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英语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有效性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
二、物理课堂是释放学生潜能的地方
人是有多元智能的。
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人的实践、主观努力和先天遗传素质等的不同,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成功的教育让有差异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释放学生的潜能,就体现在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
所以教学要求的提出不应是一个层次,而应是“划定底线、上不封顶”的开放式。
“划定底线”是指按照课标的规定,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必须扎实完成;“上不封顶”是指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独立钻研、超前自学,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天地中翱翔。
例如,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教学中,给出a=v2/r的公式,说明公式中v和r的含义以及在不同的具体运动情境中分析、比较、计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这是“划定底线”的教学要求,仅此而已,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显然吃不饱。
这里,可引导他们自学极限思想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还可进一步引导他们涉猎取微元、求极限这种重要的物理学方法,让他们较早一些认识变与不变的物理辩证逻辑。
三、物理课堂是开放的、体验成功的地方
物理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资料。
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的教学内容,不是呆板的教条,而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
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不仅需要扣得准,而且需要放得开,即吃透教材。
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是吃透教材、完善教材的重要途径。
现在的物理考题将物理现象、地理知识、数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确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也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如在教学案例《回旋加速器》中,传统教法是“介绍结构,讲解原理”,其结果可能造成教师呆板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局面,学生所获得的也只是些静态的知识(现成结论),而那些蕴含于研究过程中的动态知识(科学方法等),却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同时无法达到在感悟科学家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也受到思维激荡的目的,其教育功能被大大地削弱了。
为此我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然后先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可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并在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物理课堂是实验开放的课堂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
一定的实验能力,因此,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但就目前情况看,演示和学生实验均限制在课堂这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精力不多,而课外一些宝贵的时间却花在了习题演算上,使得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相对滞后。
学校在高三总复习的最后阶段,采取开放实验室的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时间有限,只能治标不治本,可以从教学之初就开放实验室。
例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可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上学习的“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定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动手测量。
学生会使用纸带法、落球法、滴水法、斜面法、圆锥摆法等多种方法去实际操作,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一的物理课上用一些这样的课堂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五、物理课堂也是师生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
尤其是“传道”,这是教师的第一职责。
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是道理——
—做人的道理与自然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原理。
物理教师责无旁贷。
笔者赞同“三流的教师让学生获得知识,二流的教师让学生拥有能力,一流教师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这种说法。
教师刻意让学生记住的知识可能对于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并无太大帮助,可是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小常识甚至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一生。
这是因为“知识”往往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道理常常是用案例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感悟的。
也就是说,在向学生传授道理的时候,“感悟”胜于“告诉”。
马卡连柯认为“只用禁止的方法来表现的纪律是学校道德教育最恶劣的方式”。
一个教育能手是能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通过学生的内化使之变成自觉的行动。
总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是现代教育赋予教师的使命;教育不仅仅有有形的,还有无形的;教育不仅仅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教育不仅仅有有意识的,还有无意识的,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建立对学生的行为、情感、施加积极的终身影响的课堂,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于东威,范应元,胡象岭.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低效教学行为案例分析[J].物理教师,2004,(8):1.
[2]周建云.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于物理复习教学之中[J].物理教师,2004,(6):18-19.
一、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做到温故知新,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有效性
吴美选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第一中学,福建厦门3611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英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提高英语作业的实效性,从而使教师能够正确地设计并布置作业,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求得英语
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作业设计;作业布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7-0083-03
【教法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段之一。
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复习、巩固、诊断和矫正的作用。
假如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或者由于作业量过多、形式单一、难度偏难、评价片面等问题而导致学生从心里不愿意或不能完成作业,那么作业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了。
面对新课程,教师对英语作业布置的观念需要转变,针对性、趣味性强,多样化、分层次、保质适量的作业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二、当前高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及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当前高中英语作业布置中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其主要问题如下:
1.作业布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针对教学内容布置有效的作业。
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比较随意,针对性弱,计划性差,重复性多,因而费时多、收效低,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
2.作业设计只管“量”,不保“质”。
对作业不加思考和筛选,盲目地、大量地堆积一些练习布置给学生,甚至出现了不科学的现象:如选择题的选项和题干设计不合理,再如,阅读练习量过大,使得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
3.作业设计没有弹性,缺乏层次性。
普遍使用统一的“配套练习”,课后练习及相应的练习册题目多而针对性题目少;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布置不分层次地“一刀切”,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4.作业设计结构单一、笼统。
记忆性和巩固性的作业设计因为容易实施、容易检测而被教师大量采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探究性作业被忽视;作业的设计偏重书面形式,忽视口头语言实践;作业形式重应试的高考题型,缺乏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对策及方法
1.明确任务目的,确保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语言是基础,运用语言是目的。
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训练,让知识转化为技能。
只有两者并兼,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技巧,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
因此,作业的布置要有利于巩固新知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就是说作业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
比如,NSEFC SB6Unit2Poems这一单元介绍五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教学目的之一是诗歌欣赏。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以4人小组为单位,模仿其中一种诗歌形式,自编一首诗歌。
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下一次上课时进行展示、竞赛。
这个作业体现了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又合作与竞争,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把握“量”和“度”,注意作业布置的适量性。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很容易掌握教材重点,并且应用到实践生活中;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记忆,才能理解并掌握。
对于部分学生,我们强调“事后一百分”,即让部分学生做部分题目,让他们通过反复练习,直到到达“事后一百分”,提高他们的基本功。
如上NSEFC SB3Unit2Healthy eating基本知识部分练习:第一天作业背诵重点单词和短语;第二天的作业加强对这些重点的理解,布置了一些选择题;第三天作业以不同的题型复习巩固相同的知识点。
经过几天的作业练习,不同基础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只要教师能做到精心布置作业,学生就能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
3.尊重能力差异,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
作业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
作业如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太难或太深,势必影响他们的兴趣和情绪,挫伤自信心。
因此,作业的量应该适当,难易适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
第一组是基础性题目,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第二组是为满足学生个性特点的个性化题目,学生选择一组作业完成就可以了;第三组是适合特长学生的发展性题目,不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
如在教授NSEFC SB5Unit4Making the news课文后,针对学生差异,可以设置这样的分层作业
:
第一组涉及到知识的直接运用和一些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组为简单综合题或课文拓展,以中上等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组倾向是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
第二、第三组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基础差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其他的学生也有发展的余地,因而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做到作业布置的多样性。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只有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并用的学习效率才较高。
因此,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尽可能考虑作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比如,可将英语的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听读作业有机结合起来。
口头作业用来操练课堂所学内容,如遣词造句、课文复述、口头报告、对话表演等;书面作业用来巩固重点的语言知识,如书面翻译、小作文等;至于听读作业,应该成为每天的作业,内容包括听课文录音、朗读背诵部分句子或段落、阅读与课文话题有关的文章等。
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十分重要,下面就以阅读为例,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综合训练形式。
【教法研究】
. All Rights Reserved.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布
鲁诺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
趣”。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根据课文重点,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提高作业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把做作业视为负担。
一般
英语作业就是让学生背背单词、
对话、课文中比较精彩的片段,或者是一两篇阅读理解,
这样的作业比较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
因此,要增加作业的趣味性,通过有趣而又有效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NSEFC SB3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其他中外传统节日的文
章,并搜集相关的图片和材料,
从时间、历史发展、准备过程、庆祝方式、主题、特殊的食物等方面选定一个或两个典
型的特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和交流。
又如,
在NSEFC SB2Unit 1Cultural Relics 的拓展作业中,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古迹的寻觅一定会让学生获益匪浅。
6.加强监控和指导,体现作业设计的评价性。
对学生
作业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指导,
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作业管理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
有批必改,有改必评”。
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
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如:听写检查、作业批阅、课堂或
课间的随机抽查、学生自查自评、同伴或小组互查互评、班级相互批改,学习骨干承包式检查等。
在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促进学生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进行监控和反思,要求学生对批改后发回的作业练
习进行摘录、分析和自我评价,
找出学习中的漏洞和不足,进行错误分析,不断进行反思,
形成错题集。
教师在收集学生错误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分类归纳和整理,
并在适当变化、迁移的基础上,使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或类似问题、
文体的迁移训练。
通过这种不断循环的反馈促使学生形成一定
的自我监控的学习习惯。
总之,
作业设计与布置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手段。
教师布置好作业对英语教学是至关重
要的。
为了实现作业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做到精心布置作业,并做好作业的评价和反馈工作。
只要在布置作业时做到选材有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
趣,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并且在保质的前提下注意适量,
就能实现英语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3.
[2]李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3]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继承与创新[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5).
[4]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5]汪四楼.提高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育,2009,(2).
一、前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中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有时较多的内容形式还是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为教育题材,所以,有的教师会认为初中
的历史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好教”
,而且也认为学生对历史产生“好学”的心理。
但每次的考试成绩多数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历史老师没有清楚地掌握合适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技巧,没有合理地、
有效地利用好课堂上的45分钟,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很理想,
仍然需要教师对教学技巧进行改进。
所以,
需要教师们积极地探寻初中的历史教学方法技巧,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运用灵活的多媒体技术与多种教学方
式,给学生们再现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加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兴趣。
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并对照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二、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的突出
初中的教学需要教师面对的是一群12~16岁的青少年。
教师授课时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些青少年喜欢在历史课堂上听并记那些形象性较强人物的事迹和故事这一特点,因势利导。
讲历史事件基础的任务就是把简单且枯燥的文
字变成生动并具体的场面,再现给学生。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尽量去渲染历史背景后再去讲这个时期的历史人物,
还要讲得有声有色。
这样就会突出人物的鲜明性且富有特
色,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栩栩如生。
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讲“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时,就可以以丰富的语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技巧研究
贺书林
(湖南省石门县夹山镇中学,
湖南石门415300)
摘要:
教育教学是我国一直以来在重点关注的事情。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历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同时使学生也在思想上得到教育。
通常在历史方面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自身修养,同时还能提高
自身素质。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对新课程的实施任务。
以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技巧作为例子进行教学技巧研究,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了方便的多媒体技术,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再现丰富的历史,使课堂主题鲜明、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7-0085-02
【教法研究】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