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二政治哲学导学案3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2
《哲学导论》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定义和本质特点;2.掌握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理解哲学思辨与实践的关系;4.思考哲学对人生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引言:哲学的起源与意义(300字)哲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人类思维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涉及着对宇宙、人生、价值等重要问题的思考,而且还能引导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反思。
本导学案将带领读者进入哲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妙和智慧。
二、哲学的定义与本质特点(600字)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思考人类存在和认识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根本问题、终极问题和普遍问题,通过思辨和理性分析来寻求真理和智慧。
2.哲学的本质特点:a.综合性:哲学不仅贯穿于其他学科之中,而且它还能对各个学科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研究,体现着一种超越性的智慧。
b.理性性:哲学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对世界进行认识,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c.思辨性:哲学是一门思辨性的学科,它通过对问题的提问和思考、对观点的剖析和对比、对论证的分析和评价等方式进行讨论和探索。
d.开放性:哲学注重对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尊重和包容,鼓励人们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不断进步。
三、哲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900字)1.古代哲学:a.古希腊哲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等作品,代表着古希腊哲学的巅峰之作,探讨了人生、伦理、政治等重要问题。
b.中国哲学:《庄子》和《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作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生境界的修炼和道德伦理的实践。
2.现代哲学:a.启蒙哲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休谟的《人性论》等作品,代表着启蒙哲学的思想,强调对人类理性能力和伦理道德的思考。
b.现象学: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作品,代表着现象学的思想,关注人类存在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c.实用主义:詹姆斯的《意识的一整个世界》和杜威的《民主与教育》等作品,代表着实用主义的思想,强调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和价值的实现。
1.1追求智慧的学问[预习要求]1.思考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体会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2.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学习,坚持以哲学为指导,追求智慧。
3.培养哲学思维,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真正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重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难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课前预习案一、哲学的起源1.含义:哲学是一门热爱、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的关系2.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
3.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4.影响: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②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世界观和方法论:(1)方法论:用世界观来指导人们去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是和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分类:具体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知识、知识、思维科学知识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和最普遍的。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和的指导。
课堂探究案【探究与分享】材料据媒体报道,2020年高考前タ,为了孩子在考试期间休息好,不少家长预订好了“高考房”。
房间号带吉利数字“6”的,出过状元的“状元房”,风水绝佳的“风水房”等等,更是成为抢手货。
同时,多地出现“旗袍妈妈团”,为考生加油,寓意“旗开得胜”,此外,还有爸爸穿马褂,寓意“马到成功”一说。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一框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培养自己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是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答”,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学习重难点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知识准备(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
2. 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和。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解放人的。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提出社会发展的,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学习内容1.哲学、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1)(2)2.简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2)(3)知识拓展理解“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
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就在于看它是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而不在于它的某些个别结论。
例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流,充满了伟大的智慧,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精华。
从某些个别的结论看,古希腊哲学包含着错误,有些哲学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土、气等,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但从当时的时代来看,这些哲学家力图以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看到了世界万物之间的流动转化,努力找到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 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必背知识素养目标1.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科学精神: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树立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自觉性。
公共参与:讨论航天“三步走”战略,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框架体系】【知识梳理】议题一: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1.质:(1)质是一事物并的。
(2)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它就不是原来的。
2.量:(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等可以用,以及事物。
(2)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
(3)。
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议题二: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 与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2)辩证关系:①是质变的;②是量变的,,并。
③事物的。
议题三: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以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的关系。
2.连续性和间断性:(1)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是事物发展中的。
(2)间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发生了变化,是从的,是,或。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
3.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①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又;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都在,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4.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准确地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议题探究】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体积小的硅片,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粮食,电子设备的“大脑”。
芯片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芯片产业快速成长,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1.知识目标:(1)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具体内容;(2)懂得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具备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②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③的唯一标准;二是④的问题,即⑤的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⑥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⑦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⑧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⑨的始终,决定着各种哲学的⑩,决定它们。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哲学源于生活实践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3.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 )的不同回答。
A.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B.意识与思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涉及想法、主张、做法与现状、实际的关系,这从哲学上看就是处理( )。
①意识与物质的关系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③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④主观和客观的关系A.①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5.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
编写人:审批人:【使用说明】1、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把握本框知识结构,识记重点概念,掌握重点内容。
2、在正课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交流、展示、探讨、点评,分层达成学习目标。
3、检测题在课堂内限时5分钟完成,下课时由小组长收齐交科任教师。
1、识记:运动、静止的含义。
2、理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的联系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3、识别:在物质与运动关系中的两种错误观点,即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与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两种观点。
4、学习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学习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和。
基本形式:运动、运动、运动、运动、运动。
(3)特殊形式:。
(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和。
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中的两种错误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2.正确理解“相对静止”:(1)含义:哲学上讲的静止静止是一种的运动,是运动的。
(2)情形:一种是事物之间的保持不变;事物某一方面的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3)意义:承认相对静止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的、的,静止是有的、的。
2)中有、中有。
3)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和的统一。
4)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联系是错误的。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会陷入论;夸大静止的相对性,会陷入。
3.运动的普遍性:①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引起事物的,推动着事物的。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之中。
4.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因为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中才能存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从运动和物质的其它属性的关系看,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这个属性是关于物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都不存在了,那还谈什么其它属性呢?所以,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和,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高二政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
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重难点】1.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预习案】阅读书本P31- 34页,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物质是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一:感受文化影响】
材料一:
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食材对象、烹调操作准则和程序、饮食环境要求、用餐礼仪等方面都有众多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是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文化环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哲学思维等原因造成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分析、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形成原因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更有利于催进国际交往和文化传播与融合。
材料二: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的载体。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地域和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建筑文化,在建筑造型、布局、结构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白金汉宫自18世纪至今为英国王宫)
任选一则材料,思考探究:
(一)观察对比图,从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哪些文化上的共同之处?
(二)中西文化为什么会呈现出上述差异?
(三)除了饮食与建筑,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上材料设置逻辑不通,应当改为: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分析建筑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四)结合教材理论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具体阐述并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二:文化塑造人生】
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钟爱的文化作品(书籍、诗歌、音乐、电影…),谈谈感受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总结归纳: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具有哪些作用?具体说明。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复杂事物中大于或等于3个矛盾,当中的主次)(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含义: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反之则是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一个矛盾中的2个方面,当中的主次)(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含义: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全面,又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⑴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⑵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⑶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⑷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真正的哲学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解并说出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这一原理2、运用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这一原理对时代问题作“理论解说”3、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增强时代感和使命感【学习重点与难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课本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一、问题导学1、知识回顾:文化和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2、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什么哲学道理?二、知识梳理(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来源于时代)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哲学属于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
注意:面对着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家可能正确的进行反映,也可能错误和歪曲的进行反映。
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3、今天,称得上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真正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解放人的思想。
(批判功能)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提出社会发展的,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塑造引导功能)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推动时代的,指导社会的变革。
明湖中学高二政治学案(序号:04)班级姓名得分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审批时间2013-11-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使用时间2013-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前部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⑴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⑵理解○相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⑶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能力目标:⑴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⑵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学习流程】知识点一:唯物主义【探究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
家住深山里。
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请你就“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者,追求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者”为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内容)【知识归纳】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阅读教材,结合历史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基本形态观点举例合理性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二:唯心主义【探究3】材料一:1.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2.心外无物3.存在即被感知4.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5.物是观念的集合材料二:1.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2.上帝主宰万事万物3.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课堂语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二政治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导学案授课教师周丽娟授课时间学生姓名班级小组课题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运用具体事例,认同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对政府职能充满信心;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认同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科学精神:以辩证思维独立思考,正确认识政府职能及其作用,以建设性批判态度,正确看待社会转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待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突发事件,能理性看待有关信息和观点,回应各种不确定性,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重点难点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模块一:主干构建自主落实学习疑难和反思?一、【思维导图】二、【考点梳理】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核心突破重点讲解3.我国政府的作用(1)作用:管理与服务。
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2)公民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①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正确把握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4.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5.求助有门,投诉有道:方式和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等。
(2)作用和意义:有助于公民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模块二:核心突破精讲考点1. 正确区分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职能具体内容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②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1.生态环境部向社会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自动监控数据严重超标的115家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并对其中6家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排污环境问题挂牌督办。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理解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自己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自己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学习重难点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知识准备(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一门给人,使人的学问。
在汉语中,哲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学习内容1.哲学是如何产生的?2.哲学的本义是什么?3.哲学是如何指导人们的生活?4.课堂探究(P6):(1)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个不同的解决方式?(2)想一想,思维方式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知识拓展“哲学”知识初探“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是一个西方术语,日本近代哲学家西周(Nishiamane)首先将“philosophy”翻译成汉语“哲学”,其含义是“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
后来黄遵宪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哲”字也有“学”字,但没有联结在一起的“哲学”一词。
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等意思,与“哲”相关联的传统中国学术思想以探求“天人合一”为中心,和道德修养紧密相连,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为目的,追求成圣。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编写教师:李进审定:高二政治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A级)(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级)(3)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B级)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和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来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C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C级)二、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三、知识链接(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荒谬的呢?请听这样一段话:十九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在反驳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时问道:“如果小猫所看见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的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这段话说明什么?(二)“鬼洞”之谜在某山区,一位牧羊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他带着一条猎狗走进去的时候,走不多远,狗就瘫痪在地,四肢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死掉了,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
消息传出后,人们蜂拥而至,经过多次实验,也发生同样的情况。
人们说,这个山洞一定有“鬼”,便把这个山洞叫做“鬼洞”。
一位地质学家对此进行了考察,他用各种动物作实验,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狗、猫、老鼠等头部离地面比较近的小动物在山洞里都会死亡;人在山洞里就不会死亡;马、牛等头部距离地面比较远的大牲畜,在山洞里不会死亡;狗、猫、老鼠等小动物如果被人抱着带进洞里也不会死亡。
经过实验,这位地质学家认识到,凡是走进洞里很快死亡的都是头部离地面很近的小动物,凡是能平安地通过岩洞都是头部距离比较远的大动物。
并且进一步发现了,这个岩洞的地下冒出许多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的比重大,洞内又不通风,二氧化碳气体都沉积在地面附近,靠近地面的地方没有氧气,动物吸不到氧气就要死亡。
《逻辑与思维》第十课第二框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导学案(含答案)【探究一】回顾所学的哲学知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3)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探究二】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关系(1)区别:①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它属于感性(选填“感性”“理性”)认识。
②思维抽象: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它属于理性(选填“感性”“理性”)认识。
③思维具体: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
它属于理性(选填“感性”“理性”)认识。
(2)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经过一段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但这还不是纯熟的阶段。
再经过一段实践之后,庖丁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但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这时,庖丁才能纯熟地解牛。
庖丁从“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到“纯熟地解牛”经历了怎样的思维过程?(以下填空选填“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①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这时他形成的只是感性具体;②经过一段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这时他已经形成了思维抽象。
③再经过一段实践之后,庖丁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这时他的认识发展到思维具体。
高二政治导学案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二、学习重难点1、超前思维的特征2、超前思维的方法三、知识梳理考点一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超前思维的含义1超前思维的含义(1)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2)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2.超前思维产生的条件(1)从客体看,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2)从主体看,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3.思维反映事物的三种状态(1)人的思维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2)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3)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先知先觉”。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1.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的,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2.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的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创造观念的对象。
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
3.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而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1.3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说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掌握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
2.理解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重点难点】
1、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课前预习案★
【学法指导】
1.在预习案的指引下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
《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和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和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和。
【易混易错点】哲学并非都是时代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
精华。
2.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的作用)
(1)批判功能: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和的批判,更新,解放。
(2)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提出社会发展的,指引人们追求;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
(3)、结论: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
,推动,指导。
《第二框题: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是,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和费尔巴哈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和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辨证的和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基础上的和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和。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想的精
髓,、、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在内的科
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4、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
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6、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Ⅱ.预习自测
自测1.判断改错
1、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群众路线。
4、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中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Ⅰ.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二者的关系在这段话中有何体现?
探究点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材料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材料二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III.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这说明( )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
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丰富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发展的颠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课后训练案★
1、2010年8月21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研讨会在哈尔滨开幕,与会专家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沿问题。
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哲学、费尔巴哈的哲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B.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3、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4、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D.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5、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引文表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6.我的知识网络——归纳总结、整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