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3章
- 格式:ppt
- 大小:294.00 KB
- 文档页数:33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论统计就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得数据得搜集、整理、计算与分析等得活动。
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统计工作就是指利用科学得方法搜集、整理、分析与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得工作得总称。
统计资料就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得、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得数据资料得总称。
统计学就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得理论与方法得科学。
三者得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就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得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就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得关系。
3、统计工作就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得。
(一)统计学中得基本概念P41、总体与总体单位ﻩ(1)总体:凡就是客观存在得,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得许多个别事物得整体就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得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得单位数如果就是有限得,称为有限总体;如果就是无限得,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得一部分单位。
总体就是由总体单位构成得,但就是总体与总体单位得概念不就是固定不变得,随着研究目得得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指标就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得概念。
指标还可以就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得概念及其具体数量。
都能用数值表示。
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得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
指标与标志得区别:1、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得;而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得。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得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得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得,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得指标。
联系:1、有许多指标得数值就是从总体单位得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得。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大部分。
一般的,统计史学家把17世纪初的统计学称为称为古典统计学,把引入了概率论的统计学称为近现代统计学。
古典统计学又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近现代统计学又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这些统计学派构成了统计学历史的主体,各种不同学派中的科学观点及内容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就目前而言,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如,各级统计部门对其所属地区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就是统计工作;某一社会机构或个人为了了解某方面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也属于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如,国家统计局每隔一定时期向社会公布的有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每年编印的《中国统计年鉴》等,都是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表现为: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及统计分析报告等。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经验和理论概括,是研究统计工作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原则。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对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展开,而统计工作的进程又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与质量。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重点P13、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任务P16、(二)普查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二.统计整理的内容P24—28、第三节一.分配数列的概念与种类、二.变更数列的编制(一)组距与组数(二)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三)组限与组中值(四)频数与频率P37、一.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P38、(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在于:1、2。
P41、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P44、(二)。
P46、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P59、2.时点数列的特点。
P67、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P72、二.指数的种类P74、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特点P80、第四节:一.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及作用、二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P82、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二.(一)个体指数体系P87、一.抽样调查的特点P114、第二段:基本单位的概念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P120、一.增加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P121、收入法增加值的公式P137、(九)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P138、(一)库存量的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P145、15.无形资产二.企业损益财务统计(一)收入(二)成本和费用(三)利润及分配P149、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153、一.单位从业人员统计中不包括的人员类型P163、二.投资完成额统计P177、第一节:我国现阶段人口统计的主要任务2学习指导复习重点统计基础知识部分P1、二.1.总体与总体单位、P13、一.1统计整理的概念P14、三.5.动态数列、14.频数、P24、二.6.动态相对指标P33、一.1、2、9P38、一.2.指数的种类三.平均数指数P43、一.1.抽样调查统计实务部分统计法基础知识1统计法基础知识复习重点P6、一.(一)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P18—19、(二)政府统计的功能P22、(一)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二)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P23、(三)统计监督P30、第五行:国务院直属机构P34、一.统计人员的概念P35、(一)1、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袼守职业道德P36、(二)统计人员应当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三.(一)统计人员具有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P37、四.统计人员的职责P46、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应遵循的原则P59、三.部门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由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P66、属于国家秘密的资料,其保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制度P67、二.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保密P68、三.保守商业秘密P71、(一)1.民间统计调查是非政府统计调查P76、(二)公布民间统计调查结构审批制度P84、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特点P85、二.(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P88、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含义P92、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P100、一.统计执法检查的基本特征P105、(三)统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P107、四.1.办案期限P110、二.(一)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2学习指导复习重点P83、一.3、5、6、8P84、二.2、4、5P85、五.2.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权的基本含义P88、一.2、3P89、第二部分练习题二.2、3P93、六.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人员的职权主要有哪些P97、一.1、5、6、8二.1、2、5P99、五.1.简述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业重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单选30分、多选20分、判断20分、综合应用题30分2011年、2010年试题及解析模拟试题及解析第一章总论一、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单位、指标标志、变异变量总体的基本特征标志值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三、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的认识过程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种类、.统计调查方案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二、常用调查方式: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概率抽样调查三、概率抽样调查特点、抽样方法四、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邮寄访问法、面谈访问法五、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控制途径第三章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分组的定义、原则、关键简单分组、复合分组统计分组体系。
统计分布的概念、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重点掌握直方图二、变量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如何编?(在综合应用题中出现)频数(次数)、频率;组距、组中值、组限三、统计表、统计表的构成。
第四章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概念、分类:(一)按统计指标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类: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二)、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的分类。
1、总量指标的种类实物单位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
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简单应用3、平均指标的概念:分类平均指标的基本特点;综合应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要懂)。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必须要背下来。
4、标志变异指标应用:标准差定义及计算、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第五章时间序列一、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分类二、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应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三、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一)定基发展速度、(二)环比发展速度;关系应用: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计算:水平法第六章统计指数一、统计指数的分类二、综合应用: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公式(6.1)(6.2)记住。
第三章统计整理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2.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不同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3.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C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C)。
A.260B.215C.230D.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
A. 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 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C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8.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 )。
A.各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9.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B )。
A.上限所在的组B.下限所在的组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10.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B )。
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没有关系11.变量数列中各组的频率总和应(C )。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不等于100%12.在编制分配数列时,连续型变量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C )。
A.交叉B.不等C.重叠D.间断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 引言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
统计基础知识是掌握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实务则是将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技巧。
2. 统计基础知识2.1 数据类型在统计学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数值型数据和分类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可以进一步分为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连续型数据是指可以取任意实数值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离散型数据是指只能取整数值或某个离散集合中的数据,如年龄、个数等。
分类型数据是指根据某种特征将数据分成不同类别的数据,如性别、学历等。
2.2 数据收集与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关心的是从总体中获取的样本数据。
总体是指我们研究的所有对象或个体的集合,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个体。
通过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有关总体的一些特征。
数据收集是指获取样本数据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方便抽样等。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我们需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尽量使样本能够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征。
2.3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计算中心趋势和散布程度的指标,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描述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推断统计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并判断估计结果的可靠程度。
常见的推断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等。
3. 统计实务3.1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预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归一化、降维等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3.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呈现的过程。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统计涵义:①统计工作②统计资料③统计学*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关系: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见P5-9)(1)总体与个体(总体单位):总体基本特征:①同质性②大量性③差异性(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统计指标)与标志:区别联系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按其个体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变异标志。
(4)变异与变量(数量变异标志):变量: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分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4、统计工作过程:①统计设计(定性认识)②统计调查(定量认识)③统计整理(定量认识)④统计分析(定性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1、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分为两种:(1)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对次级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
他们的区别:原始资料只反映某个个体,次级资料反应总体。
他们的联系:次级资料是经过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的一手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度过来的。
2、统计检查基本要求:①准确性(基础)②及时性(关键)③全面性(保障)3、统计检查分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①全面调查②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①连续调查(也称经常性调查,是时期指标)②非连续调查(也称一次性调查,是时点指标)(3)按调查的组织形式:①统计报表②专门调查4、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①调查目的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③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④调查项目(标志)和调查表⑤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空间⑥调查的组织计划注: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可以不一致。
为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可将多种调查方式和方法结合起来。
第三章统计整理本部分知识结构:本章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内容:1.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1)统计整理的定义(2)统计整理的意义(3)统计整理的步骤2.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的定义(2)统计分组的作用(3)统计分组的原则(4)统计分组的方法(5)统计分组体系3.统计分布(1)统计分布的概念(2)统计分布的编制过程(3)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基本概念(4)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4.统计表(1)统计表的概念(2)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3)统计表的分类(4)统计表的编制规则考核要求:1. 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整理的定义;②统计整理的意义;③统计整理的步骤。
2. 统计分组识记:①统计分组的定义;②统计分组的作用;③统计分组的原则;④统计分组的关键;⑤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⑥划分各组界限;⑦统计分组体系。
3. 统计分布识记:①统计分布的定义;②统计分布的分类;③变量数列的分类;④组距与组数的定义;⑤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的定义;⑥组限与组中值的定义;⑦频数与频率的定义;⑧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⑨列表法;⑩折线图;11曲线图;12饼图。
领会:①组距与组数的关系;②直方图。
简单应用:①统计分布的编制过程;②组中值的计算;③频数与频率的计算。
4. 统计表识记:①统计表的定义;②统计表的作用;③统计表的构成;④统计表的内容;⑤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领会:①统计表的分类。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本节主要内容:一.统计整理的定义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根据统计对象的特点,对统计调查所收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最后形成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也是人们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
二、指标与标志:1、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三、变异与变量:1、变异:指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2、变量:指数量变异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
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部门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二、统计的过程。
1、统计设计:是在正式进行具体统计工作之前,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对象的性质,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第一章)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
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考点(三)1、单选?为了解北京市2013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查,这200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江南博哥)下列问题: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所采用的抽样方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2、单选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A.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C.各组单位数D.总单位数正确答案:C3、判断题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与组距成正比关系。
()正确答案:错4、判断题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就是复合分组。
()正确答案:对5、判断题统计资料整理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分组,并按要求进行各种分析。
()正确答案:错6、判断题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正确答案:错参考解析: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是平行分组体系。
7、判断题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正确答案:错8、多选统计分组可以按品质变量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变量分组,下列人口总体分组属于按数量变量分组的是()。
A.按性别分组B.按年龄分组C.按文化程度分组D.按收入水平分组E.按居住地区分组正确答案:B, D9、单选分配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
A.等于100%B.小于100%C.大于100%D.小于等于100%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频率是指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10、判断题组距式分组中每组包含多个变量值。
()正确答案:对11、单选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B.215C.230D.285 正确答案:C12、单选某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80分,应将其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