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12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 .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 .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越强,A 错。
在草原生态系统上生活的动物主要是适于洞穴生活或适于奔跑的类型,B 错。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 错。
分解者是联系生物与环境的一大桥梁,没有分解者,就不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 、Y 、Z 三种生物?( )A .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析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故生物X 是生产者,分解者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各营养级生物都有一部分物质和能量流向了分解者,由图来看生物X 、生物Y 都有指向Z 的箭头,故生物Z 是分解者,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取生产者的部分能量和物质,看图可知生物Y 是消费者.解:据题意可知:X 把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故生物X 是生产者,Z 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故生物Z 是分解者,各营养级生物都有一部分物质和能量流向了分解者,由图来看生物X 、生物Y 都有指向Z 的箭头,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取生产者的部分能量和物质,看图可知生物Y 是消费者,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于兔子,来自于鼠,来自于蛇,则猫头鹰的能量增加5kJ,需要消耗植物的能量为(种群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525251A.175kJ B.325kJ C.1400kJ D.2300kJ【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少能量应按÷20%计算.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5 kJ体重,根据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2/5×5÷10%÷10%=200 kJ;根据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2/5×5÷10%÷10%=200 kJ;根据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1/5×5÷10%÷10%÷10%=1000 kJ.综合以上可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200+200+1000=1400KJ.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能量传递的相关“最值”计算(1)如食物链A→B→C→D①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10%)3;②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 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 ×(10%)3。
2017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⑥⑦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
答案 C2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解析枯叶落叶的分解,主要依靠微生物进行。
微生物的分解活动又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直接关系。
因为起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是异养生物,所以与光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A3.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 B4.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输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图中Ⅰ代表生产者,Ⅱ、Ⅲ和Ⅳ都代表消费者,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项错误。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B项错误。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答案 C5.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①玉米―→人②玉米―→牛―→人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D.若种植玉米的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少解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与营养级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班别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有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3.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A.2和1 B.1和3 C.2和4 D.3和4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5.下列有关氮循环中进行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叙述正确的是()A.全是分解者B.只有分解者和生产者C.只有分解者和消费者D.既有生产者,又有消费者和分解者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狐吃了一只兔,狐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D.影响神农架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C.云南山苍子的柠檬酸含量高于浙江的山苍子,这是昼夜温差对其柠檬酸含量的影响D.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离开后,将看到的现象是植物竞争强度降低8.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10.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北极苔原B.蒙古草原C.苏北农田D.热带雨林【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所以答案D。
2.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该生物的平均体重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是第二营养级,甲次级消费者B.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和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丙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上升D.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丙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甲是三级消费者,所以A错误;若乙的数量增加,则首先引起丁的数量增加,进而会引起甲的数量增加,但得丙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下降,所以B正确;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的数量增加,进而引起丙的数量下降,但甲的数量会下降,所以C错误;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进而引起乙的数量的减少,又导致并的数量的增加,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食物链及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
3.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遣物分解成无机物.解: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故选:A.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4.以下各项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蜜蜂跳舞C.昆虫的性信息素D.萤火虫发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属于物理信息;B选项属于行为信息;C选项属于化学信息;D选项属于物理信息,故选B。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单元检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②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④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在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竞争和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D.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导致分解者有氧呼吸加强,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一个原因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 B.水稻 C.大肠杆菌 D.蓝藻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A.硝化细菌 B.蘑菇 C.酵母菌 D.霉菌6.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A.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C.在草→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昆虫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植物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而释放出来7.下图为生态系统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8.“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B.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10.分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11.右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A 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 分)1.生活在沙漠中的光棍树没有叶子,便于减少蒸腾作用,节省水分,用绿色的茎与枝条代替叶的功能;吃人树的树干呈圆筒状,枝条如蛇样,一旦有动物靠近,枝条便抓住动物,利用其消化液将其消化。
光棍树和吃人树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A •生产者消费者B •生产者生产者C •消费者生产者D •消费者消费者解析:选A 光棍树可用绿色的茎与枝条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为生产者。
吃人树以动物为食,为消费者。
2 •白桦树被害虫咬伤后,通过释放一种气体,使周围45 m以内的金合欢树都能接到信号,在5〜10 min内大量产生单宁酸。
该信息传递属于()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D •生物信息解析:选B 根据题意可知,白桦树通过释放一种气体进行种间信息传递,故属于化学信息。
3.下列哪项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且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B・猎捕食物时,工蚁之间通过触角接触交流信息C •雄性园丁鸟在自己的“庭院”里不停地唱歌跳舞,吸引雌鸟的到来D •跳羚擅长使用“小牛跳跃”的特殊方式吓跑追赶它们的敌人解析:选C 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信息传递发生在同一种群内部雌、雄个体之间,故C项符合。
A项属于同一个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项只是工蚁之间的信息交流,D项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不同的物种之间。
4•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
随着人们的掠夺性采伐和环境的破坏,使龙血树因资源日趋枯竭,而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龙血树对人类具有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 •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 •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解析: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一、多项选择题(每个子题2分,共44分)1.(2021潍坊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被包括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这是正确的。
合成化学能的有机体,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B错了。
腐烂的细菌属于分解者,错了。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D错了。
[答案]a2.以下是生态系统的两幅图。
在图1中,a~g代表不同的生物体。
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一般来说,当c刚进入这个生态系统时,数量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所示d.若图1中的甲和丁只是捕食关系,丁为第三营养级[答案]c3.(2022珠海模拟)该图显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一些代谢过程。
下面的说法是错误的()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分析]① 指光合作用或化学能合成,② 指有氧呼吸和呼吸③ 指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不一定是消费者可以执行② 和③, 但生产者和分解者也可以进行② 和③ 过程。
[答案]b4.将当年在某地收获的麦秸切成小块,于7月20日分别进行露天堆放、起泡和土埋处理。
重复三次,每15天检测一次秸秆分解残渣。
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是合理的()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不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各种微生物分解秸秆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答:]B5.(2021大庆模拟)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 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② 细菌和狐狸之间既有捕食性又有竞争性③ 细菌占据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水平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是由草固定的阳能开始的答。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生态农业模式,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原理C.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D.甘薯藤青贮的目的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原理,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B错误;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C正确;甘薯藤青贮的目的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中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A. 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B. 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C. 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D. 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蛋白质多态性取决于遗传多样性,蛋白质多态性较低说明了遗传多样性较低。
所以B项正确。
考点: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3.如图所示某湖泊的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进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分析可知,土著鱼的营养级低,鲈鱼的营养级高,在物质能量由土著鱼流向鲈鱼的过程中减少,因此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B、鲈鱼吃土著鱼,土著鱼被鲈鱼吃,因此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关系,B不正确;C、鲈鱼吃土著鱼,土著鱼数量减少,浮游动物因捕食者土著鱼数量减少而增多,后来因食物不足数量减少,因此浮游动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C不正确;D、浮游植物因捕食者浮游动物增多而减少,后来又因浮游动物减少而增多,因此浮游植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不正确.故选:A.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名师点睛】(1)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获得的物质能量越多,生物的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物质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越少.(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图中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大型浮游动物→鱼a→鲈鱼,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鱼a→鲈鱼,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鱼b→鲈鱼,浮游植物→鱼b→鲈鱼.4.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 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均可实现自给自足D.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起到了选择作用,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生长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内源性调节物质,针对其自身发挥作用,不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B项错误;生物圈的物质可实现自给自足,能量不能,C项错误;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而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D项正确。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在社会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分析错误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3.下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B. 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 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D. W、X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4.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 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 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 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6.“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A.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7.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甲、乙、丙三种不同植物分别分布于X、Y、Z三个不同的栖息地中,将不同栖息地生理状态相似,数目相同的种子混匀,再均分三组,分别同时种植于X、Y、Z三个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经过一年后,收获所有植株的种子进行统计,得到如表结果。
下列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实验地块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X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Y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Z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A.一年后不同栖息地各种植物种子比例不同,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该年的出生率不同B.X实验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Y实验地块甲植株的数量将会增加D.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Z实验地中的丙植物种群数量变化将呈“S”型曲线2.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
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B.甲生态系统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乙相反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D.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3.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野兔的总能量约是绿色植物总能量10〜20%C.狼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太大D.鹰、狼、云豹的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5.蚜虫是果树的主要害虫,其以刺吸式的口器从果树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果树产量下降。
2018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网或食物链构成的营养结构,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是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解析病毒是寄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可能是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B项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D项正确。
答案 D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进行过程①或者③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能进行过程②或者④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各种生物都能通过过程②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过程②和④不能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内进行解析由图可知,过程①是光合作用,过程②是有氧呼吸,过程③是化能合成作用,过程④属于无氧呼吸。
能进行过程①或者③的生物的同化类型是自养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生产者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厌氧型生物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过程②和④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如酵母菌。
答案 A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
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
第3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解析: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蚯蚓属于分解者。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的植物和部分细菌B.全部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1和丙2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D.甲和乙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并依据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可知,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并不是全部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和蜣螂,B项错误;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所以,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C项正确;生产者(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乙)是生态系统中必不行少的成分,D项错误。
3.下图为南极某淡水湖中部分生物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鞭毛藻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生产者B.处于第三养分级的生物有枝角类动物和细菌C.该湖的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低D.图中所示成分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鞭毛藻属于生产者,原生动物属于消费者。
细菌不参加组成食物链(网),不占任何养分级。
南极自然环境恶劣,物种数量较少,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很低。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D.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2.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北极苔原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沙漠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3.下列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B.池塘生态系统C.湖泊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4.小郭自制了一个密闭的生态瓶,要使模拟的生态系统维持更长时间,该生态瓶最好放在()A.床柜上B.阳台上C.冰箱里D.衣柜里5.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小廖设计制作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据表分析最稳定的生态缸是()选项生态缸编号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A①+-++++B②-+++-+C③++++--D④++++++注:“+”表示有;“-”表示无。
A.AB.BC.CD.D6.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B.扩大放牧规模发展畜牧业C.砍伐森林发展造纸工业D.建造人工防护林防止土地荒漠化7.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根本原因是()A.受到人为干扰B.土壤中积累过量的化肥C.生物种类比较单一D.非生物因素常常不稳定8.我们设计制作生态缸的原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可以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缸内只需水分、土壤、植物、动物等组成成分B.生态缸封盖后要置于窗台有阳光直射的地方C.只要设计合理,生态缸的稳定性可以长期保持D.要定期观察生态缸内生物、无机环境的变化,并记录9.下列与生态平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其外貌、结构及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三个特征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D所占有的营养级是第___营养级。
2018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反;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在群落和种群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率为零;在群落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内部多是种内斗争或互助。
答案:C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解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不是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A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C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D错误。
答案:C4.某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着“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这一条食物链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C.食草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能够加快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由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A错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答案:C5.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组分1、2、3即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一定是真核生物C.能量只能通过组分2输出该生态系统D.在该生态系统中,组分1、2、3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解析:组分1、2、3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缺少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故A错;生产者也可能是硝化细菌,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故B错;能量可通过组分1、2、3从该生态系统输出,故C错。
6.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解析:“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答案:D7.某同学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仅指绿色植物B.乙是消费者,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C.太阳能是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图中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和可利用光能的蓝藻等,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错误。
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通过摄取有机物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B正确。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C正确。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 正确。
8.(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联考)下图为某沙漠地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蚂蚁的数量最多,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D.蜥蜴和蛇、蛇和山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解析:食物网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可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B错误;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不是最少,C错误。
答案:D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C.我国对西部地区部分耕地实行“退耕还草、还林”,其中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方,虽然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深海处无光照,生产者只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来合成有机物。
答案:A10.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生物种群在某一时间内同化的有机物总量,假设它们由于捕食关系形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甲只属于第二营养级B.碳元素在该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传递C.太阳能可以通过丙进入生物群落D.甲、乙、丙、丁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解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各种动物的营养级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是不同的,因此,甲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只属于第二营养级;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甲、乙、丙、丁中不含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C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且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体内所含有机物的量如表所示: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中,丙为生产者,甲为初级消费者,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若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甲的种群数量增多,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减少。
答案:D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解析: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本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植物,从生产者→最高营养级,共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等级+1=营养级级别,D正确。
答案:C13.(2015·海南单科)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判断等知识。
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
答案:C14.(2015·天津理综)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 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
答案:D15.(2014·海南单科)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答案:D16.(2015·海南单科)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A 是一种气体,B 、C 、D 、E 和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 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E 表示________。
生物成分F 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物质循环等知识。
(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 2(无机环境),分析图示可知:A 表示CO 2,E 表示生产者,F 表示分解者,C 表示初级消费者。
答案:(1)间接 (2)CO 2 生产者 分解者 C1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