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新版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2.2、有理数与无理数素材11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有理数和无理数1定义:有理数:我们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n m (m 、n 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
无理数:①无限②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圆周率、√2(根号2)等.2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它们统称为有理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看作分数,也是有理数。
3无理数的两个前提条件:(1)无限(2)不循环4区别:(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任何一个有理数后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实数的分类实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注意: 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也叫做自然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如果用字母表示数,则a >0表明a 是正数;a <0表明a 是负数;a 0表明a 是非负数;a 0表明a 是非正数。
几个易混淆概念⎪⎩⎪⎨⎧正数非负数0 ⎪⎩⎪⎨⎧负数非正数0 ⎪⎩⎪⎨⎧正整数非负整数0 ⎪⎩⎪⎨⎧负整数非正整数0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2 有理数与无理数
1. A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理数是整数
B.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C.整数一定是正数
D.有理数是正数和负数的统称
2. A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最小正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B.若一个数是整数,则它一定是有理数
C.0既不是正有理数,也不是负有理数
D.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有理数
3.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是最小的正整数
B.有最大的负整数,也有最小的负整数
C.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D.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4.C甲、乙两人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不超过10的正整数(每次只能写一个数),规定禁止在黑板上写已经写过的数的约数,最后不能写的为失败者,如果甲写第一个,那么甲写数字时有必胜的策略.(请写出一种可能)
———————————————————
2.2 有理数与无理数1.B.
2.D.
3.D.
4.6。
七年级上第1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数学 1.2 活动思考第2章有理数2.1 正数与负数 2.2 有理数与无理数 2.3 数轴 2.4 绝对值与相反数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6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7 有理数的乘方 2.8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3章代数式3.1 字母表示数 3.2 代数式 3.3 代数式的值 3.4 合并同类项 3.5 去括号 3.6 整式的加减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 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 5.2 图形的运动 5.3 展开与折叠 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 6.2 角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 6.4 平行 6.5 垂直七年级下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8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 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9.1 单项式乘单项式 9.2 单项式乘多项式 9.3 多项式乘多项式 9.4 乘法公式9.5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 二元一次方程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0.4 三元一次方程组10.5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1 生活中的不等式11.2 不等式的解集 11.3 不等式的性质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2章证明12.1 定义与命题12.2 证明 12.3 互逆命题八年级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1.1 全等图形 1.2 全等三角形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章轴对称图形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2 轴对称的性质 2.3 设计轴对称图案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3章勾股定理3.1 勾股定理 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4章实数4.1 平方根 4.2 立方根 4.3 实数 4.4 近似数第5章平面直接坐标系5.1 物体位置的确定 5.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6章一次函数6.1 函数 6.2 一次函数 6.3 一次函数的图像 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6.5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6.6 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八年级下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1 普查与抽样调查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7.3 频数和频率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8章认识概率8.1 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 8.2 可能性的大小 8.3 频率与概率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9.1 图形的旋转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9.3 平行四边形9.4 矩形、菱形、正方形 9.5 三角形的中位线第10章分式10.1 分式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0.3 分式的加减 10.4 分式的乘除10.5 分式方程第11章反比例函数11.1 反比例函数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第12章12.1 二次根式12.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2.3 二次根式的加减九年级上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1.1 一元二次方程 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4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第2章对称图形——圆2.1 圆 2.2 圆的对称性 2.3 确定圆的条件 2.4 圆周角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6 正多边形与圆 2.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8 圆锥的侧面积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3.1 平均数 3.2 中位数与众数 3.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3.4 方差 3.5 用计算器求方差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4.1 等可能性 4.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 4.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九年级下第5章二次函数5.1 二次函数 5.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5.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5.4 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第6章图形的相似6.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6.2 黄金分割 6.3 相似图形 6.5 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 6.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7 图形的位似 6.8 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第7章锐角三角形7.1 正切7.2 正弦、余弦7.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7.5 解直角三角形7.6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第8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8.2 货比三家8.3 统计分析帮你做预测 8.4 抽签方法合理吗 8.5 概率帮你做估计8.6 收取多少保险费才合理优质文档,内容可编辑。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与无理数》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实数的概念,对数的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2.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运算方法。
3.能够应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
2.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分类。
例如,问学生:“你们知道吗,有些数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而有些数却不能。
你们能找出这样的数吗?”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从而引出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比的数,无理数则不能。
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而无理数则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
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例如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或者将一个无理数近似为有理数。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运算题,例如加减乘除等。
2.2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无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教学难点:无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什么是正、负数?2.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0表示量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3.任何一个正数都比0大吗?任何一个负数都比0小吗?4.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二)讲授新课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即2.给出有理数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有理数是英语“Rational number”的译名,更确切的译名应译作“比3.有理数的分类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三)例题1.下列说法:①零是整数;②零是有理数;③零是自然数;④零是正数;⑤零是负数;⑥零是非负数.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B.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C.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D.3.14是小数,也是分数3.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集合的括号内:27,―5.8,2 002,―1,90%,3.14,0,―2,1,―0.01,π.(1)整数集合: { ……};(2)分数集合:{ ……};(3)负有理数集合:{ ……};(4)正有理数集合:{ ……};(5)非负整数集合:{ ……}.(四)思考: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我们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a2=2,a是有理数吗?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一起走近无理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负数,使数的范围扩展到有理数.现在我们又开始学习无理数,把数的范围扩展到了实数.刚开始学习无理数,认为无理数不像有理数那样直观易懂,总有一种虚幻的感觉.那么该怎样学习无理数呢?一、明确无理数的存在无理数并不是“无理”,也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如:(1)两条直角边都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斜边为2;(2)任何一个圆,它的周长和直径之比为常数π.像2、π这样的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二、弄清无理数的定义及常见无理数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这说明无理数可以化为具有两个特征的小数:一是小数的位数时无限的,二是不循环的.我们比较常见的无理数往往具备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某些含有π的数,如:π,π3等; 2.开方开不尽得到的数,如:3、5等;3.依某种规律构造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三、了解无理数的性质1.所有的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并且右边的无理数总比左边的大;2.在有理数中的互为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得定义、大小比较法则及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对于无理数仍然适用,如52-的相反数是25-,因为052<-,所以52-的绝对值是25-.四、澄清一些模糊认识1.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0是一个整数,故它是有理数,因此无理数只能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两类.2.带根号的数就是无理数 由于像4、38-这样的数通过计算可以化为2和-2,因此它们是有理数,可见带根号的不一定是无理数.特别是π,它是无理数但并不是用根号形式表示的.3.无理数的数量比有理数少2 有些同学认为1、2、3、4、5这五个数,它们都是有理数,而开平方后得到的无理数只有2、3、5三个,因此得出无理数的数量要比有理数少.其实,我们对1、2、3、4、5开立方时还会产生32、33、34、35等无理数,如果再开四次方、五次方……还可以产生更多的无理数.因此无理数并不比有理数少.4.有些无理数是分数因为分数属于有理数,且无理数与有理数是两类不同的数,所以无理数不可能写成分数.当然,有些无理数可以借助分数线来表示,如32,但不能因为它具备了分数的形式就认为它是分数.。
七级数学上册2.2有理数与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什么差别素材(新版)苏科版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什么差别?负数的出现,致使了减法运算,无理数的出现,致使了开方运算.引入了无理数,数的范围就由有理数扩展到了实数.关于实数的研究,一定先搞清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什么差别.主要差别有两点:第一,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或无穷循环小数,比方 4=4.0 ; 4 0.8;10.3 而无理数只好写成无穷不循环小数,比方5 32 1.4142L L ,3.1415926L L 依据这一点, 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穷不循环小数.第二,全部的有理数都能够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而无理数却不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 根据这一点, 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 把有理数改叫“比数”, 把无理数改叫“非比数”.原来嘛,无理数其实不是不讲道理,不过人们最先对它太不理解罢了.利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能够证明2 是无理数,使用的方法是反正法。
证明:2 是无理数。
假定2 是有理数,即 2a 2 22是偶数。
( a ,b 为自然数且互质)于是有a =2b , 故 ab2此刻来看当 a 是偶数时, a 是偶数仍是奇数.a 2=(2m+1) 2=4m 2+4m+1由于等式右侧必为奇数,而a 2 是偶数,所以等式不行能建立.故a 必为偶数.22222为偶数,所以 b 也是偶数。
既然a ,b 都是偶设 a=2m ,代入 a =2b 时获得 b =2m ,故 b 数, a就不行能是既约分数,这与假定相矛盾,故2 是无理数。
b依占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这些差别,也不用担忧化分数22为小数时,它会不会是无穷不7循环小数。
由于全部能够写成n( n 是整数, m 是自然数)的数必是有理数。
m。
有理数与无理数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
1、若太平洋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34米,记作-11034米,则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记作______。
2、+10千米表示王玲同学向南走了10千米,那么-9千米表示_______;0千米表示_____。
3、在月球表面上,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那么-183℃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
4、七(8)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数学智力大比拼的竞赛中的平均分数为90分,张红得了85分,记作-5分,则小明同学行92分,可记为____,李聪得90分可记为____,程佳+8分,表示______。
5、有理数中,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
6、在1.5-7.5之间的整数有_____,在-7.5与-1.5之间的整数有_____
7、已知下列各数:-23、-3.14、,其中正整数有__________,整数有______,负分数有______,分数有_________。
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
1、把向东运动记作“+”,向西运动记作“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米表示向东运动了3米
B、+3米表示向西运动了3米
C、向西运动3米表示向东运动-3米
D、向西运动3米,也可记作向西运动-3米。
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零是自然数
B、零是正数
C、零是负数
D、零不是整数
3、下列说法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0是整数
B、负分数一定是有理数
C、一个数不是正数,就一定是负数
D、0 是有理数
4、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是( )
A、整数集合
B、有理数集合
C、自然数集合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0是取小的自然数;②0是最小的正数;③0是最小的非负数;④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⑤0表示没有温度。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
B、一个有理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C、正有理数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D、负整数、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
三、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23,0.25,,-5.18,18,-38,10,+7,0,+12,3.1415926, 6.010010001…
正数有()
负数有()
整数有()
有理数有()无理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