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3《黄河颂》学案1 长版
- 格式:doc
- 大小:285.51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六《黄河颂》【三维目标】1.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动人心魄的民族感情。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揣摩品味语句,提高鉴赏能力。
4、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伟大精神。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狂澜.()屏障.()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①澎湃②狂澜③屏障④哺育⑤九曲连环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诗人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3、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五、作业布置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黄河颂课题黄河颂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学习区)(一)预习内容:(二)预习时间:10分钟(三)预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朗读诗歌, 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四)学习建议: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体会语言妙用。
(五)预习检测:(1)朗读诗歌,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诵读,圈出生字,感受诗歌的激情。
(3)自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一:总体感知(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快速地浏览诗歌,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歌颂黄河的?活动二:合作探究(1)说说黄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2)反复诵读课文,想一想黄河的精神是什么?(六)生成问题:通过预习和做检测题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
二、落实与整合(课中学习区)同学们,除了课文中涉及到,你知道的有关黄河的精神还是有什么?三、检测与反馈(课堂完成)1. 比一比,再组词。
劈()蓝()障()辟()篮()彰()2.照样子写词语。
示例:浩浩荡荡()()()答案:1.劈开复辟蓝天摇篮屏障表彰2.快快乐乐凄凄惨惨蹦蹦跳跳四、课后互助区1.学案整理:整理“课中学习去”后,交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互检。
2.构建知识网络互帮互助:“我”认真阅读了你的学案,“我”有如下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签名:_____________6.3黄河颂课后作业【基础达标】1.给加粗字拼音。
一泻千里()臂膀()哺育()澎湃()巅()【巩固提升】2、填空。
(1)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的诗句,赞美了()的黄河,歌颂了()。
(2)我站在(),望(),奔向东南。
【拓展延伸】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诵读文本,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把握全诗语言特点。
4、反复诵读,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如歌曲《黄河大合唱》《龙的传人》。
2、搜集相关黄河的图片。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主体部分2、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
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1、把握语言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积累使用: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滋长( )屏障( ) ......宛转( ) 哺育( )狂 lán ( )山diān( ) ..二、完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
(1)多音字。
曲{ 劈{ 中{ 长{ 强{(2)形近字。
篮洲浊拜颠蓝州独湃巅伟彰阑违障澜癫嶂斓幛谰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音乐作品,由( )谱曲。
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四、设计思路《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导入新课: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
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 (没有)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这黄河以他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他,因为他古老,他孕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黄河以他的雄浑力量激励他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日演出队来到黄河边,来到壶口瀑布,涛涛黄河水在诗人胸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随后又一气呵成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一.初读课文,感知歌词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揣摩思想感情。
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1诗歌分为几部分?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
歌词分为描绘黄河,赞美黄河2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歌颂,爱国之情总结:也就是体现在一个字上的话就是“颂”。
1、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2、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景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习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品出丰富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1、《黄河颂》词作者,原名,湖北光化人。
现代诗人、。
曲作者。
2、给加点字注音:浊流()狂澜()山巅()屏障()澎湃()哺育()掀起()体魄()九曲连环()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概括诗歌大意。
3、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三、解读探究,深入赏析1、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做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3、作者借赞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2、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
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五、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六、当堂检测,能力提升:尝试用诗歌的方式写一篇赞美黄河的作品。
学后反思:资源链接:(一)、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以及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写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应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三、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3《黄河颂》导学案长春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法指导】(1)学习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强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
(2)注意结合平时阅读、参观和观看影视作品等知识积累,知道中华儿女感人的英勇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做到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培养感情。
(4)品析诗歌的语言,用想象丰富其内涵。
【学习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走进课文,与课文和作者交流;走出课文,与生活和他人对话;这是阅读成功的必经之道!)一、过关预习(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1.生字注音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狂澜()屏障()浩荡()臂膀()九曲连环()2.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导言诗意中国的经典文化传承久远,影响深远,让我们的祖先和后代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
本次讲学的重点课文是《黄河颂》。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本篇文章将从解析诗歌内容、探究诗歌语言、分析作者情感等方面为大家提供解读《黄河颂》的思路和方法。
二、课文分析《黄河颂》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歌,诗歌很长,但是写的很灵动,非常生动。
这首诗分为七个部分,分别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对黄河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首先是“清泉之源”,随后是“奔泻流淌”的表现,第三部分是“孕育万物”的赞美,第四部分是“润物无声”的展示,第五部分是“慷慨赴义”的描述,第六部分是“悲壮沉沦”的描写,最后是“重光奋发”的赞美黄河带给人的力量和激励。
《黄河颂》的语言,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重叠的表达手法,强化了黄河的气势和壮丽;“悲壮沉沦”的写法,则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母亲对这个伟大的河流的情感和爱意。
而“由天而降,鸟兽翔集”的句子,则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黑龙江上空的盛景。
三、解读作者情感《黄河颂》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书画家张彦远。
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歌颂了这条伟大的母亲河,并把河水与华夏文明紧密连接起来。
黄河给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力量和美丽,更是一种深情之感。
四、课堂练习1. 建议学生在阅读了《黄河颂》的课文之后,可以选择一段进行朗诵或者表演,并请其他同学在听讲的同时,做出对于所选段落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探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手法。
最后在班内进行展示。
3. 老师出示一张黄河的地图,让学生们找出并标注绿洲、陇山、周口和黄河三角洲等地域特征,并结合诗中内容加以解读。
五、总结通过对《黄河颂》的学习,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了诗为情所抒,为心所感,尤其是唐诗的写作方式,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黄河颂》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预习:1.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自主查找《黄河颂》的时代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的介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手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介绍《黄河颂》的时代背景以及词、曲作者1、学生互相交流自主查找的《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的介绍。
2、教师补充,明确重点。
光未然,原名张光华,1913年出生。
1935年8月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悲愤,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流传。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朗读1.学生听范读。
2.学生分组自由朗读,交流朗读体会,相互评价。
3.指读。
教师指导: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精品学案?黄河颂?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 ,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1.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 ,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2.细心揣摩、领会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请给加点字注音。
山巅〔〕澎湃〔〕狂澜〔〕九曲连环〔〕作曲〔〕浊流〔〕屏障〔〕哺育〔〕臂膀〔〕胳臂〔〕2.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万丈浊流转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3.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 ,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 。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 ;多少英雄的故事 , !③你是伟大坚强 ,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 。
④你一泻万丈 , ,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4.请写出3-5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5. 作者及背景简介?黄河颂?是由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作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 ,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 ,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6.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活动一感知内容 ,认识黄河7. 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 ,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8.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9.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局部组成 ,从全诗来看 ,你认为朗诵词局部起的作用是什么?活动二品味语言 ,感受黄河10. 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 ,请从文中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
活动三合作交流 ,咏唱黄河11.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 ,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②读了这首诗歌 ,让我最感动的是--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④读了这首诗歌 ,我有这样的疑问--四、拓展延伸12. 上网查找欣赏黄河图片 ,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 ,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黄河颂》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重点)2.了解背景,理解诗歌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3.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光未然(1913~2023),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
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
现代作家、评论家。
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2.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怒》《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3.字词注音浊流()狂澜()山巅()屏障()澎湃()哺育()九曲连环()4.词语解释气魄:坚强:狂澜:三、朗读指导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
后面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要重读,此四句应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2.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3.最后两句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词?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3.从朗诵词部分可以看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4.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大意是什么?五、精读课文,探究品析(一)望黄河1.歌词开始,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由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2.品味句子“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
11.《黄河颂》
【学习目标】
1.大声的朗读,读出黄河的精神,读出黄河的气势。
2.在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从几个方面歌颂黄河。
3.在理解黄河精神的基础上,养成伟大而坚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
1.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读课文,读出黄河的精神,读出黄河的气势。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黄河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先自读,再听读,再配乐朗读,看谁能读出黄河的精神,你能做到吗?。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有关黄河的故事,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导学过程】
预习案
一、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你还有补充吗?写到下面的空白处,看谁是最棒的,加油)
二,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写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黄河?它有什么特点?
三,课文从几个方面赞美黄河的精神?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它有什么作用?
探究案
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
3、“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
4.《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5,你还有什么疑问,把它写到下面的空白出,以便和大家交流。
训练案
1.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故事、诗句,请写到下面的空白处,看谁知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