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肥沃的土壤 2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3、肥沃的土壤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3课。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
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以“解放孩子”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多看一看——发现问题;“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多想一想——讨论猜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多做一做——实验验证;“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多说一说——得出结论。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里,教师都以灵活的、综合的策略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使课堂教学充满快活,实现鲜活,展现灵活。
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从问题出发——观察研究过程——解决问题;●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观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土壤的性质和成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土壤样本的采集和观察。
教学难点:土壤中不同成分的识别和作用,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土壤样本、工具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地面上的土壤。
2. 提问:你们对土壤有什么了解?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二、探究土壤的组成(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一份土壤样本。
2. 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观察。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土壤样本,注意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气味。
三、了解土壤中的成分及其作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壤的意义。
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土壤,提出具体的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成分。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实验操作,要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六、探索土壤的多样性(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
2. 学生采集土壤样本,注意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气味的变化。
3. 学生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带回教室,进行观察和比较。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肥沃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土壤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意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壤的组成成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如土壤、水、放大镜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组成,如土壤中的岩石、有机物、水分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不同成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品,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土壤组成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资源?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如减少农药使用、发展绿色农业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了解土壤的肥沃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土壤观察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和肥沃程度。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土壤肥沃程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认识土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思考土壤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教学活动:(1)介绍土壤的组成,如岩石、有机物、水分、空气等。
(2)讲解土壤的肥沃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土壤观察,用工具挖掘土壤,观察土壤的组成。
三、第2课时:探究土壤肥沃程度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土壤的肥沃程度。
2. 教学活动:(1)介绍判断土壤肥沃程度的方法,如观察土壤颜色、质地、植物生长情况等。
(2)讲解实验: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第3课时:保护土壤资源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土壤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2. 教学活动:(1)讲解保护土壤资源的方法,如合理施肥、防止水土流失等。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保护土壤资源。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制定保护土壤资源的行动计划。
五、第4课时:土壤与植物生长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教学活动:(1)讲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介绍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土壤微生物观察实验。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土壤认识、土壤肥沃程度探究、保护土壤资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第5课时:土壤的多样性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土壤是否一样。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1课。
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土壤,知道当地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达到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
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需要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有:挖土壤的铲子1把、报纸若干(垫在桌上让学生放土壤)、抹布1块、清水,放大镜1个、2-3根玻璃棒或木棒。
以上材料每小组一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
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4.讨论:我们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5.按小组分发工具。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肥沃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土壤的组成、特点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构成,知道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对于土壤的组成、特点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土壤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构成,知道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壤的基本构成,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教学难点:土壤中各种成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多样性。
3.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发现土壤的秘密。
4.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5.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土壤中各种成分的相互作用。
6.知识拓展:介绍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8.作业布置: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奥秘。
三科学下册肥沃土壤教案苏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土壤的概念,知道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 掌握肥沃土壤的特点,了解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土壤取样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和保护土壤资源。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土壤的概念,土壤的组成,肥沃土壤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土壤肥力的评价,土壤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材、教具(如土壤样本、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准备:1. 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
2. 教学土壤的概念和组成:讲解土壤的定义,介绍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如岩石、有机物、水分、空气等。
3. 探究土壤的性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土壤样本的颜色、质地、结构等,记录实验结果。
4. 学习肥沃土壤的特点:5. 土壤保护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土壤肥力,讨论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措施。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土壤保护。
7. 布置作业: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完成有关土壤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土壤概念、组成、肥沃土壤特点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土壤质量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和保护政策。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土壤调查,了解身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状况。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九、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45分钟完成,主要包括soil的概念和组成(10分钟),soil的性质和肥沃土壤的特点(15分钟),土壤保护讨论(10分钟),总结与反思(5分钟)。
三科学下册肥沃土壤教案苏教第一章:认识土壤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2. 掌握土壤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介绍土壤的定义,解释土壤由哪些组成部分构成;2. 土壤的功能:讲解土壤的基本功能,如支撑植物生长、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3. 土壤的重要性:强调土壤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观察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外观特征;2. 土壤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的功能和重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土壤样本的记录;2. 实验报告;3. 小组讨论的参与和表现。
第二章:土壤肥力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肥力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土壤肥力的定义:解释土壤肥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介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如有机质、养分、水分、质地等;3. 土壤肥力的测定:讲解如何测定土壤肥力,以及测定结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教学活动:1. 土壤肥力实验:进行简单的土壤肥力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肥力的测定方法;2. 小组讨论:讨论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评估方式: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的质量;3. 小组讨论的参与和表现。
第三章:有机质的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质的概念和来源;2. 掌握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有机质的定义和来源:解释有机质的概念,介绍有机质的来源;2. 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讲解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如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等;3. 有机质的测定:讲解如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以及测定结果对土壤管理的指导意义。
教学活动:1. 有机质实验:进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实验,让学生了解有机质的测定方法;2. 小组讨论:讨论有机质的作用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估方式: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的质量;3. 小组讨论的参与和表现。
苏教版科学三下《肥沃的土壤》教案设计知识与技能●明白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明白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阻碍;●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带领学生体验探究土壤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从问题动身——观看研究过程——解决问题;●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看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紧密相关,情愿靠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关于土壤,大伙儿有什么感爱好的问题?2.学生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教师依照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察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缘故。
二、探究土壤:课前老师布置同学采集并观看土层,。
(1)依照你课前观看采集到的土层结果并结合这幅土壤结构图,你明白了土层是什么样的?(土壤是分层的),各层有什么特点?(书上第8页)(2)我国面积这么大,各地土壤不仅分层而且土壤的颜色也不同。
先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我国各地土壤的颜色,看完这段录像,你明白了什么?(3)再来看这幅田野土层结构剖面图,你发觉土壤的上层和下层有何不同?(颜色不同)。
上层的土颜色比下层深。
什么缘故会有这种现象?(可能和土壤周围及土壤里面有什么有关)大伙儿有什么方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5)你能依照观看到的现象,估量一下,枯死的植物到哪里去了?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6)学生讨论、交流。
(土壤的养分)2.探究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阻碍。
(1)谈话:刚才有的同学告诉我,他们在土里还发觉了一种小动物。
这种动物躯体细长、专门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明白那是什么吗?(2)你留心过吗?蚯蚓生活的土壤有何特点?。
△学生观看,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像如此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爱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
肥沃的土壤教案【篇一:肥沃的土壤教案】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过程与方法: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情感价值:通过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认识土壤对人、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土壤。
教学重点: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较长的实验过程能否坚持观察教学方法:以讲解、图片及实验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本质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提问:课本8页第一幅图中,为什么上黑下浅?2、学生讨论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学习新课,研究土壤(一)探索土壤肥沃的秘密1、学生观察、比较表层土和下层土学生观察提前准备好的两种土壤,比较它们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土壤的颜色与腐殖质的多少有关)2、讲解: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二)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肥沃1、观察课本9页下面的三幅图片并阅读图左的文字学生阅读图片及文字,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地方的土壤都一样,知道由于地理天气或人类活动的原因,导致土壤有肥沃的,也有贫瘠的2、右边的图是人类改造贫瘠土壤的一些方法(三)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1、观察课本11页上图2、讲解:教师讲解这幅图片中蚯蚓在做什么,及制作方法、养殖方法三、巩固—做一个肥料袋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学生观察肥料袋的制作图及步骤,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三年级科学下册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和肥沃土壤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肥沃土壤的特点。
2. 探究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土壤样本、放大镜、实验工具、教学课件。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土壤。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土壤,特别是肥沃土壤的特点。
二、探究土壤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特征。
2.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注意土壤的颜色、质地和结构。
3. 教师讲解土壤的组成,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成分。
三、实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土壤实验,包括取样、称重、筛选等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肥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有利于植物生长。
五、保护土壤资源(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意义。
2. 学生提出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等。
3. 教师总结,强调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肥沃土壤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肥沃的土壤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1.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2.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室内活动。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
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
什么是腐殖质呢?
△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
(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
利于植物的生长。
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3.做肥料袋。
(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
(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5)教师提示:
(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