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误区与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20.25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数学导教案教课方案误区与对策
【纲要】导教案的设计是“高效讲堂” 的重点环节,
教师要充足重视导教案的教课作用 . 本文剖析了初中数学导教案
设计的几种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课对策,以期能够不停提高
导教案的教课成效 .
【重点词】初中数学;导教案;教课误区;对策“让学
生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高效讲堂”运
行的根本教课理念 . 怎样实现这个教课理念,“高效讲堂”倡导教课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让学生
主动参加、乐于研究和勤于思虑 . 这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新的备课模式 --“导教案”应运而生 . 导教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讲堂中的主体地位,突出
教师要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 . 可见,设计好导教案是
上好课的首要前提 .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教师在导教
案的设计中存在着必定的误区,影响了导教案的教课成效,现
举比以下:
误区一:重学生的“学” ,轻教师的“导”
误区:有些导教案设计的内容所有是学生的活动,而教
师的活动根本不见踪迹 . 于是,我们常常发现,讲堂中常常
出现“放羊式” 的教课情形,教师对学生完整部是听任自流. 问
题研究中教师该指引的不指引,不过听任学生“死啃”. 结果不但效率低,并且出现了好多知识破绽.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自主学习是导教案设计的中心,
但自主不等于听任自由. 这需要掌握好“放”与“收” 的度,掌握好“合时登场”和“主动撤退”的机遇 . 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要饰演好纵观全局、合时指引的导演者角色 . 教师要对以下状况实时参入:( 1)学生学习中带有迷惑的共性问题:(2)学生长时间不可以解决的问题;( 3)需要进行重点方法点拨的问题,等等 .
误区二:重“习题”的排列,轻“问题”的设计
误区:导教案的基本要求是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过程研究化,即把学生知识的掌握过程形成一条问题链,以
问题来指引学生的思虑、研究、考证等. 以问题把数学学习
中的练和思联合起来,把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联合起来,把知
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联合起来. 也就是说,问题是重点,
是核心,它主导教课的全过程,对教课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 但是有些教师在设计教课时,不过把教材内容简单的转变为
一个个练习题,导教案变为了一本“练习册” . 比方,某位教师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导教案以下:
1. 如图 1,已知 AB = CD,AD = BC,说出∠ 1 = ∠ 2 的理由.
2. 如 2,已知在四形ABCD中,AB = CB,AD = CD. 求:∠ C = ∠A.
3.如 3,已知△ ABF ≌ △ DEC,且 AC = DF,明△
ABC≌△ DEF的原因 .
4.如 4,已知 AD = BC,OD = OC,O AB 中点,出
△A OD ≌ △ BOC的原因 .
5.已知∠ BAC,用直尺和作∠ BAC的均分 AD,(要求保存印迹不写作法)
⋯⋯
种化的教案完整降低了教案的“ 学”功能,同也加重
了学生的学担 .
策:那么怎样提高教案中的呢?第一,
的要有研究性,要学生的思有启的功能;其次,的要有次性,通、步步加深的引,
来促学生思的向展;再次,要着重方法的点,通学生关
方法的悟透,来达成“解一、通一”的教课成效;最后,要合
作性活来达成的解决,通学生的互沟通、互帮互教,来
达成秀生和后生学上的双 .
区三:重教案的“克隆” ,教案的“ 新” 区:有些教在写教
案的候,是把人的教案一字不差的照搬下来,喜复制别人
的成就,毫
没有自己的思想成分 . 固然说大多数教师刚才接触“高效讲堂”
教课模式,对这类教课模式处于相对陌生的状况,这时
候需要必定的“临帖” ,来熟习这类模式 . 可是不同学校、不
同班级的学生的状况是不同样的,这就需要经过一准时间的“临帖”后,教师要增强对本校学生的研究,编写出合适本
校学生的导教案,进而做到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 . 假如一味地
“克隆”别人的劳动成就,必然会不利于本班学生的个性
发展,同时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对策:那么怎样实现导教案的“创新”呢?(1)要研究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到成竹在胸;(2)要编写有层次的导教案,合适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发展;(3)要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指引、踊跃感情的培育;(4)要研究教材,吃透知识点,编制出有研究性的数学识题来指引学生的学习;
等等.
误区四:重课前的“预设” ,轻课中的“生成”
误区:我们知道,高效讲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的、生
成的互动过程,这就注定了导教案的设计要留出讲堂上教师
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向生成空间. 而有些教师
在设计时恰巧相反,他们把导教案设计成一个单调性的关闭
过程 . 进而在讲堂教课中,不过循规蹈矩地依据“预设”的
教课方案来进行,完整忽视了讲堂中的互动生成过程. 以致于讲堂出现生成时,教师显到惊慌失措、难以应付,或许干
脆忽视生成、出现生成时轻描淡写地带过,进而影响了教课
成效的提高 .
对策: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课过程,重视讲堂教课
的生成性 . 比方,在“预设”的同时留出“生成”的空间,
充足利用在互动过程中的生计性知识,对讲堂中生成性过程
进行实时的指引,等等 .
误区五:重学生的“互动沟通” ,轻学生的“独立研究”
误区:常常能够看到,在“高效讲堂”教课模式中,教
师热中于组织学生的互动沟通、议论、争辩、怀疑,学习惯
氛特别热情 . 无论是关于简单的题目,仍是关于较难的题目,甚至于在教课全过程,都是学生在满城风雨的议论沟通,而
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虑和自主训练 . 我们知道,互动沟通是一
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可是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合
适互动沟通,什么难度的题目合适互动沟通,学生自主
学习到何种程度时再进行互动沟通 . 只有弄理解了这些问题,才
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成效 .
对策:主要有:( 1)把需要独立自主和互动沟通的问
题划分开来 .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题目应独立达成,较难的问
题应合作沟通;( 2)先独立思虑,后合作沟通 . 只有经过了自
我的自主学习后再和别人沟通互动,才能达到学习上的更
大成效;( 3)一部分人自主学习,一部分人合作沟通,着
重学习形式上的多样化 .
综上所述,导教案的设计要防止一些常有的思想误区,
要在“导学”上下时间. 不但要设计学生的合作沟通时间,
也要设计学生的自主研究空间;不但要“临帖”学习优异的
导教案,也要在导教案的设计上自我创新;不但要重视学生
的学,也要重视教师的导,要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有机地
联合起来,以期达成教课上的最大成效.
【参照文件】
[1]张海晨 .高效讲堂导教案设计 [M]. 济南:山东文艺第一
版社, 2010: 42-63.
[2]李炳亭 .高效讲堂 22 条 [M]. 济南:山东文艺第一版社,2007: 11-32.
[3]盛群力 .学与教的新方式 [M]. 杭州:浙江大学第一版社,2007: 11-57.
[4]肖龙海 .学与教的新策略 [M]. 杭州:浙江大学第一版社,2006: 38-46.。