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遵守社会规则
- 格式:docx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7
【答案】C
下列图示中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答案】D
7.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
【答案】B
2021年1月2日,湖南长沙一个取外卖的故事获得众人点赞。
送餐女孩因自己不小心摔了
小宇的经历警示我们:
①作为未成年人,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一旦交友不慎,必然走向犯罪
A.①②③В.①②④С.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
12021·辽宁阜新学业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两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时刻要()
①自尊自信,关爱他人②换位思考,包容他人
③诚信做人,信守承诺④自立自强,善于合作
A. ①②В. ①④с.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12021·湖北襄阳学业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小云:学生有错应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惩戒
B.梅梅:这其实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C
C.大海:这样老师就可以随意惩罚我们了
D.小倩:我们要引以为戒,自觉遵守纪律
【答案】C
12021·湖北
荆门学业
考
对漫画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A.动车上只能吸两次烟
B.违反社会规则必定会追究刑事责任
C.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答案】D
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答案】C
2021年2月14日,在江西九江,一辆洒水车经过路口执勤交警身边时提前关闭了朝向交警一侧的洒水口,驶过后才重新洒水,交警反应过来后向洒水车敬礼致谢,有网友评论:"都是温暖的人!"洒水车司机和交警的"温暖"在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汉朝的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
乡亲们都说:"得黄金百斤,
【答案】C
漫画启示我们社会交往中,要学会()
A.平等待人
B.宽容他人
C.坚持己见
D.换位思考
【答案】D
几位游客因在四川汶川映秀震中遗址不停嬉笑,被导游怒怼"请文明祭奠,如果再笑请出
省烟台学业考去!"该导游的做法()
①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
②维护了规则和公共秩序
③是对生命的敬畏
④没有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
22021·广西贵港学业考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公民,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A.小错不怕,大错不犯
B.只靠他律,杜绝违法行为
C.严格执法,惩处犯罪
D.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答案】D
22021·广西桂林学业考快递员小张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在进行“传销"违法活动。
你认为小张应该(
A.事不关己,无须理会
C.不动声色地离开后,及时拨打110报警
B.考虑人身安全,当作没看见
D.吓唬对方,要求对方额外多付一些费用
【答案】C
22021·广西桂林学业考小明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的罚款。
小明爸爸的行为()
A.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B.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
C.属于刑事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D.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答案】B
22021·北京
学业考
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有人总结了几条手机使用注意事项。
这些注意事项旨在()
①降低安全风险,增强生命韧性
②合理使用手机,保障社会秩序
③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
④尊重他人隐私,融洽人际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22021·湖南邵阳学业当下正处于职场最年轻阵营的"95后"群体,频频出现“秒辞"现象。
他们对自尊的需求特别强烈,有人甚至因为单位领导一句过激的话就转身辞职。
"对上述“秒辞"现象理解正确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上述情形,你该怎么做?
(2)上面两幅图片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1)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觉遵守规则,不能人云亦云,跟着人流闯红灯。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规定,有故意杀人等犯罪行为的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将不再是"刑事免,"人群。
下调刑事责任年龄说明()
A.违法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B.法律责任的承担会因人而异
C.刑法是专门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D.即使我们年龄小也要学法、守法、用法
【答案】D
市民张某因未戴头盔驾驶摩托车,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罚款。
这说明()
成型,辨别是非的能力欠佳;从社会生活看,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互联网的普及,一些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相当成熟;从身体情况看,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在身体上已经趋于半成熟的状态,部分青少年在这一阶段身高、体重,乃至体力上甚至会超过部分成年人,迫切需要法律的行为引导。
(1)有同学认为:"12-14岁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和心智都不太成熟,对外界事物缺乏完整认识,降低刑责年龄,对未成年人太过严厉,不利于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
"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简述你的理由。
村料二现在,校园里各种物质诱惑越来越多,一些学生经不超诱惑,想赚轻快钱,不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出售给犯罪分子卑利。
最近,公安机关就查办了一起这样的卖件:多名在校中学生用自己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和电话卡等物品,以每张800元的价格卖给一家手机店老板,这些银行卡已经逐渐涉及国内多起网络诈骗意。
其中一张银行卡已经涉及上千万的资金流水。
由于本意涉及不少中学生,公安机关已经将卖件通报给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相关学校,希望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2)材料二中的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理由:0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及互联网的普及,一些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相当成熟,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欠佳,需要法律的行为引导,@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的对象通常是其他未成年人,降低刑责年龄,能有效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无规矩不成方圆。
刑责年龄的修改,有利于形成法律威慑,避免一些未成年人在人生起步阶段就不知敬畏,误入歧途。
(2)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抵御不良诱惑,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
②增强法制意识,用合法方式获得个人收益。
学会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加强防范意识,警惕各种诈骗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tR 力.
2020年12月上句,网民胡某编造“舟山受疫情防控影响要求外来人员返乡"谣言,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胡某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依法做出行政拘留处罚。
该案例启示我们()
①遵守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②自由是有边界的
③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必然受到行政处罚
④只有他律才能保证社会规则的遵守
A.①②
梧州市中考古诗文往往蕴含大道理,下列古诗文与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优点
B.人而无礼,焉以为德——不学礼仪,也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礼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D.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答案】D
52021·广西
贺州市中
考
请你根据以下图示,判断李军的行为是()
A.无故旷课,网吧上网
B.无证驾驶,路上飙车
C.拾到手机,拒绝归还
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
【答案】B
5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下列成语故事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凿壁偷光
B.一诺千金
C.孔融让梨
D.愚公移山
【答案】B
62021·广西梧州市中考【法律伴我成长】
材料一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袁。
该法在原有的“四大保护”基础上,新增“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
条文从72条增至132条。
作为款育行政部门,梧州市教育局第一时间行劲起来,于2021年3月,联合多家单位在我帝中小学开晨了“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普法宣传活动。
材料二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十二周岁,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或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悉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多责任。
”
(1)材料一中,梧州市教育局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是什么保护,贯彻了什么基本方略?
(2)结合材料一,谈谈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对青少年预防犯罪有什么警示?
【答案】(1)社会保护、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①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我国对未成年人给予的特殊保护。
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
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特殊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④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利于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筑牢成长“保护墙”。
(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防患于未然。
62021·福建
省中考
下表中对小闽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A.④②
B.④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
62021·河南省中考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拾一下吗
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
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
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
【答案】B
62021·河南省中考在公共场所活动,公民应当遵守一定的秩序。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二条对公民维护公共秩序作出了具体规定。
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规定的是()
①购买商品、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
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
④劳动者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62021·海南省中考被告人优子明(新浪微博名“辣笔小球”),因诋策、贬损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等死择卫国土的成边英雄,被南京市楚邺区人民法院以侵害类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转刑8个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仇子明的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答案】(1)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62020•广西玉林市中考新修订的国旗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坏、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这条法律规定体现了()
①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绝不允许国家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④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如果你是下图所示法庭的庭长,你能审判下列第一组案件呢?()
案件1:未某在高铁上将鞋脱掉,用手机视频,声音很大
案件2:刘莱在大衡上聚众打架,造成群众围观
案件3:周某多次偷拿超市的名酒等商品,价值数十万元
案件4:何案借朋友的钱逾期不还,朋友多次索要无采
案件5:王某都用微信假冒公司领导,让出纳汇巨款到指定账户
A.案件1和案件2
B.案件2和案件3
C.案件3和案件5
D.案件1和案件4
【答案】C
小明在课外阅读中,收集了下列诗句、谚语,其中能体现尊重他人应学会换位思考的是()
为此,班主任希望分享同学们的智慧。
作为王老师班上的一员,你对解决本班少数同学不讲诚信的问题有什么建议呢?请你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展班级活动两个方面帮王老师出出主意。
你给王老师的建议是:
【答案】诚信要求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不欺骗他人,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
针对本班少数同学不讲诚信的问题,首先应从改善师生关系方面入手,师生之间多多交流沟通,老师了解学生不诚信的原因,理解其真实需求,对其行为规范加以引导,学生要主动与老师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次从开展班级活动的方面,我们可以开展我诚信,我光荣”的签名活动,制作签名横幅,师生进行签名后挂在教室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同学们牢记自己做出的庄严承诺。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某同学在学习完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内容之后,自己建立了如下的知识结构图。
请你填写结构图中相应序号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