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9.45 KB
- 文档页数:2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青岛市立医院(266071)刘彩云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2例因不同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后,病情稳定,可以脱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均采用0.45%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取60 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连接输液延长管及头皮针,用胶布固定于导管外周,外接面罩氧,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节微量注射泵速度为6~18ml/h。
然后给予接普通面罩吸氧。
对照组采用向带有氧驱动的面罩雾化罐内持续加入气道湿化液。
比较两组痰液湿化满意度、痰痂形成率、气道粘膜出血率、刺激性咳嗽情况。
结果观察组痰液湿化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气道粘膜出血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向雾化罐内持续添加气道湿化液方法。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微量泵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1】。
开放气道后,由于呼吸道湿化不足,气道干燥,纤毛的运动功能丧失,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痰液粘稠甚至痰痂形成,严重时出现窒息。
如何确保人工气道的通畅,降低护理风险,减少长时间留置气管套管引起的并发症,是气管切开患者治疗护理的关键措施。
因此,本科对62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改进气道湿化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8 年11 月~2009年5 月共收治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后,病情稳定,可以脱机的患者共62例,年龄33~74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
2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治疗方法上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1.2.1 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
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恒温湿化气道在人工气道中的湿化效果。
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利用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湿化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气道黏膜出血,痰栓,肺部感染情况。
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度,气道黏膜出血,痰栓,肺部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输液泵和加温器持续湿化气道湿化效果优于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湿化方法。
【关键词】气管切开;输液泵;加温器;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07-01 气管切开术用于抢救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重病人生命重要措施之一。
行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湿化功能降低,因此人工气道管理尤为重要,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充分与否直接影响患者治疗质量,因此为了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现采用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输液泵和加温器持续湿化气道取得了良好湿化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00年3月—2011年5月将ICU收60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6例,大面积脑梗死22例,重度颅脑损伤1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年龄11—78岁,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10.4)岁,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利用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9.8)岁,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湿化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时病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必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利用加温器加温湿化液。
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CHINESEGENERALNURSING,April,2011V o1.9No.4C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周红,壬际容,李斗艳,代莉摘要:E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ilt;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气管内定时或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O.01).[讨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待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好,可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1.12.013文章编号:1674—4748(2011)4C一1054—01文献报道,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57.9口].持续滴注湿化法及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z].我科自2004年3月一2O1O年8月,对2O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代替注射器间断气管滴入湿化液的湿化方法,同时,对微量注射泵湿化气道的效果与传统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与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O例气管切开病人,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湿化气道.实验组男11例,女9例;颅脑损伤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颈段脊髓损伤2例,脑卒中11例.对照组男12例,女8 例;颅脑损伤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颈段脊髓损伤1例,脑卒中14例.两组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方法.遵医嘱配制湿化液:将生理盐水与5碳酸氢钠各一半的比例配制,50mL注射器用延长管连接硅胶针(除去针头金属部分),然后将硅胶针软管置入气管套管内3cm~5cm,并妥善用3M胶布固定,防止脱出于套管外.微量泵的泵人量根据病人痰液的黏稠度和病房空气湿度调整,一般为2mL/h5mI/h.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定时或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液方法.湿化液的配制浓度相同,定时气道内滴注,1h~2h1次,每次2mI~5mL,也可根据病人痰液的性质调整间隔时间及用量.两组其他治疗护理措施相同.2结果表1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1)P<O.05,2)P<O.O1.3护理3.1心理护理对于意识清醒和未完全意识丧失的病人,操作前详细讲解微量注射泵湿化的目的,方法和优点,使其积极配合,湿化液泵人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给予健康指导,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补充健康教育内容,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配合治疗.3.2严密观察湿化情况根据病人痰液的黏稠度,色,量,有无呛咳等,酌情判断湿化量是否适中.一般痰液稀薄,易吸出,无呛咳,呼吸通畅平稳,表示湿化量适中;如痰液黏凋,色黄,量少, 不易吸出,气道内有痰鸣音,表示湿化量不足;而痰液呈白色泡沫状,量多,有呛咳,即是湿化量过多.一般每日应府湿化液5O mL~60mL,不宜超过100mL,室温低于18℃时,应将湿化液适当加温,以免过冷的湿化液引起支气管痉挛,并将室温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5O~7O.3.3微量注射泵应用注意事项其一,妥善固定微量注射泵,加强巡视,保证通畅,注射器与延长管及硅胶针连接紧密以防脱出;其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湿化液及其连接管道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其三,根据病人痰液的性质调节微量泵推注量. 4讨论正常情况下,机体吸入的气体经鼻腔,口腔,咽喉部加温加湿后到达气道E.气管切开后,机体的正常生理屏障功能遭到破坏,气体未经口鼻加温加湿直接吸入下呼吸道,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使排痰不畅,而降低呼吸道抗感染能力,同时使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引起或加重缺氧,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传统的湿化方法虽能起到一定的湿化作用,但护士的手反复操作,较易引起交叉感染,且湿化量不易控制,湿化液即使是在吸气末滴入,也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同时也增加护理工作量.对照组中有3O病人发生刺激性呛咳.微量泵小量均匀的推注,观察组中未引起呛咳.微量泵均匀将湿化液注入气道,弥补气道湿化不足的状态,降低了痰液的黏稠度,使痰液易于咳出或吸出,从而减少吸痰的次数,最终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和对气道的损伤.综上所述,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准确,缓慢,匀速将湿化液持续滴入呼吸道,即有效保证气道湿化效果,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减少护理工作量.参考文献:[1]王欣.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分析EJ].北京医学,2004,26(4):257—258.[2]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93—195.E33蓝惠兰,李雪球,覃铁和,等.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前气管内滴注湿化液的比较研究E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8.作者简介周红,王际容,李斗艳,代莉工作单位: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稿日期:2011一O2—25) (本文编辑郭海瑞)。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ICU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观察。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ICU气管切开患者60例,以患者机械通气停用顺序编号分为实验组(单号)30例和对照组(双号)30例。
实验组采用持续微泵推注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间断注射器注入法,湿化液均采用0.9%氯化钠溶液50mL+5%碳酸氢钠50mL进行气道湿化。
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管粘膜出血、呼吸性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方面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ICU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采用持续微泵推注进行气道湿化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选择气道湿化方法时不断改进,且考虑患者病情及耐受程度是舒适护理在执行当前推行的优质护理中很好地体现。
标签:气道湿化;持续微泵推注;间断注射器推入;气管切开Clinical Study of airway humid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 dissectionShi Xiufeng,Yang Zuoqin,Qian zhen,et al(Department of ICU,Ma’anshan Central Hospital,Ma’anshan 243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irway humid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 dissection patients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trachea dissection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airway humidifica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continuous airway humidification by micro –pump, the control used discontinuous injection .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rritating cough, sputum scab, tracheal mucosal blee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r group (P 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气管相关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将气管切开,可以有效提升通气量,可以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同时也能够提高治疗便捷度[1]。
但是在气管切开后,气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加湿及过滤作用会受到直接影响,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使得肺扩张受阻,进而导致肺部感染[2]。
因此,对于气管切开患者,为了更好提高治疗效果,需要给予科学有效的气道湿化护理。
气道湿化也是人工气道管理中尤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直接影响到预后效果。
本研究以6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对比分析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法护理和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2~73岁,平均(45.1±4.1)岁。
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74岁,平均(46.2±4.2)岁。
气管切开原因:脑出血术后29例、脑肿瘤术后5例、重型颅脑损伤2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法护理:采用针筒抽取0.45%氯化钠溶液,每隔0.5h沿气管套管壁缓慢滴入3~5滴氯化钠溶液,在气道湿化过程中,需要根据痰液黏稠度对湿化液量进行适当增减,剂量控制在10~17mL/d,连续使用7d。
②观察组给予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使用微量泵滴注0.45%氯化钠溶液,微泵持续在3.8mL/h,将头皮针头软管去掉,并将头皮针头插入气管套管内3cm,将气管套管进行有效固定,在气道湿化过程中,需要根据痰液黏稠度对湿化液量进行适当增加,剂量控制在72~192mL/d,连续使用7d。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湿化效果,分为湿化满意、湿化过度、湿化不足三个等级。
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王巧玲;孔冬梅【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的最佳湿化方式.方法:将7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24h输液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于气管内实施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湿化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管黏膜出血及痰液黏稠度的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采用24 h输液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于气管内实施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断湿化法.【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8(031)005【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气道湿化;气管切开【作者】王巧玲;孔冬梅【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桂林541000;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桂林5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气管切开主要是指将患者气管上部的前壁切开,并将带有套囊的套管置入患者的相应部位[1]。
由于患者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气体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
如果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阻塞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故气道湿化十分重要。
常规间断湿化法是1次性注入较大量的湿化液,使气道湿化不均匀,造成患者呛咳、气促、刺激性咳嗽,部分湿化液被咳出,影响湿化效果。
24 h输液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于气管内,实施气道湿化,湿化液量少均匀,对气道刺激小,且持续湿化符合气道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
为探求气道最佳湿化方式,笔者采取24 h输液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于气管内实施气道湿化,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