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 格式:docx
- 大小:28.43 KB
- 文档页数:3
刍议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摘要:本文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为研究对象,意图站在历史的终点看当
前社会的发展。
第一部分探索了“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思维方式;第二部分着手于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所需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条件;最后,以“超越性”的
现实意义总结了文章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价值追求自由发展现实启发
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科学思维与价值思维的辩证统一
笔者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有认识掌握客观现实与内化改造客观现实这两个过
程的区分,可分别隶属于或冠名为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
所谓科学思维,即以客
观实际为基础,探求事物的内在联系与遵循着的一定规律,并以此来认识与解释
世界;价值思维则是指将所认知到的客观规律运用到于人有利的方面,以实现人
的价值为目标的思维过程。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侧重于价值思维,将客观规律所能够提供的可能性与人的利益相结合,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价值追求。
1.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原则思考问题时,已然将人的利益为首要考虑对象,实际上已经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掌握跨越到了一个转识成智即价值思维的阶段。
但毋庸置疑,该阶段依然是以科学思维为前提,即认识并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
2.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最终实现的思维要落实在实践行为上,其应当为一种操作性的思维,非以语言或动作来施行,而应基于人的行为使其得以进行。
没
有该种思维方式,该目标就无法实现;没有该种行为,其思维亦无法得以体现。
3.可以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思维方式,并不以对象的具体化明晰与产生为侧重,恰恰是在此基础上以主体的何以产生、产生的目的与实现为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同时应是科学思维
与价值思维统一的哲学基础,作为最终目标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在思维方
式上或者说其思维的逻辑支点应是科学思维与价值思维的辩证统一。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恩斯特.布洛赫有言,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趋向“尚未”,但能够带给人憧憬的未
完成的当下。
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正是内化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价值追求,
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或者说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趋向。
科学社会主义旨在追求人类群体根本利益的实现,即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
的发展条件的联合体的实现。
它是以各领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和价值
理念,并建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之上的价值思维方式。
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给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以理论奠基,其超脱于此
前各种各样的理论对人类历史有了客观准确的认知与把握,此外,更全面阐发了
人之于历史中的价值与主体地位。
亦即人在对人类历史规律的掌握运用中,以不
停歇的实践活动,对人自身进行更新完善。
其一,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
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
法哲学批判》中有言,就像对于国家,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某一纯粹的形式去衡
量法的优劣。
即不应主观地或者说唯心地以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形势为标准,应
以物质生活关系为根源的角度去考量法。
所以就法的考察来说,首先应该参考当
时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
产品的极大丰富是人的自由与解放又向前迈进一步
的象征之一。
所以,人全面自由发展依赖于实在的物质基础,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生产力之外,还需要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人类社会最初的存
在形式是单独的个体,生存的需要使得人与人之间有了各种各样的结合形式,也
就形成了相应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提高亦带动着此间生产关系的变迁
与更迭。
逐渐,新的生产关系取代了旧有的生产关系。
此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视域下人类社会关系发展进程的总体描述。
总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阶段的到来,不可避
免的要经历人依赖于人、人依赖于物这两个阶段。
这样的一个过程亦是人从自然
环境、社会关系以及物的束缚里挣脱并获解放的过程。
基于此,可以说历史唯物
主义奠定了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提供实践的手段。
马克思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异化问题有这样的论述,作为
一种思想性理论表达方式的哲学,就算是有较为令人信服的合理论证,也很难说
它是人意识或思想的最本质最真实的表达,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它也是一种对人
本质表达的异化形式而已。
所以,对哲学也要持有批判的精神。
当然,人本质表
达的异化还存在于物质经济层面即人所无法逃避的政治经济领域。
劳动本身不再
是人的自觉自愿的活动,人也受制于异化的劳动和异化的人的巴别塔下。
再者,
资本家的或显性或隐性的剥削也是阻碍因素之一。
无产者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不
可计数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在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中不断消耗殆尽,资产阶级仍
是多数劳动成果的占有者。
如前所述就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
意欲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替代私有制,使得社会普遍公平公正而绝非现有的剥削
与压迫。
劳动与人的异化消除之日,人的全面自由的实现才能够成为可能。
也唯
有如此,人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才能够占有自己所应有的全面的本质。
三、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现实意义
与以往其他社会主义不同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始终以最为深刻的人类社会现
实为大后方,将人之为人的本质上的解放作为发展方向。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
现实意义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的超越性的一个方面,它不是仅仅被搁
置于空中楼阁难以触及的历史终点,而是激励我们批判并始终向前生活的不竭动力,是现实社会生活状况衡量的理想化标准。
以市场经济社会为例,它的运行一
定是以获取利益为目标,置人类生存意义于脑后。
就此而言,在这样的社会存在
方式中有批判与警醒,才是这个社会良性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下的社会中,对于财富的崇拜可以说是普遍的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不能也无法像黑格尔那样,让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以自我的意识去认识到现实
的有限性,完全基于人自身的能动性。
如此,便给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在现
实社会中新的阐释,社会主义的根本意义亦不再存在于僵化的理论建构中,那么,每个人作为完整的个体就将占有其全面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8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95,123。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1。
[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65。
[5]武晓超师丽娜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J].科学社会主义,2016,6。
作者简介
牛对苗(1993- ),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唯物史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