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36.15 KB
- 文档页数:2
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教学点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数字资源教学点应用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课题提出的背景一说到村小教学点,从社会到家长,甚至我们很多同行,普遍存在的潜在意识就是:年龄老化、基础薄弱、知识陈旧、观念滞后、课堂技能传统单一。
我镇辖区有6个教学点,15个“袖珍”教学班,160名偏远而分散居住的就读孩子,18名扎根偏远山区教学点工作的教师,涉及到8个村、64个组、160余户家庭子女受教育问题,农村教学点成为了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落后的教育资源根本不能为中心校输送合格的生源。
不解决好教学点这个问题,就很难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不能真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
直到2012年1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该项目以“教学点”为扶持对象,以数字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数字资源的全覆盖为项目内容,旨在快速推进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进程,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该镇每个教学点均配备一台52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机,一台高配计算机主机,且预装了1至3年级语、数、英等学科的课程资源。
实现了将优质数字资源的推送由农村中小学层面向教学点层面推进,为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走进农村课堂注入新的能量。
但资源的输送并不等于资源的有效应用,如何提升教学点教师的数字资源应用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何况,数字资源的存储、即时更新、加工、管理对于教学点教师而言并非一件轻松的事,如何让教学点老师从设备的维护、资源的存储、资源的管理等与之能力不相符的“琐事”当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于教学资源应用等等都是我们在推进项目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鉴于数字资源的强大优势和教学点师资薄弱、教学环境简单、经费短缺等特点,我们提出了《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教学点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这一课题。
33坚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生德育工作的结合,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必要性信息技术课程涵盖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等多方面内容,课程内容本身就蕴涵丰富的德育功能。
信息技术课在机房进行,活动空间大,网络搜索自由,上课过程中学生更易显露自己的个性心理和行动特征……信息技术课程独有的特点为渗透德育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机会和条件。
因此,在信息技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从学生的常规、教学、活动、应用等多方面出发,把握每一个进行德育的契机,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德育教育“信息”与“德育”齐飞,立德树人共一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王无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小学)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承担起当今信息社会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更是势在必行。
二、日常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一)常规,融入德育1.始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语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缺少规矩,课堂低效且会乱套。
当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走进机房,笔者就会花半节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我校上机守则,让学生明确上信息技术课要遵守的规则。
34带队,课代表自主完成整队,过程中督促学生不推搡、不喧哗,逐渐养成文明有序出入教室的习惯。
3.课中:固定座位,责任到人信息课上,学生对号入座,指定座位不调换,该座位相关设备责任到人。
进入机房后,不喧哗、不乱走动。
讲究卫生,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随手乱扔垃圾。
不带水杯和零食,操作过程中爱护设备,不损坏电子设备。
4.课后:随堂整理,实践劳动信息课下课,在离开机房前关闭计算机,人走凳移。
摆放好自己的键盘、鼠标和鼠标垫,打扫好座位附近卫生,有序排队离开。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与实践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它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科技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1. 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认知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在学科教育中,各个学科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
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能够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2. 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灵活和自主,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跨学科思维。
学生在探究和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查找、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基于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引导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的兴趣是教师优化教学资源的有效依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元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有针对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制作、更新和存储工作,节省时间和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思考1. 构建有效的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学习活动和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探究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刨新】l新课程研究I《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摘要: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为农村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创造了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挥其效益,是摆在每一所项目学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08]Z046号一,课题背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使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改变了农村教学环境.丰富了农村教学资源.然而调查表明.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仅限于简单的显示信息,增强课堂表面气氛,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不是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二,课题意义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三,研究目标本课题我们将研究如何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探索并总结利用农远项目资源,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具体达成以下三个目标:1.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艺术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农远项目资源,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的新策略,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四,研究内容1.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探索出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3.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达到创新意识的培养.2民主性原则.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才能有真正的师生平等,学生才敢于质疑权威,表述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互动性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在同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学会选择,判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并让学生的每一种创意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获得反馈信息,使学生得到创造的体验.4独立学习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进行"信息技●王璩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核心, 使学生在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5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原则."鼠标代粉笔,屏幕替黑板"确实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但鼠标不能完全代替粉笔,屏幕不能完全代替黑板,就像电脑不能代替人脑一样.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更需要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避免农村教育由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六,实验范围,对象1.本校3~9年级学生.各级随机抽出—个实验班,其余为对照班. 2在实验班探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研究如何合理,充分地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七,课题思路从现实存在的问题人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八,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同时与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等相结合.九,创新程度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需要.1.具有革新性,强调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革新.2.具有系统性.要求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强调软件和硬件的整合,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从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彰显人文精神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3紧紧抓住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这一农村教育发展机遇,构建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十,实验步骤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两年,分四个阶段完成:(一)准备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1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工作.2选择,确立实验教师和班级.3.制订实验研究方案.4参加一级课题组的培训.(二)第一轮研究与实验阶段(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自2008年5月起,在实验班级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的实验研究教学并接受课题组的评估.(三)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1.扩大实验规模,进行具有验证性的实验班级第二阶段实验研究教学.2实验教师分学科进行实验总结.(四)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1课题组进行实验研究工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2.汇编实验教师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设计的优秀教案,撰写的论文,形成专着;汇编自制教学课件等.3.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体会及创新能力的展示.4.填写实验研究成果鉴定表,申报成果鉴定.十一,课题保障校长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学区将课题研究纳入统一管理, 2009.10-◆27l新课程研究1.一【刨新】让自信在操行评语中延伸操行是指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表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励学生不断地奋发向上.操行评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切忌过分笼统,形成"众人一面.千人一词,简单划一"的现象.那么.如何让操行评语闪烁个性的光芒呢?笔者略谈几点体会.一,深入全面的了解.捕捉个性的闪光点有人把教师喻为一本书,我想每个孩子也是一本书.要想给孩子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如经常深入班级观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或通过他人进行侧面的了解,或向任课老师打听,或向家长询问,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从中捕捉其个性的闪光点,从而为写评语作好准备. 二,动情地鼓励,委婉地点拨.闪烁个性的光芒.鼓起希望的风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班主任写评语也一定要积极诱导.鼓励为主.得到鼓励是所有儿童正常的心理需求,而且实践证明,获得激励作用最大的学生.往往是受到鼓励最多的学生.因此,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扶植他们的自信之树,就必须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但评价学生要防止走向极端.不要以自己主观的好恶来代替客观评价.写评语时既要动情地鼓励,又要委婉地点拨,从而使学生改正缺点.具体操作还要因人而异.如对那些天赋较好,能力较强,自觉性较高的优秀学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例如.我曾对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XX同学:作为班干.你能以身作则.让众多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你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总是一语中的,常常让众多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演讲时,台下的观众总是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排球赛夺回桂冠时.多少人对你蜂拥而上,众星捧月般地把你高高举在头顶……你真是多才多艺.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让小环境束缚住了你前进的脚步,不满足才是向上的车轮.奋斗吧,争取更上一层楼!对于一些后进生,有些老师常有这种感受,好像一点优点都找不到.这时就要戴上放大镜,善于捕捉偶然的瞬间,即使是偶然的●王忠一次.也要大做文章,予以充分的肯定.寄予满腔的希望,还给他们自尊,自信,鼓起他们希望的风帆.例如.我们班曾有这样一位后进生,他从小无父母.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沉默寡言的性格,自卑的心理影响了他的学习,在他心中,好像从未见过"阳光".于是,在写评语时,我写到:X×同学:你的家境虽然贫寒,但你却坚持读书.这说明你是坚强的.你知道吗?当你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有多么高兴呀!振作起来吧!当你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学习时,多少同学会为你自豪,多少老师会为你喝彩!加油吧.期待着你的进步!结果奇迹出现了,一向张不开嘴读书的他,竟然能在晨读课中放声朗读.后来又在我一次故意的安排中(事先指导他朗读.然后在课堂上找他读),赢得了众多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那一次,他竟然激动得哭了.没想到,一次小小的评语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当然,表扬是鼓励,指出方向是鼓励,批评缺点也是一种积极的鼓励.但批评要委婉地点拨,而不能俨然一个"法官"给小学生写"判决书".例如,给一位作业拖拉贪玩的学生,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X同学:还记得那次运动会上.当你快跑到终点时,你突然绊倒了,但是你却重新爬了起来.强忍着剧痛跑到了终点,当时多少老师和同学被你感动.打扫卫生时,你不怕脏不怕累,常常汗流浃背.你喜欢玩耍.这并不是你的缺点.可是如果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飞到你的脑子里去吗?另外,作业拖拉.不仅影响了你的学习.也影响了你的心情,因为你玩的时候也会背着思想包袱.最后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相信你不会让老师失望.因此,写评语时首先要通过细致地描绘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来赞扬其优点,而后用询问商讨的口气把缺点指出来,使学生极力改正缺点.总之.一个孩子一本书,班主任越是善于细致地描绘学生的微妙之处,越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荡起奋进的激流,收到"以小见大" 的功效.(铜山县房村镇吗家小学)这样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经费,并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业务指导.理科教研组组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研究人员,电教专干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支撑.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每学期制订一次研究计划和做好学期小结,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收集课题研究成果和反思阶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校农远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际交流活动,每学期从学校,教研组及各实验教师三个层面填写阶段性实验情况报表,通过总结达到巩固实验成绩,深化实验程度,培养实验骨干的三大效应.另外,通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及邀请城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本课题最大的成果应体现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所建构的多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上.让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成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成为教学活动的归宿.另外,课题研究预计还有以下一些成果:1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2.实验研究结题报告:3课堂教学实录及公开课展示,电脑课件,优秀教学设计集锦. 28?-2O09.10十三,课题组分工王璩全面负责,课题论证,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与研究报告;在九年级进行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刘忠整理资料,完成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初探》,课例录像,在七年级进行品德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郭维岐负责对课题研究的领导与课题经费的开支审核,终审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集.王宏负责课题组成员之间的联络,课题研究经验系列论文的整理,在三年级进行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王凯辉负责在九年级进行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信息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经验论文.十四,课题研究计划访问的专家许大仁陇南师专科研处主任王钦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维国定西电大校长周建业通渭县教研室主任《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组2008年4月20日(定两rf『通渭县平襄镇店予学校)。
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程中应用的探究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程中应用的探究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不可或缺的新型事物,将人类带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
在科学技术不断开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科技开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地进展着改变。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加强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视,教育部也要求全国中小学都要进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用信息化带动教育。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开始对信息技术教育进展重视,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仍然处在摸索的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进展探索,让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
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需要将传统的“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将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展学习,实现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
问题导向学习以探究式教学作为根底,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展培养。
在对信息技术课程进展改革之前,要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展全面的了解。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是主题单元教学和任务驱动,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还是通过教师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学生只是被动地承受。
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却没有给学生提问和探讨的时机,这样的教育虽然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概念记住,但是却没有充分的理解,实际运用的能力就更低了,只是重视教师教学的过程,而无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不能够解决了。
以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展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方式是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理念。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方式主要以情境设置为主要手段,以合作和自主探究对问题进展解决,从而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学习主要分为六个步骤:问题的链接、框架的设置、问题的初探、问题的再探、活动或成果的产生以及问题和表现的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初探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成为了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与探索的问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
因此,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助,让学生在有灵气的课堂活动中展现自己。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一发展性评价改变过去对学生学习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传统评价,让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的喜悦,评价重在学生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力争做到对学生知、情、意等各方面评价的和谐统一。
让学生的各方面情感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生学习用键盘打字时,开始强调学生正确的指法、坐姿等,重在过程评价;后来强调打字的准确性和速度也是重在过程评价,我们对没有作品的教学一般情况下采用的就是过程评价。
难以评价作品时,正确的过程或操作步骤对后续学习或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操作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对过程的分析有助于提高作品质量。
二多维性评价改变过去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倾向,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同时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各种评价等。
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自主调控整个学习过程。
当然教师引导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及时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观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一定要适度,避免浮夸的、形式上的、不真诚的激励或奖励。
农村学校“双师课堂”教学初探【摘要】农村“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基于远程授课的网络平台,由名校名师或城市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担当主课教学,由农村学校作为第二课堂,以录播或远程直播的形式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解决农村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
但“双师课堂”在农村学校的实施有其必要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双师课堂农村主讲教师主教教师“双师课堂”背景及现状分析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在线视讯教育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其相比传统教育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天然优势。
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出: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202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实现“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融合。
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在线视讯教育迎来了飞速发展期。
“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
“双师课堂”教学即是两位教师同时出现在一节课堂上相互配合的教学。
一位教师利用网络直播线上教学,即主讲教师;教室里另有一位教师负责线下教学,即主教教师。
这两位教师有较为明确的分工,主讲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内容的传授,主教教师负责教学课堂的管理,教学目标完成的督导,教学效果的测评及反馈等一些工作。
双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培训机构比较火热,也是这些机构近年来主要的教学模式。
现在将这种教学模式已引入到中小学教学中并开始试点。
这种教学模式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一.农村“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1.使农村学生能共享优质资源在偏远农村,由于地域限制,学生无法向城市学生那样享有更多优质资源,由于农村学校师资短缺,教学设施的陈旧落后,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校可以尝试利用双师课堂,使农村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成本也能共享优质资源,可以解决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初步探索作者:董梅【摘要】21世纪, 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
电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信息的发展趋势,以致许多人面对“信息爆炸”不知所措。
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信息,必须不断地汲取并消化这些信息。
搜寻、筛选和加工信息成了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生存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而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
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整合涵义整合误区初探之法【正文】当今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量之大难以计数,信息跨越之范围无所不包。
电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信息的发展趋势,以致许多人面对“信息爆炸”不知所措。
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信息,必须不断地汲取并消化这些信息。
搜寻、筛选和加工信息成了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生存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而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说过: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这种教学模式对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因其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上有缺陷。
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作者: 付兰媚
作者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144-14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8期
主题词: “导生轮换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摘要:当前,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新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师资短缺、学生水平差异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现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导生轮换制",通过对该组织形式在导生选定与管理、轮换方式、实施过程和评价机制等几方面的构建,以期能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整合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整合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级管理整合研究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被广泛应用与各个领域。
信息社会的到来,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经济竞争最终要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而人才的竞争则要依靠教育。
因此,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都特别重视将计算机引入到学校教育中。
例如,1983年,美国在“国家处于危急之中”报告提出高中学生毕业要具备五个新的基础——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和计算机科学,报告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新的要求。
英国在1972年就开始了“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的研究,于1980年开始了其后继计划“微电子教育计划”,鼓励、支持、帮助中小学配备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师培训;改造中小学教材,使计算机教学内容渗透进去。
在全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浪潮下,我国也加快了计算机教育发展速度。
1996年12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
在全球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我们要增强紧迫性,在中小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