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43.79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思考学科建设及其管理是一项关系着高校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
本文从分析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涵义入手,指出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加强学科建设管理的建议。
[标签]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管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加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涵义对于什么是学科建设管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含义,但一般来说,高校学科建设管理被认为是高校领导及其主管部门对学科建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的一系列活动。
从学科建设管理的内容来看,它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建设管理、学科梯队建设管理、科研管理、基地建设管理等。
同时,又由于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是高校发展中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是运用规划、政策、人力、物力等因素使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它也包含了高校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种分项的管理。
学科建设管理是一个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过程,要让广大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和爱护学科建设的成果,并保证学科基层与最高行政决策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学科建设沿着正确、健康、有序的轨道进行。
二、我国高校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我国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对学科建设不利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这种体制对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反应迟钝,不能及时增减和改变专业,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位的授权点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很难应付自如。
高等学校在这种体制下,校长很难形成具有个性的办学思想,也很难使学校办出特色。
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容易加重本来已经存在的“学术部落”的封闭性,使“学术部落”内部成员门阶森严,相互关系变得微妙甚至紧张,创造性被压抑,学风趋向保守。
(二)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跨入21世纪后,尤其是加入WTO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偏多、偏细的现状不适应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僵死的学校专业设置制度和结构模式也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科专业教育未能有效地发挥大学在知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中应有的作用。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研探索民族院校在学科建设中的几点思考◆宝 良学科建设是一个有规律的科学过程,是高校工作的龙头,也是人才培养和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它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本“平台”。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因此,我国的民族院校应突出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以创新的精神,深化改革,使之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思考学科建设是一个有规律的科学过程,是高校工作的龙头,也是人才培养和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它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本“平台”。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趋势,并且是每所大学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建设工作,它反映了一所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关系到学校全局及长远的发展,是大学整体建设之核心。
如果学科建设水平长期落后,不仅会影响它在教育界、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声誉,而且会从根本上制约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其教育质量的提高。
周济同志也曾在《创新发展思路制定“211工程”“十五建设计划”》一文中指出:“学科是一面旗帜,同时又是学校组织结构中的基本骨架,我们的学术梯队、学术研究基地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组建起来的”,“因此,衡量一个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志就是学科,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就是具有世界一流的学科。
”可以看出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已成为决策者们的共识,国内外高等院校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促进它的发展。
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国里,民族院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时代下,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随着众多的民族院校相继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实现了大学更名、申请博(硕)士点成功、新建的现代化校区等,展现出生机勃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但是由于民族院校都是在解放后相继建立起来的:起点低、基础弱、教育思想和观念相对滞后,随着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科学知识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与兄弟院校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民族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表现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学科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科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基地建设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科基地建设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学科实力,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对于推动高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科基地建设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明确学科定位学科基地建设的第一步是明确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是指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重点和目标,是学科基地建设的基础。
在确定学科定位时,需要考虑学科的发展趋势、国家和地方的需求以及高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
只有明确了学科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基地建设。
二、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基地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包括学科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术交流等方面。
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科研创新方面,需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学术交流方面,需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合作和学术交流。
三、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学科基地建设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
在组织架构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在管理流程方面,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确保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在人员配置方面,需要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四、加强资源整合学科基地建设需要加强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包括人才资源、科研资源、资金资源等方面。
在人才资源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提高学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科研资源方面,需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设施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资金资源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科基地建设的投入,确保学科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注重学科特色学科基地建设需要注重学科特色。
学科特色是指学科的独特性和优势。
在学科基地建设中,需要发挥学科特色的优势,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科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将首先回顾高校专业设置的发展历程,然后剖析当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接着讨论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等,以期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专业设置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专业设置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然而,在现有的专业设置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专业的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些专业往往因为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等原因而得以保留,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存在课程内容过时、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专业设置还不够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领域和交叉学科逐渐崭露头角,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等。
然而,由于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这些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和优势,导致专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双一流”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对此进行几点思考。
一、关注行业需求,实现专业转型升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在“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需要更加关注行业需求,实现专业转型升级。
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引入新兴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
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可以引入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知识,以适应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推进学科交叉,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就需要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加强学科交叉,拓展专业发展空间。
学科交叉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引入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在专业建设中,可以将工程学和信息技术、管理学、材料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发展。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流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的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一流人才。
四、加强与行业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实验室、科研合作项目等合作关系,引入行业资源和技术力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与行业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为一流专业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增强学科意识推动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
考
鲍健强
【期刊名称】《高教与经济》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措施。
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下大决心,化大力气
抓学科建设,积累科技优势,形成学科特色,是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
本文就如何搞好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和思考。
1 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势态和特征表明:当代科技竞争单元是学科之间的竞争。
高等院校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各具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水平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科水平的竞争。
从国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鲍健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天津科技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工作简要回顾 [J], 梁候明;王昌禄
2.服务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r——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建设工作纪实 [J], 韩家清
3.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变更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启示 [J], 王瑞胡;
4.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变更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启示 [J], 王瑞胡
5.创建一流学科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北京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J], 张武军;孙景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加强学科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一、问题的提出教育优质而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十七大”以来,已把教育作为加速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之一,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列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争取早日迈进省级名校的行列”这一目标,我校在八届一次教代会上明确指出:今后三年,学校将下大力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校实行的是年部教育教学双实体制管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组作用,通过学科组的建设来实现教师的业务提升,走出一条“科研兴校”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学科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一)为教师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平台一直以来,我校的发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十分优越的外围环境,但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依靠的不仅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内因。
我们必须意识到:学校的自身努力才是发展的核心!因为不能自主发展的学生是一个失败的学生,不能自主发展的教师是一位平庸的教师,同样,不能自主发展的学校是一所落后的学校。
学校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固然是为了造就一支优秀的教职工队伍,以能担负起“创建省级名校”的任务。
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我校为促进教师实现“自主发展”而搭建的平台。
(二)有助于一个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以往,日常的教学活动,体现更多的是“个体化”“单兵作战”的方式。
这是必要的,但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
现如今,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靠一个人的力量与智慧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与智慧毕竟有限,它不能兼顾高效与课时问题,不能保证每一个知识点都准确无误,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每个问题。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
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流学科建设一直是各大学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学科的建设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实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一、明确建设目标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建设目标。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自身特色,结合学科实际情况确立学科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具体指标。
重点突出学科领军人才培养,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助力学科持续发展。
二、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当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势。
在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中,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创新。
鼓励学科间开展联合研究,设立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跨学科交叉探索,促进学科间的知识互补和相互促进。
三、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人才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
要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实施一系列针对人才培养的计划。
重点培养青年学术骨干,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要注重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科间的整合创新能力。
四、加强科研创新支持科研创新是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要加强科研创新的支持,提升学科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科间的合作科研项目,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学科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要建立健全的学科评价机制,激励学科师生积极投身科研创新活动。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学校要加强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积极响应国家重大需求,注重学科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科建设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事情,更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各方共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流学科的建设。
关于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我对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学科备课组的组建工作学科备课组是由一定数量的教师组成,负责同一学科的备课工作。
组建学科备课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学科备课组的目标和任务:学科备课组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组建学科备课组时,需要明确备课组的任务和职责,以便成员们知道他们的工作重点。
2.确定备课组的成员:组建学科备课组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教学情况,确定合适的成员。
成员的数量应适中,既能保证备课组的正常运作,又能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作用。
3.制定备课组的工作制度:备课组工作制度是保证备课组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制定备课组的工作制度时,需要明确备课组的会议时间、地点和议程,以及成员的职责和义务。
二、加强学科备课组的工作内容学科备课组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组成员应共同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基础。
2.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备课组成员应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为教学活动提供具体指导。
3.共同备课和评课:备课组成员应共同备课,充分利用各自的专长和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
备课组还应定期组织评课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4.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备课组成员应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相互交流和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学科备课组的建设措施为了加强学科备课组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科备课组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培训备课组成员:学校可以组织备课组成员参加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备课水平。
3.建立学科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学科交流平台,为备课组成员提供交流和分享的机会,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
高校教师学科建设设想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学科建设是我们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强化学科核心课程建设。
学科核心课程是学科的灵魂,是学
科建设的基础。
我们应该注重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学科间的跨学科交流合作。
现代科学已经走向跨学科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应该主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跨学科研究,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3. 建设高水平学术团队。
学科建设需要有高水平的学术团队来
推动实现,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来我校任教和研究,同时通过人才梯队建设和培养,逐步形成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4. 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
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推动科研的深入发展。
总之,学科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