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1《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
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
所以我以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让学生去自主结构文本,填充文本的空白和盲点。
教学过程词语教学和语段教学是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两个最基本的落点。
在当前“人文”满天飞的语文课堂,如何在细读文本时关注词句,把阅读的触角伸向咀嚼词句的滋味,玩味词句的意蕴,这是中段阅读教学中有待加强和重视的问题。
《装满昆虫的口袋》(北师大版三下)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研究昆虫的两件事,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
文章的语言平实易懂,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内容并非难事。
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揣摩,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却非易事。
“始终保持对文本言语的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对每一句话,对每一个词,甚至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抱有那种黛玉进贾府式的敏感和警觉。
”我怀着这样的一种敏感和警觉,一遍一遍地读,课文渐渐地浓缩成了一个关键词和两组画面。
一个关键词。
课文中的“迷恋”一词,看似简单,实则蕴涵极深,值得细细品味。
体现线索脉络:迷恋是分别贯穿这两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线索脉络。
第一个故事:因为迷恋昆虫,所以花丛里动听的昆虫声音能引起他探究的好奇心;因为迷恋昆虫,所以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在花丛里寻找数天;因为迷恋昆虫,所以他能忘记一切,坚持到抓到这只唱歌的虫子的那一刻。
第二个故事:因为迷恋昆虫,所以处于活泼好动年龄的他却能“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因为迷恋昆虫,所以他能发现一只“比樱桃核还小些的甲虫”,并视之为“珍珠一般的宝贝”,“小心翼翼”地拾起甲虫,“放进一个蜗牛壳里”保护起来,为的是“回家再好好欣赏”;因为迷恋昆虫,他能不顾家长的反对和训斥,仍把甲虫带回家。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
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着迷”是文章的核心。
在备课时,我仔细琢磨,确定了主问题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法布尔“着迷”昆虫的?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和想象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之情。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一、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
教学本课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品味课文。
二、创造想象空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
因此我在教学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时,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当时是怎样找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从而帮学生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三、存遗憾,促改进。
在学生品读词句畅谈体会的个别环节,我囤于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回答抱有过高的期待,没有客观的面对差异,面向全体。
今后的教学预设要更开放一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收获成功。
成功就是先制定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然后逐步把它转化成现实的过程。
这个过程因为信念而牢固,因为平衡而持久。
生活才需要目标,生命不需要目标。
就像驴子面前吊着个萝卜就会往前走。
正因为有那个目标,你才有劲儿往前走。
在做的过程中,你已体验到生命是什么。
问题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安详当下。
因为没有目标,他都不知道要做什么。
穷人生活的成本,要比富人高多了。
穷人考虑价钱而不考虑价值,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期初青年教师随堂听课调研”
五年级语文上册
《装满昆虫的衣袋》课堂教学反思
江山路第二小学
陈金星
2015.9.11
《装满昆虫的衣袋》课堂教学反思2015年9月11日,我执教了《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现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以下课堂教学反思:
一、《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中依据教学目标,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立足文本以文中“迷”字为线索,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并加强学生语感培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并在讨论中明理,在探究中深化,让学生真正读到文字里面去,读到文字背后去,一步一步地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人物身上受到启发,悟出道理,从而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引向神秘的大自然,引向热爱科学。
二、课堂教学成功之处
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是设计在学习第2-3自然段后的一个“想象情境,练习说话”:你能想象吗?当小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法布尔又会怎么说,怎么想呢?在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思维得到了发散,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三、课堂教学需要改进之处(矫正教学的措施)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全文的主线可以更突出,抓住三个词“着迷”、“迷恋”、“痴迷”,并出示含有这三个词的句子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这样全文的脉络会更清晰。
2.在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五到九自然段时,可以把握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三个方面,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式。
3.最后介绍并交流《昆虫记》读后感的时候,可以设计让学生找找最吸引自己的某处描写,丰富学生的感受,激起阅读兴趣。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及教学反思【#二年级# 导语】《装满昆虫的衣袋》主要记叙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对小虫子非常迷恋的两件事,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准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有着浓厚兴趣的具体故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抓住文中具体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强烈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兴趣是的老师。
教学重点:了解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有着浓厚兴趣的具体故事。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强烈兴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昆虫的影片)有一个人从小就对这些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把这些小虫子装在衣服的口袋里,这个人就是法布尔,(课件出示:法布尔图)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这一课,一起走进法布尔的童年生活。
(板书:装满昆虫的口袋)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1、初读课文,边读边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在读中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课件出示:所有词语。
)学生自己试读所有词语3、(课件出示:单个词语)开火车来读词语。
4、(课件出示:所有生字)和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进行评价。
5、检查认识生字情况。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从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一)感悟理解找纺织娘的故事1、哪几个自然写了法布尔找纺织娘的事?(2、3自然段)2、指名2、3自然段,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学生读,汇报(1)第二自然段。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童话故事,它不仅讲述了一个拥有超凡能力的少年泰利的成长历程,更是带给了我们深思和启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爱、勇气、智慧等人性美好的呈现,更能够领悟到它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发现,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价值。
在帮助读者加深对人性美好的领悟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能够领悟到宽容、感恩等多种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情境演练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故事中去,并扮演故事中所需要的不同角色,从而体验故事的含义。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们找到故事中的关键点,并对故事的教育价值加以探讨和资讯。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的阅读深度,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理解到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好,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培养这些美好品质。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教学启示。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探讨出这一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层价值和教条,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美好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第 1 页共 1 页。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5篇)《装满昆虫的口袋》及反思篇126装满昆虫的口袋(第一课时)王玲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写本课生字,重点认写“强”、“傍”、“触”。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运用轮读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运用随文识字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并正确认识其中出现的生字“强”、“傍”、“触”。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教学过程:一、主题谈话如果你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生:贪吃)看见同学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生:贪玩)要是一个人口袋里装满昆虫,你会怎样认为呢?(生:喜欢昆虫)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要去拜访这样一个喜欢昆虫的人。
师板:法布尔(抽生读好这个名字)二、介绍法布尔,出示课题(出示课件:法布尔图片)法布尔是法国的昆虫学家。
在法布尔的眼中,无论是彩色的蝴蝶、酿蜜的蜜蜂,还是吐丝结茧的蚕宝宝,闪烁的萤火虫,一直到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所有的昆虫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身体结构,有着喜怒哀乐,还有自己特色的本领。
想知道和法布尔有关的故事吗?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很长,要读好它可不容易,小朋友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不添字、不掉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小朋友读书可真认真。
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出示课件:强烈傍晚触角一动不动塞满拣贝壳中毒恋恋不舍忍不住沉甸甸怒气冲冲如果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吗?3、小朋友试一试,自己大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四、轮读课文,对话建构1、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生读第一自然段,正音,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生板: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3)学习“强”,注意纠正“弓”字旁的写法。
(4)师生合作读好一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法布尔对昆虫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几个小故事?(两个)师生共同梳理:第一个故事是二自然段,第二个故事是三、四自然段。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9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9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1《装满昆虫的口袋》是一篇记叙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主要记叙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1、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这篇课文题目新颖特别,涵义深刻,作为文章的“眼睛”,我认为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上课开始,我先提问:你们的口袋里平时都装些什么东西?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说“钱、钥匙、手纸……”等常用的物品。
然后我板书课题,还没等我询问,孩子们已经开始按捺不住,提起了问题,有的问:“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有的问:“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我变顺势引入本科课习,他们各个兴趣盎然,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自觉探求问题的结果。
2、抓重点词,教之以法。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
教学本课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
反思这堂课,也有一些不如意之处,如:1、朗读不到位。
学生可能会不喜欢回答问题,但是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课文。
所以教学中我设计各种形式朗读,力求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但在学生争着参与朗读时,我只顾着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朗读指导较少,也没有利用恰当的时机进入下一个环节,以至后来伧促下课。
2021年《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2021年《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1《装满昆虫的衣袋》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
__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两件事情生动地说明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的程度:着迷————迷恋————痴迷。
第一课时本想按照预订计划校对预习作业,并且引导学生理清__脉络。
不曾想在校对预习作业时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时间很紧,没能完成预订任务。
为了加快课文的节奏,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先板书了文中的三句话——(1)“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2)“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3)“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然后放手让学生去阅读、思考。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情、动作,找出关键的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
如在学习第一个故事时,抓住“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学生从两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法布尔捉到纺织娘以后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而“高兴极了”、“心里甜滋滋”、“兴致勃勃”等词语,则写出了法布尔高兴的心情。
再看法布尔的动作:捉到小甲虫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包上”、“装进”、“打算……欣赏”,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三句话中各有一个中心词,分别是“着迷”、“迷恋”、“痴迷”。
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已经对这三个词语有了很好的感悟。
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止,法布尔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仍然沉迷在昆虫的世界里!这就是“迷恋”,已经“恋恋不舍”了,深深地爱上了,已经无法分开了!而“痴迷”呢,则含义更深。
教学最后一段时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的含义,帮助学生体会,由于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
结合全文来理解,学生对法布尔的精神会领悟得更深刻。
2021年《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2《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对昆虫迷恋的故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1预设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育学生观看大自然与四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课前游戏: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1、刚刚的游戏中,我发觉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沉迷痴迷〕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法布尔最终找到了"唱歌家"纺织娘;〔2〕法布尔放鸭子后常常去观看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旧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投影学习要求: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互相沟通。
4、集体沟通,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讨论,他用心地观看、探究昆虫,经常忘了四周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挡他对昆虫的沉迷.靠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有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齐读第11自然段。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记叙了闻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超级着迷的故事,而那个课题就突出地显示了法布尔的不同凡响。
课前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本子上对这篇课文提三个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是:“什么缘故要在衣袋里装满昆虫?”“课文什么缘故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的确,看到那个课题便能激发咱们的阅读爱好,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现了法布尔对待昆虫的极为喜爱的态度。
说到虫子很多学生表示出了“不喜爱”,乃至说“恶心”(专门是毛毛虫之类的),我如此说:“可是法布尔却跟你们不一样,他超级喜爱小虫子,课文哪一句话直接告知咱们?”学生专门快找出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超级着迷”这一句。
我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比“着迷”还要“着迷”的词语:“迷恋”、“痴迷”。
应该说,“迷”是全文的线索,是通篇的灵魂。
因此,教学本文我牢牢扣住“迷”字展开。
课文要紧写了两件事:一是讲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二是法布尔在放鸭子时捉到了小甲虫,后来受到父母的责骂,却仍然迷恋于昆虫。
引导学生体会时我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描述纺织娘和小甲虫的语句,从而来体会在法布尔眼里这些虫子是何等漂亮,很多学生也禁不住喜爱上了这两种昆虫;二是描述法布尔如何对待捉到的小虫子的语句,体会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珍爱。
尤其是课文的用词超级精准,通过抓关键词、换词比较等方式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乃至是痴迷。
课文中还写到了法布尔受到了父母的责骂,我让学生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法布尔的父母的观点。
大约一半的学生表示明白得法布尔父母的做法,主若是从平安方面考虑;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支持法布尔父母的做法,理由是没有顾及到小孩的爱好爱好,不尊重小孩的意愿,没有考虑到小孩的感受,从“眼泪刷刷地往下流”能够看出。
毕竟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说话有理有据的,我在课堂上并无说法布尔父母的做法是对是错,应该说都有必然的道理,但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关于法布尔来讲,“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已经达到痴迷的境界了。
小学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三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第一篇一、抓住课题板书课题时,故意漏掉“昆虫”两字,与学生交流,你的衣袋里一般会装什么东西?卡片、零食、小玩意、钱、学习用品等等,对于“昆虫”这些会爬、会跳、会飞的不安分的东西,喜欢的男同学也有好几个,但他们说一般装在瓶子或者塑料袋里,于是学生的头脑里就存着疑问了。
打开课本,找出课文中三处描写“衣袋”的句子,都提到了“鼓鼓”的,从而带出课题中“装满”这个题眼。
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诵读课题,有的重读“装满”,有的重读“昆虫”,很有情趣。
二、抓住事情学习文中两件事,目的是为了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但这两件事又有不同:1.观察昆虫之不同:“静静地观察”是法布尔完全沉浸在他的昆虫世界里了,他的观察已经是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不再是如抓纺织娘般的无意识行为。
这说明在这两三年中,法布尔已经学会了如何观察?2.纺织娘相对于小甲虫来说,个儿大、会叫而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抓起来也就轻松多了;但抓小甲虫可就不那么轻松了。
课文中描写前者需要“三天”的时间,而后者“敏捷”地捉住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已经相当熟悉了。
从这一个侧面,更能体现他对昆虫的着迷。
文中还有一系列他抓住小甲虫后的动作描写,“放”“包”“装”,细细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溢于言表。
学生读得很投入。
三、抓住“虫迷”课文出现了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所有教这篇课文的老师都会注意到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它们的细微区别。
学习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后,学生对于“着迷”这个词语已有很好的感悟,至于“迷恋”的意思,可放在捉小甲虫后再理解。
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责骂,法布尔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爱好,仍然沉迷在昆虫世界里!这就是“迷恋”,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已经无法分开了!而“痴迷”呢,则含义更深,从“痴”的偏旁出发,已经着魔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而课文中主要是指时间之长,从童年到壮年直至白发斑斑的老人,这里还适当补充法布尔年老时候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使法布尔由“虫迷”而成为了“科学家”!《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第二篇《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课前备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父母对法布尔的责骂,并且分角色读好父母的对话,而课文的第九自然段只是要求学生读一读,再稍微说一说就收场的。
但是,学生的一个错字:“放”读成了“丢”,引导学生探讨之后,让学生与法布尔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走进了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与法布尔同乐同悲。
这样的课堂“错误”让我班的学生收获了很多。
这个不经意的错误,学生收获这么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权。
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
课堂中“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并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二、抓住资源的有效价值。
教育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
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老师顺学而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有平台,学生在反复的感悟、讨论和老师的引导下,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使法布尔的形象逐渐清晰,更能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有反思〕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有反思〕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详细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擅长观察、擅长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理解吗?(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获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指名读、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展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3、老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重、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三、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刚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理解,如今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理解?师:你们的描绘让老师好似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确实是不容易呀。
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要紧讲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超级着迷的故事。
课文用两个具体的事例,突出了法布尔的痴迷,一个是捉纺织娘的故事,一个是捉小甲虫的故事。
在本文中,为了突出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的爱好,别离用了“着迷”、“迷恋”和“痴迷”三个词语;为了突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喜爱,课文运用细节描述,三处提到了“衣袋”。
第一处,“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第二处,“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第三处,“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仿佛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课文的中心句是“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超级着迷。
”教学中,我围绕这句话展开了精读课文的学习。
既然是“着迷”,就会有写着迷的段落和语句,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来找出相关的段落。
默读最能让学生生发聪慧,果然,在几分钟的静默念书和试探后,学生找出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我先指名朗诵课文,并让学生说说什么缘故这一段能表现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依照学生的回答,我及时点拨,从时刻上说,“三天前”表现了法布尔对虫子关注的时刻长;从动作上来讲,“抓到”表现了法布尔喜爱纺织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终于”一词那么表现了取得自己喜爱的“宝贝”后的愉快的心情。
法布尔因为对小虫子超级着迷,因此才守了了三天终于抓住了纺织娘,其进程确信是艰巨的,固然也是兴奋和喜悦的。
学习该段时,我让学生适时进行小练笔,以“我终于抓到了这只纺织娘。
”为中心句写一段话,写出法布尔是如何与纺织娘斗智斗勇,最后取得成功,逮住纺织娘的进程。
固然,这是一个想象的进程,需要小孩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完成。
我安排这一小练笔的目的有两个,一个固然是提高小孩读写迁移的能力,一个是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中心——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精读第二个事例“捉小甲虫”时,我及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什么缘故捉到小甲虫后要先放进蜗牛壳以后再用树叶包起来放进衣袋?”小孩们通过试探,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怕直接放进树叶包起来将小甲虫闷坏了。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4《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4 邓秀春《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着迷”,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这篇课文题目新颖特别,涵义深刻,作为文章的“眼睛”,我认为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上课开始,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询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并顺手在课题上打了个“?”,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热烈,有的问:“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有的问:“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的问:“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他们兴趣盎然,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自觉探求问题的结果。
二、扣住课题,理清脉络。
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边朗读边找出文中提到“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语句。
学生仔细读书,很快画出了这样几个句子:“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
”“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迷,如“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找到有关语句后,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地扔掉小虫子的难过心情。
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读得感情充沛,引人入胜。
四、适当渗透,感悟写法。
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文中哪儿写得好,为什么。
我只略作点拨,并不明说文章的写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领悟、理解。
比如第一节有几句是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下文作了铺垫,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周围的环境。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4邓秀春《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闻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迷恋,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着迷”,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一、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这篇课文题目新颖专门,涵义深刻,作为文章的“眼睛”,我认为能够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上课开始,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询问学生:“读了那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并顺手在课题上打了个“?”,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烈火,有的问:“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什么缘故要装满昆虫?”有的问:“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的问:“课文什么缘故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他们爱好盎然,主动摸索问题的答案,自觉探求问题的结果。
二、扣住课题,理清脉络。
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边朗读边找出文中提到“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语句。
学生认真读书,专门快画出了如此几个句子:“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
”“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筑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看起来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我引导学生认真摸索,自由讨论课文应该如何样分段。
由于学生对课文已有整体的把握,因此专门快讨论出了结果。
有的学生说分三段,有的认为分四段,他们各持己见,理由充分,我没有简单地公布“统一”答案,更没有粗暴的否认一方,而是充分确信学生爱摸索、勤动脑,关于他们的不同观点都予以赞同。
我认为现在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他们积极动脑,勇于发表自己专门的见解,这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学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养的好适应。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代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这一课时,我从本文的课题入手,抓住“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让学生感受法布尔情感的加深以及成为昆虫学家的原因。
一、质疑导入(完成)本篇课文题目独特新颖,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我认为本课可以以课题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激发探究课文的兴趣。
上课开始,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询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有的问:“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有的问:“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的问:“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此时,全班同学的思维火花碰撞在一起,使得他们兴趣盎然,主动去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理清文章层次(完成)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改变按自然段顺序“平推”的教学流程,理清课文层次。
三、逐层分析“着迷”-“迷恋”-“痴迷”(完成)文章的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是环境造就的。
这个小镇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这让小法布尔从小对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捉纺织娘开始,小法布尔的着迷转变成了迷恋,为了捉这只“歌唱家”,他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找了3天终于找到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却将任务抛到脑后,自己跑去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被父母责骂后,依然去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到这里,迷恋走向了痴迷。
正因为这种痴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哪些句子反映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今天讲的课文是《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读熟课文,认识生词。
本节课我设计的是以学生自主在课本做标记为主,同时讲一讲昨天晚上布置的一个短文的题目《我与法布尔》。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书,然后请几个人展示读,之后才是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做标记。
我没做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去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简单写写自己的理解。
最终的结果不是很好,学生找到的句子很少。
吸取了前一节课的教训,上第二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中心:主要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接着直接提出要求:找出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这样一来,学生相对来说容易去找。
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比较典型的句子,如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法布尔不见了。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句子虽然找到了,但理解时,学生却不会抓住关键词去分析。
只有两三个学生能根据重点词理解,如有学生从“三天前”知道了法布尔观察的时间很长,通过“敏捷”这个词懂得了法布尔经常去捉昆虫。
我以这两个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分析内容。
通过具体指导,有的学生找到了“暮色笼罩了田野”,知道这里指时间很晚了,法布尔为了捉昆虫却还没回家;“欣赏”证明法布尔对待昆虫就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放进”“包上”“装进”一系列动作体现法布尔小心翼翼地对待昆虫,生怕有一点伤害;“鼓鼓囊囊”说明法布尔捡到的东西非常多,他对什么也很感兴趣;“心里甜滋滋的”对法布尔的心里描写,捡到宝贝后的喜悦心情;“放进了垃圾堆”其中的动词“放”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不舍,还有可能还想拿回来等等。
装满昆虫衣袋教学反思引言《装满昆虫衣袋》是一节针对小学生的科学课程,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昆虫的生态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自然的兴趣。
本文将对此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探究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在本次教学中,我提前准备了以下教学材料和设备: - 昆虫标本 - 显微镜 - 放大镜 - 昆虫标本玻片 - 白纸和铅笔 - 昆虫分离器 - 昆虫衣袋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在开始课程之前,我通过展示一些昆虫标本和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我向学生解释昆虫的基本特征,如六条腿、身体分为头、胸和腹等。
我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昆虫的观察和体验。
2.实践探究在这一阶段,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装满昆虫的衣袋,并解释了衣袋里的昆虫是怎么进去的。
然后,我让学生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和记录衣袋里的昆虫。
我提供了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如昆虫的种类、数量和行为习性等。
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记录和讨论他们的发现。
3.回顾和总结在实践探究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我引导他们总结昆虫的共性和特点,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探索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同时,我还与学生讨论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鼓励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去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
教学反思1.教学互动不够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互动中的角色比较占主导。
我应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思考和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下次教学时,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需要更具体的引导问题在实践探究阶段,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和记录昆虫时有些无所适从。
下次教学时,我会提供更具体的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记录昆虫的特点和行为,从而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教学材料和设备准备不足对于本次课程,我提前准备的昆虫标本和显微镜等教学材料和设备并不充足。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这一课时,我始终抓住“着迷”进行教学,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猜谜游戏,提高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惟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特点。
我首先设计了猜谜语活动,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运转起来了,他们兴趣盎然,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自觉探究问题的结果。
(二)整体入手,全面把握。
趁着同学们情绪高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全文写了法布尔的几件事?学生很快举起了手,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二是法布尔在放鸭子时捉到了小甲虫。
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层次。
文章的层次就象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三)抓住“着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核心是“着迷”,只是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
学习第三段时我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
彩,他们不仅找到有关语句,还说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找到了“敏捷”“高兴极了”“小宝贝”“欣赏”“甜滋滋”等词语。
爱动脑筋的同学还找到了有关句子。
“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有的玩意儿!”“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的往下掉,很不情愿的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
找到有关语句后,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的扔掉小虫子的难过心情。
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如磬日经,读的感情充沛,引人入胜。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