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竞争与安全战略
- 格式:ppt
- 大小:9.06 MB
- 文档页数:36
论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策略摘要: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安全内容和维护安全手段的变化、世界经济对能源和航道需求的增加、海洋其特有的资源与对外贸易运输优势,使得海洋权益在各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增加,各国为了国家利益及国家安全增加了对海洋的争夺。
新世纪的中国在海洋权益保护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向未来,需制定长期有效而又准确的海权战略,即走不同于西方国家、有中国特色的海权战略,以在维护战略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优化国际环境,达到互利双赢的成效。
关键词:海权中国海权挑战海权战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①。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
中国目前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于中东地区,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额一半以上,其次是北非。
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与世界产生广泛联系的国家,其海洋权益泛布于世界各大洋并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实现其海洋权益的内部需求动力与外部压力同时增大。
这也是世界各国发展海权的共性。
中国崛起拉动世界舆论,面对中国海权的发展,东西方国家近在咫尺,而双方认识却远在天涯。
因此,如何制定自己的海权战略,如何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基础上兼顾优化国际环境,如何在各种压力下有选择的进行战略安全建设成为当代中国保护自己海上地缘战略安全必须考虑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中国海权的特点、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维护中国海权安全三方面进行阐述。
中国海权的特点1890年美国人马汉提出的“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盛衰的根①胡锦涛: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在博鳌论坛二零零八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权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的总称,它是由洋、海、海湾、海峡等部分组成,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不仅有数万公里的陆上边界,也有着漫长的海上边界。
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互为一体。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济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
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题,一般指与国家间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传统安全主要指的是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安全。
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国际海权竞争下中国的安全利益这一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已经上完了,我们老师上了一课关于“国际海权竞争下中国的安全利益”。
让我们去写篇文章。
上完课后,同学们感想很多。
下面我要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海权,“海权”一词最早为修昔底德首创。
其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海权”主要包括为国家研究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财富的可能性,商运和捕鱼船队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以及适应国家利益的海军存在”。
到了现在海权就是国家的海洋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海洋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要想在海权竞争中处于上风,最根本的做法是继续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断扩大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与海洋经济的相关性,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在“生产竞争”中制胜。
但是,这也意味着,政府要提供更到位的海洋公共政策和海洋公共服务,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技术与效另外,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有些国家往往视国际法如无物。
虽说为争夺海权,发生战争的几率不大。
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还应当有应对极端事态发生的准备。
从军事力量上,为完整的海权提供支撑。
因此,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是怎样在现代海权条件下既能保证国家的海洋安全——不轻言战事但足以应付各种战事,又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尽可能从海洋获取更多的收益,增进人们对海洋的认同与热情?换言之,怎样在被动状态下实现自己的完整海权?要发展中国的海权, 就要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海权发展道路。
首先,要有一个大的战略, 将海权发展纳入到国家的大战略中。
可以肯定的是, 中国的海权发展: 第一, 不能脱离中国整个国家的发展, 海权发展只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 中国海权的发展不能脱离整个国际环境、周边环境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 中国海权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已有学者提出, 在制定中国海权发展的大战略时, 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 后起大国应冷静客观地对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进行评估, 海权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首先取决于此; 第二, 是否将海权发展作为中国的最优先选择, 取决于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是否将海权的发展作为新的增长点; 第三, 必须考虑与现有世界霸权国家的关系, 不能因追求海权而成为现有霸权国家的主要挑战者; 第四, 中国发展海权必须全面评估安全因素, 过于简单、直接的做法会造成安全困境。
国际海权竞争与国家安全战略上完这几节的时政课,我对国家时事政治有了更深的了解。
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独立的海权。
但由于海水具有流动性,更甚,海上都有不少的岛屿已经归属于不同的国家,因此在海线的测量方面,国家与国家间会出现不同的分歧,由此导致了国际海权竞争。
海权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在这几年,围绕这周围海域的争议岛屿和争议海域,中国和相关邻国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的趋势。
2009年2月菲律宾议会通过将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属的法案的做法和2010年9月的钓鱼岛撞船事件,曾经分别导致中非、中日外交关系一度走低。
各个国家对于海权的维护暗流涌动。
海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可或缺。
国家安全战略必然与领土主权,天空领域权以及海权息息相关。
对政治而言,海权的完整是我国政治的捍卫必然保证。
维护海权完整就是保持我国政治的稳定,维护我国国家尊严与公民权益的重要保证。
对经济而言,海权的完整最直接影响我国的渔业的发展。
海权的缺失会束缚我国渔业的发展,相反,拥有完整的海权,能够促进我国渔业的发展。
其次,海权影响我国的能源供应。
随着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而我国大部分清洁能源是来源于海里的天然气。
拥有完整的海权,能够确保我国清洁能源的供应来源不受外国影响。
在如今石油的输入受到外国的种种限制与影响的时期来说,确保我国清洁能源的供应来源关乎整个国家命脉。
据2011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与此相比,197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仅仅为64亿元,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才刚到1%。
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对国际分工与的合作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海洋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几乎是同步的。
对安全而言,海权是中国转变“重陆地轻海洋”安全战略的跳板。
这决定着中国能否从“崛起的大国”转变为世界强国。
过去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对海权的不重视最终导致近代的中国丧权辱国的历史。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随着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际海洋秩序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各种海洋安全挑战,保障国家海洋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建设海洋强国。
本文将从国际海洋形势背景、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挑战、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国际海洋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争夺愈发激烈,国际海洋秩序和规则面临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海洋形势不断复杂化。
全球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海上交通安全面临挑战。
一些国家甚至在南海、东海等地区进行挑衅性行为,严重影响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海洋污染、资源过度开采、海洋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海洋的健康发展,海洋环境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国际海洋法律体系不完善。
国际海洋法律体系虽然在UNCLOS等国际公约的约束下,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原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争议和漏洞,一些国家不尊重国际法,以及一些国际法的适用也存在争议。
受到国际力量对比、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海洋安全格局发生了变化。
一些国家利用海洋力量加强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使得海洋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挑战在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海洋权益保障挑战。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权益,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
但是在南海、东海等地区,中国的海洋权益受到一些国家的侵犯,使得中国面临海洋权益保障的挑战。
海上交通安全挑战。
中国依赖海洋运输和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安全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海域存在海盗活动和航行安全隐患,使得中国在海上交通安全方面面临挑战。
海洋环境安全挑战。
中国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影响,海洋环境安全成为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国家海洋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建设海洋强国。
浅谈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浅谈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09金融全英陈绮娴 20090200925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因此已过的海权极为重要。
下文将回顾中国海洋的发展史,在谨记历史教训的同时,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与挑战,并为日后的海洋发展战略作出自己的一番展望。
关键词:海洋战略国家安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人们从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中总结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19世纪末期,近代美国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提出了海权思想,把争夺海权、控制海洋作为控制世界的关键,明确提出了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辉煌与屈辱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
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中华民族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备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意识淡漠,海军力量薄弱,海防废弛。
论文题目:摘要:正文: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海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
”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
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
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财政、移民、卫生方面的管制权;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对其自然资源的勘探、管理、开发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岛屿、海洋科研、海洋环保的管辖权等。
海权竞争与我国国家安全一、海权及其影响海权即海上实力,是由‘权力’概念发展而来。
在国家权力的基础及其转化过程中,海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国海权的发展受制于六个基本条件:海陆地理位置、沿海自然条件、领土面积及海岸线和港口特点、人口数量、民族特点以及一国政府特性。
海洋权力对于国家实力与繁荣至关重要。
对海洋的控制就意味着国家在国际政治斗争中获得了重要的权力。
很久以前,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仅停留在捕鱼和航运。
然而,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的传统利用,并开发了新的利用方式。
此外,除了海洋自身的潜力之外,它还具有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
最近十几年里,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海外贸易比重越来越大,“海洋生命线”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立强大海上力量的需要变得越来越现实,而“台独”问题则进一步刺激了这一需要。
所以,建设强大的海权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权成为我国维护领土完整、争取国家统一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海洋主权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牵制中国发展的最多的是台湾问题。
此外,还包括南中国海问题与中日海洋主权争端问题。
台海问题对中国大陆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的影响,不只表现在军事领域和内部政治上,还在周边安全的布局中。
此外,海权是扩大中国政治影响力,实现中国国际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
在近代以前,中国不管是在经济,军事,政治影响力方面,在东亚均处于核心统治地位。
然而,近代与西方列强在海权的争夺中,中国逐渐丧失海洋主权及国家主权,饱受侵略之苦长达百余年,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计划。
而海权则是实现中国国家利益和增强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的工具。
二、我国海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思考(一)我国目前海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海权意识薄弱。
历史上我国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东亚的核心地位,由于领土面积庞大,所以自认为地大物博,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国海权是中国的海上力量和影响,也就是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海洋利益及整个国家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强大的能力。
目前,中国海权包含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和拓展海洋权力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和进程,包括了海洋国土的维护、海洋通道的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防卫力量的构建等内容。
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洋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对海洋的竞争也愈激烈。
中国在海洋问题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最近最受关注就是南海问题。
南沙群岛共约40多个岛礁。
其中大部分岛礁被其他国家所侵占。
中国控制的只有12个,越南占领岛礁29个。
菲律宾派兵先后占领了9个南沙岛屿。
马来西亚先后占领了包括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在内的岛礁5个。
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各自宣布了对中国海疆的“主权”。
文莱的8个油田中就有2个就在中国海域内。
其中还有美国的干预使得南海局势越来越复杂化。
近些年来各国在南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沙海域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号称第二个波斯湾。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南沙群岛的主权和领土争端,还关系着中国及其南海周边国家的海域管辖区域的划分问题。
南海问题也不再仅仅关系着我中国海南一片,更关乎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整体战略。
我国在对南海争端问题上要在多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收到成果。
在经济上,应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国经济的依赖。
中国应当积极与东南亚各国努力建立共同开发海洋资源的机制,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梯次中实现进一步的合作。
在外交上,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
在军事方面,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
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开展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总之,外交斡旋以求突破是其重点,获取国际舆论同情是外交辅助,排除或减少美日压力是关键,与台湾达成政治和解与合作、唤起民众的海权意识是前提。
二、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
目前应归我国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依托在我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上,相当于我陆地面积的1/3或相当于我20个山东省或30个江苏省的面积。
国家海防的范围由过去的38万平方公里一下扩大到300万平方公里,防御面积增大了8倍;防卫纵深从过去12海里延伸至200-350海里,一下子增大了近17倍,这是中国疆域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巨大变化,而且海防要比陆防复杂得多,“陆地国界是‘硬’边界,界碑分明,容易做到‘封疆卫土’;而海上国界是‘软’边界,远而开放,维护海洋权益不易”。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一句话便道出了海洋的重要性。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问题的出现,让国人开始越来越关注海权问题。
明朝中期,中国可以算得上是海上大国。
当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所带领的船队,最大的船可达200米有余,向东方各国展示了中国的海上实力。
到了清朝,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海权意识逐渐淡化。
翻看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近代西方的侵略战争几乎都是从海上打过来的。
作为清末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魏源,编写了一部《海国图志》。
这部具有很强的海权思想的书籍,并没有收到清政府的中士。
而当时,弹丸之地的日本,在得到这本书之后,却视为“海防宝鉴”。
结果是日本全歼清军水师,中国国势颓微,成为西方列强皆可欺辱的东亚病夫。
如今,中国国力不断提升。
在国际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是,中国的海权问题依然严峻。
钓鱼岛是最近国人最关心的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岛屿。
然而,自二战结束以来却一直被日本所控制。
60年代末,当联合国的委员宣布该岛屿附近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
日本立即采取单方面行动。
毁坏岛上的中国标记,换上日本冲绳标记。
1971年,日美两国签署“归还冲绳协议”美国将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举动遭到海内外华人和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迫于舆论压力,美国政府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施政权,对钓鱼岛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但日本却在随后的几年在钓鱼岛建立直升机场,并派巡逻舰和飞机对附近作业的中国渔民进行监视。
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在钓鱼岛的行动日益频繁。
其实,追其根源,钓鱼岛之争的本质是能源之争。
日本称,东海石油储量大约1000亿桶,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
目前中国已经在海上开采4个油气田。
放着眼下的能源不要,90%到中国进口。
这笔帐,日本不会不算。
钓鱼岛的得失直接关系着东海的得失。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秩序的深刻变革,国际海洋形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海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日益引起各国关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保障国家海洋利益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国际海洋形势的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和发展。
1.全球海洋安全形势复杂多变:近年来,国际海洋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海盗活动、跨国犯罪、海上恐怖主义等问题频发,给全球海洋秩序带来了严重挑战。
加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扩大海洋军事力量来争夺海洋权益,进一步加剧了海洋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2.海洋资源争夺愈发激烈: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而海洋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成为了国际争夺的焦点。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霸权主义手段,垄断甚至掠夺海洋资源,引发了海洋资源争夺的愈发激烈。
3.环境保护问题凸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不断加剧,给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和发展1.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作为海洋大国,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促进海洋秩序的建设和维护。
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海洋合作,共同应对海洋安全挑战,维护海洋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发展多元化的海洋安全保障力量:为了保障海洋利益和安全,中国将发展多元化的海洋安全保障力量,包括海军、海警、渔政、海监等多个部门的协同作战。
中国将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提升海洋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中国将加大力度推进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和执行科学严谨的海洋资源管理政策,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4.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加强国际环境标准的遵守和执行,共同保护好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海权是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之所以说是大问题,在于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愈发感觉到海权维护和实施力度不够对国家实力提升的约束,海权在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几年来我国与周边的国家就海权问题发生很多的矛盾和摩擦,然而海洋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解决海权问题迫在眉睫,我国现在需要一个好的海权发展策略。
海权的重要性表现在一个国家的很多方面。
首先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海权”古就有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洋被人类认识的那一刻海权这个名词就诞生了。
很简单这就是人类的征服欲。
但真正可以称得上“海权时代”那还有很漫长的一段时间。
因为陆地的中心时代不会自我灭亡,和社会制度变更一样海洋与陆地的更替也是曲折的。
海权,一直是一个大国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
这个说法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对中国海权的发展,国内外有着形形色色的观点。
毕竟这是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如何判断中国海权发展及其影响的战略困惑;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型中所出现的战略迷茫。
因此,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的确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属于权利政治的范畴。
所谓“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正是对海权在综合实力上所有的作用的印证,也无疑适用在各个时代的国家发展中。
其次在经济方面,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来,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二,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其广阔的海面为各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三,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海洋作为一个国家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国家安全带来了优势。
中国海权的维护——浅析中越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一、背景近期,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争端中发生了一系列的纠纷问题。
先是越南宣称13日将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着菲律宾也宣布将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
在这持续升级的南海争端中,中越争端尤其引人注目。
越南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并提出对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野心最大。
而越南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关系特殊。
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是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整个南海都是属于中国的,并且历史上越南也曾经承认过这一点。
而越南这个濒海的国家,面对着浩瀚并且资源丰富的南海,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提升,向海洋发展是越南发展和崛起的必由之路。
为了富民强国和发展,越南别无选择地只能中国的领海上来“火中取栗”。
二、中越南海争端现状1. 南海简介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我国大陆南面,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这些岛礁都位于被称作“九段线”的中国国界线内。
中国与越南在南海的争端位于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
2. 争端现状1993年,越南占领南沙岛礁24个,守军600人;到2002年,越南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2020人;如今被越强占的南沙岛屿已达29个,南海海上航道要冲南威岛被设为越南在南海油气作业的海上据点。
与此同时,越南对南沙的军事守卫也不断加强。
2004年、2005年越南在南沙的南威岛机场、长沙岛机场相继完工,大批人员装备和弹药物资源源不断运抵南沙。
三、中越争端原因剖析中越争端,无非是集中于资源和领权的争夺,而中越争端的愈演愈烈,实质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和领权的争端如此简单,也是大国力量角逐的一场较量。
1. 经济利益南海争端中的经济利益主要指南海所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
通过查找数据可知,南海油气资源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千米,油气储量约420亿吨。
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分布10个油气盆地,面积约41万平方千米,油气储量约350亿吨。
历史中的海权争夺与军事战略在历史上,海权的争夺一直是各国之间最重要的军事目标之一。
海权掌握在谁手中常常意味着军事、经济、政治的掌控。
在这样的国家间竞争中,军事战略也随之发展与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史中的海权争夺与军事战略。
一、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海权争夺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之间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海战。
在该时期,海军已经对于城邦的安全与经济贸易至关重要。
双方在争夺海权的过程中,制定了不少新的军事战略。
希腊军队的海军实际上是由游民组成的,这些游民在战时被选拔为水手。
而波斯军队中的水手则来自于被征服的各个地区。
这样,希腊军队就要在海战中采取一些更灵活的战术,例如撞船战术、前锋机动战术等等。
这些战术使得希腊军队在海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而波斯则采取了较为传统的战术,例如依靠数目上的优势、使用拦截战术等等。
这些战术在某些情况下有用,但是在面对更为灵活的希腊军队时就显得很无力了。
最终,希腊军队在海上胜利,夺得了海权。
二、大航海时代的海权争夺在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国家之间展开了多场海权争夺。
这个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的贸易、殖民地和疆界都需要经由海洋来连接。
故而,拥有海权成为了一个国家实现财富和国力的根本。
在这个时期,荷兰、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海上激烈竞争,通过交战或争夺殖民地、贸易优势等方式争夺海权。
此时的军事战略重视海上军事力量的扩大和现代化,不断研发出新型的战舰、火炮、海图以及航海技术等。
此时的海军作战主要是使用大型单桅纵帆舰,具有更高的航速和攻击力。
最终,英国海军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强大的海上力量,大部分世界贸易和航运都是由英国掌握。
英国在其海上力量基础上逐渐发展为一个拥有广泛领地和强大财富的现代国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权争夺在二战期间,各国之间的海权争夺也是非常激烈。
此时,海上运输对于军队和国民经济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海上运输的切断则可以有效地限制敌国的实力。
地缘战略:海洋权益的保护与争夺
地球上约71%的表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一直是各国在地缘政治中的焦点之一。
海洋权益的保护与争夺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各国在海洋权益保护与争夺中的地缘战略,并分析相关的国际政治争端和合作。
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海洋资源的丰富性为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天然气、矿产、鱼类等资源,同时还有着无限的经济价值。
海洋还拥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控制海洋意味着控制着海洋贸易、航运通道、海洋安全等关键因素。
主要海洋权益争夺焦点
领海与专属经济区争端
各国对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一直是海洋权益争夺的主要焦点之一。
一些
国家在争议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存在分歧,争端频发。
海洋资源开发争夺
海洋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各国之间为了获取更多资源而展开激烈的争夺。
一些
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上采取单边行动,挑战了国际法和规则。
海洋安全与军事控制
海洋是国家外交和安全的关键领域,各国通过在战略位置上建立军事基地、进
行联合演习等方式来巩固自己在海洋中的地位,从而保护自身的海洋权益。
国际合作与规则建设
为了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各国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制定海洋法律和规则,共同管理海洋资源,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等。
国际社会也在不断努力推动海洋治理规则的建设和完善。
结语
海洋权益的保护与争夺是各国博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应该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处理海洋权益问题,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安全、繁荣的海洋秩序。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海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资源库,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制定并实施海洋安全战略,以保护自身的海洋权益,维护全球海洋的和平与安全。
一、国际海洋形势的变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海洋形势出现了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出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
世界各国都希望通过海洋资源的开发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但这也导致了各种资源争夺和冲突的出现。
海洋环境的恶化问题日益严重,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问题正威胁着全球海洋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海洋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各国之间的海洋合作日益密切。
一些海洋安全威胁也在增加,包括海盗活动、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渔业等,这些问题对于全球海洋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制定背景中国正在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海洋安全战略,以应对国际海洋形势的挑战,实现国家海洋事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加强海洋法律体系建设中国将加强海洋法律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海洋法治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制的建设,维护国际海洋秩序和法治体系的完整性。
2. 推进海洋环境治理中国将加大对海洋环境治理的力度,积极应对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治理合作,推动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进程。
3. 维护海洋安全利益中国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的海洋安全利益,包括保护海洋通道安全、打击海盗活动、防范恐怖主义活动等。
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安全合作,为全球海洋的和平与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4.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中国将积极培育海洋经济产业,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