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内论的原因及最后的赢家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论北约空袭利比亚之原因姓名:班级:学号:针对最近北约空袭利比亚的事件,其原因众说纷纭,但我们要客观、真实地来评价。
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比亚内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卡扎菲的独裁统治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内腐败,贫富差距很大,草菅人命,民不聊生,导致人民不堪重负,揭竿而起,结果被政府军残酷镇压,再加上卡扎菲对基地组织和冬突等恐怖分子的支持,从这一点来看,西方列强空袭利比亚是师出有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第二,我们还应看到真相背后的真相:卡扎菲一向与美国合不来,对西方各国的反对也很强烈,算得上是北约的一颗“眼中钉肉中刺”,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并且在利比亚的影响下,其他非洲国家有可能会纷纷响应,摆脱西方国家,这是欧美列强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美国来说,一旦卡扎菲政府倒台,美国可以扶植一个“亲美派”的新领导人上台,而新政府的上台必然会废除很多旧的政策,并出台一些对欧美有力的制度,这才是西方列强的长远目的。
而且北约进攻利比亚也可以做到杀鸡儆猴,扼杀其他国家反美反欧的念头,维护自己在非洲的切实利益。
第三,利比亚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而美欧极不满意目前利比亚石油的分配。
如果想趁乱下手、重新“洗牌”而博取最大的利益,那么眼下真是大好的机会。
据今年1月19日利比亚央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利比亚石油收入达405亿利第(约324.3亿美元),超过了2009年的251亿利第(约200亿美元)。
而美国能源信息署去年12月公布的利比亚石油最新数据显示,利比亚以443亿桶位居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储量的第一位。
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满的是,自2005年利比亚政府要求已在利进行生产项目的外资石油公司与之重签协议以限制外资分成比例后,外资与利合作开采石油的协议份额下降近半,其中美国新竞标的石油区块去年几乎为零。
未来两年内,利比亚也不再进行新一轮石油勘探区块招标。
相比之下,埃及等其他国家的石油企业则在利比亚高歌猛进。
关于利比亚战乱原因的思考对于利比亚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
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报道还中还指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
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对于国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势必会造成国家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人民群众不能享有该有的安定的生活势必会积压民怨。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控制着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的基地。
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
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
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部落也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利比亚问题的由来及影响2011年,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动乱,这个原本自然资源富饶、人民生活安康的国度再次卷入战火的硝烟中。
战争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片段,总会结束而回归历史成为过去,但是在战乱的硝烟中丧失的无辜的生命、璀璨的文明却难以回到起点,永远成为历史的遗憾。
先来回顾一下利比亚动乱。
今年2月利比亚爆发内战,至今仍未结束,交战双方分别为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领导的武装和卡扎菲领导的武装部队,前者被称为反动派。
2011年8月22日至今,首都的黎波里沦陷,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现在主政这个破碎的利比亚。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比亚的动乱已经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
利比亚动乱的由来,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简单阐述。
一、内部原因:首先,卡扎菲实行独裁政治。
卡扎菲对待反对派人士的态度是坚持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的原则,他不惜代价地武装镇压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
同时,阿布萨利姆监狱大屠杀虽被卡扎菲当局掩盖了多年,但却导致民间积怨多年并最终加速了卡扎菲的倒台。
其次,失业严重,贫富差距大。
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这个数字比例在北非是最高的。
严重的失业和贫富差距直接加剧了民众与卡扎菲政权的矛盾。
二、外部原因。
首先,利比亚是重要的产油国,盛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
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客观因素。
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
其次,利比亚重要的战略位置。
它是连接欧洲、和非洲是地中海出海口很重要的一个通道,北非是重要的产油区,因此利比亚的这一战略位置就尤为重要。
最后,利比亚的核问题及支持恐怖主义。
利比亚一直致力于核计划,美英情报机构的资料,利比亚拥有11处核设施。另一方面,卡扎菲政权一直支持国际恐怖主义。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支持恐怖主义和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方面深怀疑虑,对其实施制裁。由于利比亚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特殊的国内形势,利比亚动乱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是这一动乱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利比亚战争分析最近一段时间利比亚这个名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互联网等各新闻媒体上,而且伴随这个名字之后的更多是战争,还有大家习以为常的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各国对其的强势军事制裁。
很多人会很好奇利比亚是怎么惹到了西方列强,它的命运是不是也将像伊拉克那样呢?现在我们来分析分析这里面的种种原因。
说起利比亚战争的起因,必须提到的就是利比亚的内乱。
因为在各国去闯入利比亚战场的时候就是冠冕堂皇地举着干扰打击其在权政府的专制统治引起的内战暴乱,维护人民自由的旗子的。
说到利比亚产生的内乱不得不说说利比亚的历史,经受了漫长的西方殖民之后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
1963年取消了联邦制,改名为利比亚王国。
而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自此利比亚迎来了这位世人褒贬有加的国家领导人——卡扎菲。
在卡扎菲领导利比亚的40余年来,石油资源让他带领利比亚脱离了贫困,并跻身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但却未能换来利比亚人民的和谐。
卡扎菲严格控制着各部落首领,并对国防、外交和安全事务“一把抓”,并且由其家族成员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虽然利比亚有着非洲最高的人均GDP但却正由于收入主要来自石油缺乏产业工业,社会最下层百姓的实际收入很低。
近年来利比亚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各部族矛盾的突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加上卡扎菲的铁腕统治和“子承父业”的接班态势使国内各方十分不满。
而在此次中东北非乱局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恰恰就是群众对个人长期执政的厌恶,对家族政治的严重不满。
受到左邻右舍突尼斯和埃及群众运动的鼓舞,国内大批的反对派走向了街头。
而卡扎菲对群众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大大激化了矛盾。
在利比亚国内动荡不安的时候,国外势力对反对派的支持使得内战最终爆发。
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后,美英法等西方各列强均纷纷发表声明要军事干扰利比亚暴乱。
反对派缺少一名广获认可的领袖路透社评论,卡扎菲对利比亚的统治如同“宗教团体”,缺乏国家机构和完善制度,增加今后政权交接的难度。
美国情报分析公司“战略预测公司”中东部主任卡姆兰-博哈里说,眼下利比亚反对派缺乏一名“获得所有人尊敬”的领袖,这一问题不容小觑。
对反对派来说,攻占的黎波里难度不小,治理国家更为艰难,他们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找到能获得所有人认可的人”。
从目前来看,问题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中东问题专家卡姆然·波克哈里说:“现在还没有一个领袖获得所有人的尊重,这是一个大问题。
”部落力量十分强大利比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卡扎菲在位期间也曾对社会政治进行整合,但这种整合远未完成。
目前利比亚社会的基础类似于“夹生饭”,部落意识很强,内部派别林立,比之伊拉克有过之而无不及。
分布在利比亚各地的部落大大小小共有几百个,真正形成气候的只有3个:瓦法拉、图阿里和卡达法。
这三大部落的人数在利比亚640多万总人口中约占1/3。
由于利比亚部落数量众多、势力分散,各方利益很难协调,矛盾冲突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甚至会爆发残酷的斗争。
内斗:反对派的最大隐忧反对派内部“山头林立”,各自为战:他们一般自称“来自某村庄”的武装,从不自称“利比亚反对派”;不同武装之间较少协作,甚至相互“鄙视”。
同时,反对派内部“成分”复杂,观点“多元”,既有宗教组织,也有世俗团体;既有长期对抗卡扎菲政权的“铁杆”反对派,也有利比亚政局动荡以来投向反对派阵营的前政府高官;既有“不打算与西方走得太近”的观点,也有要求获得外国投资的呼声。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反对派如果不能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声”,可能陷入内斗和分裂。
7月28日,反对派最高军事指挥官尤尼斯被害也说明反对派内部存在分裂,尤尼斯本人是被反对派的内部人士所杀死。
宗教等传统力量抵制现代化在非洲多国都有对民主建设不利的政治文化,“赢者全赢,输者全输”。
利比亚战乱原因: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
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
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
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
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
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在利比亚逾40年的掌权在周一似乎变得越来越虚弱,反政府抗议活动已经蔓延至首都的黎波里,且反对派宣称已经控制了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反对卡扎菲政府的民众抗议活动,最初以班加西和其它东部城市为中心,现已蔓延至利比亚全境。
据报道,首都的黎波里周一进入暴力冲突的第二天,造成数十人死亡。
流亡的反对派人物及活动人士表示,他们担心当局为维持对首都的控制,将再次对抗议人群实施暴力镇压。
卡扎菲若不想成为两个月内被民众反抗活动推翻的第三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就必须守住的黎波里。
利比亚邻国突尼斯与埃及的总统已经迫于民众抗议活动的压力而下台。
“我非常担心他打算以大规模杀戮来制服民众,”身在瑞士的利比亚人权活动分子艾哈迈德•加西尔(Ahmed el-Gasir)表示。
加西尔等人表示,从周一中午起,的黎波里的电话网络似乎已被切断。
互联网自上周六起一直处于屏蔽状态,使得外界很难核实来自利比亚的报道。
自动乱爆发以来,卡扎菲一直没有现身。
他的7个儿子之一赛义夫•伊斯拉姆(Seifal-Islam)周一凌晨在电视上发表讲话,誓言将“战斗到最后一刻”。
身在伦敦的政府批评人士阿舒尔•沙弥(Ashour Shamis)表示:“他的儿子们决意要保卫首都的黎波里。
这是愚蠢的流血牺牲。
他们已经别无所有,他们究竟在为什么而战斗呢?”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获得的一些信息表明(卡扎菲)目前已经离开利比亚,正前往委内瑞拉”。
然而,路透社援引一位委内瑞拉消息人士的话称,困境中的利比亚领导人并未动身前往委内瑞拉。
根据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的数据,至少233人已经在利比亚的内乱中丧生。
的黎波里的市民称,警局和其它政府大楼都被点燃,其中包括总人民大会(General People’s Congress)大楼。
总人民大会在卡扎菲威权政治体制中扮演着议会的角色,控制着该国的部落派系。
中东利比亚动荡今天,我们来聚焦中东国家利比亚,一直以来这个国家都备受瞩目,不仅因为其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是因为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和动荡。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冲突原因、国际干预以及利比亚的未来等方面,对利比亚的动荡状况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背景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是阿拉伯世界和非洲的重要交汇点。
在历史上,这个地区曾多次被希腊、罗马、奥斯曼帝国等强大势力统治。
直到20世纪中期,利比亚通过意大利统治摆脱了传统帝国的影响,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然而,由于部落冲突和政治压制等问题,利比亚在建国初期就饱受内乱之苦。
二、冲突原因利比亚的动荡局势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分裂和权力争夺,二是宗派与部落矛盾的激化。
在穆阿迈尔·卡扎菲统治时期,他以高压政策对付不同政治派别和部落,导致深刻的社会撕裂。
卡扎菲的威权统治下,国家发展不平衡,政治腐败盛行,社会福利极度不公,使得人民积怨已久。
这种政治极权加上宗派与部落的矛盾,为利比亚的动荡局势埋下了伏笔。
伊斯兰教派别之间的敌视以及沙漠地区部落之间的争斗,使得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和脆弱。
冲突的加剧导致了国家的失序和无政府状态的出现。
三、国际干预利比亚的动荡局势不仅引起了本土问题,也成为国际焦点。
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中,利比亚也爆发了反政府示威活动,被广泛看作各地推翻独裁者的一个典范。
国际社会在此时调动了军力,并启动了军事干预行动。
北约在利比亚的空袭行动对于卡扎菲政权的垮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这也为利比亚后续的混乱局面埋下了隐患。
国际干预随之带来了权力真空和武器失控等问题,使得利比亚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四、利比亚的未来面对利比亚的动荡局势,国际社会亟待寻求解决方案。
尽管联合国一直在推动和平进程,利比亚的治理和政治团结仍然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课题。
国内各派别和部落之间的对立仍然存在,导致政府无法有效运作和实施改革。
同时,恐怖主义和非法武装力量在利比亚广泛存在,对于国内治理和区域稳定都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政权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卡扎菲政权的独裁统治和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然而,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卡扎菲政权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独裁统治。
作为长期利比亚领导者,卡扎菲将自己视为利比亚的革命领袖和先知。
他通过多个掌握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机构,例如人民委员会、人民大会和革命卫队等,牢牢控制着利比亚国家政权。
卡扎菲对各个政治和军事机构的任命和解散权力,使得他个人统治利比亚的决策能够迅速得到执行,但也导致了政府组织的不稳定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在卡扎菲统治下,反对派和政治异己往往会受到严厉的镇压和迫害,人权状况堪忧。
其次,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经济上,利比亚是一个富油国家,主要的经济支柱是石油产业。
卡扎菲政权在石油领域实行了国家垄断,将利比亚的石油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使其政府拥有庞大的财政收入。
这一举措使利比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然而,卡扎菲政权对石油收入的控制也导致了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和不可持续性。
当石油价格下跌时,利比亚的经济将面临重大挑战。
此外,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社会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卡扎菲政权一直强调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的价值观。
他提倡一种非正统的伊斯兰教政治理念,称之为“第三国际主义”,旨在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体系抗衡。
卡扎菲政权对于伊斯兰教教义的解读和推行,对于传统伊斯兰学者和原教旨主义者来说是极具争议的。
此外,卡扎菲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这包括普及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提供住房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支持。
然而,尽管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独裁统治和对人权的侵犯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卡扎菲政权对待反对派和政治异议者的手段残酷无情,以至于在2011年利比亚爆发了反政府起义。
利比亚内战的趋势和影响
利比亚内战始于2011年,当时反对派力量推翻了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
然而,自那时以来,利比亚一直处于分裂状况。
目前,利比亚的政治局势继续紧张,国际社会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冲突,但进展缓慢。
内战的趋势:
1. 越来越多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参与内战。
自2011年以来,利比亚分裂成多个政治和武装团体,其中包括“临时政府”和“国民军”等组织。
这些团体的目标不同,且相互间互不信任。
2. 冲突地区的扩大。
最初的内战自2011年开始于班加西和的黎波里,但现在已经扩大到了整个国家。
3. 外部干预的增加。
利比亚内战引起了许多国家及组织的关注。
一些国家进行了武器援助和军事干预,加剧了内战的紧张局势。
内战的影响:
1. 人道主义危机。
内战给利比亚的平民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许多人流离失所、饥饿和疾病。
2. 恐怖主义的上升。
内战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以至于一些恐怖组织的威胁已经超越了利比亚的边界。
3. 经济破坏。
内战导致了利比亚的经济瘫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石油和电力等,都严重受损。
总的来说,利比亚内战已经给国家和整个地区带来了长期的破坏,令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对于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来说都是一个不断加剧的隐患。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利比亚战争是由利比亚骚乱逐步演变升级而引发的一场国内战争。
经过7个月的激烈争夺,截止2011年10月20日,关键人物卡扎菲被击毙,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
回顾这场内战,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起因与启示产生了深思。
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对利比亚战争起因的分析(一)独裁统治,不得人心利比亚曾是意属殖民地。
1951年宣告独立,由伊德里斯一世国王领导,称利比亚联合王国。
1969年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执政后充分利用部族之争维持统治,将自己部族人员提拔到关键、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虽然它是石油输出组织的重要国家,其原油产量占全球的2%,据统计,2010年,利比亚人均GDP约为12000美元,为非洲最高。
但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利比亚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天然气、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诸多商业领域,每年都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
据统计,卡扎菲家族成员在全球拥有30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
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
卡扎菲对反对派的态度是毫不留情的,他不惜代价武装镇压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他曾下令在三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1200名囚犯。
大多数民众处在贫困之中,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卡扎菲政权的不满情绪日渐增加,这为利比亚骚乱、战争埋下致命隐患。
此外,利比亚是一个多部落的国家,卡扎菲自己部落“卡扎法”控制着大部分武装部队,但其他部落也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现在利用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和周边国家的民主运动(如埃及、突尼斯、也门等国)起来反对他,面对这种不利状况,卡扎菲政权并没有采取任何改革措施,逐渐丧失民心。
(二)地位突出,西方垂涎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利比亚问题简述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骚乱中出逃,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似乎是利比亚国内战争的前奏。
从2010年底的小规模的群众骚乱,发展到大规模全国性的战争,利比亚国内矛盾,卡扎菲政权的硬撑,外国势力的干预,将战争推到了浪尖上。
本战争最终以卡扎菲的下台,国内过渡委员会的成立而结束。
它牵动的不仅是整个北非的局势,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二、利比亚问题的原因此次的利比亚国家的动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在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利比亚国家的经济面临着日益恶化和艰难的环境,其次是国内的社会经济矛盾长期酝酿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它的发生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外部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利比亚的经济。
第一,因为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导致全球实体经济的萎缩,国际生产活动受到抑制,导致利比亚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牵制,导致这个以石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石油卖不出去,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第二,利比亚旅游方面的收入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利比亚地区的旅游业衰退。
第三、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资本退出,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停滞不前。
虽然全球经济开始慢慢复苏,但金融危机造成的后遗症仍在继续,经济往来还是很少,再加上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危机带来的影响转移到他国,更加重影响利比亚的经济。
在利比亚国内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北约的军事、政治干预导致利比亚局势愈演愈烈,这些都是利比亚问题的外部因素。
卡扎菲出生于沙漠,锻造了其强硬的性格,而且这一性格在其执政时也体现出来。
在他面对外国的警告和干预下,表示不会服输,激励民众坚强的抵抗下去。
这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利比亚问题的恶化。
(2)、内部因素利比亚国内的经济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的长期未能解决,导致卡扎菲的支持率严重下降,民生怨恨增加,最终民众的抗政府活动爆发。
第一,国内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居民生活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民意愤恨不断加强。
利比亚历史中的利比亚内战在利比亚历史中,利比亚内战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利比亚内战发生于2011年,标志着民众对穆阿迈尔·卡扎菲独裁统治的抗议升级为一场全面的武装冲突。
这场内战导致利比亚政权崩溃,并对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战的背景利比亚历史中的内战可以追溯到卡扎菲上台之前的时期。
卡扎菲在1969年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在他的统治下,利比亚政权实行了独裁主义,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并且对反对派采取了镇压措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卡扎菲的统治感到不满,并开始发起抗议活动,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化。
二、起因与发展利比亚内战的直接起因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运动。
在埃及和突尼斯的抗议示威成功后,利比亚的反对派力量也开始组织示威活动,并要求卡扎菲下台。
然而,卡扎菲拒绝妥协,并派军队对抗示威者,这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利比亚内战的发展非常迅速,抗议活动迅速演变成一场全面的武装冲突。
反对派组织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试图推翻卡扎菲政权。
同时,国际社会也对利比亚内战表达了关切,并采取了干预行动。
北约成员国在2011年3月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袭,以保护平民免受政权军队的袭击。
三、内战的后果利比亚内战导致了许多深远的后果。
首先,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卡扎菲本人被发现并处决,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此后,利比亚陷入了政治的混乱和分裂状态。
各地的武装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治安的恶化。
其次,利比亚的经济遭受了重大破坏。
内战期间,许多城市和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油田和石油设施也遭到损坏。
利比亚是一个富饶的石油生产国,其经济的崩溃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利比亚内战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员流离失所和难民涌入邻国和欧洲。
此外,利比亚内战也给整个地区的稳定带来了挑战。
邻国突尼斯和埃及都曾经历过自己的政治动荡,利比亚的内战可能给这些国家带来影响。
此外,内战还催生了恐怖主义组织的滋生,如ISIS等,对整个地区的安全产生了威胁。
利比亚内论的原因及最后的赢家
一、利比亚的地理环境及位置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
位於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西亚相邻。
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
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
从2003年起,利比亚积极与欧美各国改善关系,也达成许多的重大共识,目前联合国对利国的制裁已经解除。
二、利比亚的资源
利比亚(Libya)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利比亚1955年颁布国家石油法,并开始石油勘探。
1959年发现了第一批油田,1961年开始出口原油。
2004年,利比亚原油产量达到160万桶/ 日,国内消费约25万桶/日,净出口约134万桶/日(2004年6月恢复对美出口石油),出口占总产量的83.75%。
利比亚原油油质好,并且含硫量低,蜡油产率高。
利比亚油田通过管道网络接至地中海。
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7条输油管道,有6个石油储备基地,并还在筹化扩建石油储备和炼油基地。
三、利比亚内论的原因分析
(一)利比亚的社会矛盾特别是部族矛盾突出,失业率高
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报告,2010年利比亚的石油产业占其出口额的95%,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作为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利比亚的人均GDP达到了将近一万五千美元,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并不低,但由于缺乏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利比亚的失业率达到了近30%。
虽然利比亚的主权财富基金据说达到了600-700亿美元的规模,但在利比亚首都的街头上垃圾成堆,即使是宾馆也显得破败不堪。
去年,利比亚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资13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群众的不满已经日益显露,社会矛盾越发尖锐。
此外,由于卡扎菲长期奉行小企业私有,大企业国有的政策,石油开采、炼化等主要行业,更不用说政府部门等工作机会一直控制在以卡扎菲家族为首的基于的黎波里的贝尼•希拉尔(Beni Hilal)部族手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
而由于利比亚较为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结构,卡扎菲执政以来,部族是利比亚仅存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工会等都被取缔。
在利比亚部族人员对部族的忠诚远远超过了对国家的忠诚。
在卡扎菲统治的四十余年中强力的压制了其他部族的发展,特别是人数众多的、以东部城市昔兰尼加为主要据点的另一大部族贝尼•萨利姆(Beni Salim)的发展。
利比亚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部族矛盾在外力的触发下发展成为内战。
(二)卡扎菲41年的铁腕统治和“子承父业”的接班态势使国内各方十分不满此次中东北非乱局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群众对个人长期执政的厌恶,对家族政治、“子承父业”的严重不满,埃及是这样,利比亚也是这样。
1969年,在年仅27岁的卡扎菲领导下推翻了时任国王伊德里斯,建立了利比亚阿拉伯共和国(后在1977年改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40余年来,这位特立独行的领导人在内外事务方面都表现出了他的强硬。
比如,多次提出但无果而终的与埃及、突尼斯、叙利亚的合并;多次出兵乍得等。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卡扎菲着力培养他的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Seif al-Islam el-Qaddafi)接班的态势非常明显,有专家表示,赛义夫•卡扎菲已经担负起领导国家的责任。
在国际事务方面,由于他在英国接受教育的背景以及与西方各界的广泛联系,使得近年来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国内事务方面,他宣称要建设免税
区,要开发1200多公里的地中海沿岸,要把利比亚建设成北非的迪拜等等。
事实上,在此次利比亚内战中他也多次代表卡扎菲发表电视讲话,并表示即便“血流成河”也誓不退缩。
可以说,卡扎菲家族统治已经使利比亚人民厌恶和不满,群众寻求改变。
(三)国外势力对反对派的支持使得内战最终爆发
如果说在中东北非变局之初美国现政府还处于被动、观望的状态,那么当利比亚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的时候美国已经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政策,并且还在“两面下注”。
有消息指出,利比亚反对派领袖曾经与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通话,通报了反对派内部的情况,美驻利大使询问了是否需要武器支持等。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明确表示,在她访问突尼斯和埃及时会与利比亚反对派就有关事宜进行会谈。
可以说,如果没有西方国家或明或暗的支持,利比亚民众的抗议活动不会演变成内战,并且愈演愈烈。
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对利问题上意见并不统一。
虽然以法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已经开始,并有报道说数百人的英国特种部队已经进入利比亚,法国甚至声称要开展“斩首行动”,但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了反对。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方面卡扎菲的统治有其国内基础,有众多的部族、军队支持他,这与当初的萨达姆在伊拉克的情况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近十来年的努力,卡扎菲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西方的关系,比如他公开谴责911事件;主动宣布不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承担了以洛克比空难为代表的几起空难事件的责任并主动赔偿等;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战场,特别是有在伊拉克陷入部族矛盾漩涡的教训后,美国更加谨慎和明智。
同时金融危机也伤及美国经济的元气,美国不愿意、也不能够开辟一个新的利比亚战场。
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利问题上“绑架”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使利比亚局势更加复杂化,造成了更多平民伤亡,已经引起包括阿盟、非盟以及利比亚国内大多数民众的反对。
美英法等国坚持民主,反对专政,保护人权的价值理念是值得推崇的,但他们的直接军事轰炸是行动却是不人道的,也是众人所反对的,因为战争给人带来的只有灾难和痛苦。
和平已经深入人心,霸权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况且在这一事件上,军事干涉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外交谈判,国际压力都是较好的方式。
在这一点上,国际法是应当加以规范的。
我们再运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具体问题时,不能就法论事,还应当考虑具体的国际情况,不能将大国推崇的价值观强行嫁接给他国。
我们应当尊重少数国家或效果,在这一方面,加强联合国的职权时必要的,人人平等退职国家之间亦可成立。
这一切都在启示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和争端时不仅要推崇国际法还要根据具体的国家情况来具体分析,只有这样,真正的国际和平与平等才能到来和实现。
(四)受到左邻右舍突尼斯和埃及群众运动的鼓舞,大批的反对派走向街头,而卡扎菲对于群众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激化了矛盾
40年来,虽然国内矛盾重重、挑战不断,但强人铁腕统治下的利比亚国内一直没有发生过对卡扎菲政权有致命影响的事件。
此次利比亚的乱局,直接的触点是突尼斯和埃及的群众运动取得进展,激发了利比亚反对派的斗争热情。
在各方反对力量的号召下,大批的群众走向街头,向卡扎菲政权发起挑战。
此外,由于卡扎菲长期的特立独行,在周边特别是阿拉伯世界树敌太多,太孤立,难以得到有效援助,使得国内抗议活动进一步扩展蔓延。
在这一点上阿盟国家对卡扎菲的态度就是明证。
四、利比亚内论的最后赢家
俄罗斯从利比亚和日本危机中受益。
仅仅一年前,俄罗斯作为全球能源供应国的主导地位还受到天然气价格低迷和它是不可信赖的贸易伙伴这种名声的威胁。
然而,如今,由于全世界受到日本自然灾害和中东暴动的震动,俄罗斯重新成为市场中心,并且大赚一笔。
当利比亚暴力活动升级导致利比亚对欧洲国家能源供应桔竭时,俄罗斯国有垄断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迅速向欧洲国家出售了更多的天然气。
发生的事件导致的结果是,能源生产商从中获利,尤其是俄罗斯。
莫斯科乌拉尔西伯利亚经纪公司首席策略师克里斯·威弗说:“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些事件将使游戏发生改变,因为俄罗斯被视为可靠得多的天然气供应国,并且客户更加有可能想要锁定供应。
”
随着中东动荡局势蔓延,阿尔及利亚等主要新天然气来源国受到威胁。
俄罗斯已经在为欧洲提供其五分之二的进口天然气。
这一数字可能还会上升。
俄罗斯外贸银行资本公司预计,日本和利比亚发生的事情可能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今年的销售量额外增加3%至5%。
专家说,俄罗斯还有可能从世界能源市场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受益。
这种不确定性已经使油价超过每桶100美元。
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卡拉加诺夫认为,俄罗斯在利比亚冲突中采取了只赢不输的立场,这令其有机会在今后得到明显的政治好处。
他说:“俄罗斯对联合国安理会最新决议的立场总的来说是正确的,是绝对有利的。
我们支持了处于困境的朋友,如萨科齐和贝卢斯科尼。
这是只赢不输的立场:而且我们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站在一起。
以后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
最终我们可在解决冲突方面发挥和平缔造者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