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要培养三个好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8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
最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非常费解,后来走上了教育岗位之后才渐渐明白这里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九月份校长推荐我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著名青年学者林格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
看后总体感觉: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
习惯,往往起缘于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
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
在培养习惯的方法中有提到这样的一条: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是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的关键。
由此我想到了雨露老师给家长讲座时提到,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吗,让他重复33次,想改掉他的坏习惯吗,让他重复上百次。
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坚持这样去做。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笔记●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事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
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是智力习惯。
●真正的教育,绝不但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维护好孩子的心力。
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然后,自然就会自觉地区引爆大脑的潜能,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
●言传身教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父母能够经常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做到一定水准就是文化,或者说,教育就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一种忘我的情怀,一种综合,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与感召的力量。
教育之所以是大智慧,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
无形,但胜有形;无用,但大器天成。
所以,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热情,要有情感参与,要有灵魂,也就是说,要从文化层面上来把握其真谛,否则很容易成为教条。
●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以前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持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能够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持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
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养成教育理应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共分五个专题,32个主题,分别介绍了各种习惯的养成教育。
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感悟颇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是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你的习惯好了,你就有可能成功、成才,好习惯决定好未来。
良好的习惯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习惯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也说明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就学习习惯而言,如爱上阅读、学会写作、及时记录、劳逸结合、合作交流、乐于提问及善找方法,这都是学习习惯的范畴。
无论是教师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尤为重要。
特别是教师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怎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呢?一个不爱读书的校长又怎能带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呢?这一年多以来,我自己首先加强阅读,写读书笔记,并带头在教师会、总结会上进行读书心得分享,也要求老师们要多读书,我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们开始都有些反感,特别是老教师,认为自己教了一辈子书,还有什么可读的。
我们的老师、学生几乎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只有通过刚性要求,每期必须读几本书,而且要进行读书心得分享。
还要给老师创造交流发言的机会,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多学习、多锻炼,才会取得实效。
在老师们有了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多读书,给孩子们讲清读书的重要性,并规定时间让学生读书,比如晨读、午读,晚上下自习后听故事等。
逐渐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有了读书的习惯。
我校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差,每次写作文只是一句话,最多两句,就是一篇作文,而且还与主题无关,实在让老师头疼。
我也和语文老师进行过交流、了解,同老师们一起想办法,找出问题出在哪里?通过了解,发现这个班几年来语文教师更换频繁,而且以前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太低,大都是完成书本作业即可,就连该背诵的课文学生都背不了,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都是简单的讲一讲就结束了,导致学生没话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扮演着引导和规范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的作用。
一、培养爱干净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爱干净的习惯。
教师应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保持卫生,如洗手、擦嘴、整理玩具等。
幼儿园可以设置情境使幼儿参与到卫生活动中,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会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培养团结合作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例如,组织幼儿进行拼图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并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分享、尊重和倾听他人,让他们从幼儿园生活中体验到团结合作的快乐和价值。
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关注幼儿的饮食健康。
教师要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养成定时吃饭、慢慢咀嚼、不挑食等好习惯。
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健康饮食的制作活动,让他们了解并亲自动手制作健康食品。
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鼓励幼儿园教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游戏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能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培养个人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要求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个人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按时睡觉、早晨起床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整理书包、收拾桌面等。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习惯的养成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重视。
最近读了孙云晓老师写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但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坚持。
那么到底该怎样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呢?孙老师强调的习惯的培养需要五大步骤,我认为很重要,今天我将结合我的见解与大家分享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步骤。
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就要不断地引导他,在这一方面我的同事就做的很好,她在她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就很开心地告诉儿子说:“儿子,你今天学了什么,我们来做几道题行吗?”他儿子就欣然同意,很快儿子就做完了作业,然后她就很夸张地表扬儿子说:“儿子,你真棒,都做对了,一百分。
”然后在儿子的脸上奖励了几个香甜的吻,儿子在妈妈的表扬下很开心很快乐,久而久之在他心里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很有趣还能得到妈妈的关爱和表扬,何乐而不为呢?从此这个孩子就在妈妈的引导下爱上了学习,慢慢地就走上了努力学习的道路,以至于这个孩子的学习道理很顺畅,一路走上了名牌初中、名牌高中的大道,将来会很顺利地考上大学。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也是习惯使然使这个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习惯培养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你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这一点孙老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全国特师孙蒲老师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说:“你要向老师鞠躬道歉。
”但是这个孩子不会鞠躬,孙老师就亲自向学生示范鞠躬的礼仪,告诉孩子: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
然后,孙老师示范后,再让男孩子当着自己的面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教育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孙晓云1、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教育者要“尊重未成熟状态”。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29-3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些都是作者主持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近10年得出的结论。
3、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
4、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5、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的.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6、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这就是习惯。
7、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8、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
9、德国的父母就非常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养成严谨的好习惯。
10、德国人特别讲究孩子作计划。
11、孔老夫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12、习惯培养要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
13、明代的思想家王廷相说:“凡人之性成于习”。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
15、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
16、人格化习惯共列出了12个指标及一系列基本习惯:(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
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17、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难大事,必作于细。
”他还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怎样培养良好习惯:第一,确定规范。
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读《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有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的确,行为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
孩子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孩子的年龄由小到大,教育的内容也随之由少到多,直到好的习惯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在我的女儿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
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
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比如,明显伤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
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比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或者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等等。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
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如果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积木,要吃饭了。
”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
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
读《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有感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
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联结。
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
因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
作为学生,很明显,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看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之后,我想,作为孩子,要养成的习惯有很多。
总得说来,应该有生活上的和学习上的。
这两点对于孩子来说,要是养成了好的习惯,那么对于今后的成长来说是大大有利的。
首先是生活上的好习惯。
生活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对于孩子来说,在生活这么大的范围上培养好习惯,自然是过于抽象了。
俗话说,凡事要从小事做起。
那么,要在生活上养成好习惯也可以从小事做起。
比如说,每天节约一元钱。
当然,在人们的概念里,一元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元钱,一年就能省下三百六十五元钱。
凡是巨大数额的钱不都是从小数额的钱慢慢地积累起来的吗?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未必会有这样的概念,但是,只要孩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管是否理会其中的意义,一旦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养成了这么好的习惯,必定是很欢喜的。
就像我们都尊敬的周总理,他的节俭是国人们都知道的,在那样困难的时期,周总理用自己的节俭来为国家省下各项经费以帮助国家走向预想的方向。
所以,节俭不仅仅是让人欢喜,有的时候,甚至是可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由此看来,在生活上养成好的习惯,必定是有利的!作为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主业,当然,活到老,学到老的训诫也鞭策着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学习。
对于学习来说,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习的人事半功倍。
比如说,有一个孩子,在学习前,总会先整理自己的桌子。
这是个好的习惯!为什么这么做会是个好习惯呢?我们都知道,作为孩子,今后要面对很多的考试,而面对的考试多了,那么心里的压力就会沉重。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在规律作息习惯、自主自立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运动健康习惯、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等方面,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建议。
1. 规律作息习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尽力遵守。
让孩子每天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同时,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使孩子能够有规律地度过一天。
2. 自主自立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习惯,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整理房间、完成作业等,并鼓励他们独立完成。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
3. 文明礼貌习惯:家庭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最好场所。
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榜样。
同时,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学会谦让和分享。
例如,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等。
4. 勤俭节约习惯: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浪费食物,不浪费时间。
让孩子知道一切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和节约。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计划,了解金钱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理财能力。
5. 运动健康习惯:让孩子养成运动健康的好习惯,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体育活动。
可以安排每天一定的运动时间,如晨跑、游泳、瑜伽等,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减少生病几率。
6. 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对其一生都有影响。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并监督他们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复习错题,寻找解决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7. 独立思考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育话题09-06 20:59这是一个尽人皆知并不新鲜的话题,但却有着现实的意义。
教育确实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
——卢梭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叶圣陶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乌申斯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这些名人的的语言都表明了习惯之对于人和教育对培养习惯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这东西会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具体知识之外的习惯。
这习惯不外乎有三种: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
思维习惯体现的是人的智力水平,创新能力;行为习惯是体现的是一种行为方式和个性作风;而道德习惯则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如果这三种习惯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则应该可以说其接受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好的习惯如何培养?我想要具备两条。
一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用人格去影响人格,形成人格。
二是教师一定要树立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习惯培养服务的意识。
变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知识为包括学习知识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习惯养成。
引导学生形成习惯最忌讳的就是只有语言说教,没有行为矫正。
实践中很多老师把学生习惯培养当成一次次孤立空洞的思想教育来做,而对学生具体行为关注不够,在客观上形成对学生坏习惯的纵容,当然是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的。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师读书笔记最近看了孙云晓著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给我印象最深刻,读完整本书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
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句话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
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在我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
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
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书中有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其主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六大步骤:第一、认识习惯的重要性;第二、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第三、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第四、持之以恒地练习;第五、及时而科学的评估引导;第六、创造好环境,培养好风气。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漫话》中约翰•洛克的见解是:“孩子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到来,许多事情他应信托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
”“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习惯可以在这里是这样,在其它情形下也是这样。
”“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
”习惯是经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去自觉的行为方式。
约翰•洛克认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给予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儿童身上固定起来;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发生作用了。
”这个见解无疑是正确的。
我们的言行、品质、个性,说到底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而已,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优秀本质上是一种习惯”。
教育要着意养成孩子的好的习惯、优秀的习惯、形成将来成功的习惯。
好的习惯很多,积极思考的习惯、谦逊的习惯、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习惯、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等。
从小处看,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善于反思的习惯,甚至于约翰•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习惯、严格遵守作
息制度的习惯等。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时刻提醒学生,努力发现和
保护孩子在各个方面的优秀的行为,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期孩子的主要引导者和监督者。
在教育幼儿时,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受益无穷。
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会更加自信、更加有条理、更可靠,因此养成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那么,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一. 养成日常生活好习惯1.培养刷牙习惯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刷牙习惯的关键期。
教师可以利用齐声唱歌、互相竞赛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2.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生活自理能力要建立孩子的自理意识,让孩子自觉遵守日常生活纪律和生活规律,如自己能喝水了就自己倒水喝,自己能吃东西了就自己动手吃饭等。
3.培养孩子卫生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展示图片、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洗手、戴口罩、勤换衣服的好习惯,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爱干净的好习惯。
4.培养有节制的饮食习惯教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食物对身体好,什么食物对身体不好,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零食的摄入量。
二. 培养社交、品德好习惯1.强调分享和敬爱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乐趣,提高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让孩子拥有敬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尊重他人的权利。
2.教孩子礼貌用语幼儿对礼貌用语的学习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会使用各种日常礼貌用语。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着重强调幼儿园生活中的礼仪。
3.鼓励孩子勇于表达教师要激发孩子勇于表达自己,如“我的感受是...”“我想说的是...”等方式,引导孩子自然流露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他们具有自发表达、自我沟通的能力。
三.培养学习习惯1.注重细节学习好习惯的养成从细节开始,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
对于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学习情况要有特别的关注。
不断与家长沟通,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方法,引导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孩子的计划情绪控制和注意力教师要以游戏、故事、歌曲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制订计划,掌握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注意力管理能力。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研讨交流材料习惯决定人生,习惯造就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
良好习惯则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
叶圣陶先生说的好:“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对小学生尤为重要。
根据区教育局普教科关于<2007-2008学年度德育工作要点>中关于"抓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的工作思路,我校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良好习惯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这五种习惯开展德育工作。
现就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谈谈我校以下一些做法:一、健全制度规范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对班主任建立了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对班级建立了班级评比制度,对行政督查、值日教师、安全员、车管员等建立了工作职责.针对学生的五种习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要求.比如:《金银湖小学学生一日行规》、《金银湖小学学生四字意识—静轻礼洁》、《金银湖小学学生五种习惯行为规范》等.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每学期开学,我校就会进来一批新生,特别是新学年的第一学期,既有来自不同幼儿园和没有就读过幼儿园的一年级新生,也有好多其它年级外校转入的学生,他们在原校或者家庭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有些是好的,但是有些是不好的,甚至是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如:就地而坐、大声喧哗、上课左顾右看、学习姿态不规范,粗言脏语、追逐打跳、乱丢乱扔、随地吐痰、甚至以强欺弱、擂肥吃黑、偷拿同学财物等。
要使学生改掉这些坏习惯,就必须抓住学生进校的第一时期,进行有效地强化教育。
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常规强化教育。
由政教处、少先大队牵头,班主任组织实施,搭班教师积极配合。
首先利用开学典礼由政教处针对学校一些规章制度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学习,各班再利用晨会的时间进行5分钟制度强化教育,着重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金银湖小学一日行规》、八荣八耻等内容来进行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他们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习惯1、作息规律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睡觉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功能的良好发展。
2、个人卫生教导孩子每天刷牙、洗脸、洗手,定期洗澡、换洗衣物,保持身体清洁。
同时,也要注意头发、指甲的清洁与修剪。
3、饮食习惯培养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教导他们按时进餐,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4、整理物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房间,将物品摆放整齐,养成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习惯1、预习和复习教导孩子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预习,提前了解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
3、按时完成作业让孩子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抄袭、不拖拉。
作业完成后要认真检查,确保准确性。
4、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可以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社交习惯1、礼貌待人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尊重他人,不嘲笑、不欺负同学。
2、学会分享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快乐和经验,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3、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解决冲突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教导孩子要冷静、理智地处理,学会沟通和妥协,避免争吵和打架。
四、道德习惯1、诚实守信教育孩子不说谎、不欺骗,遵守承诺,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
2、尊重长辈尊敬父母、老师和长辈,听从他们的教导,关心他们的生活。
3、爱护公物让孩子明白公共财物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要爱护学校的桌椅、门窗、花草树木等。
4、遵守规则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要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的秩序等。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4篇)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
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
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
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
”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
”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
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
读孙老师的这一名着,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
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
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
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
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
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
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
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
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就是要培养三个好习惯关鸿羽教授,著名教育专家要培养习惯第一个问题就是谁来培养,除了学校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家庭,所以讲一讲家庭和学校的目的要一致,否则就形不成习惯,怎么才能一致,提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建议,一个月左右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一次。
现在有的孩子有点儿两面派作风,当着老师一面,当着家长面,如果家长和老师见面孩子就没有办法钻空子了。
有这么几个要了解,第一点,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活动,我们根据活动内容教育孩子。
第二点,学校最近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我们在家里按照这个要求来要求孩子。
第三点,学校学生有哪些不良倾向?比如老师说我们最近学生厌学,你要看看您的孩子有没有这种情绪?这些不了解想配合也配合不了。
比如老师让小孩讲文明,小孩回家跟爸爸说“爸爸好”,爸爸说干什么,一边去!如果爸爸知道学校这样要求就不会这样做。
第二个建议,就是孩子想“假如我是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话该怎么说,这样肯定能做到一致。
但是现在有的家长没有这个意识,张嘴就说。
有的小孩说“爸爸,今天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雷锋的手被砍了的故事”。
如果你听后就会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是这个家长说什么?他说“你小心点儿,如果你不听话我也砍你的手!”所以我们觉得大家要记住这句话,“假如我是老师”!第三个建议就是向学校正确的观念教育靠拢。
现在都是素质教育,但是有些家长“重试轻德”,只要孩子考一百分什么都不管。
学校搞什么活动大家不支持,有的学校搞远足活动,家长跟在学生的后面看着孩子,半夜睡觉的时候去给孩子盖被。
这个心是好的,但是家长要转变观念,一个孩子没有挫折,没有困难是很难成才的,我们要开展这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第四个建议,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老师在总体上都比我们高,再说了老师教育孩子成百上千,我们的经验没有老师那么丰富,多向老师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比如说家长自己觉得孩子特别聪明,可是老师反映这个孩子还要继续努力,家长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家长只看到自己孩子的情况,老师是从总体上看的。
结果老师到学校一听课,发现别的孩子举手回答问题,特别好,自己的孩子说不出来,才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最聪明的。
所以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应该向老师多学习,对学校工作要多配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形成一种合力,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习惯的培养确实对我们孩子很重要,“小习惯决定大未来”!曾经有人讲过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我举个例子,有个孩子小时候没有形成好的习惯,总是把东西乱扔,结婚之后还是这样,第二天抓着衣服穿衣服,抓着裤子穿裤子,最后袜子找不着了,急了,这时爱人给他新袜子,他开会的时候流鼻涕,结果一掏兜擦鼻涕把袜子掏出来了。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我们的孩子习惯如何呢?我觉得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第一,小懒虫。
懒得不得了!孩子什么活都不干,咱们比较一下,您像孩子那么大的时候干多少活儿,现在的孩子干多少活儿?第二,小馋猫。
馋得不得了,现在孩子吃的东西都是有添加剂的东西,很多都是垃圾食品。
人家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
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胡吃,结果就是偏食厌食。
第三,小依赖。
第四,小散漫。
第五,小磨蹭。
第六,小马虎。
第七,小犟牛。
说一不二,我说买哪个玩具就买哪个,没钱就借钱买去。
一个小孩要吃冰棍,吃完还吃,妈妈就是不给买,孩子也有高招,当着大家的面把妈妈的裙子掀起来了,不买就不放心。
所以从这些问题来看,抓习惯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习惯怎么抓?什么时候抓?这就涉及到教育关键期的问题。
什么叫关键期呢?某一个年龄段要进行某一种教育,错误的年龄段再进行教育就不行了。
这是奥地利的一个人发现,他拿小猫做实验,把小猫按大小分成了组,把它们的眼睛给蒙起来,后来发现出生三、四天之后把眼睛蒙起来的小猫永远看不见东西了,因为出生三、四天是它们眼睛发育的关键期。
人有没有关键期?我估计也有,但是没有人敢做这个实验。
其实人也有关键期,大家可能听说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1960年被人发现,后来发现他的一切动作都是狼的习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
后来他两年时间刚学会站立,四年时间学会几个单词,到死的时候他的习惯水平只有2、3岁孩子的水平。
日本也有一个事例,一个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迷失到了东南亚的大森林里,迷失了28年,这28年没有见过人,衣服也碎了,光着屁股满地爬,也吃生肉了。
后来发现之后也对他进行教育,82年他的一切行为习惯都恢复了,后来还结婚了!你看他在森林里28年教育过来了,而狼孩却没有教育过来,为什么?就是关键期的问题。
习惯问题我们研究了20多年,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就是在小学和幼儿园,初中还可以弥补。
初中是最后一个阶段,到了高中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一定要重视习惯的培养,抓习惯要抓小,要抓早,要抓紧,要抓好!一些学者对研究有一些结论,比如6到7岁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8到9岁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9到10岁、13到14岁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9到10岁是孩子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10岁到11岁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整个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
我们今天都是中小学学生的家长,怎么抓?下面我讲讲具体的方法:第一个方法叫做训练法。
我的基本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好习惯。
没有喊出来的好习惯,只有练出来的好习惯。
现在家长说教过多,训练太少,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增加训练。
那么训练我提出四条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第一是持之以恒,连续训练6周左右。
国外有人提出21天,我们的实验结果21天不够。
当然不同的习惯,不同的孩子,训练时间是不同的,多数在6周左右。
现在我们家长训练2个礼拜就放松了,我希望大家记住要6周左右,要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第二要严而又严,没有严格就不叫训练,训练就必须严格。
现在家长严格不起来,为什么?都溺爱孩子,凡是溺爱都没有好习惯。
我们国家溺爱全世界都有名,你看我在国际会上做报告的时候,我讲完一帮外国人都讲你给我们讲讲你们国家溺爱的情况,全世界都知道!到小学一年级居然有的孩子不会擦屁股!到中学家里还带奶,还带奶瓶,孩子还没有断奶。
到大学的时候,不信你们到开学的时候到大学门口看看,送孩子的大学家长都是两三个家长一块儿送,甚至租一个宾馆住上一个月。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找对象家长还帮忙,还要帮买齐各种电器。
孩子生了孩子之后还要跟着,什么时候登腿什么时候完事。
所以一定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用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第三要注意就是抓好第一次。
任何教育第一次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为什么强调家庭教育重要呢?因为很多第一次都不是在学校,都是在家里,所以第一次很重要。
比如你的小孩第一次偷东西,抓住了好好教育后边可能就不偷了,否则成了惯偷再教育就难多了!我问过一个日本的专家,我说你们孩子剩饭吗?他们说不剩。
日本的家长是什么态度呢?只要盛在饭碗里的都不准剩!咱们不是,咱们的孩子都是家人给盛得冒尖,孩子吃不了你就给吃了,孩子就会觉得我妈是专门吃剩饭的!有的孩子把吃的掉下了,妈妈不让他吃,说脏,结果一会儿自己给吃了,孩子会认为脏的只有妈妈能吃,我不能吃。
第四,小时候严,大了宽。
将来上了中学,进入青春期可以放松一点,因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太严了容易产生逆反心里,形成代沟,如果小时候管严格了,养成了好习惯,大的时候放松一点也没有关系。
现在有的老奶奶说孩子小,不用管他,树大自然直,结果树大了长成了歪脖树,再管也不行了。
再介绍个培养方法的方式第一叫做激趣式。
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我们需要严格训练,但是能带点儿兴趣的最好。
有些孩子睡觉把鞋一拖,第二天找了半天才找到。
家长问我怎么办,我说孩子多大了?他说一年级。
我说你跟他做游戏,你在你们家的床边画几个鞋印,睡觉前比赛看看谁把鞋最快的放到鞋印里,就是在游戏中训练。
第二叫做分解式。
我们强调的是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我们现在家长对孩子要求很多,但是指导不够。
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你要说文明话,怎么说文明话?什么场合下说?不讲。
老师在学校拉屎呢,结果孩子跟老师说老师好,就是不知道什么场合上说。
有的孩子说“谢谢”的声调都不对,这都需要具体指导。
第三叫做制约式。
所谓制约式我们强调的是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里的制约就是家规。
我们古代很多家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东方传统美德是不是应该发挥起来?所以我建议今天来的家长,你在家里定一个家规,一个家训,并不难!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家规、家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有制约作用。
第四叫做疏导式。
我们强调的是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
训练需要反复强化,但是要注意能疏导的尽量疏导。
比如小孩爱唱歌,我通过唱歌来培养习惯。
孩子爱下棋可以通过下棋来培养习惯,这是很自然的,孩子容易接受。
有的小孩特别马虎,后来家长跟我说关老师怎么办呢?马马虎虎,丢三忘四,说了多少遍都不成!我问他,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他说最喜欢下棋。
我说行,你找个人和他下棋,通过下棋来培养。
他说我就会下,我说你就和孩子下棋,设一个埋伏,最后让孩子看看你设的埋伏是怎么回事。
第五叫做渐进式。
就是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要严格要求,但是不要标准太高,太高了反而不成!所以我们教育强调一句话,叫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伸手能够到,这个标准太低。
现在有的家长给孩子的标准特别高,孩子考90分都捱骂,孩子一努力考了95分,家长也不表扬,说你怎么考95分?为什么不考100分。
孩子一努力真考100了,家长却说别看你考100分,不知道怎么考的呢!我在电视台讲这个问题,电视台的记者就跟我说她的爱人就是这样,孩子上高一考了98分,其实很不容易了,等着爸爸表扬他,他说98分?那两分呢?所以我提的标准就是六个字“低要求,小不走”。
第六叫做体验式,我们强调实践断链与强化体验相结合。
第三个方法就是负强化法,就是批评和惩罚。
一讲到批评,前一段有人提出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觉得这个不正确,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教育需要表扬、需要批评,甚至也需要惩罚,什么东西走极端就不好了。
《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讲了一句话,他们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如果你老夸,从来不批评,孩子容易形成三个问题,第一,容易骄傲自满。
现在骄傲自满的孩子居多,能做自我批评的孩子很少。
有些人毕业之后不受欢迎,为什么?不是知识少,太狂了,看不起领导看不起同志,过了一段时间就混不下去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不适应社会,将来孩子总要走上社会,谁来表扬他?你们在座的家长每天都听到表扬吗?老指着表扬才干活是什么人?第三是心理承受能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