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3.19 KB
- 文档页数:5
2021年第6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40期 · 199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谷肄静(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省冶金工程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本文针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材料科学基础》这一门专业必修课,提出了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探索性的实施措施以及在教学改革中得到的一些实践总结。
由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因此本文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着重讨论了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6-0199-01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Essenti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 Yijing(Guizho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 Energy Saving,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GuizhouUniversity, South Hua-Xi Street, Guiyang 550025,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essenti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ich is one compulsory course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is mentioned that some exploring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and practical summary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dure.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a novel major, so this paper is concentrated on enhanc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combined with a multitude of teaching measures to elevate students’ learning attraction and academic qualities. It is vital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Keywords: essenti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ation;teaching innovation材料科学基础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材料基本成分、微观结构、各种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的严密的基础科学,也是材料相关专业、新能源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作者:宋祖伟梁爱琴师进生代辉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4期摘要:文章分析《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优化教学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强化实验和创新实践的改革措施,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缺陷、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金属和合金的相图等知识,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学科知识面宽等特点,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是课程教学中反映出的最突出问题,堪称“天书”[1]。
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板书为主,结合课外辅导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方面,更是感觉课程枯燥、难理解和记忆、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相当薄弱,由此产生抵触心理,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各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都进行有益的尝试[2]。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极大改善了教与学的尴尬境地,使教学相长。
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材料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选择胡赓祥、蔡珣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作为课程教材。
经典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是教学重点,因此在内容设置上体现课程基础性特征,让学生系统掌握各个知识点,重点、难点要讲透,既注意与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避免重复,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的知识,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打消抵触心理。
该课程的基础性强调材料的共性规律,故打破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限,对不同理论体系加以整合,针对材料多样性,寻求各种材料的共性。
其次,在讲授材料科学基础内容时,紧跟时代步伐,将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沿与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如引进纳米新材料和环境材料等新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新领域、新发现、新课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学习兴趣[3]。
第12期2022年4月No.12April ,2022“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及改革与创新研究鞠洪博,汪然(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0)摘要:文章介绍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发展起源,立足于实践教学中发现教学当中的不足。
通过对课程教学方式做出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并对未来教学改革做出展望。
关键词:材料科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金项目: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材料近代分析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YJG101。
作者简介:鞠洪博(1986—),男,山东诸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属材料表面改性。
引言材料科学技术与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并称为21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三大支柱,而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以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实施的,可以说材料学科是21世纪最基础的学科[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各种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新技术、新材料逐渐被人们所发掘,而传统材料也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从事材料相关行业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逐渐向着培养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化的综合创新型人才阵地转变。
而作为材料学科最基本课程之一的“材料科学基础”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亟须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出一条如何同时适用于新环境下材料科学应用、科研领域的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缩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体会为基础,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实践进行讨论。
1课程的设置及历史渊源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使用材料的进步[1]。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革新的不断推进,新工科建设的理念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热门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作为新工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案例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的相关内容。
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传授理论知识、实验操作、课程论文等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2. 缺乏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学生对于材料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3.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无法满足当前工业对于材料科学人才的需求。
二、“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和掌握材料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 提高课程吸引力和实用性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引入新颖案例教学方法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案例教学方法,如PBL (问题驱动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开展实践性案例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案例教学活动,如实验操作、工程项目设计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材料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以某高校“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为例,设计了一些创新的案例教学活动:1. 工程材料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工程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如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等,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思考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材料性能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文章首先介绍了课程背景和现状,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包括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接着对这些改革方案进行了具体的实践与效果评估,结合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最后进行了教学总结与展望,强调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教学总结、展望、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程,材料性能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材料性能学课程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
开展《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从课程背景与现状、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总结与展望等几个方面探讨《材料性能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将揭示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材料性能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课程背景与现状《材料性能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方法和材料性能参数的计算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传统的《材料性能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二是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为主,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专业领航ZHUANYE LINGHANG 教师•TEACHER2021年5月May.2021“材料科学基础”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景勤(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应用类专业课的项目式教学经验介绍多见报道,像“材料科学基础”这样的材料类基础课如何做好项 目式教学仍需进一步探索与提高。
为体现项目的综合性并联系生产实际,文章选择了二元、三元合金冷却过程 中相和组织转变综合分析作为项目内容,涵盖了课程教学中的相变、相图分析等主要内容;通过课上课下结合 等方式来解决项目可操作性问题。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完成项目,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TB30-4;G6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2-09文章编号:1674-120X(2021 ) 14-0093-02一、 引言"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 课,是涉及材料的成分、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 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课程不但为学生后续专业 课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其将来从事材料的研究与开 发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知识点繁杂易混、内容抽象难懂,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增加了 难度,111很多相关高校都在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2_41我国多数院校把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并行进行,本 文将探讨课程中凝固、二元三元相图及相变理论、固体中扩 散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项目式教学问题,旨在为这类课程项目 式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项目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动学 习能力不足、考核方式死板等问题。
Bl目前应用类专业课程 项目式教学的经验介绍比较多,|5_71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易 与工程实践内容实现紧密的结合,通常会结合出可操作性强、具有显示度的项目。
比如机械控制类课程在项目式教学中做 一个智能控制的小车或装置给大家表演,在实现课程所学知 识综合应用的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和旁观者的兴趣。
“互联网+”下《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李艳霞范涛王倩孙欢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河北廊坊065000)摘要:课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达成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立了二维三阶教学流程。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加学习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基于大数据统计功能开展学习行为观测,建立以过程和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
关键词:混合教学,智慧课堂,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938(2021)01-0042-030引言“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使整个社会出现巨大变革。
当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改变了“学”与“教”的现状,慕课、微课、SPOC、翻转课堂、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方法和教学APP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主动与被动局面以及地域和时间限制,使学生能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复习课堂内容、实时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与讨论,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也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发生变动。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学课堂进行改革、构建泛在化课堂、智慧课堂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1-4]。
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兼具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讲授材料的成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材料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
从2013年该课程在学校开展了小班授课试点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5]。
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并依托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交互性差、工程应用能力偏低的问题。
本文针对“互联网+”下《材料科学基础》下课程改革和实践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课程未来改革和改进的措施。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作者:刘长海,杨燕,陈智栋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2期摘要:本文根据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和应用前景,从OBE教育理念下课程设计原则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建立了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的三位一体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为构建OBE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指导。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OBE;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116-02一、前言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又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教育和需求导向教育,要求教师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其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工作均以最终成果为导向进行设计和实施。
Chandrama Acharya指出,OBE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定义、实现、评估以及总结和改造学习产出。
该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获得的能力和成果。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OBE教学模式突破性地将以课程内容为中心的课程结构转变为以学生需求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介绍本门课程的知识与内容,在固有的课程框架中,这种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课堂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成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均在抢占产业和科技革命的制高点,而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是人才。
因此,工程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所学知识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成果向实际技术转化。
二、《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课程特点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面向区域经济特点和相关产业发展需求,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张春梅;张进;李松霞;张静;黄本生;张德芬
【期刊名称】《西部素质教育》
【年(卷),期】2022(8)12
【摘要】文章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首先从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重构与教学资源整合、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然后总结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张春梅;张进;李松霞;张静;黄本生;张德芬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深度融合背景下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省开课程为例
2.新能源材料发展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例
3.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为例
4.产教融合背景下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
5.
融媒体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机制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梁兴华,史琳,刘于斯,叶超超,曾帅波
(广西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材料科学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来说明学习材料科学的重要性,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其教学方式,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键字:材料、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历史的进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纵观历史,人类使用材料已经有很悠久,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人类文明和生产的发展,人类对材料的要求不断增加和提高,于是由采用天然材料进而为加工制作,再发展成为研制合成。
在近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材料的品种日益增多,不同效能的新材料不断涌现,原有材料的性能也更为改善与提高、力求满足各种使用要求。
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前推进一步,因此材料科学又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工业生产的支柱。
我国高等院校深刻感受到材料对社会影响的方方面面,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对材料学方面人才的需求。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古老又新兴的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丰富,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的课程。
同时,它也是一门重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1、2]。
教学实践证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具有明显的基础性、文理性和实践性,而且还有知识点多、内容繁杂、抽象难记、教学难点突出的特点。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论已经充分融入到现阶段的教材内容中,从而使教学内容不再是只有枯燥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原理、单调的方法和规则的简单地相结合,而是由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完整体系。
一、学科实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对材料学人才的大量需求,材料学专业已逐步成为全国各大工科高校研究生教学的一部分。
由于研究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设置时,存在“课时紧、任务重”的问题。
材料科学基础学时少造成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的知识掌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JGB092)
握肤浅,很难真正体会到材料科学基础的本质,同时也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的学习[3-5]。
另外,没有有关的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在进行后续课程时没有任何基础,从而影响了其它实验的顺利进行。
故此,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改革
材料科学基础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而且还在不断更新。
根据《材料科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课程特点,并且结合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对材料科学基础的要求,将对《材料科学基础》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
庞大的教学内容仅仅通过短短的54学时或者72学时来顺利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精简教学内容是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必须进行的环节。
将冗长绕口的书本内容经过提炼后总结出言简意赅的话语,而且在授课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门学科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牢牢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时时刻刻强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将《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晶体结构和缺陷,包括各种晶体的空间结构、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及缺陷的表示法。
这部分是材料科学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材料科学基础学习的重点。
通过对这部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科学基础的本质,同时在第一模块增加材料科学基础的X衍射、透射电镜等基本的表征手段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达到总学时的40%。
第二板块是原子及分子运动、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
这部分的内容非常繁多,让学生通过学习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材料的形变及再结晶规律,能够熟练掌握与材料学专业有关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而又坚定的学科基础。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占到总学时的40%。
第三板块是单元及多元相图,包括晶体的凝固和相图的关系、相图的分析等。
安排这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仅占总学时的5%,同时再增加15%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操作从而使学生了解各种分析测试仪器的使用说明,并且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流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看似简单,但掌握起来却有相当难度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快让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的学习方式,跟上上课的节奏,学生才能有效地掌握这门课程。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6]。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借鉴前人
的经验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教训,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做了以下改革:(1)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老师,那么从改掉原来一直以板书为主色调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flash动画、Power point 课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变为生动形象化的动画过程,也可以把无法直接观察的结构变化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实例的研究与讨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学生只是一味地通过听老师讲解知识也是调动不起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课下给学生布置一些搜集信息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开展当前高科技领域所应用到的本学科知识的实例讲解舞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锻炼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中,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3)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研究生教学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学,针对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来掌握,而那些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则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消化吸收。
这既节约了学习的时间,又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学生亲自做相关的实验,不仅可以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果只单单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也是教学上的败笔,不如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观察各种材料的晶体和晶粒的物理变化,这样既可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升华,使得教学变得不再是那么死板。
例如做凝固和晶体结构分析实验使学生对书本上学的凝固原理和晶体结构缺陷有更深入的了解,如让同学门把铁碳合金熔化后浇注在砂型腔里铸造成钢锭,研究是凝固原理对其结构的影响,然后把凝固后的钢锭用XRD(X射线衍射),研究其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同时把钢锭磨平后在显微镜下研究其晶相,找出成分中的马氏体等晶相组织,与书上的相图对比,加深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7、8]。
四、考试方式改革
课程成绩的考核是课程的重要内容,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针对《材料科学基础》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将《材料科学基础》这门学科的考试方式分为三部分:一
是传统的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二是平时成绩,主要是作业完成情况和每章主要内容总结等,占20%;三是实验情况,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通过实验考察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占20%。
其中在闭卷考试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综合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综合应用情况,而概念题则考察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结构和本质的理解情况。
五、结论
通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课堂教学、添加实验操作课程等教学改革,讲、思、做三者的相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浓厚兴趣,提高了自身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升华。
参考文献
[1]雷惠贞.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19-326
[2]张盛伟,范军伟.中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86~89
[3]杜双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6):649-651.
[4]王章忠,张祖凤,巴志新.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65-66
[5]胡赓祥,蔡珣.材料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6]付猛,沈榕.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J].时代教育,2008,10:44-45.
[7]陶杰,姚正军,薛烽.材料科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齐义辉,韩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19(2):138-139.
作者简介:
梁兴华,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汽车新材料。
关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作者:梁兴华, 史琳, 刘于斯, 叶超超, 曾帅波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3(33)
引用本文格式:梁兴华.史琳.刘于斯.叶超超.曾帅波关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