
A项,“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是秋末冬初。
C项,“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不符合“四月”这一季节,也不合“清晨”这一时间。
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写雪景。
3.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书法是空间艺术,但传统书论更强调它的时间性,要,使抽象的线条展示出生命变化的趣味性来。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1.根据提示填空(1)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起登临。
(杜甫《__________》)。
(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兼顾,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发出感慨。
【答案】(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 花近高楼伤客心(3). 登楼(4). 吴宫花草埋幽径(5). 晋代衣冠成古丘【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钟、辩、礼义、幽径、丘。
2.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A.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D.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在提供的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然后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再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018届杨浦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范文材料:作文(70分)《论语·子张》中子夏①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XXX认为虽然小的技能、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有妨碍,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
当代社会提倡“工匠精神”,希望以极致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达到至高的精神境界。
注:①子夏,XXX弟子,XXX之一。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学生作文:(共3篇)于细微处为门五,为窗八,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百年前的一盏核舟,寥寥数寸,却演绎这一方“苏子”与客泛舟的小世界。
当代社会所崇尚的工匠精神,实则世世代代传承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匠人们悉心雕琢,至细至微,如奉敬神灵一般,刻画着自己面前的艺术作品。
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工匠精神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严谨态度,更是从将人灵魂深处燃起的对于文化与美的庄严与崇敬。
然而,这些小的技艺中诞生的产品总是其貌不扬,容易引发来自各界的争议与担忧。
XXX在《论语》中如是评价这种“小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他承认这种貌似卑微的技艺有可取之处,却断言这不是君子所追求的终极人生目标,这会妨碍一个人成就伟大事业。
小道,终究是坊间的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
我并不否认XXX所说,毕竟这些小技巧会对心怀高远胸襟抱负之人的仕途,带来些阻碍。
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时代,XXX眼中的君子,无非是匡时济世,竭力维护社会秩序,国家统一的仁人志士。
诚然,在一定程度上,君子之“大志“与匠人之“小道”存在抵忤,不能并存,然而时代风云变化,在当今匠人心中的大志与小道其实并无矛盾,都化为了其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标、传承与发扬文化的内在追求。
工匠肉体,既内化于自身,又使文化繁衍生生不息。
近期在XXX一套播出的“大国工匠”纪录片,有幸让我们在镜头前见识到了这些工匠们的平凡生活,与崇高的追求,个中《我在故官修文物系列》讲述了一位老先生固守岗位数十年,只为修缮那些从这座国家园林中,重见天日的中华文化瑰宝,付与他们在新时代重生的机遇。
2018—2019学年上海高中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2)但愿人长久,。
(苏轼《》)(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虚写的手法表达无限思念,杜甫《月夜》中同样虚写相聚情景的两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当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2分)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D.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科学可以产生文明,文明可以产生缺陷,缺陷可以产生科学。
如果缩短些说:缺陷是科学的种子,科学是缺陷的化身。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因此,我们更可以知道。
A.缺陷的价值,科学的来源B.缺陷的作用,科学的价值C.科学的来源,缺陷的价值D.科学的价值,缺陷的作用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长期以来,中国流行的几乎所有法学理论教科书都把法律上的“义务”解释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加给法律主体的负担和不利。
这种对“义务”做出的负.价值定位是武断的,因为根据自然法学传统,法律上的义务并不能由国家随意规定,而是源自于自然法的义务,即源于道德义务。
源自于道德义务的法律义务是远比“权利”重要得多的正价值概念。
②与“义务”一语准确对应的概念是“应当”。
“应当”是一个表达精神现象的用语,是指社会群体对某种行为的看法——正确的且必须的。
当社会群体用“应当”这一概念把某主体同某行为具体联系起来时,就意味着,该主体负有作(或不作)某行为的义务。
义务就是主体作(或不作)某行为的应当性。
③“应当”并不是社会群体随意的看法,而是群体的每一个个体成员依据自身的良心体验形成的对外界行为的看法。
2017—201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崑焘、郭崙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皆为杰出人物;又是▲,各有所长。
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世▲与家庭教育。
A.并提春花秋月渊源B.并称春兰秋菊渊源C.并提春兰秋菊源远D.并称春花秋月源远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3.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秋高鹰隼傍霄抟B.九流争赴水萦蟠C.几处溪山存旧物D.江汉回波散翠澜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A.⑥②⑤①④③B.③①④②⑤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欲知别后思今夕,溪水东流是寸心。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
杨浦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答案做在答题卷上)(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4分)(1)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2)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
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
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3)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
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
(4)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5)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
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
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
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6)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r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 根据提示填空(1)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起登临。
(杜甫《__________》)。
(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兼顾,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发出感慨。
二、其他2. 按要求选择。
(1)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______)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D.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通常停留于农耕时代的意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气、韵、境、味等均是中国人独特情趣的表现。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经验,以“诗评、文评”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只能做出相当有限的反应。
A.精美的意象,隽永的意境仍能酣畅淋漓的表达B.古典诗文的朦胧、雅致倒是十分贴切C.精致的古典诗文已显得力不从心D.再精美的诗文都已经失去言说的能力三、现代文阅读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1)用坐标横轴表示诗的完美性,用纵轴表示重要性,确立一个坐标点,计算其所占面积,便可测算诗的伟大指数。
这种表述几近完美,将诗歌欣赏的感性沉迷转化为可资遵循的理性路径,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
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它回答不了如下问题:为什么在我们的生命经验里,诗歌会比视像更美,更能让读者悸动与心跳、更能感受美丽与哀愁、更能使人眷恋这世间红尘?(2)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8年1 月[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一狼洞其中,。
(《狼》)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 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 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作文审题讲解+名师点评如何构思+满分作文集锦)(绝对精品素材,对2019高考作文很有帮助,值得下载打印)目录: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真题点评1:今年花胜去年红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点评2:今年花胜去年红。
料得明年花更好,再与君逢!点评专家: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语文高级教师李新点评3:用自我需要打造“被需要”点评专家:上海中学教师、市语文教学之星俞超点评4:落实立德树人,坚持育人导向点评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点评5:注重理性思辨,考查思维逻辑点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点评6: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海派风格点评专家: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语文特级教师陈赣点评7:挖掘潜在动力,彰显人性之美——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简析与写作指津点评专家:特级教师邹天顺点评8:考生都有话可说,但写好很难点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张心科点评9:真情实感,准确自然点评专家:著名作家叶开点评10:关注个体的“获得感”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老师、杨浦区学科带头人张林点评11:思辨性强,有发挥空间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点评12:对生命对别人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点评专家:语文名师陈婷2018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集锦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被需要”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点评1:今年花胜去年红点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不出所料,它稳定地保持了前两年“评论型”材料作文的题型。
杨浦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級期中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答案做在答题卡上)(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18年11月一.积累应用(10分)1.根据提示填空:(5分)(1)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郴州旅含》(3)《劝学》中用“,”两句来比喻君子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从而完善自我。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张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
以下各句中,哪一项最适合用来恭喜他?()(2分)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艺术与娱乐的享受通常是被动的,既不像工作活动,也不像运动或园艺等非工作的休闲活动,。
当观看一部电影时,我们会与其他观众、包括那些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欣赏同一部电影的观众一起哄堂大笑,这表明我们自己与他人一样,对某一特定的语词或行动多少会有所回应。
与此类似,人们欣赏心仪已久的大师名画时内心感觉到的敬畏和震撼,与其他曾经在昨天、甚至百年前看到这幅画的人有着同样的共鸣。
①而在其中,社会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意义共享和相互理解而实现沟通。
②人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接收影像、声音、运动、印象和情感,然后做出回应即可。
③艺术与娱乐都属于这样一种文化层次。
④文化会耗费我们的心智,但是不需耗费用脑力工作时付出的劳力或责任。
⑤在其中,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花精力或投入体力,因此“文化源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彻底分离”。
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②⑤④③①D.②③⑤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一7题。
(16分)数媒时代的“读者”衰微与“用户”兴起(1)“读者”的豪微与“用户”的兴起,是数堞时代接受主体的一个深刻变化。
(2)这一变化的信息在最直接面对“读者”的图书馆事业中有着更明晰的提示。
需要更完好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校租用教师免费下载上海市杨浦区2018 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分 150 分考100 分 )2018 年 51、人生自古无死,。
(《零丁洋》)2.,阴阳割昏 ( 《望岳》 )3. 夜来城外一尺雪,。
《炭翁》)4、,出无外国患者, 国恒亡。
( 《生于患 , 死于安》 )5. 香益清 , 亭亭植 ,。
《》)( 二) 以下古, 达成 6—7 (4 分)黄楼崔古人已乘黄去 , 此地空余黄楼。
黄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阳日 ,芳草萋萋洲。
日暮关何是 ?烟波江上令人愁6. “ ”的意思是。
(2分)7.以下本的内容理解 , 正确的一是 ()(2 分)A. 首通描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的落差, 引人然之感。
B. 通描白云下水天一线之景, 表达人事过境迁的惆感。
C.通描登楼眺晴空下旺盛的草木, 惹起下人的愁。
D.尾通描日暮关的朦江景, 表达人流浪异地的思之情。
( 三) 下文 , 达成 8-10(9 分 )天不如地利①三里之城 , 七里之郭 , 而攻之而不。
夫而攻之, 必有得天者矣, 但是不者 ,是天不如地利也。
②城非不高也 , 池非不深也 , 兵革非不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 委而去之 ,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③故曰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小) 寡助。
寡助之至 , 戚畔之。
多助之至 , 天下之。
以天下之所, 攻戚之所畔 , 故君不 , 必矣。
8、文的作者是期的(人名 ) 。
(2 分)9、翻下边的句子 (3 分 )委而去之 ,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10. 以下文理解不正确的一是( )(4分 )A. 文以“攻城者而不”的例子, 了地利”的重要性B. 文以“守城者委而去之”的例子, 了人和”的重要性。
文以“寡助”与“多助”的比, 了得道”的重要性。
D.文以“域民⋯ ,,, ”三句 , 了“智慧”在治国上的重要性( 四 ) 下文 , 达成 11-14(12分 )宋弘桓( 宋 ) 弘荐沛国①桓 , 郎、事中②。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6分)(1)不应有恨,?(苏轼《·明月几时有》)(2)荀子在《劝学》中提倡学习贵在坚持,即使天资再好,也不能一蹴而就:,。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夜间猛兽震憾人心的吼声:,。
2.按要求选择。
(4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能看见校门一边站着一位同学,迎接师生们入校。
B.她是传奇人物,她是脱口秀女王,她的故事讲不完。
C.暑假期间,两个师范大学的女生自愿前往贵族苗寨担任指导教师。
D.局里刚到一批保密材料,为保证材料安全,他只能在机要室阅读。
(2)秋日午后,满园桂香,你信步其中,哪句诗描绘此时景物最合适()A.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B.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C.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D.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7分)上帝、数据和故事(有删改)(1)关于“大数据”的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
”(2)在这句话中,大数据俨然成了一个新的“上帝”,人容易在如此理解里被大数据所管控,不时地失去自我主体位置,最终导致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迷惘与失误。
(3)通俗理解,“大数据”即是“大量”的数据。
它解决了以往小部分数据时,必须由局部去推测整体的困难。
如在大海航行时,航行者发现冰山一角,以往必须借助某种“算法”,去推测冰山的大小;在冰山“大数据”可得到时,整个冰山便容易把握,航行者不需要任何“算法”去推测。
而且,如果数据可以“大”到无所不包的“全量”时,人类就能够大大地提高趋利避害的准确性。
试想,当你一眼就看清全部冰山,你自然就能够准确地安全航行。
可见,大数据特别是“全量”的数据具有直观、结构清晰的特点,人类通过它,能够迅速把握事物的整体、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大数据是人类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
(4)“功能强大”常常是被人们夸大的基础,而夸大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被夸者置于神龛之上。
当大数据经拥戴走向登峰造极时,它作为人的工具的特性便急剧弱化;相应地,它被赋予了某种超越工具的特性,大有替代人作为主体的部分作用。
收集数据也好,分析数据也罢,特别是使用数据,本都是人作为数据的主宰者所为。
然而,大数据的神化,让这一切转化成了人在数据之下的被动适应—收集的数据越“大”,事物的直观性、整体性就越强,发展的趋势似乎就越容易把握,问题的解决办法似乎就越明了,数据自身的主体功能似乎就越发突出,人对数据的使用就越容易被数据对人的指挥所替代;而数据的指挥越是强势,人就越容易屈从于数据的管控,这又会刺激起人们更多地去收集“更大”的数据,进而叠加性地加固数据对人的指挥。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人退居于次位。
(5)这不是一种逻辑演论。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大数据”的人们,已经有了“宁可相信数据,也不相信人”的初步理念。
例如,一些公司招聘新员工时,完全依赖于各种类型的考试成绩单和就读学校、学历、学位等组成的“大数据”,“准”比尔·盖茨、乔布斯类人士,肯定进入不了选择范围。
在法律界,用“大数据”分析人的犯罪倾向,并预测犯罪行为,提前给予监控,这实际上是对未的犯罪可能而非实际犯罪行为进行惩罚,显然有损于人的尊严;犯罪学上有“犯罪性”和“犯罪”的区分,前者只是犯罪心理倾向,大量存在于人们之中,并非只有犯罪的人才有,即使用“大数据”分析某人的犯罪性,也不能认定犯罪行为一定发生。
过于绝对地依赖和笃信数据,不仅在具体事项里会出差错,重要的,是人的主体性被侵犯,不论他们是招聘者还是被招聘者,也不论他们是“犯罪”的怀疑者还是被怀疑者。
这些情况正符合西方人关于人的“异化”之说。
(6)其实,就人类说话的方式而言,除了数据,我们还有故事。
故事和数据的不同,在于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已经存在甚至于记录下了的真实信息,而故事则可能含有前者,却还可以去“虚构”或是“创造”。
人类社会的历史表明,人们的交流和交往,少不得数据,也少不得故事。
有时候,故事的重要,还在数据之上。
(7)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圣经》,它就是由故事组成的。
其中有数据,有他类信息,更有某种“上帝”赋予人类的精神期盼—实质是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和价值理念创设,或者说,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一种意识形态构建。
正是这样的构建,创造了西方世界的文明史基础。
《圣经》的历史地位高度,自不待言。
(8)华夏文明的历史何尝不是如此?包括黄仁宇先生在内的许多历史学家,只能依据历史留下的有限资料或“数据”,去分析、推测甚至于想象历史的过程,构建某种历史观或是意识形态。
我们当下看到的华夏文明史,有真实的历史记录,更多的则是历史“故事”的创造。
在某种意义上讲,历史中的大多数细节,不是历史中人的言行自然记录,一定是他人或史家的推测或“虚构”。
延续着中华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传统或价值观,并不因为这些“虚构”而失色。
相反,正是它们,组合成了较为清晰的文明色谱,让后人承接了文化的精髓而繁衍了强大的华夏民族。
(9)现代计算机、网络、传感和移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创造出了大数据的时代。
当下人类历史的许多细节,已经被有形和无形中存在的设施所自动记录,并且由庞大的存储系统保留下,不再需要史家的“虚构”。
(10)从纯粹技术的角度讲,这是可能的。
可以想象,当人类一切的言行,自然界的所有变化,都能够时时刻刻地被传感器、移动网络和存储设备所收集时,历史本身的“大数据”就已经集合起,“虚构”历史细节的空间就没有了。
(11)然而,即使是史家完全没有必要去“虚构”历史,也无法不去“创造”由史而的价值观、信仰或是在精神层面上完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于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延续的正向理念。
现代的数据可以是很大,大到足以让人看清经历的所有细节,但它们不会自动地生成价值评说和善恶区分,更不会自动形成某种意识形态。
由大数据组成的历史经历,有其自身的存在逻辑,却未必是人类走向未的合理存在,如一味追求经济速度的发展经历,并不表明人类美好未会在此种速度下到。
只有人类自身和谐、圆融地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人类的长久发展之道。
当历史的细节不需要“虚构”时,人类历史的信仰和价值观,仍然还是需要创造的。
事实上,以往史家“虚构”历史细节,根本不是就“虚构”而为,而是冲着信仰和价值观的。
3.第(1)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4.第(5)段中“异化”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5.第(6)段中提到“有时候,故事的重要,还在数据之上”,阅读后文,请说明理由。
(2分)6.第(9)段的横线处,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虚构”的就不是历史?B.然而是不是虚构一旦没有了,数据就会成为值得信赖的“历史学家”?C.然而是不是技术手段的进步,最终会将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自动记录下,从而消灭史家的“虚构”呢?D.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历史学家有消失的必要呢?7.下列各个选项中,人类对数据的认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在“大数据”的认知问题上,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始终应当是第一位的。
B.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会成为“全量”数据。
C.由于“量变带质变”,大数据会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D.人类使用大数据的方式,正是自身信仰和价值观的体现。
8.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4分)玩具(1)我有生的第一个玩具是一只红色的小汽车,不足一尺长,铁皮轧制的外壳非常简单,有几个窗但是没有门,从窗间望见一个惯性轮,把后车轮在地上摩擦便能“嗷嗷——”地跑。
我现在还听得见它的声音。
我不记得它最终是怎样离开我的了,有时候我设想它现在在哪儿,或者它现在变成了什么存在于何处。
(2)但是我记得它是怎样的。
那天可谓双喜临门,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玩,并且说舅舅要给我买那样一只小汽车。
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严;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很久,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比那小汽车更美妙更奢侈的玩具。
到了北海门前,东张西望并不见舅舅的影。
我提醒母亲:舅舅是不是真的要给我买个小汽车?母亲说:“好吧,你站在这儿等着,别动,我一会儿就回。
”母亲就走进旁边的一排老屋。
我站在离那排老屋几米远的地方张望,可能就从这时,那排老屋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走进了我永不磨灭的记忆。
独自站了一会儿我忽然醒悟,那是一家商店,可能舅舅早已经在里面给我买小汽车呢,我便走过去,爬上很高很高的台阶。
屋里人很多,到处都是腿,我试图从拥挤的腿之间钻过去靠近柜台,但每一次都失败,刚望见柜台就又被那些腿挤开。
那些腿基本上是蓝色的,不长眼睛。
我在那些蓝色的漩涡里碰转去,终于眼前一亮,却发现又站在商店门外了。
不见舅舅也不见母亲,我想我还是站到原的地方去吧,就又爬下很高很高的台阶,远远地望那绿色的门窗和红色的梁柱。
一眨眼,母亲不知从哪儿了,手里托着那只小汽车。
我便有生第一次摸到了它,才看清它有几个像模像样的窗但是没有门——对此我一点都没失望,只是有过一秒钟的怀疑和随后好几年的设想,设想它应该有怎样一个门才好。
我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
我问:“舅舅呢,他怎么还不出?”母亲愣一下,随我的目光向那商店高高的台阶上张望,然后笑了说:“不,舅舅没。
”“不是舅舅给我买吗?”“是,舅舅给你买的。
”“可他没呀?”“他给我钱,让我给你买。
”这下我听懂了,我说:“是舅舅给的钱,是您给我买的对吗?”“对。
”“那您为什么说是舅舅给我买的呢?”“舅舅给的钱,就是舅舅给你买的。
”我又糊涂了:“可他没他怎么买呢?”那天在北海的大部分时间,母亲都在给我解释为什么这只小汽车是舅舅给我买的。
我听不懂,无论母亲怎样解释我绝不能理解。
甚至在以后的好几年中我依然冥顽不化固执己见,每逢有人问到那只小汽车的历,我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
”或者再补充一句:“舅舅给的钱,我妈进到那排屋子里去给我买的。
”(3)对,那排屋子: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柱子,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
我永远不会忘。
惠特曼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段:“有一个孩子逐日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倾向那东西;/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在那一天的某一部分,/或继续了好几年,或好几年结成的伸展着的好几个时代。
”正是这样,那排老屋成了我的一部分。
很多年后,当母亲和那只小汽车都已离开我,当童年成为无比珍贵的回忆之时,我曾几次想再去看看那排老屋。
可是非常奇怪,我找不到它。
它孤零且残缺地留在我的印象里,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高高的台阶……但没有方位没有背景周围全是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