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MV感染小鼠脑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43.99 KB
- 文档页数:10
甲醛吸入致小鼠脑和肾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娄小华;徐钱;王黎明;吴凯;李艳;柯翔鸿;杨光涛;杨旭
【期刊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6(17)1
【摘 要】目的研究小鼠吸入气态甲醛后,甲醛对小鼠的脑、肾组织蛋白造成氧化损伤和脂质的过氧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 h,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小鼠脑、肾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以判断蛋白质的氧化损伤程度;用M DA(丙二醛)试剂盒测定组织中M DA含量,来判断脂质的过氧化程度。结果只有吸入3.0 m g/m3的气态甲醛时,才会对脑、肾组织中的蛋白质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而在0.5 m g/m3时,脑组织中脂质的过氧化比肾组织中显著。结论0.5 m g/m3的气态甲醛不造成蛋白质氧化损伤,而对脑组织中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却很显著,可见0.5 m g/m3甲醛对生物体存在着直接的神经毒性;3.0 m g/m3的气态甲醛对脑、肾组织中的蛋白质和脂质会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且肾组织比脑组织敏感。
【总页数】4页(P10-13)
【关键词】甲醛(FA);蛋白质氧化损伤;羰基含量;脂质的过氧化;MDA(丙二醛);空气污染
【作 者】娄小华;徐钱;王黎明;吴凯;李艳;柯翔鸿;杨光涛;杨旭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136.36
【相关文献】
1.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肾、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J], 袁丹华;屈海琪;蒋伟;杨国栋;安芳;王书华
2.牛磺酸对镉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曲莉;白雪松;张晶莹
3.牛磺酸对镉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曲莉;白雪松;张晶莹;
4.甲醛吸入致小鼠蛋白质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J], 段丽菊;朱燕;胡青莲;刘英帅;杨旭
5.甲醛吸入染毒致大鼠多组织器官氧化损伤效应研究 [J], 杨丹凤;袭著革;张华山;李官贤;晁福寰
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回复
小鼠脑组织匀浆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提取脑组织中的细胞、蛋白质或核酸等物质。这种方法可以在许多研究领域中使用,包括神经科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制备小鼠脑组织匀浆的过程虽然相对简单,但需要一些专门的实验技巧和设备。下面将介绍一种标准的小鼠脑组织匀浆制备方法。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准备所需仪器和试剂。这包括放置小鼠的无菌操作台、灭菌的工作台、低温离心机、冷冻离心机、显微镜、均质器、离心管、缓冲液和杂质去除试剂等。
2. 打开通风机、紫外线灯和消毒柜等,进行无菌操作。
步骤二:小鼠准备
1.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小鼠品系、性别和年龄。一般来说,小鼠的年龄最好在6-12周之间。
2. 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小鼠放置在无菌的操作台上,并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
3. 注射无菌盐水或其他适当的麻醉剂,使小鼠完全麻醉。(使用合适的剂量和方法,遵循实验室内部的相关指导或法律法规。)
4. 完全麻醉后,用无菌钳子将小鼠取出放在工作台上。检查小鼠是否完全麻醉,无反应和呼吸困难等。
步骤三:脑组织取样
1. 使用无菌钳子将小鼠头部固定,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2. 使用手术剪刀和锋利的手术割刀,顺着中线切开小鼠头部,并小心地将头皮和肌肉剥离。
3. 用锐利的手术剪刀切开颅骨,在适当的位置用手术钻在头骨上打孔。
4. 将注射器配备的琼脂糖溶液慢慢注入脑室,然后用注射针或吸管将脑浆吸出。
步骤四:脑组织匀浆
1. 取出放置有脑浆的离心管,进行一些常规操作,比如用显微镜检查样本的纯度。
2. 将脑浆转移到均质器中,并按照设备说明使用合适的条件均质。比如,使用低速均质,并间歇性地加入冷冻离心机。
3. 将均质后的脑浆离心,以去除细胞碎片和杂质物。
4. 转移离心上清液到新的离心管中,并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操作。
总结起来,制备小鼠脑组织匀浆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小鼠准备和脑组织取样等关键步骤。通过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合适的设备和试剂,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小鼠脑组织匀浆样本,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实验室卫生和操作规范,并遵循实验室内部的实验规程和法律法规。
・358・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 0年4月第l2卷第4期Chin J OeriatrHeart BrainVesselDis,Apt 2010,Vol12,No.4
基础研究
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和发动蛋白工
及衔接蛋白1 8 0表达的变化
曹颖,官志忠
摘要:目的 探讨瑞典型淀粉样前体蛋白突变基因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发动蛋白I(dy— namin I)及衔接蛋白180(AP180)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6只瑞典型淀粉样前体蛋白突变基因转基因小鼠为转基
因组,另选5只小鼠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及颞叶皮质synaptophysin、dynamin I及 AP180的表达,图像分析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观察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synaptophysin与B淀粉样蛋白 (A口) 。在老年斑表达部位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基因组小鼠脑组织齿状回分子层、海马cA1、CA3及 内嗅区皮质各层synaptophysin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P<0.01);齿状回颗粒细胞、海马CA1锥体细胞 及内嗅区皮质各层dynamin I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P<0.01);齿状回分子层、海马CA4、CAI、内嗅区
皮质各层及颞叶皮质Ⅱ~V层AP18O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P<0.01)。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显示转基 因组小鼠老年斑内有synaptophysin和Ap1 共同存在。结论 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synaptophysin、dynamin I及 AP180表达降低,提示出现不同程度突触丧失及突触囊泡回收功能缺陷,可能是该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淀粉样p蛋白前体;小鼠,转基因;突触囊泡蛋白;动力蛋白质I;认知障碍
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synaptophysin,dynamin I and AP180 in
山西农业科学 2023,51(12):1435-1441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HIF-1α纳米抗体的制备及其抑制黑素瘤生长的作用
李佳敏 1,贾琼 1,秦蓉芬 1,迟志端 1,王富明 2,范瑞文 1
(1.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晋中市庄子乡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参与低氧微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等过程,具有控制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功能。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生于人和动物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为探明HIF-1α纳米抗体对黑色素瘤的影响,研究利用前期保存的羊驼源黑色素瘤细胞噬菌体文库筛选HIF-1α纳米抗体,经原核表达与纯化后,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HIF-1α纳米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性;分别通过CCK-8法、划痕试验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B16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及其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表达和纯化获得的HIF-1α纳米抗体分子质量约为16 ku,没有跨膜结构,具有亲水性。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了其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性。在增殖试验和划痕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HIF-1α纳米抗体抑制了B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下调了靶基因VEGF的表达,并使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Ras、ERK、RAC和RAF的表达量下调。预测HIF-1α纳米抗体进入B16细胞内,与抗原结合,通过下游靶基因VEGF下调RAs、ERK、RAC、RAF的表达,从而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起抑制作用,可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新靶点。关键词:HIF-1α;纳米抗体;B16细胞;Western Blot法;CCK-8法;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3)12‒1435‒07
柯萨奇病毒 A组 4型的研究进展
2桂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广西 桂林 541199
摘 要:柯萨奇A组4型(CV-A4)是肠道病毒A组成员之一,于1948年首次被分离鉴定,其感染人类可引起手足口病、弛缓性麻痹、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近年来,CV-A4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多次流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CV-A4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也尚未研制出相应的疫苗及特异抗病毒药物。本文就CV-A4的基因组特征、致病性、分子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柯萨奇A组4型;分子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动物模型
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CV-A4)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EV),是肠道病毒A组的重要成员[1]。CV-A4于1948年首次被分离鉴定,此后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关于CV-A4的报道[2]。CV-A4感染人类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脑膜炎、心肌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类感冒病症等[3]。虽然与同组的HFMD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相比,CV-A4的分离率较低,以散发病例为主,但随着HFMD病原谱的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非EV-A71和非CV-A16的构成比有所增加,其中CV-A4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引起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4],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CV-A4的基因组特征、致病性、分子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小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
小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
1. 介绍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了解脑组织单细胞的特性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然而,脑组织是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的复杂结构,并且其中每个细胞都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表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单个细胞的特性,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名为小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将脑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将其分散在悬液中,从而实现对单个细胞的高通量分析。
2. 方法
为了制备小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2.1 样本获取
需要从小鼠的脑部获取组织样本。这可以通过小鼠解剖后直接取出脑组织,或者使用小鼠进行体内或体外实验后切割脑部样本来实现。在获取样本时,应该尽量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并避免对组织产生损伤。
2.2 组织解离
将获取的脑组织放入含有解离酶的培养液中,如含有DNA酶和组织蛋白酶的消化液。在适当的温度下对组织进行消化,以分解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连接,并释放单个细胞。
2.3 细胞分散
使用细胞分散装置(如离心机或乳化机)对脑组织进行均匀分散,以获得单个细胞的悬浮液。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细胞在悬液中均匀分布,避免细胞之间的聚集。
2.4 细胞筛选
对获得的单个细胞进行筛选,去除破碎的细胞碎片和其他非细胞成分。这可以通过离心或滤波等方法实现。
2.5 细胞保存
将获得的单细胞悬液进行处理,并将其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以便进行后续实验。这可能涉及使用液氮冷冻细胞保存液将细胞冷冻保存,或者将细胞悬液转移到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等。
3. 应用
通过小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的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对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蛋白质水平和细胞类型等进行高通量分析。这对于探索脑发育、神经回路连接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1 基因表达谱分析
通过对脑组织单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可以获得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这有助于揭示不同细胞类型的特征基因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中细胞的多样性和功能。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 年第 39 卷
TREM2通过激活Th17细胞调节神经免疫炎症并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损伤①
陈海云 颜博 何超明 张磊②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亚 572000)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2023)09-1822-07[摘要] 目的:探讨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调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神经免疫炎症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对小鼠的大脑行中动脉闭塞术(MCAO)以建立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MCAO组(n=6)。小干扰RNA(siRNA)构建TREM2的沉默质粒(TREM2 siRNA组),构建TREM2过表达质粒(pcDNA-TREM2组),以及各自的阴性对照
(CON siRNA)组和pcDNA组分别感染MCAO小鼠。采用IL-17抑制剂苏金单抗(SEC)联合pcDNA-TREM2处理MCAO组(MCAO+pcDNA-TREM2+SEC组)。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1β、IL-17和TREM2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脑部TREM2定位;TTC染色评价脑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结果:TREM2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且MCAO组TREM2表达均增加(P<0.05)。沉默TREM2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F=206.971,P=0.001)、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升高(均P<0.05),TNF-α和IL-1β的mRNA水平升高,IL-10降低(均P<0.05)。过表达TREM2导致TNF-α、IL-1β表达降低,而IL-10和IL-17表达
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升高(均P<0.05)。与MCAO+pcDNA-TREM2组比较,MCAO+pcDNA-TREM2+SEC组的Th17细胞比例降低、神经元百分比降低,脑损伤程度增加,TNF-α、IL-1β表达升高,IL-10和IL-17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过表达TREM2可通过激活Th17细胞并抑制神经炎症从而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键词] 髓细胞触发受体2;Th17细胞;神经免疫炎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文献解读脑组织深度蛋白质组磷酸化,描绘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分子网络
质谱多组学
阿尔茨海默病(AD),号称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占痴呆症病因的50%-75%),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仅能维持或减缓认知能力衰退的速度,而其发病早期临床隐匿的特点更使其诊疗雪上加霜。目前已知的两个病理特征是β淀粉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渡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保内神经原纤维缠结,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探索AD的早期和中晚期病理机制特征,可望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击退病魔。
为解决上述问题,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对人类脑组织进行深度蛋白组学和磷酸化组学分析,整合多个组学数据集共同揭示了AD进展过程中新的蛋白和分子网络。作者进一步比较脑组织和脑脊液蛋白质组,确定了候选的生物标记物。这一研究成果于今年1月发表于Neuron上(IF: 14.403)。
Deep Multilayer Brain Proteomics Identifies Molecular
Networks in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AD发展进程的深度蛋白质组学和磷酸蛋白质组学分析
研究人员从100例人额叶皮质样本中选择了90个高质量样本,并划分为5个组别:
(1)LPCs(对照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程度较低;
(2)HPCs(对照组):Aβ病理学高但无明显认知缺陷;
(3)MCI(实验组):Aβ病理程度轻微其具有轻度认知损伤;
(4)AD(实验组):晚期AD伴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程度较高;
(5)PSP(实验组):另一种神经退行性Tau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研究人员对这些额叶皮质样本进行了深度TMT蛋白组学分析,一共鉴定到了14513个蛋白。蛋白组学分析中,共获得173个差异蛋白,Aβ蛋白水平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支持了数据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又分别进行了WCGNA分析、互作网络分析以及通路分析来解析蛋白组的表达规律以及分子网络变化特征;并使用WB进行了数据验证。
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回复
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制备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药物制剂开发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脑组织匀浆的制备可以用来提取蛋白质、RNA、DNA等生物分子,并用于细胞内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将一步一步地介绍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制备过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
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器材。常用的试剂包括生理盐水、PBS缓冲液、RIPA裂解缓冲液等。器材方面需要准备冰浴器、离心机、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离心管、无菌土壤、标准差点吸管等。
第二步:小鼠的选择
选择实验所需的小鼠品系,并确保小鼠的健康状态。小鼠应当处于无病无虫状态,并在实验开始前一天停止饮食,只提供饮水。
第三步:动物取材
使用无菌土壤将小鼠的头部固定在实验台上。用剪刀小心地剪开小鼠的头颅,暴露出脑组织。然后使用无菌镊子和剪刀将脑组织剥离出颅腔,并将剥离后的脑组织放入预先准备好的PBS缓冲液中。
第四步:去除脑膜
将脑组织从PBS缓冲液中取出,并使用镊子将脑膜小心地剥离。脑膜是脑组织外层的保护膜,去除后可以更好地分离脑组织。
第五步:均质化
将去除脑膜的脑组织放入无菌的均质器中,加入适量的PBS缓冲液,并使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进行均质。超声波的作用可以将脑组织细胞破碎,并均匀地分散在缓冲液中。
第六步:离心
将均质后的脑组织悬浮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离心的目的是分离出固体碎片和细胞碎片,得到脑组织匀浆。
第七步:收集匀浆
将离心后的液体转移到无菌的离心管中,并用差点吸管逐层吸取。注意不要吸入固体碎片。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速度的离心操作,以得到不同浓度的脑组织匀浆。
第八步:储存和使用
将得到的脑组织匀浆用无菌冰盒保存在-80的冰箱中。匀浆的使用要做好防止感染的措施,避免交叉污染。在实验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稀释,以满足各种研究要求。
以上就是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制备步骤。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和损伤脑组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制备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能够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帕金森病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炎症、凋亡及自噬蛋白的表达研究
张培浩;孙孟菲;徐一达;朱营利;贾雪冰;李阳;陈赛男;申延琴
【摘 要】目的 观察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海马区域神经炎症,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连续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 5 d,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d,与模型组小鼠同日处死取材.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小鼠海马内神经炎症相关因子NF-кB,凋亡相关因子PARP1、Caspase-3、Drp1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海马NF-кB表达水平(1.81 ±0.62)较对照组(1.21 ±0.2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Caspase-3表达水平(1.05 ±0.22)较对照组(0.81±0.1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Drp1表达水平(1.18±0.21)较对照组(0.85±0.2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LC3-Ⅱ表达水平(1.76±0.71)较对照组(1.16±0.2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PARP1表达水平(1.17 ±0.35)较对照组(1.62±0.4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TP造模可以诱导NF-кB介导的海马神经炎症发生,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1、Drp1参与其中.
【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年(卷),期】2018(016)004
【总页数】6页(P1-5,9)
【关键词】帕金森病;海马;神经炎症;细胞自噬;细胞凋亡
【作 者】张培浩;孙孟菲;徐一达;朱营利;贾雪冰;李阳;陈赛男;申延琴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神经退行和损伤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神经退行和损伤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神经退行和损伤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神经退行和损伤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神经退行和损伤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神经退行和损伤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神经退行和损伤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神经退行和损伤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
概述
小鼠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大脑皮层是研究神经科学的重要模型。大脑皮层是哺乳动物大脑中最外层的薄片,是感知、思维、记忆和运动等高级神经功能的主要基础。细胞形态是研究大脑皮层的关键方面之一,通过观察和描述细胞形态可以揭示细胞在大脑功能中的作用。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类型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类型繁多,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个亚型。其中,最为常见的细胞类型包括锥体神经元和星形神经元。
锥体神经元
锥体神经元是大脑皮层中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的神经元类型之一。它们具有长的轴突和多个树突,树突在不同大脑区域中的形态有所差异,以适应不同的信息接收和处理需求。锥体神经元通常分布在皮层表层,其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星形神经元
星形神经元是另一种重要的细胞类型,其形态特点是具有星状的胞体。星形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的深层区域,尤其是皮层表层以下的锥体神经元层。星形神经元的树突较短,主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周围的锥体神经元。
其他细胞类型
除了锥体神经元和星形神经元外,小鼠大脑皮层还存在其他多种细胞类型,如梳状神经元、籽粒细胞等。每种细胞类型在形态上有一定的特征,同时也在大脑功能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细胞形态与功能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可以推测其功能,并进一步研究大脑皮层的功能机制。
锥体神经元形态与功能
不同形态的锥体神经元在功能上可能有所差异。例如,皮层表层的锥体神经元通常具有复杂的树突结构,能够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而深层的锥体神经元则更多参与控制大脑的运动和执行功能。细胞体形态的差异可能与神经元的功能有关。
星形神经元形态与功能
星形神经元形态相对较为简单,其主要功能是在大脑皮层内传递信号。它们作为反馈信号的传递者,连接了不同层和区域的锥体神经元。通过观察星形神经元的形态,可以研究其对锥体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进而探索大脑皮层的信息传递机制。
恐惧记忆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郑君芳;刘华;熊英;王小柱;贺俊崎
【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4
【摘 要】应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 分析比较了CD1和C57BL/6J小鼠经条件性恐惧实验后海马蛋白表达的差异, 探讨了与恐惧记忆相关的蛋白质. CD1和C57BL/6J小鼠经条件性恐惧实验后, 海马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29种蛋白(31个蛋白点)与恐惧记忆的形成显著相关. 其中24个蛋白点表达显著上调, 7个蛋白点显著下调. 与恐惧记忆相关的蛋白按功能可分为如下6类: (1)
能量代谢或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2) 神经发育相关蛋白;(3) 信号转导相关蛋白;(4)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5) 氨基酸代谢和蛋白分解相关蛋白;(6) 伴侣蛋白. 这些恐惧记忆形成的相关蛋白深化了对恐惧记忆脑机制的认识, 为研究和治疗认知相关疾病提供了新靶标.
【总页数】6页(P736-741)
【作 者】郑君芳;刘华;熊英;王小柱;贺俊崎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6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O629;Q51
【相关文献】
1.嗅觉记忆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J], 郑君芳;华琳;张秋霞;李德龙;贺俊崎
2.人大肠腺瘤和腺癌之间相关差异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J], 孙自勤;高丽丽;魏志;董伟;刘晓峰;尚瑞莲;贾爱芹
3.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益生菌酸耐受应答过程中相关蛋白的变化 [J], 杨静;王进波;齐莉莉;姜淑贞
4.痛记忆模型大鼠ACC脑区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电针干预 [J], 徐立雷;孙晶;李菲;何俏颖;何晓芬;沈醉;刘伯宇;方剑乔;邵晓梅
566第16卷4期
201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OFI"IANJINMEDICALUNIVERSn叮V01.16.N0.4
Dec.20lO
H102
对APP
转基因小鼠脑内IDE
和NEP
表达的影响
宋明t,李梅1,林来祥2,徐淑梅1
(天津医科大学1.生理学教研室;2内分泌研究所,天津300070)
[摘要]目的:观察H102对B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转基因小鼠脑内胰岛素降解酶(IDE)及脑啡肽酶(NEP)的影响。
方法:将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并设10只同月龄同背景C57BId6J小鼠为对照组。对
照组、模型组每日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组每日注射H102(80I山mol/L)生理盐水溶液。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测
试。之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脑组织内IDE及NEP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半定量检测
两者的含量。结果:(1)Moms水迷宫测试:给药组小鼠比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P<0.05,P
测试:给药组及对照组小鼠脑内IDE及NEP阳性细胞表达均比模型组增强(P
对照组及给药组小鼠脑组织内A1342与APP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IDE与NEP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尸之
0.01)。结论:H102可提高APP转基因小鼠脑内IDE及NEP的活性及含量,改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AIS及APP的水
平,有助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病情,为治疗AD提供前景。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3-淀粉样蛋白;H102;胰岛素降解酶;脑啡肽酶;/Ix鼠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147(2010)04-0566-04
EffectsofH102
onIDEandNEPinbrainsofAPPtransgenicmice
SONG
Min91,LIMeil,LIN
Lai-xian92,XUShu-meil
(1.DepartmentofPhysiology;2.EndocrinologyInstitute,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070,China)
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脑组织中VEGFR表达变化的研究
郑冲;温海;郭芳;樊一斌
【摘 要】目的 探寻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er,VEGFR)在感染隐球菌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尾静脉接种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n=30)为实验组,根据模型建立后5个时间点(6h、12h、24 h、48h、72 h)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n=6)尾静脉接种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结果 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感染隐球菌后脑组织VEGFR表达下调,可能是隐球菌感染致脑水肿的继发保护机制.
【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
【年(卷),期】2016(011)005
【总页数】4页(P257-260)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作 者】郑冲;温海;郭芳;樊一斌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龙岩364000;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病与真菌病研究所全军真菌病重点实验室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0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龙岩364000;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杭州31002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379.5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极高,常发生于HIV阳性的免疫缺陷患者,偶可出现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1-3]。患者多因颅内压明显增高、脑疝等导致死亡,通过治疗性腰穿、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等降低颅内压,可显著降低死亡率[4-5]。脑水肿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范娟等[6]建立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中观察到其脑组织含水量在隐球菌感染后6 h开始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2012年樊一斌等[7]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提出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对隐球菌性脑膜炎导致脑水肿有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脑组织中VEGFR蛋白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脑水肿发生的机制。
实验动物学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在近交系动物管理实践中,由于其他品系动物与本品系动物发生交配所致的实验动物管理事故是 。
A、遗传改变
B、突变
C、遗传漂变
D、遗传污染
正确答案:D
2、犬静脉注射一次给药最大容量( )。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正确答案:D
3、实施全身麻醉,猫、犬、猪或非人灵长类大动物禁食不能少于( )。
A、12h
B、2h
C、8h
D、24h
正确答案:C
4、小型猪属于( )。
A、偶蹄目
B、灵长目
C、食肉目
D、爬行纲
正确答案:A
5、散发性是指传染性疾病在一定时间内呈( )出现,而且各个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明显联系的现象。
A、一定地区或动物群
B、局限性传播
C、散在性发生或零星
D、面积传播
正确答案:C 6、易产生真性糖尿病,胰岛退化,适于糖尿病研究的动物是( )。
A、中 国 地 鼠
B、兔
C、犬
D、猫
正确答案:A
7、经口给药方法中,既简单方便,又能较好保证剂量准确的是( )。
A、喂服法
B、灌胃法
C、口服法
D、注射法
正确答案:B
8、普通级犬配合饲料中维持饲料常规营养成分为( )。
A、水份≤11 蛋白质≤20 粗脂肪≤4.5 粗纤维≤3 粗灰分≤9
B、水份≤10 蛋白质≤18 粗脂肪≤4 粗纤维≤5 粗灰分≤8
C、水份≤11 蛋白质≤17 粗脂肪≤3 粗纤维≤10-15 粗灰分≤9
D、水份≤11 蛋白质≤14 粗脂肪≤3 粗纤维≤10-15 粗灰分≤9
正确答案:A
9、动物实验适宜的环境湿度为( )。
A、小 于 40%
B、40%-70%
C、30%-40%
D、70%-80%
正确答案:B
10、大鼠( )日龄开始睁眼。
A、10-12
B、18-20
C、5-6
D、14-17
正确答案:D
11、实验动物科学自( )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 )
天津医药 2024 年 5 月第 52 卷第 5 期
小胶质细胞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贾西瑞1,刘莉洁2△
摘要: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且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长
期认知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是较早受到脓毒症引起的外周炎症影响的区域之一。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
统常驻免疫细胞,可协调脑内炎症反应,在脑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扮演重要角色,在SAE发生发展中起
关键作用。就小胶质细胞功能表型及其在SAE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探讨小胶质细胞在SAE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脓毒症;小神经胶质细胞;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突触;神经炎症
中图分类号:R6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231735
The rol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glia in sepsis related encephalopathy
JIA Xirui1, LIU Lijie2△
1 Department of Bi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hool of Medicine, Southeast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cn
Abstract: 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It is characterized
HCMV感染小鼠脑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谢妮;蔡茵莎;吴瑾滨;刘建军
【摘 要】目的 建立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小鼠脑组织前后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体系.方法 昆明系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对照组(20只)和病毒感染组(20只),在接种HCMVAD_(169)株30d后,取小鼠脑组织,研磨、超声裂解、抽提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进行染色,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并对其中部分蛋白质的表达进行免疫印迹的验证.结果 从双向电泳图谱上获得蛋白质斑点:实验对照组(1096±82)个,感染HCMV组(1210±101)个,发现显著差异点36个,对其中6个点进行了筛选鉴定;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也较为吻合.结论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正常小鼠脑组织及HCMV感染的小鼠脑组织的差异蛋白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致病机制及有效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0)002
【总页数】4页(P341-344)
【关键词】人类巨细胞病毒;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差异表达
【作 者】谢妮;蔡茵莎;吴瑾滨;刘建军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深圳,518035;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深圳,518035;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深圳,518035;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深圳,51802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373;R34
先天畸形一般包括人类出生时各种解剖结构畸形、功能缺陷及代谢异常。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的一项研究,中枢神经系统(CNS)畸形约占全部先天畸形的17%。而在众多引起CNS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中,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先天性感染是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国内外在HCMV致神经系统疾病、畸形的分子机理方面,主要从基因和转录水平来进行研究。然而基因的功能活性主要靠蛋白质来实现,若能直接从蛋白质整体水平入手来研究HCMV致病、致畸的机制,将能更加全面、真实地揭示HCMV的致病过程[2]。本研究通过优化双向电泳技术体系,成功分离、检测到HCMV感染前后小鼠脑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是寻找疾病相关蛋白质、有效地发现疾病标志分子,对探讨HCMV致病机制、早期诊断防治和找出抗HCMV的新药靶点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昆明小鼠(乳鼠)40只,3 d龄,健康,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感染病毒的小鼠只限在实验室专用的感染动物间喂养。
1.1.2 试剂 丙烯酰胺(Acr)、N,N一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过硫酸铵(APS)、四甲基乙二胺(TEMED)、尿素、CHAPS、二硫苏糖醇(DTT)、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甘氨酸(Gly)、琼脂糖、牛血清白蛋白(BSA)、硫代硫酸钠、碳酸氢铵、乙腈、胰蛋白酶(Trypsin)均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溴酚蓝、碘乙酰胺 (IAA)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公司;Molecular Grinding Kit、两性电解质、低分子量标准蛋白 、IPG 胶 条 、IPG Buffer 系 Amersham Pharrnacia Biotech公司产,其余试剂采用国产分析纯。
1.1.3 主要仪器 Ettan IPGphor等电聚焦仪、EttanDALTsix垂直电泳仪及Image
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购自英国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公司;U-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系13本H1TACHI公司产;MIK-RO 22R台式冷冻离心机系德国MIKRO公司产;质谱VoyagerDE-STR mass spectrometer由Applied Biosys-terns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20只)和病毒感染组(20只),对照组脑内注射生理盐水0.02 ml,病毒组脑内注射HCMVAD169毒液0.02
ml(TCID50=10-4,HEL增殖原液)。在攻毒后的30 d,取小鼠脑组织提取蛋白。
1.2.2 蛋白提取 冰冻组织剪碎,加人裂解液(0.3 g组织/m1)(7 mol/L 尿素、2
mol/L 硫脲、40 mmol/L rifs、4%CHAPS、1%PMSF)中使用分子研磨试剂盒研磨,5 min后加入1%DTY。室温下静置20 min,在冰上使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完全破碎细胞 (工作时间10 s,间隔15 s,共l0个循环,功率100 W)。静置1
h后,4℃,离心力40 000×g,离心60 min。取上清,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标准蛋白,使用Bradford法测定样品蛋白浓度。
1.2.3 固相pH值梯度双向凝胶电泳 (1)取蛋白质80(银染)或500 g(考马斯亮蓝染色)置入再水化液(8 mol/L 尿 素 、2%CHAPS、1%IYIT、0.5%IPGBufer,0.002%溴酚兰)中,使用18 am IPG胶条(pH3-10,NL),在IPGphor上等电聚焦。设置参数:rehydration step-n-hold 30 V 6 h、60 V 6 h、200 V 1 h、1 000 V lh、5 000 V 1 h、Gradient8 000 V 1 h,step-n-hold 8000 V 60 000 Vh,20℃,50μA/strip。达到 60 000 Vh结束聚焦;(2)在平衡液(50 mmol/L Tris-HCl、6 mol/L 尿素、30%甘油、2%SDS、0.002%溴酚兰)中分两步各l5 min对胶条进行平衡,第一步加入1%DIT,第二步2.5%IAA;(3)SDS-PAGE:将胶条移至12.5%凝胶顶端,0.5%琼脂糖封闭液包埋,设置 l0 mA/strip,30 min,20 mA/strip至溴酚兰迁移到胶底部边缘结束;(4)染色:根据PlusOne试剂盒(AmershamPharmacia Biotech公司提供)的改良方法进行银染或考马斯亮蓝染色[3]。
1.2.4 图像采集与分析 凝胶通过扫描仪及Lab-Scan5扫描软件进行扫描获取图像,利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Version 5.0)对图像进行蛋白质点的检定、定量、匹配。同一标本重复电泳3次,将正常小鼠脑组织合成为参考凝胶,由HCMV感染的小鼠脑组织进行比对,并通过视觉检查,最终找出显著差异的蛋白质斑点。
1.2.5 质谱样品制备及质谱分析 将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从凝胶上切取、冲洗、使用胰酶消化。多肽片断使用MALDI-TOF-MS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所得肽谱用ABI公司的GPS软件检索,以MASCOT为搜索引擎对IPIhuman数据库搜索。数据库搜索条件 为 Taxonomy:Homo Sapiens 默 认 ,mass tolerance
0.2 Da,MSMS tolerance 0.6 U, 肽片段 (m:z) 范围700~3200[4]。
1.2.6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2-D图像分析采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
1.2.7 免疫蛋白印迹实验 将两组小鼠脑组织蛋白经SDS-Page电泳分离后,50 V,1 h,电转至 NC 膜,经丽春红染色扫描后,用TNT配制的5%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
h,再与第一抗体反应2 h,TNT洗膜3次,每次10 min,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 (1∶500)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GAPDH温育1 h,TNT洗膜3次,每次10 min,然后DAB显色。
2 结果
2.1 双向凝胶电泳结果 2组40例标本应用银染方法各重复2次,进行比对,实验对照组 (1096±82)个,感染HCMV组(1210±101)个,发现显著差异点 36个,对其中6个点进行了筛选鉴定。重复实验条件,得到标本的考染图谱,显示与银染图有良好匹配重复性。对5对图谱上的36个显著性差异蛋白点(P<0.05,t检验)进行质谱分析(图1-2)。
图1 实验对照组小鼠脑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图2 HCMV感染小鼠脑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2.2 质谱鉴定结果
根据参照SWISS-2DPAGE标准图、DATABASE及MALDI-TOF.MS分析,将获得的肽质指纹在蛋白质数据库网站中搜寻,将查询到的结果结合双向凝胶电泳相应点的表观等电点、分子量、匹配肽段的多少(4个片段以上)和覆盖率(>15%)等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6个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的肽质指纹匹配结果(表1)。
表1 HCMV感染小鼠脑组织后的蛋白质信息蛋白点 编号 等电点 相对分子质量 表达水平1 HCMV被膜蛋白pp65 gi|130714 5.66 65122.6 ↑2 HCMV被膜蛋白pp71 gi|130717 5.75 401182 ↑3细胞周期素 gi|44370 6.67 512371 ↓4细胞周期素 gi|24642345 6.96 362234 ↓5 HCMV主要结构蛋白pp150 gi|1249616
7.28 156102 ↑6单链DNA结合蛋白UL57 gi|3789875 6.63 751011 ↑
2.3 Western blotting结果
利用经典的1-D SDS-PAGE分离出两组小鼠脑组织蛋白质,以 GAPDH为内对照,与 pp65、pp71、CyclinA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作用后,显示与2D-电泳图谱的结果一致,病毒感染组pp65、pp71的表达上调,而CyclinA的表达降低。
图3 Western blotting分析实验对照组与病毒感染组的蛋白质图谱
3 讨论
3.1 蛋白质组学研究在HCMV感染防治中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在HCMV致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方面,主要是对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及其变异,还有对HCMV主要抗原IEA,EA和LA的研究有许多报道;在HCMV致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的机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先天性HCMV感染的动物模型,还有与HCMV致畸相关的发育基因的研究[5-6]。对于HCMV感染机制的研究手段一般为血清学检测,核酸的检测和基因芯片技术等。但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HCMV感染报道很少。
3.2 pp65在HCMV感染后表达显著上调
HCMVpp65是HCMV被膜蛋白,位于病毒的衣壳和其包膜之间,属于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ellegrin等[7]对30例肾移植受者检测HCMV的激活情况,发现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的检出与临床有无症状密切相关。Meyer[8]报道,对来自59例、共169份血标本进行HCMV感染监测时,将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与Taqman PCR以及巢式PCR对病毒DNA拷贝数的定量作了比较。结果提示,前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r=0.699)。HCMV感染小鼠脑组织以后,与实验对照组相比pp65的表达显著上调,和文献报导的临床资料很相似。
3.3 pp71在HCMV感染后表达显著上调
Baldick[9]等通过空斑实验证明,单独将病毒的DNA转染到HEF细胞中去,每μg的DNA只能产生1~4个空斑,而如果将表达pp71的载体和病毒DNA同时转染到HFF细胞中去,每μg的DNA可以产生约254个空斑,说明病毒的感染力增强,大约可使HCMV的感染性提高30~80倍;pp71能加快Gl的进程,有学者[10]将表达pp71的质粒转染入REF.52细胞(并用PI染色细胞的DNA),然后经过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发现与未表达pp71的细胞相比,那些能够表达pp71的细胞其G期的进程要加快23%。因此,在HCMV感染后的小鼠脑组织,提取蛋白以后,发现pp71的表达也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