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1
- 格式:pdf
- 大小:135.86 KB
- 文档页数:3
中美关系的发展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
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
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
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
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
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
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
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
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
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
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汪堂峰内容摘要:60年来,中美双方间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巨变,既是新中国60年来国力由弱变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这种巨变,既反映了中美间的互动,也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永恒定的主题——对现实利益的追求。
对于美国外交政策中这种永不改变的主旋律,我们应该抱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警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不仅在国内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外交领域的各条战线上,也是硕果累累。
就中美关系而言,60年来双方间关系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巨变,既是新中国60年来国力由弱变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产物,也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本文拟通过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美关系的回顾,来见证新中国由弱变强的伟大历史进程。
一、从《别了,司徒雷登》到美国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舞台之外”幻想的破灭1949年8月5日,就在司徒雷登抵达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的当天,美国国务院就中美关系问题发表了一部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的白皮书。
8月18日,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开宗明义地宣称,“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①就中美关系而言,司徒雷登的离开,同样正式宣告了美国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建交的可能已经荡然无存。
就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之时,司徒雷登并未随国民党政府前往广州,而是选择留在南京。
鉴于此,毛泽东也曾对司徒雷登寄予厚望,在6月份得知其打算到北京拜见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380页。
中共领导人,以便共同探讨新时期的中美关系时,称他“会被作为许多中共人士的老朋友而受到欢迎。
”①然而,由于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否决了司徒雷登的北京之行,最终不仅使他满怀遗憾地离开中国,也使美国失去了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建交的机会。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一、中美关系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加强;(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
1945—1949年:扶蒋反共,原因是控制中国,扩张在亚洲的势力。
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
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急于调整外交政策;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①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
②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③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
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
中美双方为此都作出努力。
2012年11月,国际主流媒体个关注焦点在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一、新型大国关系的具体内涵。
创新思维。
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
相互信任。
我们这个星球有足够大的空间,应能容得下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平等互谅。
双方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善于抓住“同”,正确对待“异”,尊重和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妥善处理分歧。
积极行动。
把双方达成的各项共识落到实处,推动广泛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让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切实享受中美合作带来的好处。
厚植友谊。
积极推进两国社会各界交流交往,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友好合作的参与者、支持者。
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新型大国关系有别于以往的中美关系。
过去的中美关系是“超—强”关系,即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与“多强”之一的中国关系。
而今天中美关系是守成霸权国同新兴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开始被真正赋予国际关系史上“权力转移”的特殊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美实力有逐步拉近之势,这种变化也投射在彼此心态上:中国更加自信,而美国则格外敏感和焦虑。
与此同时,中美战略基础已经出现松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具有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
“事件后,中美拥有反恐合作与经贸合作“双引擎”。
如今,反恐合作难以支撑,中美原有经济结构互补性减弱,竞争性增强。
再有,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引发中美地缘政治竞争态势。
中美实力拉近、战略基础松动、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内外环境复杂等导致中美战略缓冲带被侵蚀,战略对抗风险增大。
近现代中美关系近现代中美关系教学⽬标1、知识与能⼒⽬标1)识记:再认再现不同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主⼲知识2)理解:结合中美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及国际形势的变幻,分析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及表现3)运⽤:①根据历史图⽚,结合已有知识,归纳概括不同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同特点;②运⽤国家利益分析法,探究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2、过程与⽅法情景再现,分析归纳,问题探究,⾃我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间实⼒对⽐的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个主要因素2)国家利益的得失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3)当代中美关系的最⼤特点是:互利双赢教学思路设计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创设问题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多媒体演⽰:播放多媒体课件,以新闻图⽚为切⼝,引导学⽣进⼊预设情境。
中美两国,⼀个是当今世上最⼤的发展中国家,⼀个是最⼤的发达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对国际关系有着重⼤的影响,因⽽它成为历年中考的热点。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1、近代史上中美关系:(1)⼆战前:①1856—1860年第⼆次鸦⽚战争中追随英法侵略中国,是帮凶;1900年与其它列强⼀起发动⼋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丑条约》。
②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
美国为阻⽌⽇本独占中国,⽀持中国要求解决了⼭东问题。
但也同时在中国实⾏“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美国势⼒在中国开始膨胀。
削弱了⽇本在中国的势⼒(改变了⼀战期间⽇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的局⾯),使中国⼜恢复到了被⼏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配的局⾯。
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腐朽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落后于英法,主要致⼒于解决国内问题<西进运动、南北战争、西部开发>。
第⼆次⼯业⾰命之后,⼯业产值世界第⼀,美国实⼒上升;美西战争结束,使美国获得了侵略中国的基地)。
(2)⼆战中:①1942年1⽉1⽇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组成国际发法西斯联盟(合作),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②1945年2⽉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出卖中国主权给苏联,换取苏联同意对⽇作战。
专题复习《国际关系——中美关系》专题复习《国际关系——中美关系》⼀.坎坷历程:⼆、知识回顾:(⼆)新中国成⽴后的中美关系:三、重点剖析:(⼀)近代以来中美两国曾经怒⽬相向,也曾经携⼿合作,请⽤史实说明。
1、怒⽬相向:美参与第⼆次鸦⽚战争和⼋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中国,激起中国⼈民反抗2携⼿合作:⼆战中,中美苏等26国合作,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中美⽭盾的焦点:台湾问题1、⾃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场是什么?承认只有⼀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的⼀部分2、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针是什么?“和平统⼀,⼀国两制”3、如何看待美国对台的种种做法?(做法:允许台湾领导⼈访美,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等)严重⼲涉了中国内政;侵犯了中国主权和领⼟完整;进⼀步加剧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
(三)如何促进中美关系和谐发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不⼲涉内政;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共同利益,加强经贸往来和⽂化交流;增强在国际事物中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四)中美两国应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保护世界环境;反对恐怖主义;打击毒品贩运和国际犯罪;促进经贸合作和⽂化交流。
(五)结合当前亚太紧张局势,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前景的认识。
1、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国,两国间因为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的不同和差异,必然存在⽭盾和分歧。
2、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美两国有着更⼴阔的合作前景。
3、中美两国应该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
4、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民的根本利益,不仅能给两国⼈民带来巨⼤的福祉,也更加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四、巩固提升:(⼀)选择题:1、关注周年纪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法之⼀。
1912年和1972年都是我国历史上值得关注的年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1972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1912年中华民国成⽴,1972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C1912年中华民国成⽴,1972年中美正式建⽴外交关系D1912年五四运动,1972年⼗⼀届三中全会召开2、尼克松说:“1972年我在北京逗留了⼀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个星期。
简述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起伏,从最初的冷战时期的紧张关系,到目前两国之间良性互动、交流日益紧密的情况,中美关系逐步走向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推动下,两国政府大力推动开展了各类对话与磋商,建立起友好的关系框架,从而释放出良性的信号;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两国进行了大量的经贸合作,在经济上的资源共享,以及政治上的合作交流,播下了良性发展的种子。
当前,中美关系受到全球各界的普遍关注,双方共同担负着对于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实现共同发展进步的重大责任。
中美双方高层交往频繁,互相尊重,以睦邻友好的态度待对方,推动促进双边关系和有利于两国人民利益的发展,尤其是在外交、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双方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同时,两国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分歧,首先是来自两国政策不同的影响,其次是集体安全、贸易保护主义和货币问题等问题上的摩擦及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总体上来看,双边关系仍然塑造出一种积极、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
随着两国加强合作交流,对双边关系的认识及发展也不断深化。
未来,中美双方要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以睦邻友好的态度,继续加强两国关系,促进实现双边关系的和平、稳定、进步的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发挥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透过中美关系的历史看其现状及未来引语作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热点国家,中美关系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最为值得关注的外交关系。
这是由两国当前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经济上而言,中美两国相互依赖性正逐步增强,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中国经济增长迅猛,政府财政收入预计年底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从国际政治上而言,两国都位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于国际事务有着举足轻重的投票权;从意识形态上,中美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信念,两国对于“民主”、“人权”等等领域依然存在着各种分歧;从文化的角度,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国是新生的文化强国,软实力无可匹敌;从历史上,两国外交关系错综复杂,曲折中发展,发展中曲折。
即使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相对稳定的时期,两国关系也是暗流涌动,时顺时逆。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的现状以及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两国关系历史阶段划分历史上,尽管中美两国关系复杂曲折,但其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国际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上,中美关系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中美两国开始相互接触始于1784年的“中国皇后”号来华的商业接触,而较大规模的接触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那时中国出于清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已然日渐衰落,而西方国家日益强大。
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开始急剧下滑,遭受来自西方列强不同程度的屡次蹂躏,签订各种名目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当时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无异于任人宰割的肥肉,外交关系极度不平等。
而内战之后的美国,也开始垂涎这块肥肉,以“文明”的“门户开放”政策从不平等的对华贸易中分一杯羹。
此时的中国外交是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应接不暇,而美国国力尚不足以称霸世界。
所以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只是西方几个前来巧取豪夺的列强之一,而对于美国而言,中国也只是无数个落后的殖民地之一而已。
第二,一战之后,美国通过一战时的中立政策,国力迅速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毋庸置疑的强国。
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内容(一)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内容一、为和平与稳定而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是中美关系的首要目标。
•双方应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避免侵犯对方核心利益。
•共同致力于处理分歧和争端,并通过对话与磋商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二、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坚持开放、透明、非歧视的贸易政策,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市场准入和投资便利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与合作。
三、人文交流与合作•强化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支持学术、科研、文化机构间的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与繁荣。
•鼓励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促进人员往来与相互了解。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加强环保技术合作与交流。
•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合作推动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的发展,共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
五、安全与防务合作•加强军事对话与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互信。
•推动军事透明,减少误判与误解,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安全稳定。
•开展反恐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安全。
六、解决分歧与矛盾的方式•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与矛盾,避免使用武力或采取单边行动。
•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关切,寻找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加强外交渠道与沟通机制,及时化解分歧与争议。
以上所列的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是双方为了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方针。
遵循这些原则,将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互信与合作,并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双方应积极履行各自的责任,共同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与全球稳定的重任,共创亚太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班级:学号:姓名:论文摘要: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
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关键词:国家利益;外交政策;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
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
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
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
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
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
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
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
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有时甚至显得相当紧张。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谈论的新型大国关系,首先针对的就是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之间在很多问题上已然有了不少摩擦。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中美两国领导人都有意愿在当前建立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尽量的避免两国之间的冲突,谋求两国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将能够使得两国之间摆脱大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从而造福于两国人民,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
1.中美两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从那个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棋子,转而成为了一个参与到世界格局划分的棋手,在暗流涌动的世界政治舞台上积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经济危机让其大伤元气,但是国家根基尚在,依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引起美国的警惕,但是中美在地缘政治上并无太大冲突,最容易引起两国摩擦的是能源和贸易等方面,这也是近年来中美一直在争论的焦点。
而台湾问题也是一颗埋在中美之间的定时炸弹,台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美之间就一定还会心存芥蒂,无法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2.中美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
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
“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于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几十年来起起伏伏,风风雨雨,走了一段‘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的旅途。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一直都是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双边关系的发展、变化的状况,对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事务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建国以前的中美关系:①二战前:美国侵略中国;②二战时期:中美合作同盟,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③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反共。
建国以后的中美关系:①1950~1953年,中美对抗;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坚冰”开始消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从1972年至今,这41年里中美关系“恋人”到”夫妻”般的变化,是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开始的。
从此之后,中美两国领导人频繁互相访问,在此期间,中美关系有缓和、有僵持,但不管是缓和还是僵持,中美关系都不会太好或太坏。
为什么现阶段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和竞争?说到底,中美关系时好时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国家利益”。
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经贸关系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联系方式,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
中美在维护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上、在保护国际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在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共同利益。
安全利益问题: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都负有重要责任。
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它不得不更多地借助联合国的影响来处理一系列的国际及地区问题。
如果没有中国的适度合作,美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如在朝鲜核问题上就是例证。
在解决核不扩散和全球环境保护问题上,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合作。
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美国对
亚洲的出口已达1300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0%,美国有250万个就业岗位与向亚洲出口直接相关。
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经济的巨源地。
中国的发展也是同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密不可分的,中国正致力于同亚太地区的所有国家友好相处。
中美两国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共同需求十分明显。
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利益:中国正致力于加速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更注重同美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
美国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对推动中国的发展无疑会起重大作用。
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又补充美国的大众市场也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虽然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分歧与矛盾。
中美两国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领土主权问题以及人权的问题等方面。
中国十分注重领土的完整,美国“会见达赖、对台军售”、“两核问题”、“三海争端”等问题顽固地困扰着中美关系。
除了上述问题,像能源领域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等等,这些种种都严重影响了中美两国的正常发展。
中美在某些重大的问题上分歧重大,一时也难以消除,而强行消除这些重大的分歧恐怕会过多的消耗双方的精力和体力。
在重大分歧问题上过多的争斗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也解决不了问题。
也就是说“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的状态”将会继续持续。
那应该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友好发展?1、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2、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当前中美友好相处的重要前提。
3、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4、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所谓“和气生财”。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分歧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
解决的方法总比
问题多。
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求同存异的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