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5讲理性之光模拟演练岳麓版201808024101
- 格式:doc
- 大小:94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55讲理性之光
1.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B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地图中的“德意志”“英国”“日内瓦”“瑞典”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与宗教改革相关,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18世纪中晚期英国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爱德蒙·伯克认为,理性主义是有限和不可靠的,革命政治的致命缺陷是假设对政治制度的变更是以满足抽象理论模式的需要,而法国政局的频繁变更便是不可靠的理性主义政治的产物。
这说明他 ( C )
A.赞同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B.尊重法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C.反对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D.赞同英国式的共和国政体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依据材料文字“革命政治的致命缺陷是假设对政治制度的变更是以满足抽象理论模式的需要”“法国政局的频繁变更便是不可靠的理性主义政治的产物”可判断爱德蒙·伯克不赞成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C项正确;A项排除;B、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
3.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D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解析]“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
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A项错误;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B项错误;宇宙运行的奥秘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
4.(2018·东莞)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
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D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解析]根据“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可知,他强调直接民主,个人意志需要服从集体意志,故D项符合;A项无法体现,B项错误,雅典民主制度为奴隶制民主制度;C项无法体现。
5.卢梭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
读大作,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
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
”这说明伏尔泰 ( C )
A.运用进化论否定了卢梭的观点
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
D.高度赞扬了卢梭书中的观点
[解析]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指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人类文明越发展,不平等就越严重,因此只能抛掉文明,才能实现平等,而材料中的伏尔泰认为那是“愚蠢的计划”、是“一心向往四脚走路”、自己已将“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而“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说明伏尔泰反对卢梭抛掉文明的主张,C项正确;A、B、D三项均排除。
6.(2017·新课标Ⅲ卷·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C )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解析]1793年后的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材料“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说明人民掌握权力,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C项正确;法国没有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项错误。
B项是1789~1792年法国的政体,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